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世说新语》的原名,向来有《世说》《世说新书》《世说新语》《刘义庆世说》等多种异称,故究竟何者系原始书名便成一大悬案。最早将刘义庆《世说》与刘向联系起来的是北宋末年的黄伯思(1079-1118),其所撰《跋世说新语后》云:
《世说》之名肇刘向,《六十七篇》中已有此目。其书今亡。宋临川孝王因录汉末至江左名士佳语,亦谓之《世说》,梁豫州刑狱参军刘峻注为十卷,采摭舛午处,大抵多就证之。与裴启《语林》近,出入皆清言林囿也。本题为《世说新书》,段成式引王敦澡豆事以证陆畼事为虚,亦云近览《世说新书》。而此本谓之《新语》,不知孰更名之。盖近世所传。(黄伯思《东观余论》卷下)
黄氏显以《世说新书》为原书之名。而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不惟有称《世说新书》者,亦有作《世说》者。《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子部小说家类《世说新语提要》云:
宋临川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义庆事迹具《宋书》。孝标名峻,以字行,事迹具《梁书》。黄伯思《东观馀论》谓《世说》之名肇于刘向,其书已亡。故义庆所集名《世说新书》。段成式《酉阳杂俎》引“王敦澡豆”事,尚作《世说新书》可证。不知何人改为《新语》,盖近世所传,然相沿已久,不能复正矣。(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下册,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P1182)
又,同书卷一四三《汉世说提要》云:“案刘向先有《世说》,故义庆所撰,别名《世说新书》,后人乃改为《新语》。黄伯思《东观余论》考之最详。”《四库》馆臣显亦认同黄说。沈涛(约1792—1855)《铜熨斗斋随笔》卷七则云:
黄伯思《东观余论·跋世说新语后》曰:“本题为《世说新书》,段成式引王敦澡豆事以证陆畅事为虚;亦云今览《世说新书》,而此本谓之《新语》,不知孰更名也。”涛案《太平广记》引王导、桓温、谢鲲诸条,皆云出《世说新书》,则宋初本尚作《新书》,不作《新语》。然刘义庆书,本但作《世说》,见《隋书·经籍志》《艺文类聚》《北堂书钞》诸类书所引,亦但作《世说》。《新书》《新语》,皆后起之名。
沈涛则以为《世说》才是原名,有“刘义庆书本但作《世说》”为证,此处“刘义庆书”,当是刘孝标的注本。今查刘孝标《世说注》,共有11次提及《世说》:
1.《言语》22注:“按华令思举秀才入洛,与王武子相酬对,皆与此言不异,无容二人同有此辞。疑《世说》穿凿也。”
2.《方正》23注引何法盛《中興书》后云:“而此与《世说》互异,然法盛采摭典故,以何为实?……”
3.《雅量》40注引徐广《晋纪》后云:“盖知长星非关天子,《世说》虚也。”
4.《识鉴》1注引《续汉书》等书后云:“《世说》所言谬矣。”
5.《赏誉》143注:“按述虽简,而性不宽裕,投火怒蝇,方之未甚。若非太傅虚相褒饰,则《世说》谬设斯语也。”
6.《品藻》19注:“按·死弥年,明帝乃即位。《世说》此言妄矣。”
7.《规箴》21注:“按万未死之前,安犹未仕。高卧东山,又何肯轻入军旅邪?《世说》此言,迂谬已甚。”
8.《捷悟》6注:“按《中兴书》,愔辞此行,温责其不从,转授会稽。《世说》为谬。”
9.《贤媛》13注:“然李氏不还,别有余故,而《世说》云‘自不肯还’,谬矣。”
10.《尤悔》2注:“婚姻之礼,人道之大,岂由一不拜而遂为妾媵者乎?《世说》之言,于是乎纰缪。”
11.《惑溺》5注:“寿敦家风,性忠厚,岂有若斯之事?诸书无闻,唯见《世说》,自未可信。”
而早于刘孝标20年左右的史敬胤《世说》选注中,亦径称《世说》。照理沈涛之质疑事实俱在,殊难翻案,然至20世纪,余嘉锡又提出“省文”说以难之:
沈氏所引《太平广记》,可为黄氏说添一佐证,至其谓义庆书本名《世说》,其《新书》之名亦后起,则非也。刘向校书之时,凡古书经向别加编次,皆名《新书》,以别于旧本,故有孙卿《新书》,晁氏《新书》,贾谊《新书》之名。……刘向《世说》虽亡,疑其体例亦如《新序》《说苑》,上述春秋,下纪秦汉。义庆即用其体,托始汉初,以与向书相续,故即用向之例,名曰《世说新书》,以别于向之《世说》。其《隋志》以下但题《世说》者,省文耳。犹之《孙卿新书》,《汉志》但题《孙卿子》;《贾谊新书》,《汉志》但题《贾谊》,《隋志》但题《贾子》也。(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中华书局1980年版,P1018-1019)
余氏之说甚雄辩,我亦尝深信不疑,然仔细推究,其说乃有一逻辑破绽:即刘向整理旧籍,好以《新书》名之,此诚是事实,却不能以之衡诸义庆,盖义庆著述非仅《世说》一部,其亦尝模仿班固《典引》而撰《典叙》,何不以《典引新书》名之耶?余氏又说“《隋志》以下但题《世说》者,省文耳”,亦欠融通。因《隋志》诸书著录各书,书名超过四字者多矣,何不一律省作两字而独于《世说》为然?故杨勇则以为:“今义庆之书,既非据向书而成,则其不得为‘《新书》’明矣。其《史通》《酉阳杂俎》《通典》以及《御览》《广记》中所引,或作‘《世说》’,或作‘《新书》’者,则据录之本不同耳。”(杨勇《世说新语校笺论文集》,台北:正文书局2003年版,P41)此说甚是。然杨氏前又有说云:
今按:“《新书》”之名,殆起自梁、陈之间,宋本《世说新语》附汪藻《叙录》曰:“李氏本《世说新书》,上中下三卷,三十六篇,顾野王撰。”
今查汪藻《叙录》,“顾野王撰”后尚有:“颜氏本《跋》云:诸卷中或曰《世说新书》,凡号《世说新书》者,第十卷皆分门。”共27字。如按照杨氏断句,则顾野王就成了《世说新书》的作者。今按:汪藻《世说叙录》主要在于辨别《世说》书名异称、版本卷次及篇数,其于“《世说新书》”下注引李氏本之版本情况,又引顾野王所撰颜氏本跋语,以证明早在顾野王的时代,就有名为《世说新书》的本子(如颜氏本),但当时这一类本子一般皆为十卷本,“第十卷皆分门”,而汪藻所见的李氏本,则厘为三卷,面貌已经今非昔比。杨勇氏紧接着的一个判断更加“大胆”,认为: 盖《隋志》所录者,义庆《世说》八卷,刘孝标《世说注》十卷,必属分别单行之本,故而分别入录;今顾野王所撰,则将孝标注散附义庆书中,使两书合行,通为三卷之本,故名“《世说新书》”,今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款式即然。
又云:
《南史·刘义庆传》云“所著《世说》十卷”,此乃梁、陈间,有合二刘书撰为《新书》者,唐世颇多十卷之本,《南史》殆是据《新书》入录。《新书》既将孝标注散入义庆书中合行,民间流传,寖不知有孝标单行本矣。(杨勇《〈世说新语〉书名、卷帙、板本考》,香港大学:《东方文化》第8卷第2期,1976年)
而事实上,《隋书·经籍志》称“《世说》十卷,刘孝标注”,并非“刘孝标《世说注》十卷”,也就是说,并不存在杨氏所谓“孝标单行本”。“《世说》十卷,刘孝标注”这一表述,实已隐含着这是一个《世说》正文和刘孝标注文合而为一的版本,孝标当初作注时也肯定是随文加注,不可能自己单独誊抄一部不含《世说》本文、只有注文的名为《世说注》的“单行本”。当然更轮不到顾野王来“将孝标注散附义庆书中,使两书合行,通为三卷之本”,并以《世说新书》冠名以与原书相区别。此意前人已有说。清末学者沈家本(1840-1913)所撰《世说注所引书目序》云:
孝标注中,纠正义庆之纰缪,极为精审,不第为临川之功臣,并足以规《晋书》矣。至其流传之本,《隋志》:“《世说》八卷,宋临川王刘义庆撰。《世说》十卷,刘孝标注。”二《唐志》卷并同,惟孝标书改《注》为《续》。然其书实注体,义庆书本八卷,孝标增注,故为十卷。《崇文总目》惟载十卷,晁公武谓当是孝标《续》义庆元本,八卷通成十卷,亦以《注》为《续》。殆沿《唐志》之误。高氏《纬略》亦言刘孝标注,不言续也。(参《沈寄簃先生遗书》,海王邨古籍丛刊本,中国书店1990年版,P204-205)
此说极有见。台湾学者馬森亦云:
临川王与刘向同出楚元王交之后,向为元王五世孙,义庆为向兄阳城节侯安民十八世孙。义庆书成,即以其先世亡书之名以名之。至刘孝标做注时,犹称《世说》。以顾野王撰颜氏本《跋》观之,梁、陈间又有题作《世说新书》者行于世。以刘知幾《史通》所言观之,则隋唐之际或有题作《世说新语》者行于世。盖自是三名并行,故唐、宋人修史称《世说》,唐写本及段成式《酉阳杂俎》称《世说新书》,刘知幾《史通》称《世说新语》。今考董弅《世说新语题跋》云:“余家旧藏,盖得之王原叔家。后得晏元献公手自校本,尽去重复,其注亦少加翦截,最为善本。”盖自晏殊校删翦截而后,遵用《世说新语》之名,以其本善。由是《世说新语》一名大行,而《世说》《世说新书》二名遂废。
又云:
今考宋汪藻《世说叙录》引顾野王(公元519—581年)撰颜氏本《跋》云:“诸卷中,或曰《世说新书》。凡号《世说新书》者,第十卷皆分门。”顾为南朝梁人,稍后于刘孝标。盖顾时《世说》与《世说新书》二名并行于世,故曰:“凡号《世说新书》者,第十卷皆分门。”以别另本不号《世说新书》者,第十卷不分门也。(参见马森《世说新语研究》,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藏,1959年硕士论文未刊稿)
今按:马森断句未错,故其所谓“梁陈间又有题作《世说新书》者行于世”“盖顾时《世说》与《世说新书》二名并行于世”,显比杨勇之推论更中肯綮。马森此论文作于1959年,今藏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此文几乎是现代《世说》研究之先声,惜杨氏未之见,故有此误也。
至于《世说新语》之名,汪藻《世说叙录》小字注云:“晁文元、钱文僖、晏元献、王仲至、黄鲁直家本,皆作《世说新语》。”可知宋初文人家藏诸本,已皆题作《世说新语》。故汪藻于此后又加按语云:“按:晁氏诸本皆作《世说新语》,今以《世说新语》为正。”
总之,在《世说新语》书名问题上,大致情况如下:刘义庆之书初名《世说》,确有步武先世刘向《世说》之意,宋、齐间盖仅此一名,有敬胤及孝标注征引可证。至梁、陈间,有颜氏本出,因系十卷,故以《世说新书》名之,以与初本相区别,有顾野王所撰跋语可明。迨隋、唐间始有《世说新语》之名,自此三名并存于类书、目录与诸版本之间。北宋时经晏殊小加翦截后,最为善本,故汪藻《叙录》遂以《世说新语》之名为正,遂相沿至今矣。今稍作考辨如上,以供同好及读者参酌。
(作者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家讲坛主讲嘉宾。此文节选自作者新著《世说新语研究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