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道上的朝圣者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200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桐生,祖籍江苏邗江县,1948年4月生于南京市。先后毕业于南京动力学校(现南京师范大学电气自动化学院),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书宗南海,画从抱石。现为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原副主席、《湖南书画》杂志副总编辑、九歌书画院艺术家、湖南天心印社顾问、湖南名人书画馆馆员。
  李桐生先生是我加入到省直书画家协会后才认识的。当时别人介绍他是正中药机厂的工会干部,喜书法和国画,但并未见到他的作品。后来在省直举办的书画展上既看到了他的书法,也看到了他的国画,和他交往的机会也多起来,李桐生这个名字便在我记忆屏上凸显。他为人为艺正直浑朴,高风亮节。
  一年前我就计划为他写一篇文章,介绍他的书艺、画风、人品,但他始终觉得自己还不够,总希望还做出些成绩再说。在我的再三要求下,他终于提供了书画作品照片若干张,后面还附一封短信,信中说:“评价文章不要太过,目前我只能说是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学习、追求的信徒。”其谦和态度可鉴。
  李桐生先生是一位跋涉在书画艺术大道上的朝圣者。他在企业里从事党群工作,兼任厂报编辑,组织厂里的文化活动,做思想政治工作,还要配合企业做营销宣传工作等。尽管工作繁多,但他每年还要创作几十幅书画作品,撰写多篇论文。他在《楚简书浅谈》一文中,。从楚文化与楚简书的关系、楚简书的字型结构、书写风格等方面娓娓道来,其中不乏自己独特的发现与见解,闪现着思想智慧的光泽。《潇湘奇气钟浯溪》一文,发表在《中国书法》杂志上,受到书画界的好评。
  书法对联新作“绚丽归平淡,真放在精微”亦是他的代表作。其内容是我省著名书画家莫立唐、虞逸夫的句子。对联上的几行小字说明,李先生自幼酷爱抱石画,尝以其法作《怡情山水间》图,甲申暮春问艺于莫老,谈及此图,莫老曰:“学傅抱石不易,得精髓更难,看似粗头乱服,实则精微之至”,并应邀书“真放在精微”一语以赠勉。后又拜访虞老得“绚丽归平淡”句,正好成一佳联。联语虽然是针对傅抱石画的评论,但仔细想来,做人又何尝不是这种要求呢?其书艺一派康有为的北碑风韵,遒劲舒展,内紧外松,以平长线条为基调,转折方圆兼备。
  国画《赤壁之游》这样的题材许多画家画过的,不乏佳构名篇。但李桐生先生的《赤壁之游》仍然新意盎然。火烧赤壁、大破曹军是历史上很重要的战役,由此而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一般人认为此战场在嘉鱼县东门,长江南岸。到了宋朝,被朝庭贬到黄州的苏东坡写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所缅怀的就是这个古事、这些古人。但他所游的是黄州城外的一处赤壁,有人说他怀古怀错了地方。近几年有些学者说苏东坡没怀错地方。其实,对错已不重要,《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篇文学作品,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悲壮,让人神魂激荡、美不胜收,已足矣。
  李桐生先生的《赤壁之游》笔墨取法傅抱石大师,线条纵逸挺秀,设色沉毅瑰丽,皴法浑朴,水墨色融合一体,山势画得险峻陡峭,江水浩荡东去,气势非凡。画面上有几位在游历的古人,像是直接描绘苏东坡凭吊古战场。可惜画幅右上方的那些文字太小无法辩认,好像是作者游赤壁之后而作,不知游的那一处赤壁,本想再打电话询问李桐生先生的,但再想又觉不必要。伫立此图前,又让我们想起三国征战中的那一段智慧故事:“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其他文献
林凡是中国著名的艺术大家,他在诗、书、画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他的重彩工笔山水画以苍润瑰伟、奇崛秀逸的面貌为世人所称道,他的“林梅”也以追求意境、清润雅致而不同凡俗。他的书法蕴含了浓郁的感性色彩,映现出书家的才情气质,表达作者心中的奇诡凄美的情怀。这里,笔者试图从三个方面探讨林凡先生平和简净、遒丽天成的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  一、线形之美,妙趣天然  书法美学的研究还是近几年的事,陈振
期刊
沈鹏致林凡  林凡兄:  你长期在诗书画三绝之路上求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从你的对诗僧齐己的偏爱,表明你追求着一种新境界;从你的“刘郎骑马返京兆”,想见你对往事的感喟;又从“归时浑忘夜停梯”,传来你勤于切磋的信息。社会上一向看重你的工笔重彩,而你的这本书法选集问世,将会给人们一个更完美的林凡形象。  并颂 笔健!  沈鹏 癸酉岁杪  周俊杰致蒋力馀  力馀弟:  《林凡集林》收悉,至为感动。林
期刊
国梁兄要出画集了,作为他最早的绘画推手,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几天前国梁兄来电要我为他的画集写上一段,我却颇有些犹豫。按理我作为他的支持者,此时要贺上一篇才行,可作为他的文学粉丝,推推他的画是我职责所在,真要动笔写文章,还颇有点“上下”不安。  第一次见到国梁兄的画是在一次雅集上。已故编辑萧金鉴先生送给我一套藏书票,藏书票上全是国梁兄的画,土褐色的底、白色的线条,画面有人物,也有动物,似乎还有
期刊
黄书墩老师1945年出生于彰化鹿港,从小濡染于当地的文化气息,年轻时先是协助父母经商,其后即使当“运将”,也不曾忘怀诗书雅翰,得空便学习书法,并于33岁时,偶然与篆刻家吴耀辉老师相识,久蛰于心中的习艺憧憬,激发了他学习篆刻的念头。来年由黄尝铭老师启蒙学习治印,其后再入石玺斋王北岳教授门下,由于黄书墩老师没有美术科系的学习基础,篆刻方面乃至艺文相关的知识,除了来自阅读,部分得自师门熏陶,尤其黄尝铭老
期刊
中国人托物言志的观念一旦遇到政治环境的某种极端便会在艺术上生发出惊艳的花朵,大写意花鸟画的发生发展便是其中一例。  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地位达到极端,君主集权的政治手段更是愈演愈烈。朝代交替的浩劫以及两代共同存在的社会弊端让平民的生存坠入水火,尤其是科举制度和文字狱对于知识阶层的束缚与迫害激起了从思想界到艺术界的巨大波澜。思想界对于皇权的质疑与艺术界大写意花鸟画的呼啸而来遥相辉映,它们都是人性
期刊
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有句云:“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中国书法肇于甲骨文字,衍而为大小篆、隶书八分,无论契于甲骨,抑或刻之砖石,皆以瘦劲而立骨,骨既立矣,而血肉附焉,从而形成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审美原则。从契刻发展为用笔书写,这条原则仍然适用,乃至在绘画上,便有南朝谢赫的“骨法用笔”。后世帖学兴盛,笔法弄巧,变化无状,然而不论怎样变,中锋而立骨总是第一要义,骨不能立,纵能巧变,犹皮之不存
期刊
黄书墩,字子圻,号鹿甫,1954年出生于彰化县鹿港镇。篆刻学会理事、新北市青溪新文艺学会理事长、台湾印社社员、玄修印社社长、北美地区台湾传统周展演讲师、南华大学人文系协同教学专业讲师、国立台东大学驻校艺术家;曾任全省地方美展评审委员,磺溪美展、南瀛奖、南瀛美展、大墩美展评审委员,国防部后备金环奖评审委员,大墩美展、台北县美术家大展、土城市桐花节筹备委员。黄尝铭老师启蒙,入石玺斋师事王北岳教授,获全
期刊
申雄平,湖南衡阳人,又名申雄频,别号净平居士,书斋曰竹石斋、仪萧居。1983年11月服兵役。在部队期间,无条件无师承的情况下,自学书法篆刻。1986年随王新先生研习书画装潢,同时随晏任飞先生习书法。1994年春受业于书画大家郭子绪先生门下,2007年问教于郎绍君先生。  1993年开始收集萧俊贤先生资料,曾于2002年至2009年停薪留职,专门至广东、南京、无锡、上海、北京、衡阳县等地,历尽艰辛收
期刊
历史文化名城泰州,自唐代诞生书画评论大家张怀瓘以来,代有名人。近年又出现了一位写意花鸟画佼佼者——李俊,一专多能,尤以写意紫藤独具风神,承传统而出新机,南北画坛多有评说,不由关注其人其艺。  李俊出生于艺术之家,幼承父训,由《芥子园画谱》入门,继而师从南艺陈大羽、南师大徐培晨,悟得大写意花鸟画笔墨要津及书法意趣。前期作品多有两家形影,倾向于泼辣豪放。稍长,李俊觉得尚未寻觅到契合自己个性的艺术语言,
期刊
胡佩衡与刻铜  胡佩衡是我的乡贤。他出生在涿州,由于祖辈经营粮食买卖,很早便到北京居住了。这个“很早”,文献中没有明确的年岁,想必是少年时期吧。胡佩衡先生 在《我怎样画山水画》一书中,曾谈到自己的学画经历:  “我自幼就喜爱绘事,十多岁就开始画山水。当时家里有一些山水画,我天天看着很有兴趣,渐渐对画临摹,十五岁时已经有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找我画条幅了。不久遇见了西陵山水画家李敬斋先生(名定安),他把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