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报的生存和发展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283106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铁道报》创刊已57年了,是我国数千家企业报的大家族成员之一,2000年以后,随着企业改革继续深化,报纸在企业的分量和地位“稳如泰山”,并且有所发展。这种地位的稳固,有多种原因,但与本报正确的定位是分不开的。
  
  “重点”报道是首位
  
  企业报是企业办的,所以企业报的内容定位必须明确:企业的“重点”,即重点工作居本企业报报道内容的首位。重点工作,也是企业领导经营管理的聚焦点。企业报的记者、编辑在撰写、编辑稿件时,都要考虑到这篇稿子是否紧扣企业工作的重点。重点工作是企业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随着形势的变化,重点工作随时变化,而且变化的频率很高。重点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按照中央和铁道部有关文件精神开展的重要活动,如荣辱观教育、铁路跨越式发展教育、构建和谐铁路等;二是本企业(广铁集团公司)按照铁道部的要求进行的经营管理、安全运输等工作思路,如“安全大反思”、“开展四查活动”等;三是本企业各时期的重点生产经营工作和突发的重大事件而产生的重点工作。广铁集团每月召开月底工作会议,会上部署本月的重点工作,重点工作就是本企业报报道的“重点”。
  及时报道,即当天发生的事当天报道。该报是周三刊,按常规周一的报纸上周五出,周三的报纸周二出,周五的报纸周四出,通过列车发送到管内沿线各站、段。但对于一些重大新闻事件,为做到报道的及时,本报打破出版常规,采编人员加班加点,当天的重点报道当天发出。
  多种形式,集中报道。广铁集团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点工作,编发在头版头条。除此之外,集中报道。其报道形式有两种:一是组合报道。组织记者、特约通讯员当天到现场,将现场的情况发送过来,组合报道。如2006年8月1日,广铁集团正式启动为机车乘务员提供免费乘务餐,本报记者图文并茂,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乘务餐激情启动的场面,受到领导的高度称赞。二是综合报道。组织记者和特约通讯员采写反映各单位如何学习、贯彻、落实上级文件、会议精神的稿件进行综合报道。这种形式的报道,提升氛围,普遍受企业党政领导的欢迎。
  持续报道。即版面开辟专栏,记者和特约通讯员撰稿,连续进行报道。2006年仅在一版开辟专栏有《真情广铁,和谐春运》、《学习潘卫国》、《迎接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报道》、《冲刺全年运输和生产指标》、《落实“三不让”承诺》、《决战90天,打好提速准备攻坚战》等。如此声势的报道,加上本报评论员文章,引起上级领导的关注,赢得主管领导的好评。可见,“重点”内容的报道,是企业报生存的立足点、生长点。
  
  “亮点”报道是要位
  
  企业中的亮点,是围绕企业的重点工作所衍生出来的新闻事实。因此,本报紧紧围绕本企业的重点工作,宣传报道企业中的“亮点”,发挥提神鼓劲的作用。
  寻找经营管理中的新观点,新观点是报道的“亮点”之一。在企业经营中,有经营观点、管理观点、服务观点、营销观点等。企业报需要宣传报道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新观点。在2005年春运期间,本报记者采写了《电话订票,一个现代服务方式的开始》,提出三个观点:光不计成本的投入,不能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人流在电话线上聚集,远远好过在地点上聚集;电话订票的洪流能“淹没”一大批“黄牛党”。另一篇是《旅客走得了,就是硬道理》,观点是让旅客走得好,服务的是少数旅客,旅客走得了,才是服务大多数旅客。新的管理观点在生产经营中具有支配的作用。
  
  寻找生产经营中的新经验,新经验是报道的“亮点”之二。企业领导长期的和一贯的工作方法是以点带面,典型开路。企业领导也赋予企业报发掘新经验、提供新思路的职责。企业报也有关注新经验、传播新经验的功能。因此,在每个时期、每项重点工作中,组织采写现场单位在安全运输和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取得的新经验,包括有效的办法、成功的做法等是企业报应做到的。比如近两年,当广铁集团大力开展服务文化建设活动时,本报记者采写了《广州客运段是怎样创建服务文化的?》的工作通讯,全文近5000字,文章畅叙了什么是服务文化,怎样创建服务文化,服务文化在客运单位的作用。抓新经验报道,促新经验推广,是企业报的重要任务之一。
  寻找干部职工中的新风尚,新风尚是报道的“亮点”之三。企业报要多报道一线员工的精神风貌,发挥报纸塑形鼓劲的作用。新风尚,包括员工的精神风貌、新人新事、理想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本报在报道新风尚中,一是给足版面。这两年春运,每个春运发10个版的春运人物,讴歌一线员工在春运中舍小家为大家、热情为旅客服务和拼搏奉献的风采。二是组织记者和通讯员有侧重多方位地采写新风尚方面的新闻。抓人物典型报道,抓人物典型的连续报道,抓重点工作和突发事件中出现的人物典型报道。如《千家万家为了一个家》,讴歌广梅汕公司一位职工遇难,上万职工伸出援助之手;《驱车八百里,爱心助孤儿》,讴歌广九客运段职工多次捐钱捐物,帮助三个农村孤儿的故事;《一口气,连续干了16天》,讴歌惠州工务段京九线南段改造中的好人好事等。这些报道效果很好,受到好评。
  因此“亮点”内容的报道,是企业报办好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热点”报道是补位
  
  补位是说明其位置不确定性。它有可能是首位,有可能是要位,还有可能是定位,即定栏目。企业中的“热点”问题,通常是职工群众最关心的、议论较多的、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的问题。长期以来,企业中的“热点”问题,是企业领导十分关注,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企业报对“热点”问题,只能是把握时机,适时报道。
  当解决“热点”问题成当前的重点工作时,“热点”就居报道“首位”。2003年下半年,广铁集团贯彻中央领导和铁道部领导讲话精神,要求各级领导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关心群众的利益。本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报道惠州线路事业部领导班子,如何想办法去解决员工生活、工作中长期存在的烦恼问题;广深运输事业部经理如何解决职工中存在的奖金分配不公、工作中存在的老大难等问题。2005年,广铁集团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时,“热点”报道成了重点,成了首位。本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报道广深股份公司对深北车辆段多次反映非法铝厂污染空气、困扰沿线职工多年的吃饭难、200多户职工10多年房产证未解决等问题如何解决的;粤海铁路总公司对沿线小站喝水难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等。2006年,广铁集团贯彻铁道部党组要求,落实“三不让”承诺,即如何不让一名职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热点”居当时报道的首位。
  当“热点”与“重点”具有直接关系、但并非列入重点工作时,“热点”在本报的报道中居于要位。要位是在一版比较显著的位置或者在二版头条的位置。今年1月份,本报收到张家界工务段一退休工人王振江来信,题目为《谁来管?》,内容反映自己住宅8年前因大粪池被堵而无法疏通,三楼以上任何一户大便、洗衣、排放脏水,都反排进他家(一楼),卫生间溢满流进厨房,天长日久无法承受,只好用水泥封了卫生间。近几年,王老多方奔走,请求解决化粪池长年淤塞问题,但有关部门一直拖而不决。本报立即派记者深入调查,一是核实来信的事实,二是调查长期没解决的原因和缘故。2月2日,本报在一版将来信和记者的调查一起很醒目地发表出来。此报道引起较大反响,不到20天,问题得到解决。根据多年办报的经验,关系到职工生活的、有关部门完全有能力解决的“热点”问题,在报道中居于要位,安排在一版比较显著的位置。
  在日常的报道中,“热点”有位,但不是首位也不是要位,而是确定在某一个版面的栏目内。本报二版设立了《班组生活》专版,专版中《热点话题》栏目,刊登了《职工带病坚持工作应否提倡?》、《班组长应该选举还是指派?》等。还有《一线呼声》栏目,刊登了《能否集中办好沿线职工食堂?》等。本报二版设立了《运输经济》专版,专版中有《现场呼声》、《读者来信》、《金点子》等栏目。
  实践证明,“热点”问题的及时报道,有利于释疑解惑,化解矛盾,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企业报的“桥梁”、“纽带”作用。近年来,本企业报认真把握了“重点”、“亮点”、“热点”的报道,受到了企业党政领导的好评,报纸的影响力和发行量也都得到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广州铁道报)
  编校:郑艳
其他文献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一个宏伟战略目标,而构建“和谐的公共话语空间”则是这一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进入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为公众意见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异常活跃的广阔平台。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网民已达到1.37亿。由于互联网不同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互动性和即时性等特点,互联网上公众意见表达所呈现出的若干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期刊
眼下,服务性报道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媒体都引入了新闻热线,大量鲜活的新闻线索进入媒体的视线,为报纸增添了贴近性,由此也推出了一些优秀的栏目。南阳日报的“这事该谁管”栏目,就是伴随新闻热线而开办的。  “这事该谁管”栏目,作为南阳日报服务新闻版的重要栏目之一,自2004年开办以来,它满载着广大读者与群众的心声和呼声,凝聚着本报领导和采编人员的心血与热情,如今已成为南阳日报的名牌栏目之一,赢得了社会的广
期刊
从党报时代到晚报时代再到都市报时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纸质媒体的发展演变给党报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向市场,走进市场已成为党报发展的一种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和大趋势下,党报如何应对,已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只有充分认识党报的优势和充分发挥其优势资源,在权威性上做足文章,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市场竞争,还党报以一定的市场份额,形成以党报、晚报、都市报共生共存的市场格局,才
期刊
2007年1月29日晚,美国CW11电视台播出了一条耸人听闻的消息——《中餐外卖噩梦》,称一位非裔妇女在布鲁克林一家“新福建”中餐外卖店买了一份“芥蓝鸡”,其中发现了一块像老鼠一样的肉。从电视画面看,那块肉圆鼓鼓的,像小老鼠的形状,还有一条尾巴一样的东西。报道没肯定这就是老鼠肉,但说顾客认为它是老鼠肉。电视台不仅不负责任地把这一件事称作“令人作呕的惊奇”,还对该中餐馆大肆讽刺挖苦,说卫生局曾在该餐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以来,谈话节目逐渐成为我国电视节目的主导形式之一,国内不同频道播出的谈话类节目已有2000个之多。其中,新闻性谈话节目是对现实社会中有争议、有新闻价值的人物的访谈,直接展示新闻源,既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又以平等谈话的方式向观众提供信息和观点,促使观众思考,由此与观众达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对话。  然而,新闻性谈话节目的生存已经遇到严峻挑战,特别在具体操作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克服。在现实生
期刊
新闻是给人看的,若对读者没有吸引力,激发不了受众的阅读兴趣,那么,其传播价值和传播效果便无从产生。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在《当代新闻学》中说:“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也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他吸引力的大小。”自人类的新闻事业诞生以来,人们便把吸引力当作评判新闻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尺,而新闻标题又是增强新闻吸引力的第一要件。  新华社播发的时事新闻一般只有提要式的标题,它是半成
期刊
信息时代催生了校园生活的大变革。大学校园除了现实物质化的实体以外,还在网络上延伸开去。网络凭借简单、方便、迅速的优势及对沟通和获取信息的质量的提升,而在学校生活中日益举足轻重。一个具有很强独立性的虚拟校园正在悄然形成,这种改变又反过来影响着校园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联系双方虽然彼此不认识,却可能基于相似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特征,更容易通过网络媒体相互结识。他们通过BBS这种方式,在线上实现密切的联系、发
期刊
经商,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有很长一段时间被当做是不务正业的代名词。古语有“文不经商,士不理财”。俗语更有“无商不奸”。耻于言商、耻于经商一度成为人们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在文学作品中,商人的形象也多是被人们丑化、令人厌弃的。晁错的《论贵粟疏》有云:“……商贾,大则积贮信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必卖数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才,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
期刊
弱势学生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同强势学生群体相比较而言的。作为学生群体构成中教育资源占有、机会获得和能力、素质相对贫弱的部分,弱势群体在教育资源分配和社会竞争、全面发展和成人成才方面弱于其他学生群体,学校有责任将这些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他们在校园这个  环境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如果弱势学生群体的个人得不到学校的尊重和关爱,就可能诱发不良后果,就不可能有真正
期刊
编者按:3月19日,中国新闻网刊发题为《用茶水当作尿液样本送检,医院竟化验出“发炎”》的报道,称记者乔装成患者,将事先准备好的茶水当作尿样送到杭州10家医院检测,结果有6家医院检测出茶水呈“阳性”,即“患者”有炎症。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事引发医疗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茶水发炎”事件反映了医院的问题,还是送检茶水的行为违背了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现将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选摘如下,供读者阅读参考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