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育人要用心拨动心弦,才能奏出和谐完美的强音。任何音乐作品,只有当它被人们欣赏并接受的时候,才能把自身的审美价值展现出来
关键词:诱发、趣教、充分交融;抓住热点、活点、趣点,点准穴位;捕捉;自主
音乐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有效途径。常言道:“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此话不假,浇水只有滋润花根,才能花繁叶茂;育人只有拨动心弦,才能奏出强音。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拙点。
一、激发兴趣,以趣激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喜欢爱慕、快乐满意的情境下,机体内部舒展、和谐而发生快感。因而,成功的音乐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通过音乐本身的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学生由于受阅历水平和知识基础的限制,不可能对音乐作品有所了解,都感兴趣。他们往往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态度。喜欢的,就抱有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极其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来应付。因而学生“乐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趣教。”古语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文至直则无味。”我觉得:课至平则无趣。针对以上情况,我在平日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抓住学生的热点、活点、趣点,点准穴位,则立即出彩。
如欣赏《瑶族舞曲》,老师为激发学生对乐曲的兴趣,先让学生听了一段主旋律:
随着柔和、圆润和流畅的音型,教师随之舞动,把瑶族歌舞的特点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形象,学生在老师以情带舞,以舞传情的感染下,立即在听觉中唤起一种优美抒情和具有较强的民族风格特点的审美感受,把音乐的听觉形象和舞蹈的视觉形象合而为一,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可见,使舞蹈形象更加充实、丰满。然后,老师在学生好奇心的指引下,逐渐深入课堂教学之中,运用教育机智去弹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视觉和听觉输入大脑,再通过肢体演练,形成音乐的声与舞蹈的形的表象感知,使师生的双边活动融为一体,达到情感的充分交融。因此,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而创造出的艺术形象具有巧妙的感人效果,创造了既有真实感又有形式美的直观形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始终在老师的指引下,自主,没有压抑感,没有负担,轻松愉快,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诱发热情,进入情境
任何音乐作品,只有当它被人们欣赏并接受的时候,才能把自身的审美价值展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无论是体味作品的思想感情,还是欣赏自身的感情体验,都离不开一个“情”字,而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因而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教师要根据音乐本身做到动情处让人回肠荡气,诙谐处让人捧胸开怀,愤慨处让人义愤填膺,豪迈处让人信心百倍,惋惜处让人扼腕痛心。教师只有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之中,学生的情感和思维才会随之波澜起伏,自然地投入到音乐情境之中,诱发出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这种情感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是从生理快感过渡和提高为心理快感的基础,只有从人的生理的自然性快感转化为人的心理的社会性的快感并达到和谐与统一,才能产生美感。
如欣赏《祖国颂》时边放音乐边播放多媒体:由开国大典—连绵的群山—蜿蜒壮丽的长城—悠长的长江黄河—改革开放带来的繁荣局面:抽象的声与直观的形的完美结合,更加真实地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爆发出的不可比拟的巨大的激动人心的力量。紧接着引导学生:这首乐曲描绘了祖国江山壮丽,欣欣向荣的许多画面,同学们听了一定会联想到更多的情景,学生在老师的感情启发下,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仿佛看到了旭日东升,一派壮丽的海上日出。”有的说:“眼前浮现出江南鱼米之乡喜获丰收的忙碌场面。”有的说:“好像看到军舰驰聘在广阔的海域上,海鸥飞翔在大海上空……学生们深深感受音乐的美妙,体验到欣赏音乐的确是一种精神享受。
三、以璄育情 ,以美育人
为了更好的诱发出学生内心处的火花,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期,教师必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音乐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真实情感中,在满足学生娱乐性要求的同时,加深对音乐的深度理解,促使学生得到美感的同时以影响他们的心灵,并有意识地进行实践和创造。
贝多芬说;“音乐应当使人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这种精神包括人的品质、意志和道德。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出的意志品质进行赞美并教育自身。教育和教学的艺术在于揭示每位学生的力量的可能性,使他们感到在音乐课中更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自信心和做人的自尊感、自豪感。作为老师要时刻注意他们微小的进步,精心挖掘,扶植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如欣赏[飞越大渡河],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片段,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情景感染,促使感情升华,学生对音乐由感知到了解,由了解到理解,由理解到想像,由想象到感情的認知。在整个审美过程中产生的怡情怡性所引起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然后再把最感人的地方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音乐精神美,不仅要让学生赞美红军战士面对湍急的金沙江,不畏艰险,在泸定飞夺铁索桥,教育学生不怕任何困难,学习革命先辈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树立起做事的自信心。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关键是用心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奏出心灵的协和曲,到达怡情悦性的目的。
总之,学音乐不仅是为了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品格,陶治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音乐就像一座绚丽多彩的百花园,而老师就是一名出色的导游员,对园中的一草一花、一亭一阁、一溪一径都要了如指掌,对学生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无穷乐趣,使他们在这座百花园中充分感到心旷神怡而留恋忘返。
关键词:诱发、趣教、充分交融;抓住热点、活点、趣点,点准穴位;捕捉;自主
音乐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有效途径。常言道:“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此话不假,浇水只有滋润花根,才能花繁叶茂;育人只有拨动心弦,才能奏出强音。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拙点。
一、激发兴趣,以趣激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喜欢爱慕、快乐满意的情境下,机体内部舒展、和谐而发生快感。因而,成功的音乐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通过音乐本身的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学生由于受阅历水平和知识基础的限制,不可能对音乐作品有所了解,都感兴趣。他们往往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态度。喜欢的,就抱有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极其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来应付。因而学生“乐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趣教。”古语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文至直则无味。”我觉得:课至平则无趣。针对以上情况,我在平日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抓住学生的热点、活点、趣点,点准穴位,则立即出彩。
如欣赏《瑶族舞曲》,老师为激发学生对乐曲的兴趣,先让学生听了一段主旋律:
随着柔和、圆润和流畅的音型,教师随之舞动,把瑶族歌舞的特点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形象,学生在老师以情带舞,以舞传情的感染下,立即在听觉中唤起一种优美抒情和具有较强的民族风格特点的审美感受,把音乐的听觉形象和舞蹈的视觉形象合而为一,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可见,使舞蹈形象更加充实、丰满。然后,老师在学生好奇心的指引下,逐渐深入课堂教学之中,运用教育机智去弹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视觉和听觉输入大脑,再通过肢体演练,形成音乐的声与舞蹈的形的表象感知,使师生的双边活动融为一体,达到情感的充分交融。因此,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而创造出的艺术形象具有巧妙的感人效果,创造了既有真实感又有形式美的直观形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始终在老师的指引下,自主,没有压抑感,没有负担,轻松愉快,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诱发热情,进入情境
任何音乐作品,只有当它被人们欣赏并接受的时候,才能把自身的审美价值展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无论是体味作品的思想感情,还是欣赏自身的感情体验,都离不开一个“情”字,而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因而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教师要根据音乐本身做到动情处让人回肠荡气,诙谐处让人捧胸开怀,愤慨处让人义愤填膺,豪迈处让人信心百倍,惋惜处让人扼腕痛心。教师只有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之中,学生的情感和思维才会随之波澜起伏,自然地投入到音乐情境之中,诱发出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这种情感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是从生理快感过渡和提高为心理快感的基础,只有从人的生理的自然性快感转化为人的心理的社会性的快感并达到和谐与统一,才能产生美感。
如欣赏《祖国颂》时边放音乐边播放多媒体:由开国大典—连绵的群山—蜿蜒壮丽的长城—悠长的长江黄河—改革开放带来的繁荣局面:抽象的声与直观的形的完美结合,更加真实地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爆发出的不可比拟的巨大的激动人心的力量。紧接着引导学生:这首乐曲描绘了祖国江山壮丽,欣欣向荣的许多画面,同学们听了一定会联想到更多的情景,学生在老师的感情启发下,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仿佛看到了旭日东升,一派壮丽的海上日出。”有的说:“眼前浮现出江南鱼米之乡喜获丰收的忙碌场面。”有的说:“好像看到军舰驰聘在广阔的海域上,海鸥飞翔在大海上空……学生们深深感受音乐的美妙,体验到欣赏音乐的确是一种精神享受。
三、以璄育情 ,以美育人
为了更好的诱发出学生内心处的火花,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期,教师必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音乐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真实情感中,在满足学生娱乐性要求的同时,加深对音乐的深度理解,促使学生得到美感的同时以影响他们的心灵,并有意识地进行实践和创造。
贝多芬说;“音乐应当使人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这种精神包括人的品质、意志和道德。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出的意志品质进行赞美并教育自身。教育和教学的艺术在于揭示每位学生的力量的可能性,使他们感到在音乐课中更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自信心和做人的自尊感、自豪感。作为老师要时刻注意他们微小的进步,精心挖掘,扶植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如欣赏[飞越大渡河],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片段,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情景感染,促使感情升华,学生对音乐由感知到了解,由了解到理解,由理解到想像,由想象到感情的認知。在整个审美过程中产生的怡情怡性所引起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然后再把最感人的地方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音乐精神美,不仅要让学生赞美红军战士面对湍急的金沙江,不畏艰险,在泸定飞夺铁索桥,教育学生不怕任何困难,学习革命先辈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树立起做事的自信心。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关键是用心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奏出心灵的协和曲,到达怡情悦性的目的。
总之,学音乐不仅是为了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品格,陶治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音乐就像一座绚丽多彩的百花园,而老师就是一名出色的导游员,对园中的一草一花、一亭一阁、一溪一径都要了如指掌,对学生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无穷乐趣,使他们在这座百花园中充分感到心旷神怡而留恋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