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学习进展和变化的评价,它是课程评价的组成部分。只有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起推动、促进作用的评价才是有效的美术教学评价。
多年以来我一直从事美术教学,在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发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没有真正发挥,评价还存在着“窄”、“统”、“浅”等现象。“窄”是因为教师对美术教学评介的理解狭隘所至,把教学评价和学生的作业评价等同了。“统”是因为教师心中缺乏目标脉络所至,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同了。“浅”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学生及其作品缺乏深入了解,没有读懂学生的“心”和学生的“画”;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美术素养还不够。
找到原因后,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突破,增强了美术教学评价对美术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四环紧扣,穿针引线,拓展评价的范围度
教学评价必须关注好四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课外,让评价穿针引线,把这四个环节结合起来,这样的评价才能更全面、更客观。
评价,我们要从课的起始开始。课前评价以定位性评价为主,学生在新课之前他们的学习兴趣,知识储备,特别是现有能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是我们授课前必须把握的。课前教师应根据学生以往课堂学习的情况、作业情况,对班级学生知识结构、技能表现、情感态度做一个分析,进行一次初评,了解学生真正需要帮助和教育的因素。
课中要开展形成性评价。所谓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大量信息反馈上来,老师及时进行评价、反馈。在大量的反馈信息中,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教学能力,及时准确地作出反应,鼓励学生的成功,强化学习的收获。
课后要实施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在课堂结束部分进行,它的主要功能是评价学生学习结果,为下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学生的学习结果会以一幅画,一件制作,一分感受等不同形式出现,此时,教师要根据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加以评价。在总结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从运用专业知识,采用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也可以让家长、网络参与进来进行较全面评价。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是方法,培养的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靠课堂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训练。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利用业余时间,尝试各种表现手段和表现题材,绘画、制作、综合实践探究,大量地阅读欣赏美术作品,然后采取档案袋或学习记录表的形式反馈给老师和同学。教师对学生的课外美术学习活动要及时给予评价,巩固学习成果,发展学习兴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这几年的美术教学和辅导,我们深知:美术能力的提高功在课外。教师的教学和评价只有激起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才是真正发挥了美术教学和评价的有效性。
二、课标统领,因材施评,落实评价的针对性
要改变美术评价笼统宽泛的现状,关键在于教师要树立目标意识,目标明确了,评价的针对性也就随之强了起来。当教师对义务阶段的美术教学心中缺乏目标脉络,对小学低段、中段、高段的教学目标不清晰时,会容易导致把握和使用教材的方向性不明确,出现“就事而事”的现象。如果按照学期目标要求,把教材内容有机组合成几个学习单元,学习任务明确,评价目标要求也更清晰。
美术课堂上,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对表现内容的绘画形式也是各有所好。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要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发挥特长,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就必须考虑学生的不同特长和兴趣爱好,在同样的课程中,设立有层次的学习目标,允许学生用教材提供的内容,主动灵活地进行学习,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教。
当我们做到了分层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后,我们的课堂评价就会给学生带来无尽的快乐。课堂上老师看到的是学生自信的神情,学生展示的是自己拿手的节目,课堂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的灵活性,我们的课堂将成为学生学习求知发展的最佳场所。
三、引导感悟,读懂学生,克服评价的肤浅化
在教学评价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学习方法或作品入手,抓住美术的学科特点,善加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我们要多与学生交流,细细品味学生作品,了解学生作品表现的含义,再恰当引导,使学生学习上升一个台阶。
另外,教师要多看名家对经典作品的评述,通过看画和看评述结合的方式来提高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长此以往,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素养提高了,对学生的作品也就能较快较准地给予修改建议(语言的方式或是直接在画上修改的方式),以此提高学生手上和眼睛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拓展评价的范围度、落实评价的针对性、克服评价的肤浅化,确实能使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增效,并以此促进美术课堂教学、学生美术能力的发展。
当然,要让教学评价对美术教学起到更大的推进作用,还需要我们教师在美术教学上的孜孜追求,更需要在个人美术素养上的孜孜追求!
多年以来我一直从事美术教学,在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发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没有真正发挥,评价还存在着“窄”、“统”、“浅”等现象。“窄”是因为教师对美术教学评介的理解狭隘所至,把教学评价和学生的作业评价等同了。“统”是因为教师心中缺乏目标脉络所至,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同了。“浅”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学生及其作品缺乏深入了解,没有读懂学生的“心”和学生的“画”;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美术素养还不够。
找到原因后,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突破,增强了美术教学评价对美术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四环紧扣,穿针引线,拓展评价的范围度
教学评价必须关注好四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课外,让评价穿针引线,把这四个环节结合起来,这样的评价才能更全面、更客观。
评价,我们要从课的起始开始。课前评价以定位性评价为主,学生在新课之前他们的学习兴趣,知识储备,特别是现有能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是我们授课前必须把握的。课前教师应根据学生以往课堂学习的情况、作业情况,对班级学生知识结构、技能表现、情感态度做一个分析,进行一次初评,了解学生真正需要帮助和教育的因素。
课中要开展形成性评价。所谓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大量信息反馈上来,老师及时进行评价、反馈。在大量的反馈信息中,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教学能力,及时准确地作出反应,鼓励学生的成功,强化学习的收获。
课后要实施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在课堂结束部分进行,它的主要功能是评价学生学习结果,为下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学生的学习结果会以一幅画,一件制作,一分感受等不同形式出现,此时,教师要根据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加以评价。在总结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从运用专业知识,采用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也可以让家长、网络参与进来进行较全面评价。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是方法,培养的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靠课堂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训练。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利用业余时间,尝试各种表现手段和表现题材,绘画、制作、综合实践探究,大量地阅读欣赏美术作品,然后采取档案袋或学习记录表的形式反馈给老师和同学。教师对学生的课外美术学习活动要及时给予评价,巩固学习成果,发展学习兴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这几年的美术教学和辅导,我们深知:美术能力的提高功在课外。教师的教学和评价只有激起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才是真正发挥了美术教学和评价的有效性。
二、课标统领,因材施评,落实评价的针对性
要改变美术评价笼统宽泛的现状,关键在于教师要树立目标意识,目标明确了,评价的针对性也就随之强了起来。当教师对义务阶段的美术教学心中缺乏目标脉络,对小学低段、中段、高段的教学目标不清晰时,会容易导致把握和使用教材的方向性不明确,出现“就事而事”的现象。如果按照学期目标要求,把教材内容有机组合成几个学习单元,学习任务明确,评价目标要求也更清晰。
美术课堂上,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对表现内容的绘画形式也是各有所好。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要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发挥特长,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就必须考虑学生的不同特长和兴趣爱好,在同样的课程中,设立有层次的学习目标,允许学生用教材提供的内容,主动灵活地进行学习,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教。
当我们做到了分层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后,我们的课堂评价就会给学生带来无尽的快乐。课堂上老师看到的是学生自信的神情,学生展示的是自己拿手的节目,课堂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的灵活性,我们的课堂将成为学生学习求知发展的最佳场所。
三、引导感悟,读懂学生,克服评价的肤浅化
在教学评价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学习方法或作品入手,抓住美术的学科特点,善加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我们要多与学生交流,细细品味学生作品,了解学生作品表现的含义,再恰当引导,使学生学习上升一个台阶。
另外,教师要多看名家对经典作品的评述,通过看画和看评述结合的方式来提高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长此以往,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素养提高了,对学生的作品也就能较快较准地给予修改建议(语言的方式或是直接在画上修改的方式),以此提高学生手上和眼睛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拓展评价的范围度、落实评价的针对性、克服评价的肤浅化,确实能使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增效,并以此促进美术课堂教学、学生美术能力的发展。
当然,要让教学评价对美术教学起到更大的推进作用,还需要我们教师在美术教学上的孜孜追求,更需要在个人美术素养上的孜孜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