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概念发展历程的建构活动中理解本质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peng1986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本文阐述了在“重构”数学发展历程的活动中理解概念本质的“关键要点”:一是在“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中构建概念的“组织”;二是在“再创造”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概念的“本质”。
  【关键词】数学发展;过程重构;垂直线段
  刘加霞教授指:“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在于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可见,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重要的是指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而不是记忆或者背诵概念的形式化定义。换言之,是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火热”的数学思考过程,这一学习过程的关键是解决好“3W”问题。一是为什么(Why):为什么学习这一概念?它在生活中、在数学上有什么用?二是什么(What):除了概念的形式化定义外,其数学本质是什么?其来龙去脉是什么?三是怎么样(How):这个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建构“概念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高”这一概念的数学本质?这就必须把握好两个“关键要点”:一是“三角形的高”这一概念的数学本质是什么?是一条垂直线段;二是学生学习这一数学概念,要经历一个怎样的“思维构建”过程呢?换一个角度,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把“概念发生、发展的历程”和学生构建其“思维之道”相融合,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下面以“三角形的高”教学为例,阐述一下个人的思考与实践。
  【学习过程】
  活动一:
  师:如右图,从直线外一点A,到这条直线画的4条线段中,
  哪一条线段最短?为什么?
  生1:最短的线段是AC;
  生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
  垂直线段最短。
  【评析】设计“从直线外的点到对边画一条线段,怎样画最短?”这一情境性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重现“垂直线段”最短这一道理。这是结合学生的现实,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数学学习活动的“支架”,为新知的学习“勾画”起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其主动构建新知作好认知准备。
  活动二:
  师:在三角形ABC中(见图1),有3个顶点,3条边。说一说:每个顶点对应的边是哪一条呢?
  生:顶点A对应的边是线段BC;顶点B对应的边是线段AC;顶点C对应的边是线段AB。
  师:从顶点A到对边BC画一条最短的线段AD,怎样画呢?
  生1:线段AB、线段AC都不是最短的。
  生2:垂直线段最短。
  师:你们能画出来吗?
  生:线段AD是一条垂直线段,最短。
  (见图2)
  师:你是怎样画的?
  生1: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对边BC重合,另一条直角边平移到顶点A,画一条垂线,与对边的交点就是垂足D,这一条垂直线段AD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生2:我是这样画的,先确定两个端点,其中一个是三角形的顶点A,另一个是从顶点A到对边作一条垂线,交点是垂足D,再把这两个端点用线段连起来。
  师:在三角形ABC中,你能从顶点B到对边AC画一条最短的线段BE吗?
  生:线段BE是一条垂直线段,最短。(见图3)
  画一画:1.从顶点B到对边AC画一条最短的线段BD(见图4);2从顶点A到对边BC画一条最短的线段AB(见图5)。【评析】根据学生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这一数学事实,引导学生思考“从一个顶点到对边画一条最短的线段,怎样画才最短?”这一核心问题,让学生在“做数学”的学习活动中,深化对“垂直线段最短”这—数学认知结构的理解。
  活动三: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
  生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生2:是一条垂直的线段,其中一个端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另一个端点是对边的“垂足”。
  师:说说下图中哪一条是底边上的高?
  生1:三角形ABC中(图3),底边AC上的高是BE,底边BC上的高是AD。
  生2:三角形ABC中(图4),底边AC上的高是BD。
  生3:三角形ABC中(图5),底边AB上的高是BC,底边CB上的高是AB。
  师:三角形的高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一条垂直线段,这一条线段有两个端点,一个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另一个是顶点对边的“垂足”。
  师: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为什么呢?
  生1:三角形可以画3条高。
  生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可画一条高,三角形有3个頂点,最多可画3条高。
  师:怎样画三角形的高?
  生:一是重合;二是平移;三是找垂足;四是画一条垂直线段。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构建“高”这一数学概念的形式化定义。教学时,提出“什么是三角形的高?”这一数学问题引领学生阅读课本,感知构成“高”这一数学概念的几个关键“语词”,进一步指导学生个性化地“重构”数学概念的生成过程,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垂直线段”建立逻辑的内在联系,明确构成“高”这一概念的数学结构:一个顶点、对边、垂线和线段。
  活动四:
  师: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生1: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A向对边BC画一条垂直线段,线段AE就是底边BC上的高。(见图6)
  生2:从梯形平行边上一点A向对边BC画一条垂直线段,线段AE就是下底BC上的高。(见图7)
  师: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生:是一条垂直的线段,其中一个端点是“顶点”,另一个端点是对边的“垂足”。   【点评】通过比较、梳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其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组织成一个纵向联系的网络,帮助学生在数学认知结构的“同化”学习过程中理解概念本质。
  【课后思考】
  一、在 “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中构建概念的“组织”
  众所周知,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所谓“数学化”,就是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可从两个方面去理解“数学化”,一是“过程”,有“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的数学化是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纵向的数学化是数学知识内部的迁移和调整。在教学“三角形的高”这一数学概念时,教师指导学生在解决“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画一条线段,怎样画最短?”这一核心问题,明确“垂直线段”最短的道理,在这基础上,呈现“什么是三角形的高?”这一引领性问题,指引学生阅读课本,帮助学生构造出“高”这一概念的频繁出现几个语词:一个顶点、对边和垂线段,理解“三角形的高”形式化的定义;二是“组织”,—是“三角形的高”必须同化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这一数学认知结构中,帮助学生通过“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相同的特点?”这一关键问题,指导学生经历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过程。
  二、在“再创造”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概念的“本质”
  帮助学生理解小学数学概念的本质是实现概念有效教学的关键,“三角形的高”这一概念的本质是什么?是一条垂直线段。一是线段,就涉及线段有两个端点的问题,其中一个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另一个端点顶点对边的一个垂足;二是垂直,这就涉及到“相交成直角”的问题。那么,学生应该怎样构建这样的一个认知结构呢?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换言之,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这节课,扣紧“三角形的高”的数学本质是“垂直线段”这一判断,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一是出示问题“从直线外一点A,到这条直线画的线段中,最短的是哪一条?”引导学生明确“垂直的线段”最短的数学事实,回顾与反思“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关键所在是把握“两条直線相交成直角”这一基本活动经验;二是出示三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这一数学问题,“垂直线段”这一概念再一次刻画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三是提出“什么是三角形的高?”这一数学问题,指引学生阅读课本,在“垂直线段”这一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晰“三角形的高”形式化定义几个关键词语:一个顶点、对边、垂线和线段,这一数学结构络印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四是通过比较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把“三角形的高”这一“认知结构”同化到“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数学模型”中,建立数学知识之间纵向联系的纽带,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注: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再创造”学习方式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优化策略(课题编号:zc201900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加霞.小学数学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蓝艺明.深度体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积极追求——“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思考与实践[D].教育科学论坛,2017.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国家信息技术人才辈出,使国家的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得以不断扩大。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显得较为重要。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可以改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态,不断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因此,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之下,小学语文教学需更好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课堂教学,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先指出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误区,然后为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放在首位。对小学每个学段的习作都有具体要求。读后感是小学阶段考察读书笔记能力的主要方面,写读后感又能避免学生背诵或抄袭别人的文章,很多老师在出试题时,考虑让学生写读后感。读后感,要写出读书以后的感想,要适当引出原文的内容。但有些学生 “抄书一大片,体会一点点”,那也不能算是好的读后感。因此,要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就必须学会怎样引用原文内容和怎样表达思想
【摘要】生命科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增加课堂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促进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师个人魅力。在教学中渗透生命科学史的教育,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科学史材料,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中灵活穿插科学史“小八卦”,给课堂增色,吸引学生注意力;用专门课时为学生介绍重大科学史发展脉络,助攻教学难点。  【关键词】科学史;生物教学;趣味遗传  笔者一直认为,生物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但如何让学生也感受到这份生
【摘要】楹联是我国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它艺术风格独特,内涵丰富,对仗整齐,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学习楹联,能拓展文学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深入挖掘楹联的价值因素,实施楹联的研究性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凝聚力。  【关键词】小学;楹联;教学尝试  “国学文化”极具时代特征,而楹联是简单而基础性的国学文化,它是优秀的文化遗产。楹联教育是着眼于未
【摘要】近些年,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提高人才竞争力,推动社会主义进程继续向前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下,艺术教育经历了由原来的不为人知到现在的被大众所认可的过程,音乐是艺术课程之一,也是小学的教学课程之一,是组成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部分。在小学阶段,该如何更好地实施音乐教学,是每个音乐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情趣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该如何提高音乐课堂的教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语音教学已成为小学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自然拼读法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英语词汇、听词、以及英语阅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10 30”自然拼读课堂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并简单列举“10 30”课堂模式的大致实施流程。  【关键词】自然拼读;小学语音教学;“10 30”英语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和转化学生的过程中,运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认为“加减乘除法”是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应学会的“基本法”。  【关键词】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不知不觉中,摆在笔者面前的难题越来越多,一些原本未曾遇到过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亟待解决。学生的叛逆是笔者要迎战的新对手,加上较差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认知和知识的关系非常密切:知识是通过认知活动而获得的,已有的知识又是认知水平发展的标志;知识一经获得,又可以用于以后的认知活动。社会认知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对个体的认知,即对自己和他人的各种行为、心理活动及个性品质的认知;其二是对人与人之间各种双边关系的认知,如对权威、友谊、意见、冲突等关系的认知;其三是对社团内部或社团之间人们各种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当下,有许多学生缺乏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阅读的文章内容本身没有兴趣,二是对教师在阅读课上常用的回答问题、寻找信息点、学习语法知识等教学活动感到厌烦。笔者以初中英语人教版8AU3 Reading为例,探讨在英语阅读课上运用隐性素材辅助阅读教学,增加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增强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积极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隐性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教育阶段当中,教师容易忽略对一些实用性的词语进行教学与运用,其中委婉语在英语交流中,可以切实运用在道歉、请求以及问候他人等场合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为学生在今后在委婉交际中奠定一定的语言表达基础。所以,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关键,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重大意义,教师应当将委婉语作为重点词汇进行深入分析和专业性的教研,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实现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准的同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