以《草船借箭》为例谈分层教学方法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19910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小说里面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之精粹,其中那厚重的历史意蕴、丰满的人物形象、独具特点的严辞风格,都会使人产生目不暇接之感。现在小学语文教材里面对古典小说也多有涉及,其中《草船借箭》一文歷来都是保留篇目,本文以此篇为例,对小学语文篇章分层教学方法进行了简要说明,以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当然,这里所说的分层,并非是对学生的分层,而是对教材文本的分层,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侧重点。
  我国古典小说特别是其中的佼佼者四大名著,一直以来都倍受人们的关注与喜爱,这些著作里的经典章节或者直白、或者隐晦、或者张扬、或者内敛,无不散发着语言的魅力、思想的光辉。而如何在小学阶段把这些精彩之处传达给学生,则成为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破解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采取将文章分层的方法驾驭课堂,从而将文本里面的“情”、“趣”、“思”等完整地展现给学生,使之产生独立的思考。
  一、从重点段落开始
  依据教学需要,《草船借箭》一文可以被划分为三个层次,实际上,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按照这种方法进行划分,首先对重点段落进行分析研究。在本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带领学生通读此文,再做逐步深入研究。对重点段落进行分析前,可以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在这篇里涉及到了哪些人物?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会喜欢他(让大家从文中找出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回答——神机妙算)?并且给出后续问题:文章里面用了什么样的事例来说明诸葛亮具有神机妙算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在哪个段落里表现得最为突出。
  学生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会将目光的关注点慢慢落到第三段上。而教师则可以以本段为重点教学内容,使学生深入思考相关的问题。问题一:课文里写诸葛亮最先想到了什么?问题二:诸葛亮如何借助大雾天气逼到曹军水寨附近的?问题三:曹操是什么反应,诸葛亮猜测到曹操的反应了吗?试着从本段中找出答案。问题四:曹操如何发现自己受骗了?从这些问题推广开去,学生会对本段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对事情的前因后果产生更大兴趣,有利于其他段落的学习。
  二、由次重点段落铺开
  由果寻因,开展次重点段落的铺开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具体可以采取下述两种方法,方法一是朗读课文,朗读时可以是齐读,也可以由教师点名某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方法二依然是由学生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比如,文章里面哪个词可以说明周瑜的品质?周瑜为什么会对诸葛亮产生妒忌心理?表现他妒忌心理的事情在哪个段落体现?诸葛亮为什么敢于立军令状?诸葛亮立军令状之后,周瑜是什么心情?在相关非重点段落的描写中,周瑜的面善心狠、步步逼紧,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诸葛亮的成竹在胸、神机妙算,也有了进一步的展现。而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将这些次重点段落和重点段落结合在一起做分角色朗读,会更加有益于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情感。最后,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诸葛亮之所以要草船借箭的原因,那么他造箭的方法是什么呢?用于引出其他非重点段落。
  三、在非重点段落引申
  针对《草船借箭》一文的文本分层教学,第三个阶段所要面向的目标是非重点段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齐读相关段落,并提出问题:诸葛亮是否发现了周瑜的计划?课文哪里可以知道诸葛亮的想法?诸葛亮为何要立军令状?周瑜是否发现了诸葛亮的想法?课文哪里可以知道周瑜在诸葛亮面前的处境?这种对比说明了什么?诸葛亮为什么能够神机妙算?在对非重点段落进行研究时,这最后一个问题相对重要,它直接贯穿了重点和非重点段落,有助于学生文本认知的完整性。当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带动下,将所有段落全部梳理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同其一道做最后的总结,使之对本文的重难点知识内容加深印象,或采取延伸的办法,让学生接触和《草船借箭》一文有关联的《三国演义》其他的精彩段落,以促成学生拓展思维的形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在平时一点一滴培养,同样,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完善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需要随时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锻造,而在此过程中,琢磨出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便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更有价值的信息内容,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所讲的分层教学手段,只是众多课文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而怎样将其功能更好发挥出来,则依然需要在实践中逐步研究验证。
  孟现苓,山东邹城市石墙镇大石二小学教师;刘召海,山东邹城市石墙镇羊绪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兴趣是学生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让他们发自内心地产生学习的欲望,从而增强语文的学习效果,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那么,怎样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就这个问题,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以乐激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去学习  小学生喜欢游戏,尤其喜欢一些娱乐活动。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
期刊
教师在古诗词的讲解中,一方面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诗词的翻译和讲解中,鲜少的关注诗人当时抒写诗词时的意境和感受,另一方面习惯性的让学生对诗词进行硬性背诵而很少进行大声的朗读。这些不当的教学手段都将诗词的教学效果固定成死板和难于理解的状态,从而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抗拒和畏惧的心理,仅仅是在被动地应付考试。虽然这种方式能够硬性地让学生理解了古诗词的大意,但学生在鉴赏和分析方面却缺少交流和进步。  一、
期刊
我校确立的《写作》校本化研究——高一记叙文教学内容时,经历了一个初步设想、深入讨论、修订更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对高中记叙文的教学内容有了更清醒、更明确的认识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完善情感世界,提升人格魅力。可应试教育下的学生早起晚睡,披星戴月,穿梭于家校之间,背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忙碌于作业堆里。他们往往缺少充足的时间,不能安心读完一本书;不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缺少必要的积累,从而造成作文素材奇缺、作文语言苍白、作文立意不够高远、新颖的弊端。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很
期刊
一.高考阅卷发现的问题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在各位专家的叫好声中依然落寞退场,均分与去年持平,只在46分左右。这样的结果与命题人、对她赞誉有加的各位专家以及广大的语文教师的期待远远不相符合,给人一种落花流水春去也的遗憾。笔者从参加阅卷的经历梳理总结了作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记叙类文章写作素质低劣,分数上不去。今年江苏高考记叙文的数量比以往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但问题也很突出和集中
回顾自己上学期间背过、至今仍记忆清晰的文章,《岳阳楼记》首推其中;凡有些个学识的人,谈及经典,莫不能张口即说《岳阳楼记》。作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散文,《岳阳楼记》传唱千年而不衰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下面浅谈一孔之见。  一、记事言志,“记”有异焉  八百里洞庭天下奇,正源于此,自古歌咏洞庭湖的佳作灿若繁星。信手百度,仅唐一代就有二十余首传世名作。但将涌现眼前的诗句一一读过,却发现众多诗文中咏叹洞庭美
期刊
我以为写作的高度就是语言的高度,而语言的高度就是思想的高度。所以一个人写作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于思想的培养。当然,我这里所指的思想绝对不是平时常言的政治思想。它指打上深深的个人烙印的思考,对人对事对万物的自己的独立思考。这种思想才是法国的伟大哲学家帕斯卡尔所称的“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里的思想。它是富于创造性的,想象性的,情感性的。它是一个人的灵魂,自然成为一篇文章的灵魂。真正的文章就是写它的那个人
宋学孟的《柳叶儿》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叙事散文。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关于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故事,把读者带入了那个苦涩的年代。至于“教什么”已不成问题,但是要让学生通过品味作者字里行间里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还是有点难度。《新课标》要求七年级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所以,教学时先要让学生了解苦难。  高尔基说
期刊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入了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丰子恺的一篇随笔——《山中避雨》。文章叙述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自己真切體悟了古语所说“乐以教和”(即音乐的魅力在于教育感化人,使人们和谐相处)的道理。选文第4自然段用了插叙,笔者认为保留此处“插叙”值得商榷。选文第4自然段内容如下(其中方括号内为插叙内容):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