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视频是是一种很有生命力的教学资源。如何有效地利用视频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各科教学关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视频资源使学生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感知,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突破教学重难点;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影视资源;拓展视野;优化教学
多媒体在各科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常态化,其中影视资源占有一定的比例,影视资源和各科教学多方位地整合起来,从而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影视资源带给学生的体验更形象、更直观。所以,为了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注重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也有了诸多的变化,其中影视走进语文课,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突破,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下面结合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紧扣教材,选择合适的影视片断,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语文教学中,有的教材远离学生的生活时代,有的远离学生的生活空间。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如果没有亲身感知和体验,是很难恰当理解作者真实的写作意图的。若合理利用视频资源,展示情境,演示事件发生的过程,学生理解课文会更直观,真实。能强化学生感知,给学生强烈的真实感,从而巧妙地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安塞腰鼓》一文,作者对陕北高原上的安塞腰鼓进行了浓墨重彩的赞美,但由于地域或文化和风俗的差异,学生对文中语言特色难以理解,上课时播放提前搜集的有关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便于学生直观感受“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力与美的展示,体会文中“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所蕴含的情感,品味表演者们释放出的“奇伟磅礴的能量”,领会为什么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写的“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这就是影视资源独特的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所达不到的。视频资源的直观性,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强化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鉴赏能力得到全面培养,从而提高学生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等综合阅读能力。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视频资源能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难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想要主动掌握某种事物,学生才能乐于接受。视频资源可以充分发挥其再现性特点,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色兼备。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学习《一个小山庄的故事》这篇文章,若教师按常规教学直接讲授山洪如何咆哮?如何冲毁房屋?如何卷走整个小山庄?特别是有的学生并没有亲历过山洪或泥石流的发生现场。不但达不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更会让学生产生无法理解,无从着力的感觉,致使整个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最终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如果在本课导入时利用山洪或泥石流视频,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于山洪发生现场的直观形象,加深了对文章中作者精彩描写的感悟,并能结合自身观看山洪爆发的实际情况理解文中为什么“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的反应。这样学生在课堂发言中才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从而实现课堂的主体性地位。
三、利用视频资源,抓住动情点,渲染教学氛围,优化语文教学效果
语文学科是涉及范围很广,人文性极强的学科。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中应当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作为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个方面,视频资源的使用,能够使学生置身于影视情境中。对教学内容涉及到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有一个较为充分的了解,拉近了学生与历史人物的距离。通过历史情境再现以引导学生感悟在特定时代环境下产生的现象中所蕴含的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为人民服务》一文,这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当时正处于艰苦的抗日战争阶段,困难很多。毛泽东同志在追悼张思德的同时,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团结起来,争取抗战的胜利。那么张思德身上究竟有多少鲜为人知的可贵之处,为什么毛主席要用“伟大”来评价他呢?教师不妨将电影《张思德》播给学生看。影片《张思德》以大量的细节塑造出一个精力旺盛、善良憨厚,纯净而不肤浅,憨厚连着忠诚的小个子士兵。寡言的他一旦开口,让人再难忘记:“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硬不成一块铁,想当马掌还当不上哩!”、“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却那样淡泊。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正是从这不声不响的举止和点点滴滴的真性情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高尚的灵魂,了解了这个普通人与同事、朋友、战友的情感。张思德的可贵之处就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着不平凡的贡献,所以毛主席用“伟大”来形容他的一生是不难理解的。在这个信仰缺失、英雄褪色、理想泯灭的物质社会,银幕上的张思德,以他的朴实憨厚给了我们的心灵重重一击,带给学生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促使其思想感情的内化,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四、影视资源的合理应用还可以拓展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范围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教学培养学生不仅要有对教材的阅读能力,更要拓展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范围,从而是学生视野开阔。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有明确的规定的。并首次量化了学生的阅读量。而在校学生面对升学压力,没多少时间和精力去阅读课外读物。许多学生也不喜欢阅读文字性作品。尤其名著所表达的内容深奥,篇幅太长,年代久远,觉得乏味。造成学生阅读成绩下降。然而,影视资源正好能解决这一问题。如《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卖火柴的小女孩》、《鲁宾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课外阅读书籍,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影视资源, 以其综合性、直观逼真性、鲜明的艺术性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又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而感人的人物形象。然后,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借用视频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是“提笔如有神”,而是提笔就发愁。经常出现流水帐式或者完全照搬照抄,虚情假意的学生习作。其根本的症结所在就是学生阅历尚浅,平时阅读量不够,积累不足,导致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利用影视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投身到写作中去,提高写作能力。
首先,观看影视作品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学生观片的过程就是观察的过程。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动作、表情等,观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学会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重点,有目的进行观察,不断提高观察质量。如电影《爱》,讲述的是发生在一对母子之间的动人故事,学生在观看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母爱的伟大,写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观后感。
其次,观看影视作品能丰富学生的积累。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内容丰富多彩,“上下五千年,纵横全世界”。如在观看了《感动中国》系列片之后,学生就可以了解林俊德、罗阳、邰丽华、徐本禹、刘翔、李学生、聂海胜、等人的感人事迹。从而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又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而感人的人物形象。
当然,影视资源和语文教学的整合在课堂中运用,这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教学手段,它要求教师要摒弃原有的限制性的教育观念,真正的乐意尝试和实践,尽管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教师要有这个信心和准备。同时还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熟练的教育技能,对教材、对学生都能做到了如指掌,并且能将影视资源恰到好处的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影视资源;拓展视野;优化教学
多媒体在各科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常态化,其中影视资源占有一定的比例,影视资源和各科教学多方位地整合起来,从而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影视资源带给学生的体验更形象、更直观。所以,为了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注重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也有了诸多的变化,其中影视走进语文课,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突破,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下面结合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紧扣教材,选择合适的影视片断,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语文教学中,有的教材远离学生的生活时代,有的远离学生的生活空间。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如果没有亲身感知和体验,是很难恰当理解作者真实的写作意图的。若合理利用视频资源,展示情境,演示事件发生的过程,学生理解课文会更直观,真实。能强化学生感知,给学生强烈的真实感,从而巧妙地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安塞腰鼓》一文,作者对陕北高原上的安塞腰鼓进行了浓墨重彩的赞美,但由于地域或文化和风俗的差异,学生对文中语言特色难以理解,上课时播放提前搜集的有关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便于学生直观感受“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力与美的展示,体会文中“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所蕴含的情感,品味表演者们释放出的“奇伟磅礴的能量”,领会为什么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写的“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这就是影视资源独特的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所达不到的。视频资源的直观性,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强化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鉴赏能力得到全面培养,从而提高学生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等综合阅读能力。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视频资源能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难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想要主动掌握某种事物,学生才能乐于接受。视频资源可以充分发挥其再现性特点,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色兼备。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学习《一个小山庄的故事》这篇文章,若教师按常规教学直接讲授山洪如何咆哮?如何冲毁房屋?如何卷走整个小山庄?特别是有的学生并没有亲历过山洪或泥石流的发生现场。不但达不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更会让学生产生无法理解,无从着力的感觉,致使整个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最终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如果在本课导入时利用山洪或泥石流视频,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于山洪发生现场的直观形象,加深了对文章中作者精彩描写的感悟,并能结合自身观看山洪爆发的实际情况理解文中为什么“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的反应。这样学生在课堂发言中才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从而实现课堂的主体性地位。
三、利用视频资源,抓住动情点,渲染教学氛围,优化语文教学效果
语文学科是涉及范围很广,人文性极强的学科。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中应当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作为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个方面,视频资源的使用,能够使学生置身于影视情境中。对教学内容涉及到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有一个较为充分的了解,拉近了学生与历史人物的距离。通过历史情境再现以引导学生感悟在特定时代环境下产生的现象中所蕴含的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为人民服务》一文,这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当时正处于艰苦的抗日战争阶段,困难很多。毛泽东同志在追悼张思德的同时,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团结起来,争取抗战的胜利。那么张思德身上究竟有多少鲜为人知的可贵之处,为什么毛主席要用“伟大”来评价他呢?教师不妨将电影《张思德》播给学生看。影片《张思德》以大量的细节塑造出一个精力旺盛、善良憨厚,纯净而不肤浅,憨厚连着忠诚的小个子士兵。寡言的他一旦开口,让人再难忘记:“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硬不成一块铁,想当马掌还当不上哩!”、“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却那样淡泊。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正是从这不声不响的举止和点点滴滴的真性情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高尚的灵魂,了解了这个普通人与同事、朋友、战友的情感。张思德的可贵之处就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着不平凡的贡献,所以毛主席用“伟大”来形容他的一生是不难理解的。在这个信仰缺失、英雄褪色、理想泯灭的物质社会,银幕上的张思德,以他的朴实憨厚给了我们的心灵重重一击,带给学生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促使其思想感情的内化,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四、影视资源的合理应用还可以拓展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范围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教学培养学生不仅要有对教材的阅读能力,更要拓展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范围,从而是学生视野开阔。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有明确的规定的。并首次量化了学生的阅读量。而在校学生面对升学压力,没多少时间和精力去阅读课外读物。许多学生也不喜欢阅读文字性作品。尤其名著所表达的内容深奥,篇幅太长,年代久远,觉得乏味。造成学生阅读成绩下降。然而,影视资源正好能解决这一问题。如《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卖火柴的小女孩》、《鲁宾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课外阅读书籍,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影视资源, 以其综合性、直观逼真性、鲜明的艺术性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又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而感人的人物形象。然后,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借用视频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是“提笔如有神”,而是提笔就发愁。经常出现流水帐式或者完全照搬照抄,虚情假意的学生习作。其根本的症结所在就是学生阅历尚浅,平时阅读量不够,积累不足,导致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利用影视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投身到写作中去,提高写作能力。
首先,观看影视作品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学生观片的过程就是观察的过程。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动作、表情等,观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学会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重点,有目的进行观察,不断提高观察质量。如电影《爱》,讲述的是发生在一对母子之间的动人故事,学生在观看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母爱的伟大,写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观后感。
其次,观看影视作品能丰富学生的积累。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内容丰富多彩,“上下五千年,纵横全世界”。如在观看了《感动中国》系列片之后,学生就可以了解林俊德、罗阳、邰丽华、徐本禹、刘翔、李学生、聂海胜、等人的感人事迹。从而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又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而感人的人物形象。
当然,影视资源和语文教学的整合在课堂中运用,这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教学手段,它要求教师要摒弃原有的限制性的教育观念,真正的乐意尝试和实践,尽管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教师要有这个信心和准备。同时还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熟练的教育技能,对教材、对学生都能做到了如指掌,并且能将影视资源恰到好处的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