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重荷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bo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篇小说不以故事情节取胜,而是通过截取生活片断来发掘人物的内在情感流变,曹军庆的小说《隐私之隐》也是如此,她没有讲述“我”与老公大头的命运遭际,而是将“我”与大头的情感羁绊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从而淋漓尽致地揭示人物心灵重荷。
   小说开篇是说“我”在跟踪大头。“我”为何要尾随自己的老公呢?下文有交代:“跟踪老公是件很丢脸的事,可是我控制不了这种欲望。我的生活被毁了。这不全是我的错,跟我的工作有关。我在报社倾诉版做编辑,谁在这儿做久了,都有可能被毁掉。”“我”原本身心健康,因为自己任某报倾诉版的编辑,长期采访市民的隐私,接触负面的东西多了,以致于内心不再充满阳光,以至于控制不住自己,正如文本所言:“现在看来,我的工作是有毒的,那些故事浸染着毒素。文章发在报纸上,人们喜欢看,他们追捧我的版面。可是我天天泡在这样的故事里,避无可避。我的人生观开始出现变异,对人生越来越绝望,对人也越来越不信任。”这句话一语中的。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能塑造人,也能改变人。综上所述,“我”就是被环境改变的,“我承认,我害上了疑心病,对什么都不信任。这不是好事情,不信任让我和这个世界脱节。”由于惯性使然,“我”甚至去追问父母亲的隐私。当真正得知有关父母的真相后,心情更坏,“我极度悲观,对人生绝望透了。靠!这世上就没一个干净人。谁干净?没人可以信任,没有!表面的东西和背后的东西,完全不是一回事。”由此可见,“我”已经变得不正常了,心态不再平和,心理不健康,总是疑神疑鬼,怀疑一切,
   国外有一句谚语,“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橱中骷髅)”大意是说每个人或每个家庭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既然如此,尊重隐私、保守秘密才是上策,“我”为何还要使尽路数去打探父母亲的秘密呢?原来是“我”已经控制不住自己(前面也提及)对他人隐私产生的病态的好奇,这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我”开始怀疑自己的丈夫,夫妻之间的不信任又产生连锁反应,“原来大头鬼鬼祟祟的,是在做这个事。在我怀疑他的时候,他也在怀疑我。天啊,就是这么回事。我觉得他有问题,他觉得我不正常。他打我电话不接,发我短信不回,不知道我在搞些什么鬼名堂。我觉得他行为怪异,我们彼此猜疑。没想到他比我更过分,居然还会请私人侦探来调查我。律师就这德性,凡事讲证据。”
   此文本虽属虚构,展露的却是一幅真实的浮世图。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物质日益丰富,心距却在加大,国人的内心焦躁不安,空虚迷茫成为了常态,田园牧歌式的静谧一去不复返,《隐私之隐》正是国民心态的真实写照。在貌似幸福的物质化景观中,国人在爱恨情仇的功利纠缠中不能自已,相互不信任的心理疾病四处蔓延。长此以往,人类还像人类么?
   情感与立场是紧密相关的。《隐私之隐》重在触及“我”内心深处的苦恼与隐忧,显然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立场。在看似不经意的书写中传递的是忧患意识,曹军庆对文中人物的不健康心态并非持肯定态度。好在文尾笔锋一转,“大头不让我说,就在广场上抱着我激情拥吻。我没拒绝他,也不管旁边是不是有人。我傻乎乎地流着眼泪,大头也流着。我们的舌头,卷着彼此的唾液和泪水。”这一场景来得有些突兀,带给读者的却是温暖。如果“我”与老公大头的心距进一步加大,彼此内心无法沟通,结局将不会美妙。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为“别人设想”,“删削些黑暗,装点些欢容,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这么说来,我倒赞同如此结尾。
   读完《隐私之隐》,下意识地会想起马晓丽的《杀猪的女兵》。后者表达的是在物质重压的四面楚歌中,我们拿什么来拯救迷途已久的心。由此得出结论:国人保持对生活的警惕和反思,是时候了!
   张友文,文学评论家。全国公安文化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现供职于湖北警官学院;已出版四部公安文学评论专著:《点击公安文学》《聚焦公安文学》《盘点公安文学》和《回望公安文学》。
其他文献
阅读之于孩子,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广泛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如蜜蜂一般,采得许多花后酿出甜甜的蜜来。深刻的阅读可以教会我们的孩子辨物明理,在崎岖的人生路上踏出一径芬芳。《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六年不少于150万字。”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的诗句更是妇孺皆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改变学生课外阅读观念,扩充学生课外阅读量,提
莫泊桑小说《项链》是文学宝库里的经典之作。小说中玛蒂尔德为一夜风光付出十年艰辛的人生悲剧让人唏嘘不已。主流文学评论一般对玛蒂尔德是批判的态度,理由有三:第一、她的心灵被资产阶级虚荣心所腐蚀,不能安分守己。第二、她的人生观是根本错误的,“深感自己天生丽质,本当身披绮罗、头佩珠玉”。第三、她的幻想虽然是“空想”,却又渴望实现,这就表明了她的不自量力。然而我们仔细揣摩,再联系19世纪法国的社会现实,就能
在语文大课堂实践活动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许多专家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笔者结合现有的先进经验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语文大课堂实践活动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语文大课堂实践活动中小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表达环境  在我们当前小学语文
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此期间对他进行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再合适不过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那么,如何将寓德于教落到实处呢?   一、讲读课文中,寻找最佳“结合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需要善问和巧问,既要避免“满堂问”,也要避免无效和低效提问,结合教学实况准确提问、恰当提问,在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和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笔者通过对教学实践反思,探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   1.精心设计问题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出高质量问题。第一,结合有效提问适切性,找准切入点。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
日记,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如果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每天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为写下来,也是学生进行日常写作训练的最好方式。其实,写作日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形式去写,同样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创意日记”,即用各样各式的日记来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以求达到激发学生的动笔兴趣的目的。  一.观察类  观察类日记是以记录自己的观察内容和观察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是一个不争地事实,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的事实。这也就在告诉我们课难上,再好的课也有他的不足之处。可是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让自己的课能尽量地少一些遗憾,也就成了我们每一个教师又必须追求的目标。有些课可能会因为一个教学环节的不注意,而成为课后反思中的遗憾。下面本人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一些小细节。   一、读透教材,关注文本内隐的精彩   充分地注重对
乔叶《黄金时间》中的丈夫突发脑溢血,濒临死亡。妻子见证了丈夫生命的消逝,却见死不救,个中原由是什么?这个谜一直牢牢地吸引读者一路看下去。细读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位女主人公对相守多年的丈夫早已情断义绝,巴不得他早死,解脱自己,获得自己余生的“黄金时间”。   实际上,这对夫妻结婚当初相敬如宾,感情甚笃。可幸福的时光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夫妻激情不再,矛盾潜滋暗长,结果弄得两个人心里隔膜越来越大。如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语文教学中,优化教学行为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提质增效的途径。那么,如何优化教学行为来实现这一需求呢?现浅谈如下:   一、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作文教学,其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生本教育是根据学生的所思所想,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因此,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十分重要。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在写作时将自己的情感贯穿其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到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相比于传统教育,生本教育更适合学生,更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1.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  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