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危机特征,构建危机管控系统,运用危机拖延性特征,分级处理危机,并合理利用危机退变性特征,将通过加入隐喻,作为更高级的共感回应,将CCI模式进一步完善应用到危机管控系统中,在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暂无先例。
【关键词】高校学生群体;心理危机;管控系统
A study on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Gao Fangfa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China; 163318
Abstract: using the crisis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of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the use of crisis delay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of the crisis, and the rational use of crisis degenerative features, will be joined by metaphor, as a common sense in response to more advanced, CCI model will be appli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research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no precedent.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control system
一 危機特征
事物性质是事物认知的起点,事物本质特征可以决定事物性质,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到事物本质特征,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本身,对于心理危机的本质特征而言,当下学者进行了简单归纳,这些特征包括:隐秘,破坏,紧迫,无序以及突发,不确定性等,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心理危机的部分性质,但不足以反映出心理危机的本质特征,因此,基于这些特征之上的传统危机管理已经过时,对高校群里心理危机管控系统的构建,需要对心理危机有更为深刻的认知,笔者认为心理危机具备拖延性和蜕变性两大特征。
1、拖延性。对于处于危机中的人,主观难以迅速意识到危机并及时掌控自我意识,启动调节内在机体系统,危机的解决方案存在拖延性,也就是说,基本上不存在什么迅速的解决方法。任何企图寻找速战速决的方法,最终反而会促使危机加深的几率增大。
2、蜕变性。对正处在危机中的人来说,危机意味着危险,也意味着机会,成长与蜕变。一方面它可能导致个体严重的病态,包括自杀和杀人;另一方面,危机所带来的痛苦会迫使当事人寻求帮助,解决的过程会可以带来积极建设性的结果,如增强应付能力、改变消级自我否定归因模式、增强功能系统免疫力。
2.1 运用危机拖延性特征,分级处理危机
在危机干预的诸多技术中,统一遵从受到实证支持的干预原则 — 安 全 感(a sense of safety)、平静感(calming)、个体和群体效能感(a sense of self and community efficacy)、联结感(connectedness)及希望感(hope)。这些原则应该涉及具体干预时进行借鉴,根据危机拖延性特征,既然短期内彻底解决几率很小,那么能够恰当分级处理危机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师生遭受创伤的程度和范围,在危机干预的对象方面要注意按照严重程度的不同提供不同的干预,我们称之为“分级”。分级干预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干预,保证干预的效果。
一级是普及性的危机干预,提供给所有可能有心理创伤危险的学生。根据危机的性质,这个阶段的干预对象可以是整个学校的学生。主要作用在于筛查出重点关注学生,预防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恶化,给学生带来安全感,帮助其建立其正向的社会支持系统
二级是筛选性的危机干预,针对那些可能受到中等程度创伤的学生。他们通常只是学生中的一部分,但如果是非常严重的创伤性危机,可能也要将干预范围扩展至全体学生。
三级是指定性的危机干预,主要提供给那些受到最严重心理创伤的个体。他们通常是危机幸存者中很小的部分,但也可能包括较大比例的学生。针对这个级别的危机干预,确保生理需要满足是工作前提,危机发生后,学校首先要确保学生的基本生理需要,包括提供安全的场所、必要的食物和水等;同时给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让学生得知危机事件的始末以及目前的情况。这样做,可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感。只有基本的生理需要满足了,才适合进一步开展心理干预。与此同时,适度评估学生的心理创伤水平。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心理需求是不同的,而且每个学生的反应可能差异很大。评估工作最好由学校内部及周边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进行(例如学校心理教师、社会工作者以及职业心理咨询师等)。笔者认为需要评估的因素包括:危机暴露程度、个体对危险的知觉、个人的脆弱性(例如先前的危机经历及心理健康问题)、危机反应及应对行为范式等。
2.2 运用危机蜕变性特征,进一步完善学生群体危机处理中的CCI模式
所谓危机干预CCI 模式即教室危机干预(classroom crisis intervention,CCI)该模式适用于因经历共同危机而受创伤的学生群体,对其进行心理介入或急救。一般说来,CCI模式包括以下几点具体操作步骤:①规则-提供事实并驱散谣言,确保学生真实了解创伤事实;②陈述-分享事件始末,让学生自愿分享共同的经历,感受彼此的联结;③分享危机反应-在感受到彼此联结的基础上,强化共性感受,让这些反应正常化;④赋能-让学生重新获得控制感,结束时需要让学生有一种“危机已结束”的感觉。该模式适用于课堂上进行,比较强调教师在干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干预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担起“促进者”的职责。此模式的运用需要尤其注意的是,危机中受到创伤的教师除外,因为他们自身也是受害者,需要接受心理干预后才能进入“促进者”的团队。该技术优势在于时间短,容纳人数多,效果也相对较好。师生通过相互分享自己的经历,有助于加强团结,驱除孤独感,共同找出可能的应对策略;而且也可以给彼此灌注乐观和希望,同时借助这种形式,可以告知参与者身边可用资源,为一对一意愿咨询的来访者个体提供了较好渠道。该模式对我国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实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由于危机具备蜕变性特征,因此在该模式中加入隐喻,作为更高级的共感回应,放到赋能之后效果会更好。隐喻作为更高级的共感回应这项技术结合了罗杰斯的观点和发展阶段运动理论,该技术的本质是一种助人关系,在这种关系中,采取支持性态度,来访者则会邀请咨询师提供能够使她或者他的世界变得有意义的新方法,该观点认为,如果咨询师在表达更高层次共感时使用了隐喻或类比的方式,那么可以促使来访者理解,并且最终能够调整自己现有的观察世界的方式,这是因为在更高級的共感技术中,助人者可以将来访者未完全意识到的意义和感受反馈给来访者,这会深刻影响来访者对自身的理解。
危机处理成员间需要进有效沟通与合作,才能保证CCI模式工作顺利开展。美国教育部和国土安全局提出的国家突发事件命令结构(incident command structure, ICS)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该结构由五个相互配合的成分组成(Reeves, Brock, & Cowan, 2008):命令发布:发生危机紧急事件时,需有人发布权威性命令,指挥各部门开展工作。命令者也可以是一个领导团队。这个团队包含公共信息、安全、心理健康及负责联络人员。
专业支持:接到命令后,如何制定计划,具体开展工作,是专家团队需要思考的。这些思考者要迅速评估状况,决定需要,然后和具体的实施部门协调。
具体实施:计划制定后,需要实施者落实。实施者负责落实计划,报告即时的需要,例如寻找和搜救、联合、急救等,并迅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后备支持:在落实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有人配合,提供充分的人员和物质支持,保证计划的顺利执行。资源获得者获取并管理资源,包括工具、物资和设备、志愿者以及沟通系统,为计划的执行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财政支持: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一些财政赔偿问题。偿还者需要理赔必要的损失。如果学校需要进行危机相关的理赔,这一机构就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Allen, M., Jerome, A., White, A., et al.(2002).Thepreparation of school psychologists for crisis intervention.Psychology in the School, 39,427–439.
[2]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 A review of literature.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 A Review Journal, 5,
[3]Managing school crises: More than just response. PrincipalLeadership, 8, 10 –14.
[4]浙江大学学报 杨安华 童星 王冠群 2012年11月第42卷第6期
作者简介:高芳芳,,1983年10月,河南范县人,东北石油大学讲师,硕士学历
基金项目: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度辅导员专项项目 项目编号20150208 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高校学生群体;心理危机;管控系统
A study on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Gao Fangfa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China; 163318
Abstract: using the crisis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of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the use of crisis delay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of the crisis, and the rational use of crisis degenerative features, will be joined by metaphor, as a common sense in response to more advanced, CCI model will be appli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research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no precedent.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control system
一 危機特征
事物性质是事物认知的起点,事物本质特征可以决定事物性质,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到事物本质特征,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本身,对于心理危机的本质特征而言,当下学者进行了简单归纳,这些特征包括:隐秘,破坏,紧迫,无序以及突发,不确定性等,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心理危机的部分性质,但不足以反映出心理危机的本质特征,因此,基于这些特征之上的传统危机管理已经过时,对高校群里心理危机管控系统的构建,需要对心理危机有更为深刻的认知,笔者认为心理危机具备拖延性和蜕变性两大特征。
1、拖延性。对于处于危机中的人,主观难以迅速意识到危机并及时掌控自我意识,启动调节内在机体系统,危机的解决方案存在拖延性,也就是说,基本上不存在什么迅速的解决方法。任何企图寻找速战速决的方法,最终反而会促使危机加深的几率增大。
2、蜕变性。对正处在危机中的人来说,危机意味着危险,也意味着机会,成长与蜕变。一方面它可能导致个体严重的病态,包括自杀和杀人;另一方面,危机所带来的痛苦会迫使当事人寻求帮助,解决的过程会可以带来积极建设性的结果,如增强应付能力、改变消级自我否定归因模式、增强功能系统免疫力。
2.1 运用危机拖延性特征,分级处理危机
在危机干预的诸多技术中,统一遵从受到实证支持的干预原则 — 安 全 感(a sense of safety)、平静感(calming)、个体和群体效能感(a sense of self and community efficacy)、联结感(connectedness)及希望感(hope)。这些原则应该涉及具体干预时进行借鉴,根据危机拖延性特征,既然短期内彻底解决几率很小,那么能够恰当分级处理危机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师生遭受创伤的程度和范围,在危机干预的对象方面要注意按照严重程度的不同提供不同的干预,我们称之为“分级”。分级干预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干预,保证干预的效果。
一级是普及性的危机干预,提供给所有可能有心理创伤危险的学生。根据危机的性质,这个阶段的干预对象可以是整个学校的学生。主要作用在于筛查出重点关注学生,预防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恶化,给学生带来安全感,帮助其建立其正向的社会支持系统
二级是筛选性的危机干预,针对那些可能受到中等程度创伤的学生。他们通常只是学生中的一部分,但如果是非常严重的创伤性危机,可能也要将干预范围扩展至全体学生。
三级是指定性的危机干预,主要提供给那些受到最严重心理创伤的个体。他们通常是危机幸存者中很小的部分,但也可能包括较大比例的学生。针对这个级别的危机干预,确保生理需要满足是工作前提,危机发生后,学校首先要确保学生的基本生理需要,包括提供安全的场所、必要的食物和水等;同时给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让学生得知危机事件的始末以及目前的情况。这样做,可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感。只有基本的生理需要满足了,才适合进一步开展心理干预。与此同时,适度评估学生的心理创伤水平。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心理需求是不同的,而且每个学生的反应可能差异很大。评估工作最好由学校内部及周边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进行(例如学校心理教师、社会工作者以及职业心理咨询师等)。笔者认为需要评估的因素包括:危机暴露程度、个体对危险的知觉、个人的脆弱性(例如先前的危机经历及心理健康问题)、危机反应及应对行为范式等。
2.2 运用危机蜕变性特征,进一步完善学生群体危机处理中的CCI模式
所谓危机干预CCI 模式即教室危机干预(classroom crisis intervention,CCI)该模式适用于因经历共同危机而受创伤的学生群体,对其进行心理介入或急救。一般说来,CCI模式包括以下几点具体操作步骤:①规则-提供事实并驱散谣言,确保学生真实了解创伤事实;②陈述-分享事件始末,让学生自愿分享共同的经历,感受彼此的联结;③分享危机反应-在感受到彼此联结的基础上,强化共性感受,让这些反应正常化;④赋能-让学生重新获得控制感,结束时需要让学生有一种“危机已结束”的感觉。该模式适用于课堂上进行,比较强调教师在干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干预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担起“促进者”的职责。此模式的运用需要尤其注意的是,危机中受到创伤的教师除外,因为他们自身也是受害者,需要接受心理干预后才能进入“促进者”的团队。该技术优势在于时间短,容纳人数多,效果也相对较好。师生通过相互分享自己的经历,有助于加强团结,驱除孤独感,共同找出可能的应对策略;而且也可以给彼此灌注乐观和希望,同时借助这种形式,可以告知参与者身边可用资源,为一对一意愿咨询的来访者个体提供了较好渠道。该模式对我国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实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由于危机具备蜕变性特征,因此在该模式中加入隐喻,作为更高级的共感回应,放到赋能之后效果会更好。隐喻作为更高级的共感回应这项技术结合了罗杰斯的观点和发展阶段运动理论,该技术的本质是一种助人关系,在这种关系中,采取支持性态度,来访者则会邀请咨询师提供能够使她或者他的世界变得有意义的新方法,该观点认为,如果咨询师在表达更高层次共感时使用了隐喻或类比的方式,那么可以促使来访者理解,并且最终能够调整自己现有的观察世界的方式,这是因为在更高級的共感技术中,助人者可以将来访者未完全意识到的意义和感受反馈给来访者,这会深刻影响来访者对自身的理解。
危机处理成员间需要进有效沟通与合作,才能保证CCI模式工作顺利开展。美国教育部和国土安全局提出的国家突发事件命令结构(incident command structure, ICS)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该结构由五个相互配合的成分组成(Reeves, Brock, & Cowan, 2008):命令发布:发生危机紧急事件时,需有人发布权威性命令,指挥各部门开展工作。命令者也可以是一个领导团队。这个团队包含公共信息、安全、心理健康及负责联络人员。
专业支持:接到命令后,如何制定计划,具体开展工作,是专家团队需要思考的。这些思考者要迅速评估状况,决定需要,然后和具体的实施部门协调。
具体实施:计划制定后,需要实施者落实。实施者负责落实计划,报告即时的需要,例如寻找和搜救、联合、急救等,并迅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后备支持:在落实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有人配合,提供充分的人员和物质支持,保证计划的顺利执行。资源获得者获取并管理资源,包括工具、物资和设备、志愿者以及沟通系统,为计划的执行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财政支持: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一些财政赔偿问题。偿还者需要理赔必要的损失。如果学校需要进行危机相关的理赔,这一机构就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Allen, M., Jerome, A., White, A., et al.(2002).Thepreparation of school psychologists for crisis intervention.Psychology in the School, 39,427–439.
[2]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 A review of literature.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 A Review Journal, 5,
[3]Managing school crises: More than just response. PrincipalLeadership, 8, 10 –14.
[4]浙江大学学报 杨安华 童星 王冠群 2012年11月第42卷第6期
作者简介:高芳芳,,1983年10月,河南范县人,东北石油大学讲师,硕士学历
基金项目: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度辅导员专项项目 项目编号20150208 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