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情况:无论是语文学习尖子还是一些知名学者,大量课外阅读是他们通向成功之门的必由之路,甚至如钱梦龙、权延赤等都是由此从“低能儿”奇迹般地进入优等生的行列。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作用可见一斑。
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
高中语文教本《说明》中有一句话说得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千真万确的。从课本中要得什么法?就是得分析要点之法,得统摄全篇之法,得咬文嚼字之法,得写作技巧之法。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可以把语文学好吗?不可能。要学好语文,还得利用这些方法去广泛地阅读,使之内化为自己能表现的能力,方可以说好了。所以,有人说语文在于积累,在于长久地感悟。
我们往往可以发现这样的学生,他们学习很努力,书本上的内容记得很熟,但是一到写作的时候,思路总打不开,例子少得可怜,每次作文只能将老掉牙的材料捡出来重新装潢一番,没有一点新鲜生动的例子作为支撑。遇到像辩论,演讲这样的活动,而这样的学生大多犯愁,难以开口,而爱读“闲书”的学生却有较好的表现,这其中有学生课外阅读量多少不同的原因。
知识是广博的、联系的,尤其是语文。课本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块试验田、一把钥匙,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的世界在课外。每个学生都要牢记一个不等式——语文≠《语文》,即语文这门功课不等于《语文》这本教材,语文的天地要广阔得多。所以,要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课内,一只眼睛看课外。例如,学习莫泊桑的《项链》,我们就可以课外阅读《洋脂球》等莫泊桑的其他作品,如学习曹禺的《雷雨》节选,我们就可以课外阅读《雷雨》原著。比如结合学习巴尔扎克的小说《守财奴》,可以阅读《儒林外史》中写严监生的有关内容、果戈里的《死魂灵》中写泼留金的有关情节等,以加深对“吝啬鬼”这类艺术形象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比较分析能力。
二、可以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学习“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训练和培养语感,是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问题,说它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也不过分。语感是讲不出来、教不出来的,只有靠大量的语言实践。如何训练和培养语感呢?最主要的一条是读书,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逐渐培养语感。在语言的海洋里学会游泳是培养语感的根本途径,阅读能力的提高要靠学生去读书而非在课堂里听阅读分析,更不是做阅读练习题:正如游泳要下水,打网球要挥拍子,教练的分析指导决不可代替运动员的实践。
可以说,任何人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不靠自己的大量实践,而主要依赖课堂上教师的教是做不到的。古人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包含着一个量的问题。吕叔湘先生指出,一个中学生一学期要阅读80万字才可培养起阅读能力。学生生活在语文的海洋里,需要的是各种有关方面的报纸、广播、电视、电影、话剧等等,学生喜爱看的一些杂书以及各种文学作品所散布的语言。
语言本身的许多特点也决定了语文学习要靠实践,重视感悟。我们平时追求的“悟”,正是大量语言实践和积累基础上的一种悟,它是靠智与心的结合。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必须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的运用语文这个生活的工具,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课外阅读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课外阅读在促进智力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观察发现,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用于阅读教科书,三分之二的时间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而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的学生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因为通过课外阅读,学生的思考被激发了,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这也表现在课外阅读与记忆力的保持与提高上。记忆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学习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揭示出课外阅读与增强记忆力之间成正比关系。因为通过课外阅读获得了课内的有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智力背景。这时的识记就成为有理解的阅读,成为一种思维分析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记忆增强了,智力也就发展了。
课外阅读还有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难点是认知学习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正是在不断克服学习难点的过程中,知识获得长进,能力得到提高。而广泛阅读有关知识有利于解决学习难点。通过广泛阅读所获得的知识,不断被学生原有知识结构所顺应或同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原有心理水平或心理状况,这样就会缩小学生原有智力水平与解决问题客观需要智力水平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
四、课外阅读能促进写作能力发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教学课堂是破不了万卷书的,唯有在的课堂外才有可能去读成千上万卷的书,也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这是美国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通过对写作与课外阅读的关系进行长期调查和研究后在其《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一书中提出的观点。
当然,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要有有效的阅读方法。只有读写相结合,才能有收获,有提高。写读书笔记就是一种提高课外阅读质量、促进写作能力发展的有效方法。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不摘抄,不记笔记,不写心得评论,终归不会有太大的用处。读书笔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摘录式,一是心得式。作摘录式的笔记可以摘抄书名、内容提要、文章主要观点以及优美词句等,进行知识积累。心得式笔记是把阅读的要点及心得体会用笔记下来,进而通过仿写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促进高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特别是语文能力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处理好课内与课外两种阅读,让两者比翼齐飞,共同为学生语文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二中学)
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
高中语文教本《说明》中有一句话说得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千真万确的。从课本中要得什么法?就是得分析要点之法,得统摄全篇之法,得咬文嚼字之法,得写作技巧之法。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可以把语文学好吗?不可能。要学好语文,还得利用这些方法去广泛地阅读,使之内化为自己能表现的能力,方可以说好了。所以,有人说语文在于积累,在于长久地感悟。
我们往往可以发现这样的学生,他们学习很努力,书本上的内容记得很熟,但是一到写作的时候,思路总打不开,例子少得可怜,每次作文只能将老掉牙的材料捡出来重新装潢一番,没有一点新鲜生动的例子作为支撑。遇到像辩论,演讲这样的活动,而这样的学生大多犯愁,难以开口,而爱读“闲书”的学生却有较好的表现,这其中有学生课外阅读量多少不同的原因。
知识是广博的、联系的,尤其是语文。课本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块试验田、一把钥匙,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的世界在课外。每个学生都要牢记一个不等式——语文≠《语文》,即语文这门功课不等于《语文》这本教材,语文的天地要广阔得多。所以,要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课内,一只眼睛看课外。例如,学习莫泊桑的《项链》,我们就可以课外阅读《洋脂球》等莫泊桑的其他作品,如学习曹禺的《雷雨》节选,我们就可以课外阅读《雷雨》原著。比如结合学习巴尔扎克的小说《守财奴》,可以阅读《儒林外史》中写严监生的有关内容、果戈里的《死魂灵》中写泼留金的有关情节等,以加深对“吝啬鬼”这类艺术形象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比较分析能力。
二、可以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学习“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训练和培养语感,是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问题,说它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也不过分。语感是讲不出来、教不出来的,只有靠大量的语言实践。如何训练和培养语感呢?最主要的一条是读书,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逐渐培养语感。在语言的海洋里学会游泳是培养语感的根本途径,阅读能力的提高要靠学生去读书而非在课堂里听阅读分析,更不是做阅读练习题:正如游泳要下水,打网球要挥拍子,教练的分析指导决不可代替运动员的实践。
可以说,任何人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不靠自己的大量实践,而主要依赖课堂上教师的教是做不到的。古人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包含着一个量的问题。吕叔湘先生指出,一个中学生一学期要阅读80万字才可培养起阅读能力。学生生活在语文的海洋里,需要的是各种有关方面的报纸、广播、电视、电影、话剧等等,学生喜爱看的一些杂书以及各种文学作品所散布的语言。
语言本身的许多特点也决定了语文学习要靠实践,重视感悟。我们平时追求的“悟”,正是大量语言实践和积累基础上的一种悟,它是靠智与心的结合。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必须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的运用语文这个生活的工具,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课外阅读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课外阅读在促进智力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观察发现,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用于阅读教科书,三分之二的时间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而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的学生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因为通过课外阅读,学生的思考被激发了,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这也表现在课外阅读与记忆力的保持与提高上。记忆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学习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揭示出课外阅读与增强记忆力之间成正比关系。因为通过课外阅读获得了课内的有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智力背景。这时的识记就成为有理解的阅读,成为一种思维分析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记忆增强了,智力也就发展了。
课外阅读还有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难点是认知学习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正是在不断克服学习难点的过程中,知识获得长进,能力得到提高。而广泛阅读有关知识有利于解决学习难点。通过广泛阅读所获得的知识,不断被学生原有知识结构所顺应或同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原有心理水平或心理状况,这样就会缩小学生原有智力水平与解决问题客观需要智力水平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
四、课外阅读能促进写作能力发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教学课堂是破不了万卷书的,唯有在的课堂外才有可能去读成千上万卷的书,也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这是美国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通过对写作与课外阅读的关系进行长期调查和研究后在其《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一书中提出的观点。
当然,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要有有效的阅读方法。只有读写相结合,才能有收获,有提高。写读书笔记就是一种提高课外阅读质量、促进写作能力发展的有效方法。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不摘抄,不记笔记,不写心得评论,终归不会有太大的用处。读书笔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摘录式,一是心得式。作摘录式的笔记可以摘抄书名、内容提要、文章主要观点以及优美词句等,进行知识积累。心得式笔记是把阅读的要点及心得体会用笔记下来,进而通过仿写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促进高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特别是语文能力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处理好课内与课外两种阅读,让两者比翼齐飞,共同为学生语文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