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簡介:杨广馨,男,字宗翰,号一蓬,别署积跬庐。1955年出生于北京,满族。大学本科,曾就读于首师大书法艺术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现供职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任艺术教研室主任,2002年获北京市首届中青年“德艺双馨”奖 、“特级教师荣誉称号”。
其书作参加全国中青年书法家四、五届书法展、中日韩书法名家交流展、京津沪渝书法名家展、第一届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全国中青年书家提名展、第一、二届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中国美术馆情景书法大展、部分作品刻于碑林,曾获北京电视台书法比赛一等奖,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国内外一些博物馆和文化艺术单位广泛收藏,书法作品随“神州八号”上太空。在中央电视台数字化书画频道举办主题书法讲座,有数篇论文散见于书法、美术专业杂志,主编有北京市《中小学书法教材》,北京市《中小学美术教材》,著有《颜、柳、欧、赵》四体楷书字帖,《颜真卿楷书》水写字帖,《书法知识小百科》《全国社会美术书法考级指导丛书》和《杨广馨书法艺术作品集》《杨广馨书法艺术》等,担任北京电视三、四、五、六届书法大赛评委。
“广阔的艺术,馨香的品德”,这是书家杨广馨先生赢得的口碑。
几十年来,无论从艺还是做事,他始终人如其名。在探寻书法艺术这条无尽的道路上,杨广馨先生始终保持着淡泊宁静的心态,努力追寻更高更美的艺术境界。确切地说,杨广馨先生不仅仅是一名书法家,同时还是一名书法教育家。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开始负责北京的书法、美术基础教学研究。编写了大量的书法、美术教材,培养出大批的优秀骨干教师,其中很多人都加入了书协或美协。如今,杨广馨先生的很多学生在教育岗位上担任着传承艺术的重任。20年来,杨广馨先生凭借着对书法理论的研究创作出优秀作品,在北京这样厚重的文化背景下以弘扬传统、抵制恶俗为宗旨引领着老师和学生的审美素养。为此,2005年他被评为“特级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杨广馨先生自身的修养和博学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北京地区老师和学生们的审美观,他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味。
杨广馨先生是我非常尊重的书家,无论是他的书法作品还是他讲课的风采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故此,第一次见面我的开场白是:“杨老师,您不认识我,但我可认识您,甚至觉得和您没有距离感。”记得当时报社新开个“文艺天地”的栏目,报社想请几位书坛上德艺双馨的老师书写一些指定内容。我重任在身,在北京书协刘俊京副主席的引荐下,敲开了杨广馨先生画室的大门。
当时他身有小恙,在医院打完吊瓶后专门赶回画室等我。杨广馨先生无论何时都保持着干练沉静、坦诚平和的心境。干净整洁的着装,儒雅清高的谈吐体现着一个文人的内涵。我说明来意,杨广馨先生以笑声表示同意此事。他接过稿件内容,用铅笔在一张白纸上构思章法并一个字一个字地核实。然后饱蘸浓墨,一幅洒脱劲秀的作品一挥而就。他说:“艺术创作必须认真负责,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如果偷懒,艺术含量必然大打折扣。”小小的细节,体现了杨广馨先生作为一个书法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文化意识。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感,使他成为一位视书法为生命、以传承当己任的厚德之士。
在书法创作上杨广馨先生诸体皆能,各具魅力,又以行草见长。他深得二王、米芾、王铎之精髓,在追求典雅笔意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新思想,传达出一股遒劲清秀的文人书风。在创作过程中无论是构成、章法,还是笔墨的变化,他都主张整体的和谐,在达到视觉冲击力的效果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创作形式上杨广馨先生在追求时代感的同时讲究形式的多样化,甚至纸张的颜色都有所用意。故此,他的很多作品除了常见的扇面、斗方以外,还有他自己设计的异性图案,如《清人题画诗五首》作品形式类似龟甲,上以小楷示人,充满趣味,使人耳目一新。
杨广馨先生的画室与众不同,收拾得一尘不染。张荣庆先生题写的“积跬庐”十分醒目。“积跬庐”是杨广馨先生的斋号,古人以半步为“跬”。这里的“积跬”实为“积学”。积学而正身,体现出主人从不哗众取宠的人生态度和对艺术的尊重。几十年来,杨广馨先生正是以这种心态在人生和艺术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攀登。
(编辑 刘小苏)
其书作参加全国中青年书法家四、五届书法展、中日韩书法名家交流展、京津沪渝书法名家展、第一届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全国中青年书家提名展、第一、二届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中国美术馆情景书法大展、部分作品刻于碑林,曾获北京电视台书法比赛一等奖,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国内外一些博物馆和文化艺术单位广泛收藏,书法作品随“神州八号”上太空。在中央电视台数字化书画频道举办主题书法讲座,有数篇论文散见于书法、美术专业杂志,主编有北京市《中小学书法教材》,北京市《中小学美术教材》,著有《颜、柳、欧、赵》四体楷书字帖,《颜真卿楷书》水写字帖,《书法知识小百科》《全国社会美术书法考级指导丛书》和《杨广馨书法艺术作品集》《杨广馨书法艺术》等,担任北京电视三、四、五、六届书法大赛评委。
“广阔的艺术,馨香的品德”,这是书家杨广馨先生赢得的口碑。
几十年来,无论从艺还是做事,他始终人如其名。在探寻书法艺术这条无尽的道路上,杨广馨先生始终保持着淡泊宁静的心态,努力追寻更高更美的艺术境界。确切地说,杨广馨先生不仅仅是一名书法家,同时还是一名书法教育家。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开始负责北京的书法、美术基础教学研究。编写了大量的书法、美术教材,培养出大批的优秀骨干教师,其中很多人都加入了书协或美协。如今,杨广馨先生的很多学生在教育岗位上担任着传承艺术的重任。20年来,杨广馨先生凭借着对书法理论的研究创作出优秀作品,在北京这样厚重的文化背景下以弘扬传统、抵制恶俗为宗旨引领着老师和学生的审美素养。为此,2005年他被评为“特级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杨广馨先生自身的修养和博学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北京地区老师和学生们的审美观,他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味。
杨广馨先生是我非常尊重的书家,无论是他的书法作品还是他讲课的风采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故此,第一次见面我的开场白是:“杨老师,您不认识我,但我可认识您,甚至觉得和您没有距离感。”记得当时报社新开个“文艺天地”的栏目,报社想请几位书坛上德艺双馨的老师书写一些指定内容。我重任在身,在北京书协刘俊京副主席的引荐下,敲开了杨广馨先生画室的大门。
当时他身有小恙,在医院打完吊瓶后专门赶回画室等我。杨广馨先生无论何时都保持着干练沉静、坦诚平和的心境。干净整洁的着装,儒雅清高的谈吐体现着一个文人的内涵。我说明来意,杨广馨先生以笑声表示同意此事。他接过稿件内容,用铅笔在一张白纸上构思章法并一个字一个字地核实。然后饱蘸浓墨,一幅洒脱劲秀的作品一挥而就。他说:“艺术创作必须认真负责,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如果偷懒,艺术含量必然大打折扣。”小小的细节,体现了杨广馨先生作为一个书法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文化意识。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感,使他成为一位视书法为生命、以传承当己任的厚德之士。
在书法创作上杨广馨先生诸体皆能,各具魅力,又以行草见长。他深得二王、米芾、王铎之精髓,在追求典雅笔意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新思想,传达出一股遒劲清秀的文人书风。在创作过程中无论是构成、章法,还是笔墨的变化,他都主张整体的和谐,在达到视觉冲击力的效果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创作形式上杨广馨先生在追求时代感的同时讲究形式的多样化,甚至纸张的颜色都有所用意。故此,他的很多作品除了常见的扇面、斗方以外,还有他自己设计的异性图案,如《清人题画诗五首》作品形式类似龟甲,上以小楷示人,充满趣味,使人耳目一新。
杨广馨先生的画室与众不同,收拾得一尘不染。张荣庆先生题写的“积跬庐”十分醒目。“积跬庐”是杨广馨先生的斋号,古人以半步为“跬”。这里的“积跬”实为“积学”。积学而正身,体现出主人从不哗众取宠的人生态度和对艺术的尊重。几十年来,杨广馨先生正是以这种心态在人生和艺术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攀登。
(编辑 刘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