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钟传说与古钟信仰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byft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说是民众创作的有关特定人物、地方、物件、习俗的传奇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类传说:某一权威人物下令限期铸钟,工匠们尝试多次却总是功亏一篑,大限将至之际,有女孩子跳入铸造炉,大钟得以铸成。传说以残酷的铸人情节解说着大钟的非凡来历,极度夸张但又不悖情理。事实上,这类传说的产生与中国传统的古钟信仰以及柜关习俗有着直接的关系。
  铸钟传说
  钟鼓楼是中国古代都市报时的功能性建筑,包括钟楼和鼓楼。鼓楼上架鼓,钟楼上悬钟,晨钟而暮鼓,封建王朝藉此管理着都市百姓的生活节奏。北京钟楼位于鼓楼以北100米处,本是元大都万宁寺的中心阁,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重建,清乾隆十年(1745年)再建。据文献记述,钟楼上原置一口铁钟,因音质欠佳,改铸铜钟。明永乐十八年所铸铜钟传承至今,上有“大明永乐吉日”字样。铜钟通体高7.02米,口沿直径3.4米,重63吨,是我国现存最重也是体量最大的古代铜钟,有“钟王”之誉。
  关于这口铜钟的来历,北京地区的一则传说给出了别样的解读:钟楼原有一口铁钟,因为声音不够洪亮,皇帝限令80天之内重铸一口铜钟,否则处死全体工匠。负责铸钟的师傅叫华严,是当时有名的铜匠。为了铸好这口大钟,华严寝食不安,但因炉温上不去,大钟总也铸不成。华严的女儿华仙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要求随父亲到铸造现场去。铸钟当天,眼看又要失败,华仙纵身跳进炉去。慌乱之中,华严只抓住了女儿的一只绣花鞋。这一次,大钟却奇迹般地铸成了。铸成后的大钟,每次敲击都似有“鞋!鞋!”的叫声。为了纪念华仙,人们在钟楼附近,修建了一座金炉娘娘庙。
  北京有钟鼓楼,南京有大钟亭。南京地区也有一则关于铸钟的传说:南朝有个信佛的皇帝,限令工匠们百日内铸好大钟,否则处斩所有工匠。老工匠临危受命,尝试多次却总不成功。皇帝听信谗言,相信要在炉水中投入童男童女才能铸成大钟。为了拯救这对童男童女,老工匠的3个女儿在铸钟的关键时刻,分别跳入炉水中,大钟得以铸成。铸有大女儿和二女儿的钟在铸成后的第二天都相继飞走了。因为小女儿年纪小,力量轻,铸有她的大钟最终留在了南京。人们为了纪念老工匠的3个女儿,在大钟亭旁建了一座三姑娘庙。
  上述两则传说有着大致相同的情节:皇帝限期铸钟,一工匠临危受命,多次尝试未果,大限将至,其女儿(北京传说为一个女儿,南京传说为3个女儿)跳入炉中,大钟得以铸成,铸成后的大钟声音异样。在整个传说中,给人以强烈情感冲击的是铸钟过程中的铸人情节。这一情节的出现绝非民众茶余饭后的信口开河,其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
  古钟信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钟有“乐、佛、朝、更”之分。“古钟”则是今人对上述4种传统钟的统称。
  乐钟主要是指编钟,其名得自“各应律吕,大小以次,编而悬之”,其形状如瓦合。它上承商代的编铙,初现于西周初年,鼎盛于周代中期,是为当时上层社会所独享的礼乐之器,主要应用于权贵们祭祀、朝聘、宴享等重要的场合。
  佛钟作为法器,是佛教的“犍椎”之一,初为集众之用,又称“信鼓”。佛钟有梵钟与半钟之分。梵钟也即大钟,又称钓钟(吊钟)、礼钟、洪钟、鲸钟等,一般悬挂在钟楼顶层;半钟小于梵钟,体积如梵钟一半,多吊在佛堂的后门檐上。东汉随着佛教的传人,寺院广布,佛钟流行开来,“有寺即有钟,无钟即无寺。”唐代以后,又有了显示皇权君威的朝钟和为都市报时之用的更钟。
  因为钟的功用不一,其象征意义也有所不同。随着战国后期的“礼崩乐坏”,编钟之音也只绕梁于“钟鸣鼎食”之家,由此,它成了周代权贵、豪门的象征。朝钟是皇帝及百官上朝、出行所鸣之物。《清会典》记载:“朝会、驾出宫。午门严鼓鸣钟。祭太庙驾出,午门严鼓。回銮鸣钟。馀祀驾出入皆鸣钟。巡幸驾出入。午门鸣钟。”它则成了皇权的象征。佛钟最初只为召集僧人之用,其后则有了“闻击钟磬之声,能生善心,能增正念”,“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渡众生”的信仰意蕴。因此,佛钟则成了修善纳祥的象征。另外,“夫物庞则识纷,非有器齐一之,无以示晨昏之节”,于是“景钟发声……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也便有了更钟。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钟集响器、乐器、礼器、法器于一身,具有了皇权官阶、修善祈福等诸多的象征意义,并最终成为中国民众心目中的神圣之物。“蒲牢传说”则是钟为圣物的体现之一。古代传说龙生九子,蒲牢是其第四子。它生活在海边,最怕鲸鱼。每遇鲸鱼袭击,蒲牢则鸣叫不止。人们据此传说,“凡钟欲令声大者”,把梵钟的钟纽做成蒲牢状,把撞钟的木杵刻作鲸鱼状。敲钟时,让“鲸鱼”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重击蒲牢哈山日,冥冥烟树睹栖禽”。除了钟钮铸为蒲牢状外,钟上所铸图案与铭文也显示出钟的凝重与高贵。以梵钟为例,早期梵钟上多铸青龙、白虎、朱雀等图案,晚期则以写实龙纹居多,并出现了在佛钟上镌刻佛经咒语的现象。
  钟为圣物的观念在古俗中也有体现。《孟子·梁惠王上》中曾记载了古代的衅钟习俗:“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日:‘牛何之?’对日:‘将以衅钟’王日:‘舍之!吾不忍其觳觫(因恐惧而战栗),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日:‘然则废衅钟欤?’日:‘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一’所谓衅钟,东汉赵岐解曰:“新铸钟,杀牲以血涂其衅郄(空隙),因以祭之日衅。”把动物血涂在新铸钟的缝隙上叫“衅钟”。对于为什么衅钟,宋人孙爽的理解可能更符合实际:“古者器成而衅以血,所以厌变怪、御妖衅。”也就是说,衅钟是为了“厌变怪,御妖衅”。
  传说解释信仰
  铸钟传说叙述着大钟的来历,试图让人们相信所述的真实性。但传说毕竟是传说,不是信史。北京地区的铸钟传说讲,人们为了纪念跳入铸造炉的华仙,在钟楼旁修建了铸钟娘娘庙。事实是,北京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位于原明代铸钟之所——铸钟厂附近,其地原为真武庙。它与北京钟楼既非相邻,又非同一时代的产物。据清代《钦定日下旧闻考》记载:“德胜门东为铸钟厂,其地有真武庙,内有顺治辛卯年刘芳远撰碑。华严钟仅存其一,旧悬万寿寺,今移于觉生寺。”也就是说,至清代初年,还没有铸钟娘娘庙的影子,而钟楼上的大钟却已存在200多年了。至于为什么由原来的真武庙易为铸钟娘娘庙,由于缺乏相应的史料,我们不敢妄言。
  铸钟传说虽然不是信史,却也并非无迹可循,它极有可能借鉴了历史上著名的铸剑传说。唐人陆广微《吴地记·匠门》记载了这一传说:“阖闾使干将于此铸剑,采五山之精,合五金之英,使童女三百人祭炉神,鼓橐(古代的一种鼓风吹火器),金银不销,铁汁不下。其妻莫邪日:‘铁汁不下,有计。’干将日:‘先师欧冶铸剑之颖不销,亲铄耳,以然成物,吾何难哉?可女人娉炉神,当得之。’莫邪闻语,投入炉中,铁汁出,遂成二剑。”把铸剑传说与铸钟传说相比对:“铁汁不下”,莫邪“投入炉中,铁汁出,遂成二剑”;炉温不高,女孩子跳入炉中,大钟得以铸成。两类传说的情节相似度极高。据此,我们推测铸钟传说挪移了铸剑传说中的铸人情节却也并非牵强。
  铸钟又铸人的情节不只见于上述两则传说中,在古人记述中也多有提及。《钦定日下旧闻考》曾记:“元时,遵化县民康小二为官铸铁不熔,费薪炭无数,主者将冶之。康有二女,恐父获罪,俱祝天投入冶中,铁应时熔,共见二女随烟焰上升。事闻,敕为金火二仙姑,至今冶铁祀之。”清人甘熙《白下琐言》也曾记载了南京地区的相关传闻:“倒钟厂钟卧于地,半陷土中。相传铸时屡不成,督工者将获谴,有幼女伤父不免,投身火中以殉,遂为钟神。”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铸人情节的出现是铸钟传说追求传奇性的结果;但从信仰的角度来看,铸人情节的出现却更像是一个仪式过程。大钟铸不成,女孩子投入炉中,大钟得以铸成。它虽然也有活人的投入,但却不同于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人祭与人殉:人祭是用活人做牺牲,祭祀以取媚神灵;人殉则是用活人为死去的人殉葬。在铸钟传说中,铸人是为了钟成,它更应该是一种存活于中国民间的古老的巫术手段:尝试以一种神秘的手段控制异己力量。前述铸剑传说中干将妻莫邪铸入剑中,孟姜女传说中范杞良筑入长城中等等,都应该基于同样的信仰。而铸钟传说实是民众对这一古老信仰的追忆和解释,只不过是借助了传说的形式罢了。
  【责任编辑】王凯
其他文献
古老人类的基因检测  科学家从一根智人骨骼化石中提取了迄今最古老的DNA,这有利于研究现代人是如何在地球分布开来的。这根大腿骨2008年发现于西伯利亚一条河畔,已有4.5万年的历史。研究人员发现,它携带的尼安德特人DNA比今天非洲以外的人携带的尼安德特人DNA稍多一点,并且它的DNA形状相对更长。此发现对于“走出非洲”理论有重要意义。该理论指出,智人在约20万年前在东非进化后,走出非洲踏上欧亚大陆
人们日常话语表达中的“陌生人”,往往是与“我”相对的他者,蕴含“我不认识的人”这层意思。那么陌生人究竟是谁呢?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对此有经典的研究,他认为,陌生人既不是熟人,也不是和你永远没有任何交集的人,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那种人。    陌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学术意义的首创者是美国法学家劳伦斯·弗里德曼,他在1973年出版的《美国法简史》中详尽地论述了现代社会的“陌生”本质:现代社会
多少年来,野人被炒得神乎其神,但是,迄今并没有一项研究能证明这个世界上存在着野人。  大脚怪与喜马拉雅野人  2014年6月底,美国弗吉尼亚州40岁的男子兰迪·奥尼尔在网上公布了一张最新拍摄的大脚怪照片,并称25年前他曾在同一地点遇到过大脚怪。最新拍摄的大脚怪照片据称是奥尼尔的父亲在钓鱼时用老式手机拍摄的。模糊的照片中看上去有一个又大又黑的东西蜷缩在水边的大树桩上。为了回应质疑,奥尼尔写了一篇文章
伞,如今乃寻常之物,种类样式可谓五花八门。那么,古人是何时开始使用伞的?伞是谁发明的?伞这种用具为什么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地位尊卑的象征?  皇帝出行为什么要打伞?  说到伞,有一个歇后语最为流行,叫“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除了僧人不蓄发和打伞会遮住天空的客观事实外,就是因为古代用伞有规制,包括和尚在内,是不能随便打伞——称为“华盖”的,伞曾是中国帝王和贵族的御用品。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30分,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  三位科学家的成就和个人情况  屠呦呦获奖的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屠呦呦研发和提取了青蒿素,使之成为抗御疟疾的特效药,拯救了全球数以百万人的生命,尤其是对缺医少药的非洲人抗御疟疾做出了重要贡献。  坎贝尔
动物也与人一样会选美。但是,它们的选美主要是为了生殖和种群的繁衍。至于它们是否也懂得像人一样审美,则是见仁见智的话题。    蝴蝶的选美精魄    动物选美的一个典型例子是蝴蝶。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系教授罗纳德·L·鲁托斯基曾研究蝴蝶达25年之久,他发现蝴蝶的求偶就是一种展示美的惊心动魄的过程。对小黄蝶的研究发现,雄性小黄蝶的翅膀上层的翅斑与雌性是不一样的,前者的可以反射紫外光而后者的不能反射
犹太人拿走20%的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至今已颁给800多人,其中约有20%是犹太人。据统计,从1901年开始有193位犹太裔(包括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三血统)获奖。经济学和科学更是犹太人的强项。经济学奖中,犹太裔占全部近四成(39%)。医学奖占27%、物理学奖占26%、化学奖占22%,而文学奖有12%、和平奖也有9%。要知道包括以色列、美国、欧洲等国在内,全世界的犹太人加在一起才1500万人,占全球人
一提起“甜菜”,大家可能就会想到北方的厚皮菜,其学名为甜菜,为藜科甜菜属草本植物,原产欧洲西部及南部沿海,曾被作为糖料植物引入我国,现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泛栽培种植。然而,在我国的食用植物中,被老百姓称为“甜菜”的还有许多种,如北方有人将茄科植物枸杞的嫩芽叫“甜菜芽”,云南东南部一带的老百姓采食大戟科植物守宫木的嫩尖,称其为“甜菜”,云南红河流域的老百姓采食甜菜树的嫩尖,称其为“甜菜”,中缅边境的
普者黑,在彝语里表示“鱼虾多的地方”,它位于滇东南,距丘北县城仅13千米,距昆明280千米。那里是古往今来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有着“世间罕见,国内独一无二的山水田园风光”。  在这片165平方千米的红土地上,256个景观各具千秋,312座孤峰星罗棋布,83个溶洞千姿百态,54个湖泊似珍珠般串串相连,美不胜收。在我国所有喀斯特地貌景区中,唯有普者黑聚集了众多奇峰秀峦、田园荷塘、溶洞暗河及民族风情于广
玛瑶卡、西班牙、拿破仑·波拿巴,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有着丝丝缕缕的关联。“波拿巴”的读音来自当年的玛瑶卡方言。翻开西班牙王室佩德罗三世的档案第二卷,里面就有关于13世纪后期波拿巴家族来自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或者朗格多克省的记载。而那个科西嘉岛出生的拿破仑,大概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是正宗的法国人后裔。  在欧洲历史进程中,玛瑶卡举足轻重。500年玛瑶卡为古罗马统治,300年被阿拉伯占领,后维金格海盗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