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中学的三个阶段特征分别论述了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同时针对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是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要想搞好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关键词:过渡;适应;创造;积极;灵活
语文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每一个学生都不能忽视的重要学科,学好语文对于每一个学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在中学三年中将要面临不同时间段的语文知识学习。传统意义上中学语文阶段可以区划为3个主要阶段,包括过渡阶段、适应阶段、创造阶段。本文就这几个阶段学生特征进行分析,对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出相应的指导性建议。在针对目前大环境的应试驾驭体制下,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就对广大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人提出了很多要求,每个语文教师都有义务寻求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
通常,在很多家长和部分学生的眼中,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生活当中最常使用的语言,生活当中无时无刻不充斥着语文的学习。因此语文学科被认为是我们整个学科中最简单的一门学科,被认为是依靠孩子们天赋学习的一门学科,但在某种程度上,语文的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近几年“国学”风气的盛行,高考语文分数的提升等等形式下,语文教学尤其显的重要,而对中学语文教师而言,初等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更是迫在眉睫。
一、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阶段特征
本文将中学生学习语文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过渡阶段、适应阶段、创造阶段。
1.过渡阶段
一般而言,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过渡阶段是一个角色转换阶段。在学生小学时期,如果父母便很好的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为学生学习语文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这种习惯通常会持续到中学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状态仍保持轻松活跃阶段。但必须纠正的思想是,中学相对小学科目多学业重,学生得适当调整作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对后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2.适应阶段
通常而言,这一阶段即指中学生的初二阶段。学生表现为对语文学习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来。这一阶段的语文知识相对前一阶段的难度有所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始有了层次性的划分和知识上的学习状况不同。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中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要求较高。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扎实情况直接影响着后期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3.创造阶段
这一阶段的学生一般为初三的学生,此时的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学习语文,参加学校内外举办的各项作文活动或是书法竞赛活动。相对于前两个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一阶段的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已经逐渐稳定下来,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划分也逐渐明显。教师在这一阶段需要帮助爱好语文的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更加突破取得新进展,同时不能放弃差生,辅助其能够力争上游,向上追赶。提升全班整体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针对这三个阶段的学生学习情况,并根据现阶段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让我们来分析下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二、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在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观念落后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一向都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要乖乖坐在课堂下面听和记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模式完全就是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众所周知,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拥有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好奇心,试想想,让这样一个鲜活的群体变成一个个知识的容器是何等残忍的事情。
2.教学方法不合实际
很多优秀的教师在总结出了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后总是很难得到推广,这主要是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每个学生、每个群体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想要找到万能的教育方法是不可能的。然而很多教师不明白这些道理,过分迷恋所谓的优秀教学方法,把这些方法生硬地套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教学目标不清晰
教学目标是各种教学活动开展的指向标,没有明确的目标是很难把教学活动开展下去的。然而有些教师却存在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这就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缺乏依据,各种教学活动显得漫无目的,这样理所当然地会影响教学效果。
既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那么多的问题,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呢?
三、搞好语文教学的几点措施
1.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如今,素质教育已经成了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而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就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得课堂不仅仅是“传道授业”的场所,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学习的地方。当学生拥有积极参与到实际活动的想法时,努力给予学生提供帮助;当本班的学生语文能力希望得到积极提升时,教师应该通过辅导的方法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对本班级个别语文学习能力弱的同学,应该主动且耐心地带动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充分利用身边的语文资源
目前,各种课程都是围绕着课本知识来开展的,这种思路没有错,但是过度依赖课本,把视线只集中在课本上却是不可取的。俗话说“生活处处皆语文”,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我们具有先天的语言环境优势,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资源,像是报纸,新闻,课外读物等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教师努力在班级中创造出学习语文的氛围和环境,创办出例如“语文角”、“作文之窗”等系列语文教学活动。鼓励家长与学生共同进步,督促学生学习课外知识,加大阅读量。学生只有多读、多写、多看,尽可能地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这样才能在语文学习中显得游刃有余。
3.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方法的灵活多样性。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学生的这些特征从客观上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于教學方法的选择上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而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适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这是每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是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要想搞好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对这门课做到足够的重视,每个中国人都要明白,学好语文不仅是对于语文知识的传承,更是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大纲》、《语文创新教学》、《中学语文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过渡;适应;创造;积极;灵活
语文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每一个学生都不能忽视的重要学科,学好语文对于每一个学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在中学三年中将要面临不同时间段的语文知识学习。传统意义上中学语文阶段可以区划为3个主要阶段,包括过渡阶段、适应阶段、创造阶段。本文就这几个阶段学生特征进行分析,对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出相应的指导性建议。在针对目前大环境的应试驾驭体制下,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就对广大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人提出了很多要求,每个语文教师都有义务寻求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
通常,在很多家长和部分学生的眼中,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生活当中最常使用的语言,生活当中无时无刻不充斥着语文的学习。因此语文学科被认为是我们整个学科中最简单的一门学科,被认为是依靠孩子们天赋学习的一门学科,但在某种程度上,语文的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近几年“国学”风气的盛行,高考语文分数的提升等等形式下,语文教学尤其显的重要,而对中学语文教师而言,初等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更是迫在眉睫。
一、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阶段特征
本文将中学生学习语文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过渡阶段、适应阶段、创造阶段。
1.过渡阶段
一般而言,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过渡阶段是一个角色转换阶段。在学生小学时期,如果父母便很好的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为学生学习语文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这种习惯通常会持续到中学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状态仍保持轻松活跃阶段。但必须纠正的思想是,中学相对小学科目多学业重,学生得适当调整作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对后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2.适应阶段
通常而言,这一阶段即指中学生的初二阶段。学生表现为对语文学习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来。这一阶段的语文知识相对前一阶段的难度有所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始有了层次性的划分和知识上的学习状况不同。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中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要求较高。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扎实情况直接影响着后期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3.创造阶段
这一阶段的学生一般为初三的学生,此时的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学习语文,参加学校内外举办的各项作文活动或是书法竞赛活动。相对于前两个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一阶段的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已经逐渐稳定下来,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划分也逐渐明显。教师在这一阶段需要帮助爱好语文的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更加突破取得新进展,同时不能放弃差生,辅助其能够力争上游,向上追赶。提升全班整体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针对这三个阶段的学生学习情况,并根据现阶段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让我们来分析下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二、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在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观念落后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一向都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要乖乖坐在课堂下面听和记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模式完全就是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众所周知,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拥有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好奇心,试想想,让这样一个鲜活的群体变成一个个知识的容器是何等残忍的事情。
2.教学方法不合实际
很多优秀的教师在总结出了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后总是很难得到推广,这主要是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每个学生、每个群体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想要找到万能的教育方法是不可能的。然而很多教师不明白这些道理,过分迷恋所谓的优秀教学方法,把这些方法生硬地套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教学目标不清晰
教学目标是各种教学活动开展的指向标,没有明确的目标是很难把教学活动开展下去的。然而有些教师却存在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这就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缺乏依据,各种教学活动显得漫无目的,这样理所当然地会影响教学效果。
既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那么多的问题,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呢?
三、搞好语文教学的几点措施
1.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如今,素质教育已经成了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而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就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得课堂不仅仅是“传道授业”的场所,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学习的地方。当学生拥有积极参与到实际活动的想法时,努力给予学生提供帮助;当本班的学生语文能力希望得到积极提升时,教师应该通过辅导的方法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对本班级个别语文学习能力弱的同学,应该主动且耐心地带动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充分利用身边的语文资源
目前,各种课程都是围绕着课本知识来开展的,这种思路没有错,但是过度依赖课本,把视线只集中在课本上却是不可取的。俗话说“生活处处皆语文”,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我们具有先天的语言环境优势,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资源,像是报纸,新闻,课外读物等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教师努力在班级中创造出学习语文的氛围和环境,创办出例如“语文角”、“作文之窗”等系列语文教学活动。鼓励家长与学生共同进步,督促学生学习课外知识,加大阅读量。学生只有多读、多写、多看,尽可能地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这样才能在语文学习中显得游刃有余。
3.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方法的灵活多样性。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学生的这些特征从客观上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于教學方法的选择上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而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适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这是每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是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要想搞好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对这门课做到足够的重视,每个中国人都要明白,学好语文不仅是对于语文知识的传承,更是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大纲》、《语文创新教学》、《中学语文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