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新课标》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引导学生充满激情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像,深化审美理解,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一、吸引学生,导趣中表现美
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来表现音乐之美,这是一门技巧。一首新歌在导入课程前,利用美丽的画面、教师动听的歌声,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歌《三个和尚》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孩子们,今天老师请大家来听一首歌,歌中唱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小朋友们想不想听啊?”接着,多媒体播放歌曲《三个和尚》,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歌曲听完,一双双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有想讲故事的,有说想法谈感受的,还有用动作表现的……因此,当再次放音乐时,学生便能生动地说出这一首乐曲中是怎样用乐器来描述《三个和尚》这个故事的?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就由讲故事开始慢慢也学习了乐曲中的所用的乐器,并随乐曲即兴表演,编配动作,主动地去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体会音乐。乐器所表现的音乐之美在学生的兴趣之中生发而出,牢牢地吸引着学生去探寻,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艺术化语言,寻趣中品味美
教师的语言要富有节奏和韵律美,要注意让课堂语言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及时调整语言的速度、高低、强弱,让课堂教学语言富有艺术化的情趣。教师可用手势、身体动作配合语言边说边做,让学生通过态势语言感悟音乐的情感变化、节奏特点、音乐风格。教师的语言亲切自然并富有激情,能把学生带入音乐情趣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并为之动情,感受其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言行,寻找学生的闪光之处,抓住时间用适度而丰富多变的语言给予学生公正、科学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艺术化语言魅力中,追寻学习兴趣,丰富审美情感,品味音乐之美。
三、音乐欣赏,情趣中感悟美
《音乐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例如,欣赏德国音乐家德彪西的作品《雪花飞舞》后,我仍静静地闭着眼睛回味,然后充满感情的声音问学生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也回味了片刻后争先恐后地举手并深情地回答。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一片片洁白的小雪花慢悠悠地从天上飘了下来。”有的说:“大片大片的雪花,像满天白色的蝴蝶在迎风起舞。”还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柳絮、芦花和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飞舞……”大家的想象虽然不同,但又接近作品标题的含义,与音乐达成了情感共鸣,达到了吸引学生兴趣、发展审美想象的目的。
四、创造性活动,新趣中丰富美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奔放的联想激情和出色的表现能力在有着良好的氛围的课堂中释放出来。例如,学习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时,我提示学生制造雨声,其他学生可趴在地上或桌子上:春天来了,随着一滴滴“春雨”的落下,“大地”苏醒了,欣喜地看着天空,伸出小手、张开干渴的嘴唇迎接春雨……随后,学生分成四组,一组当“小树”,一组当“春雨” ,一组当“春风” ,一组当“春雷”,边听边唱边根据歌词内容进行律动表演……再如,教学歌曲《爱劳动》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创造性活动艺术表演,即为歌曲表演、伴奏。教师发乐器,请同学们自己动脑筋伴奏歌曲,可以小组为单位创编动作……自由排练时间结束后,又让他们在“精彩十分钟”小舞台上各显神通——先分小组表演、教师适当做一些小点评,然后全班一起表演、教师加入其中……学生在创造性活动中自己去感受音乐的同时,又自己去创造音乐,激发了新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审美情感,深化了审美理解。
总之,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吸引学生,导趣中表现美
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来表现音乐之美,这是一门技巧。一首新歌在导入课程前,利用美丽的画面、教师动听的歌声,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歌《三个和尚》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孩子们,今天老师请大家来听一首歌,歌中唱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小朋友们想不想听啊?”接着,多媒体播放歌曲《三个和尚》,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歌曲听完,一双双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有想讲故事的,有说想法谈感受的,还有用动作表现的……因此,当再次放音乐时,学生便能生动地说出这一首乐曲中是怎样用乐器来描述《三个和尚》这个故事的?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就由讲故事开始慢慢也学习了乐曲中的所用的乐器,并随乐曲即兴表演,编配动作,主动地去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体会音乐。乐器所表现的音乐之美在学生的兴趣之中生发而出,牢牢地吸引着学生去探寻,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艺术化语言,寻趣中品味美
教师的语言要富有节奏和韵律美,要注意让课堂语言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及时调整语言的速度、高低、强弱,让课堂教学语言富有艺术化的情趣。教师可用手势、身体动作配合语言边说边做,让学生通过态势语言感悟音乐的情感变化、节奏特点、音乐风格。教师的语言亲切自然并富有激情,能把学生带入音乐情趣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并为之动情,感受其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言行,寻找学生的闪光之处,抓住时间用适度而丰富多变的语言给予学生公正、科学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艺术化语言魅力中,追寻学习兴趣,丰富审美情感,品味音乐之美。
三、音乐欣赏,情趣中感悟美
《音乐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例如,欣赏德国音乐家德彪西的作品《雪花飞舞》后,我仍静静地闭着眼睛回味,然后充满感情的声音问学生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也回味了片刻后争先恐后地举手并深情地回答。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一片片洁白的小雪花慢悠悠地从天上飘了下来。”有的说:“大片大片的雪花,像满天白色的蝴蝶在迎风起舞。”还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柳絮、芦花和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飞舞……”大家的想象虽然不同,但又接近作品标题的含义,与音乐达成了情感共鸣,达到了吸引学生兴趣、发展审美想象的目的。
四、创造性活动,新趣中丰富美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奔放的联想激情和出色的表现能力在有着良好的氛围的课堂中释放出来。例如,学习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时,我提示学生制造雨声,其他学生可趴在地上或桌子上:春天来了,随着一滴滴“春雨”的落下,“大地”苏醒了,欣喜地看着天空,伸出小手、张开干渴的嘴唇迎接春雨……随后,学生分成四组,一组当“小树”,一组当“春雨” ,一组当“春风” ,一组当“春雷”,边听边唱边根据歌词内容进行律动表演……再如,教学歌曲《爱劳动》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创造性活动艺术表演,即为歌曲表演、伴奏。教师发乐器,请同学们自己动脑筋伴奏歌曲,可以小组为单位创编动作……自由排练时间结束后,又让他们在“精彩十分钟”小舞台上各显神通——先分小组表演、教师适当做一些小点评,然后全班一起表演、教师加入其中……学生在创造性活动中自己去感受音乐的同时,又自己去创造音乐,激发了新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审美情感,深化了审美理解。
总之,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