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高职衔接是关系到国家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中、高职衔接中,课程衔接是核心和落脚点。本文以文秘专业为例,从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接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模式等方面阐述了中高职文秘专业如何进行课程衔接。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O1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137-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为了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2011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职成〔2011〕9号),《意见》明确指出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协调发展的模式、方法等。由此可见,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研究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对深化职教改革,推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和终身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整个中等和高等教育衔接中课程衔接是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本文以文秘专业为例,就如何进行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接的重要性
(一)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内容和支撑
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核心和落脚点是课程衔接,中、高职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最终要通过课程来体现。中、高职教育衔接与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上位概念,后者是下位概念;前者是讲整体衔接、全面衔接,后者是局部衔接、重点衔接。教育的衔接是一种全方位的整体衔接,是外延较宽、边界较广的泛在的衔接,涉及中高职教育的方方面面。课程衔接则是一种局部的、子项的衔接,是外延较窄、边界明晰的具在的衔接。从两者的关系看,教育衔接为课程衔接提供大的环境,课程衔接为教育衔接提供具体的内容和支撑。
(二)课程衔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秘书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秘书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据统计,全国开设文秘专业的中高职院校千余所,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一直是职业教育的软肋和伤痛,不仅低端的中高职衔接不畅,而且更缺乏向本科以上高端延伸的对接,形成了“断头”教育,对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随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不断需求,中高职教育衔接,乃至于与本科教育的衔接迫在眉睫,课程衔接构建了中高等教育衔接的桥梁。
(三)课程衔接是构建学生职业能力体系的重要保障
课程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职业教育提供的最重要的产品和服务。对学生来说,选准专业固然重要,但每天接触最多、印象最深、受益最大的还是一门门具体的课程,它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直接的现实性。课程是学生能力建构的基础和依托。课程是连接职业工作岗位和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实现之间的桥梁,其任务就是使学生获得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就业创造条件。
二、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接的现状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雷同,课程设置重复
就文秘专业而言,中职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定位准确,中职和高职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秘书人才,笔者对苏浙皖地区开设文秘专业的中职和高职学校做了调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雷同,大部分院校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成高素质高技能专门应用型秘书人才。同时,中、高职两类学校都依据各自需求和特点,两者之间缺乏沟通,导致两类学校不可避免地存在课程设置安排上的重复。经调研,中职和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设置中出现了多达70%的重复课,造成了教育资源与学习时间的浪费,这种现象导致了中、高职教学的严重消耗。
(二)专业课程标准雷同,教学内容重复
2006年以来,教育部委托各专业、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至今为止没有一个专业有相应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出台。由于目前中职、高职院校没有具体制订统一的每一门课程的标准,也没有按高中阶段或中职阶段毕业要求制订统一的分类课程标准,或按高职学校入学要求制订分类的统一课程标准,因此,缺少中高职贯通的统一教材,特别是专业课教材。据初步统计,苏浙皖地区中、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复率高达30%以上。如文秘专业教学中都开设有秘书职业概论、会议组织与管理、文书与档案管理等课程,选用教材几近相同。在中职学生学习了这些课程并考试合格,甚至有些考生已经考取四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升到高职院校后还必须重修这些课程。诸如此类教学内容的重复,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了教学效益。
(三)教学管理方式雷同,开发模式重复
据了解,国内大部分中、高等职业教育一直沿用传统的学年制教学管理方式,这种教学管理方式,使学生失去了根据自己兴趣、特长等实际状况选择学习的起点、方式和学习内容的自由。在学分、学历等方面还不能进行科学的认证与转换,使得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中职学习过的一些课程内容,在高职不能得到科学的评估与认证,还要重复学习。目前,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基本上还是学科模式。尽管在近些年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开发了以能力为中心的模块式课程,但是教学内容终究没有完全摆脱学科本位的框架。中、高职学校在设置课程时缺乏应有的沟通,没有兼顾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协调发展的实际需要。
三、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接的对策
(一)合理界定人才培养规格,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要解决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接,首先要合理界定中、高职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要解决好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的衔接。 根据教育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中初等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中、高职都应该按照教育部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设置培养目标,围绕目标组织教学。
人才培养方案的最终落脚点是体现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教学计划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骨架,各类开设文秘专业的中、高职院校应该加强联系与协作,统编专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文秘专业课程体系应由“两类三块”构成,两类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三块为公共课、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实践课,在这些课程中实践课程要相当的比例,要符合教育部关于重技能重实践的要求。文秘专业中、高职教学计划,每块的课程选择原则是“够用、实用”,要避免雷同设置。如同文秘专业入门课程,中职应开秘书职业基础,高职则应开秘书职业概论,两者之间要合理界定课程内容。
(二)设计课程模块,教学目标无缝对接,专业课程教材全面统筹
教学目标对接是课程衔接的核心,也是贯通整个课程体系的主线。就文秘专业而言,可将课程项目化、模块化,按照“宽基础、活模块”的思想,首先,将每门课程分解相应的知识模块、能力模块。其次,以目标模块为基础,根据不同培养规格选取必要的课程,组合成若干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实训课模块、毕业论文模块等。再次,将若干课程模块科学设计成三个层次不同但又相互联系、逐层递进的平台: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技能平台。中、高职文秘专业根据各自的专业方向,合理选择相关课程模块和平台,搭建课程体系,这样一来,增强了课程灵活性、适用性和实践性,避免教学目标的重复。
教材是整个教学的纲,纲举才能目张。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实施依赖于教材的衔接。文秘专业中职教材要统筹,高职教材也要统筹,两类教材之间更要统筹,这是课程标准严格统筹的具体表现。教材接轨的一方面是教学目标对接,根据每门课程的知识结构模块、能力结构模块科学组织设计许多不同的教学单元,再将不同的单元设计成学历层级,明确哪些是中职必授或选修的单元,哪些是高职必授或选修的单元。在统编教材时,要根据生源特点,合理选择中、高职教学内容。
(三)课程考核全面沟通,构建国家资格体系,职业技能全面对接
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通过课程考核评价来体现。考核评价的沟通是课程衔接表现的一个方面,连接通道可采用学分制的设定与转换。就文秘专业而言,同区域的中高职院校要统一各学科的学分标准、不同教学单元的学分标准及不同学历层级的学分标准,不同学历对应不同学分总数。让学分成为在各类中、高职院校相互认可的“护照”,成为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通道。
重技能重实践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主流,文秘专业也不例外。职业能力的对接也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秘书的核心技能培养来讲,应根据中、高职不同的培养规格,编写相应的实训大纲,两者不能重复但应相互对接,使学生的能力、技术培训逐级提高。同时,为了实施“双证”教育模式,中、高职院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根据《国家秘书职业标准》要求,中、高职院校学生分别报考五级、四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行业部门应积极协同,加强对职业资格的考试、考核、认定和管理,使职业资格证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和重视,这样在职业教育体系内中、高职课程教学的灵活转换与衔接才会成为可能。
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接还处于初始阶段,必须要求文秘教育界同人积极探索与时间,总结出适合我国职业教育现状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促进中、高职文秘专业健康、高效、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
[3]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芦京昌.浅谈中高职衔接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07).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O1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137-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为了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2011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职成〔2011〕9号),《意见》明确指出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协调发展的模式、方法等。由此可见,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研究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对深化职教改革,推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和终身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整个中等和高等教育衔接中课程衔接是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本文以文秘专业为例,就如何进行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接的重要性
(一)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内容和支撑
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核心和落脚点是课程衔接,中、高职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最终要通过课程来体现。中、高职教育衔接与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上位概念,后者是下位概念;前者是讲整体衔接、全面衔接,后者是局部衔接、重点衔接。教育的衔接是一种全方位的整体衔接,是外延较宽、边界较广的泛在的衔接,涉及中高职教育的方方面面。课程衔接则是一种局部的、子项的衔接,是外延较窄、边界明晰的具在的衔接。从两者的关系看,教育衔接为课程衔接提供大的环境,课程衔接为教育衔接提供具体的内容和支撑。
(二)课程衔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秘书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秘书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据统计,全国开设文秘专业的中高职院校千余所,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一直是职业教育的软肋和伤痛,不仅低端的中高职衔接不畅,而且更缺乏向本科以上高端延伸的对接,形成了“断头”教育,对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随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不断需求,中高职教育衔接,乃至于与本科教育的衔接迫在眉睫,课程衔接构建了中高等教育衔接的桥梁。
(三)课程衔接是构建学生职业能力体系的重要保障
课程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职业教育提供的最重要的产品和服务。对学生来说,选准专业固然重要,但每天接触最多、印象最深、受益最大的还是一门门具体的课程,它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直接的现实性。课程是学生能力建构的基础和依托。课程是连接职业工作岗位和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实现之间的桥梁,其任务就是使学生获得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就业创造条件。
二、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接的现状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雷同,课程设置重复
就文秘专业而言,中职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定位准确,中职和高职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秘书人才,笔者对苏浙皖地区开设文秘专业的中职和高职学校做了调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雷同,大部分院校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成高素质高技能专门应用型秘书人才。同时,中、高职两类学校都依据各自需求和特点,两者之间缺乏沟通,导致两类学校不可避免地存在课程设置安排上的重复。经调研,中职和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设置中出现了多达70%的重复课,造成了教育资源与学习时间的浪费,这种现象导致了中、高职教学的严重消耗。
(二)专业课程标准雷同,教学内容重复
2006年以来,教育部委托各专业、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至今为止没有一个专业有相应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出台。由于目前中职、高职院校没有具体制订统一的每一门课程的标准,也没有按高中阶段或中职阶段毕业要求制订统一的分类课程标准,或按高职学校入学要求制订分类的统一课程标准,因此,缺少中高职贯通的统一教材,特别是专业课教材。据初步统计,苏浙皖地区中、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复率高达30%以上。如文秘专业教学中都开设有秘书职业概论、会议组织与管理、文书与档案管理等课程,选用教材几近相同。在中职学生学习了这些课程并考试合格,甚至有些考生已经考取四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升到高职院校后还必须重修这些课程。诸如此类教学内容的重复,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了教学效益。
(三)教学管理方式雷同,开发模式重复
据了解,国内大部分中、高等职业教育一直沿用传统的学年制教学管理方式,这种教学管理方式,使学生失去了根据自己兴趣、特长等实际状况选择学习的起点、方式和学习内容的自由。在学分、学历等方面还不能进行科学的认证与转换,使得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中职学习过的一些课程内容,在高职不能得到科学的评估与认证,还要重复学习。目前,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基本上还是学科模式。尽管在近些年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开发了以能力为中心的模块式课程,但是教学内容终究没有完全摆脱学科本位的框架。中、高职学校在设置课程时缺乏应有的沟通,没有兼顾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协调发展的实际需要。
三、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接的对策
(一)合理界定人才培养规格,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要解决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接,首先要合理界定中、高职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要解决好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的衔接。 根据教育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中初等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中、高职都应该按照教育部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设置培养目标,围绕目标组织教学。
人才培养方案的最终落脚点是体现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教学计划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骨架,各类开设文秘专业的中、高职院校应该加强联系与协作,统编专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文秘专业课程体系应由“两类三块”构成,两类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三块为公共课、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实践课,在这些课程中实践课程要相当的比例,要符合教育部关于重技能重实践的要求。文秘专业中、高职教学计划,每块的课程选择原则是“够用、实用”,要避免雷同设置。如同文秘专业入门课程,中职应开秘书职业基础,高职则应开秘书职业概论,两者之间要合理界定课程内容。
(二)设计课程模块,教学目标无缝对接,专业课程教材全面统筹
教学目标对接是课程衔接的核心,也是贯通整个课程体系的主线。就文秘专业而言,可将课程项目化、模块化,按照“宽基础、活模块”的思想,首先,将每门课程分解相应的知识模块、能力模块。其次,以目标模块为基础,根据不同培养规格选取必要的课程,组合成若干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实训课模块、毕业论文模块等。再次,将若干课程模块科学设计成三个层次不同但又相互联系、逐层递进的平台: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技能平台。中、高职文秘专业根据各自的专业方向,合理选择相关课程模块和平台,搭建课程体系,这样一来,增强了课程灵活性、适用性和实践性,避免教学目标的重复。
教材是整个教学的纲,纲举才能目张。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实施依赖于教材的衔接。文秘专业中职教材要统筹,高职教材也要统筹,两类教材之间更要统筹,这是课程标准严格统筹的具体表现。教材接轨的一方面是教学目标对接,根据每门课程的知识结构模块、能力结构模块科学组织设计许多不同的教学单元,再将不同的单元设计成学历层级,明确哪些是中职必授或选修的单元,哪些是高职必授或选修的单元。在统编教材时,要根据生源特点,合理选择中、高职教学内容。
(三)课程考核全面沟通,构建国家资格体系,职业技能全面对接
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通过课程考核评价来体现。考核评价的沟通是课程衔接表现的一个方面,连接通道可采用学分制的设定与转换。就文秘专业而言,同区域的中高职院校要统一各学科的学分标准、不同教学单元的学分标准及不同学历层级的学分标准,不同学历对应不同学分总数。让学分成为在各类中、高职院校相互认可的“护照”,成为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通道。
重技能重实践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主流,文秘专业也不例外。职业能力的对接也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秘书的核心技能培养来讲,应根据中、高职不同的培养规格,编写相应的实训大纲,两者不能重复但应相互对接,使学生的能力、技术培训逐级提高。同时,为了实施“双证”教育模式,中、高职院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根据《国家秘书职业标准》要求,中、高职院校学生分别报考五级、四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行业部门应积极协同,加强对职业资格的考试、考核、认定和管理,使职业资格证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和重视,这样在职业教育体系内中、高职课程教学的灵活转换与衔接才会成为可能。
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接还处于初始阶段,必须要求文秘教育界同人积极探索与时间,总结出适合我国职业教育现状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促进中、高职文秘专业健康、高效、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
[3]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芦京昌.浅谈中高职衔接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