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慈欣科幻小说的艺术特色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shab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刘慈欣作为中国新生代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他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在结合其具体小说文本的基础上,主要从现实与科幻交织的情节结构、宏细节与微细节相结合的叙事策略以及异托邦多维时空的构建这三个部分来对其小说的艺术特色展开论述,以便更加完整地呈现出其小说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刘慈欣 科幻小说 情节结构 叙事策略 异托邦
  一、现实与科幻交织的情节结构
  科幻小说与奇幻、魔幻小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具有科学的元素,细读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我们可以在他的作品中很明显地找到现实存在的影子。刘慈欣小说的精彩绝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情节结构的设置,他运用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把现实世界的元素融合到科幻想象中,并能够成功地在科幻世界中创设出真实的现实感,这构成了他科幻小说一大鲜明的艺术特色,即将极致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在他的作品中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大都以一个真实的现实社会作为创作背景,这不仅表现出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关注,同时也使得小说中的科幻情节似乎正是现实世界中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并合乎逻辑地为读者创建未来的世界,从而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例如在《圆圆的肥皂泡》这部小说的结构设置中,现实与科幻情节相得益彰。小说讲述了出生在西北的圆圆从小就特别喜欢肥皂泡,她的梦想就是吹大大的泡泡,高考后她制造出的肥皂泡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在父亲生日的时候,她送了一个很大的泡泡,同时也为大西北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小说的最后,圆圆利用肥皂泡从海洋中运送湿润的空气,开启了西部的空中调水工程,彻底解决了我国西部干旱的问题。小说《地火》中的主人公刘欣从小目睹了父亲这一代煤矿工人艰辛危险的工作环境,他梦想着将来自己可以彻底改变我国煤炭工业的运作方式,拯救无数煤矿工人的不幸命运。在毕业之后他回到家乡,提出了点燃地下煤,形成地火,使用煤气化的新型开采方式,小说用大段的笔墨详细地叙述了地火的建成和煤层发生爆炸的处理。120年后,固体的煤炭已不复存在,作者以一名初中生的口吻展开了对过去,即现实世界的描述,他在煤炭博物馆亲身体验了过去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接着讲述了用激光和引力波来开采的现代煤矿。这两部小说里,作者不仅对我国西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煤炭工业低能低效的发展处境进行了详尽叙述,而且对人类的未来世界进行了合理的科幻想象。刘慈欣在揭示土地荒漠化、资源匮乏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向人类传达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保护理念,为人类敲响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警钟。
  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创作中,他不仅把真实的现实世界传神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而且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将具有深厚科学知识背景的幻想世界巧妙地融合在真实的情景中,把现实和科幻很好地熔于一炉,实现了可读性、科学性和文学性的完美统一。刘慈欣的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震撼且极具吸引力的故事文本,他的小说可以启示我们去思考现实存在的问题,为人类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解决现实矛盾的视角。
  二、宏细节与微细节相结合的叙事策略
  “宏细节”这个观点在以往的科幻文学中已经得到应用,只是没有被总结出来,刘慈欣在他的文论《从大海见一滴水》中首次对“宏细节”这一概念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归纳概括。“宏细节”是与主流文学的“微细节”相对应而提出来的,根据对刘慈欣文论及其作品的分析,笔者认为:宏细节即运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来描绘出含有庞大信息量的内容。宏细节只存在于科幻文学中,是科幻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类型最显著的特点。在强调宏细节突出作用的同时,刘慈欣并没有忽视微细节的重要性,他认为微细节也是构成科幻文学不可缺少的要素,“没有生动微细节的科幻小说就像是少了一条腿的巨人”。
  刘慈欣在他的科幻作品中,有意识地对“宏细节”概念进行实践。如在《三体》中,小说开篇设置了悬念,一些物理学家在短时间内相继自杀,主人公汪淼在摄影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倒计时,并通过观测证实了宇宙在闪烁这一可怕的猜测。同时小说也采用了宏细节的手法,以游戏方式对三体世界展开叙述,为作品增加了神秘感。在《三体Ⅱ黑暗森林》中,小说对章北海暗杀我国航天系统高层领导这一事件的叙述采用了宏细节的手法,他用装有陨石子弹的手枪在距目标五千米的地方完成了这次暗杀行动,并使人们误以为是陨石雨造成的,这段叙事蕴含了丰富的信息量,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阅读震撼。同时小说对以罗辑为代表的面壁者跨世纪的冬眠也采用了宏细节描写。《三体Ⅲ死神永生》中,宏细节描写比前两部更多,他不仅在小说情节的发展中大量运用宏细节手法,同时文本中也出现了诸多蕴藏了大量庞杂信息的宏细节话语,如“同维的都是黑暗森林”“把海弄干的鱼不在”“只把记忆体送往新宇宙”等。同样,在“地球流浪”三部曲中,微细节描写也随处可见,这突出地体现在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如叶文洁、罗辑、程心、史强等。在《三体Ⅲ死神永生》中,作者也采用了微细节的叙事手法对威慑纪元的最后十分钟进行了描述,并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活动,细致地表现出程心作为第二任执剑人的善良和三体文明的邪恶,进一步揭示出宇宙零道德的现象。
  刘慈欣在他的小說创作中,坚持宏细节与微细节相结合的叙事策略,充分地体现了科幻文学的特色,提高了小说的叙事效率,加强了小说的叙事性。刘慈欣的科幻作品属于“硬科幻”一类,具有坚硬的科学内核,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宏细节的大量运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文本,同时也拓展了小说的主题内涵。此外,他的小说也包含着众多的微细节描写,特别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它逼真地把人物的外在形象和精神气质呈现了出来,从而使读者对人物的性格特征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增强了小说叙事的真实性。
  三、异托邦多维时空的构建
  法国著名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他的著作《另一空间》中创造了一个与“乌托邦”截然不同的新概念“异托邦”,它是对传统时空观念的突破和超越。关于“异托邦”内涵的界定,福柯解释为:“在所有的文化,所有的文明中可能也有真实的场所——确实存在并且在社会的建立中形成。”因此,与虚幻的乌托邦相比,异托邦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它也有虚幻的一面,需要凭借人们的想象才能对它有更好的体悟。福柯把这种能够在真实空间中成功实现的乌托邦称作异托邦,它表明空间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处于异质的多元状态。在真实空间之外,仍存在着众多的“异域”空间,异托邦具有异质性的特色,它能够把众多不同的空间或场所并置展现在一个真实存在的空间中。   对福柯异托邦空间理论的运用,大多数科幻作家都进行了很好的尝试,如叶永烈的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韩松的小说《地铁》等。同样,新生代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创作中也对异托邦空间理论进行了充分地运用,在小说中他创造了多维度多元化的异域空间,正如他说的:“这一时期的科幻作者开始拥有‘创世意识’,不再满足于在现实舞台上演绎自己的故事,而是试着创造一个在逻辑上自洽的幻想世界。”例如在小说《纤维》中,作者以其绮丽的想象力和量子力学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创造了多个异托邦时空,即纤维,它们是宏观宇宙分裂的结果。小说主人公“我”在进行常规巡逻飞行的时候,误入与地球空间完全不同的纤维时空,在中转站登记时,“我”又遇到了三个人,他们都来自于不同的纤维。最后小说又通过哇哇妮和“我”在另一个异域空间相守一生的经历,逼真地呈现出异托邦多维时空的存在。在小说《信使》中,作者也创造了一个与现实空间并置的未来世界。小说《三体》三部曲又合称为“地球往事”,表明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是站在未来时空的角度对现在及将来发生的事情进行回顾,充分显示了作品异托邦的倾向。
  同时,异托邦理论也与时间密切相关,它可以包容各種片段性或无限性的时间,福柯认为“当人类处于一种与传统时间完全中断的情况下,异托邦开始完全发挥作用”。刘慈欣的大多数小说都体现了这一观点,如《时间移民》,这部小说以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作为题记开篇。整部小说由多个小节构成,分别以四个未来的时间片段构成了四个异托邦时空,同时小说以古诗开始,并详细地呈现出不同时空的特点,加强了时空的纵深感,开拓了读者的视域。在主题内涵方面,小说中出现的多个“异域”空间是对现实空间在宇宙视角下的延伸和隐喻。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具有浓重的艺术气息,他曾坦言自己的创作理念是“在想象世界展示宇宙的科学美”。在小说创作中,对异托邦多维时空的构建不仅表现了刘慈欣宏大的宇宙意识和时空架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了科幻小说表达主题思想的艺术性,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科幻小说的叙事技巧和主题范围。多维空间的并置使得刘慈欣科幻小说看似不完整的空间结构呈现出文本内在的统一性,他将时间和空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了小说情节的完善和发展。同时,他也扩大了小说的叙事容量,丰富了小说的主旨内涵,使小说的叙事结构展现出一种多层次的美感,加强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刘慈欣.刘慈欣谈科幻[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 福柯.异质空间[J].王译.世界哲学,2006(6).
  [3] 姚海军.网上访谈[J].科幻世界,2002(1).
其他文献
摘 要:杜甫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画学修养颇高。其诗歌写作与唐代山水画、鞍马画、花鸟画均有着密切联系。杜甫所观山水画,多为唐代主流风格的青绿山水画,其山水诗的随物赋形、色彩运用、经营位置,为以画入诗之表现;杜甫对唐代鞍马画作的评价,体现了其写真特色,对于马的描摹亦受到莼菜条笔法和疏体画风影响;杜甫写人之作,与唐代人物群像长卷画、分段体连环人物画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绘画对文学创作的深刻影
期刊
摘 要:《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是苏轼晚年遇赦北归途中所写的作品,该诗用典贴切,对仗工巧,在凝练的字句中,传达出耐人寻味的理性思致。该诗的思想内涵极为丰富,其中包含了对纷乱时局的隐忧和期待;对于儒家情怀的认同和归趋;对于“恨”的治愈和超越;以及对于朝中政敌的蔑视。  关键词:苏轼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理性思致 自我超越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他的《定风波》词来概括,那就是“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二十一
期刊
摘 要:泰戈尔的长篇小说《家庭与世界》以发生在20世纪初的“司瓦德西”运动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传统家庭中几位男女的情感纠葛,以及人们面对民族运动时的信念冲突、情感困惑与不同抉择。从空间的视角切入解读文本,探询“家庭”与“世界”的同构关系和隐喻意义,能够发掘出小说新的视角,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其艺术特质与思想内涵。  关键词:家庭 世界 内心空间 自我寻求  《家庭与世界》是印度作家泰戈尔出版于191
期刊
摘 要:《诗经》是用“古文”写的,我们在读《诗经》的时候要按照“古文”去理解。《诗经》中的“斯”不是代词、语助词、语气词,是动名词兼具的实词,在“今文”中已经用“撕”来代替。《诗经》中有95个“斯”,其中94个是后世的“撕”,这些“斯”的语境义和句法功能虽然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撕开,撕裂,撕开撕裂的东西”的本义或引申义。  关键词:古文 《诗经》 斯 动词 代词  对《诗经》的解读自汉至今,自是
期刊
摘 要:苏轼和辛弃疾作为宋朝词坛上的领袖人物,同以豪放著称,对词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故文学史上历来以“苏辛”并称。然此二人,虽然是文学上的集大成者,却是官场上的失败者。起起落落的仕途经历,坎坷飘零的生活境遇,使得他们空有满腔抱负学识,却不能见容于当世,其人生理念反映在词作上自然有相通之处。但是毕竟苏轼和辛弃疾所处的时代环境、人生经历有着诸多不同,他们又有着不同的品性境界和人生追求,当他们把自己的遭
期刊
摘 要:元稹的《古艳诗》“春来频到宋家东”表达的是作者寻春不遇、寻她不遇的惆怅和失落,同时,也把诗人对“她”的殷切期待隐含其中。而对莺莺所谓的“挑”和“撩”,也正寄寓在作品的意涵之中了。  关键词:元稹 《古艳诗》 莺莺 《西厢记》  中唐诗人元稹大名鼎鼎,与另外一位大诗人白居易并称“元白”,是古代文学史上必须提到的诗人。关于他的人品和作品,历来也是学者们津津乐道的对象。如著名学者陈寅恪就在《元白
期刊
摘 要:怨恨是现代东北作家群文学书写中常见的文化情态,也是萧军和萧红作品的主题之一。然而从怨恨情态的深层结构来看,东北作家群的怨恨意识除了源于日本侵华这一具体历史事件和抗日救亡的特定时代感召之外,还受到自然环境、封建社会的压迫等因素的影响。一种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的怨恨情绪和复仇意识盘踞在东北作家群的精神域中,在萧红的作品中,主要体现为对于怨恨情绪弱态转移的控诉,因而具有指控封建社会的权利结构、呼吁
期刊
摘 要:“三言两拍”展现了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风尚,其中也不乏对女性女扮男装外出活动的描写。女子扮作男装的目的和意愿不同,行事方法也不盡相同,但在礼教森严的封建社会,女子以男子的装束出现在大众视野,她们的所作所为都值得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作品中女扮男装书写的类型,然后论述女扮男装女性的命运,最后分析其现象成因。  关键词:“三言两拍” 女扮男装成因  在以男性为尊的封建社会,“男不言内,女不言
期刊
摘 要:《天使艾米莉》是法国电影怪杰让·皮埃尔·儒内2001年的作品,影片具有强烈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影片取材于现实生活但却充满浪漫之情。女主人公艾米莉在支离破碎的现实世界中用自己的爱心填补了旁边人支离破碎的生活,体现出了一个爱众人的大爱思想,孔子的仁爱思想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天使艾米莉 孔子 仁爱  “仁”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许慎《说文》解释为“仁,亲也,从人,从仁”,《礼记》郑玄注认为
期刊
摘 要:《河套渠王》以19世纪中晚期的河套历史为背景,以主人公王同春开渠垦荒的传奇经历为主线,展现了清末民初社会历史变革之下,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小说浓郁的民俗风情、鲜活生动的民歌民谣、壮阔奇丽的塞外风光使作品带有了鲜明的河套地域色彩。  关键词:《河套渠王》 创作特色 河套文化 河套民歌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大凡经典的文学作品一般都有一个共性,即深刻反映社会历史变迁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