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关系。学校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的有机结合、融洽相处,决定着学校的面貌、教学效果和学生人格的发展。不仅如此,师生关系也是教学过程中的纽带,它连接着师生间的交往、互动与发展。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教师的发展、职业的完善同样也离不开学生,却是传统教育中常常忽略的问题。现今实施的教学改革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探究性,重视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发展,把传统师生关系中积极的一面又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不再是师传生受、师教生学的生硬组合,而是师生融为一体,为了共同的目标,有机地吸纳、感悟、影响、互化的伙伴关系。那么在实施新课程中,如何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呢?
一、建构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可见,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只有喜爱学生,对他们宽容而不纵容、严格而不苛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真诚地帮助他们进步,关心他们的问题和烦恼,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真正与学生沟通。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伙伴,把课堂当作师生共同创造劳动的乐园,以热情的期待和由衷的赞赏来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温暖和谐、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张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知识的天空。此外,教师还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发挥和展现自己,体现自我的人格价值。班级是教学的基本单位,又是学生常居的集体,因此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就更为重要,在选取班干部人选时应采取竞选投票的方式。教师在班级工作中要尽可能多地征询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时常与学生谈心,召开班队会、学生座谈会等活动,真正融入学生的群体中。
(二)投入真情实感
教师对学生恰当的情感投入,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在师生关系中,情感投入能激起学生对教育者的信赖,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使教育者的要求容易被学生接受。情感投入的基础是尊重学生,青少年的自尊心强,一但受到了伤害就会失去向上、向善的内动力。马卡连柯说过: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出很多要求的时候,在这种要求里也就包含着我们对这个人的尊重。可见,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尊重学生,要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他们。
(三)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经提出:“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教师要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行为上表现出独立性,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他们对教师提出建议和批评。教师应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同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宽容学生的错误
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应该把学生犯错视为必然,不要过于苛求。学生犯错的时候往往是教师施教的最佳时机,如果教师宽容了学生的过失,做到为其过失保密并真诚相助,使其自尊心免受伤害,会让学生心怀感激,更加尊重老师。
二、建构真诚相待的师生关系
(一)与学生共情
教师除了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之外,还应该尽可能地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例如:班主任老师为了融入学生的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共同欣赏、评析学生作品,与学生一同参加体育训练,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力争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使班级各项成绩名列前茅。
(二)心灵相通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拥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光有责任心、事业心是不够的,还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互动。教师可在学生生日时送出一份小小的礼物,献上真诚的祝福;学生进步时,寄给家长一份报喜卡;学生失落时,与他促膝谈心,替他加油打气。这些真诚的举动可以感动学生,搭建师生心灵的桥梁。
(三)平等相待
学生和教师的传统地位已经改变,代之而起的是教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教师。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交往、互动、发展的两个方面。教师不再仅仅去教,他也通过对话、活动被教,而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整个教学过程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参与。
三、建构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
(一)终身学习
传统的教学是为了传授知识,教师总是一味地要求学生适应自己,很少考虑自己应该如何去适应学生。在改革发展的时代和社会的高期待、高要求之下,教师需要不断完善教学艺术和教育能力,努力适应学生,让学生真正敬佩你、爱戴你。
(二)师生互动
学生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人,他们是在教师的作用下成长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发展命运掌握在教师的手中,而教师要靠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当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个性等都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地发展时,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辅导者、培养者、帮助者与促进者。因而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每一次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都要强调师生的互动,追求两者的共同发展。
(三)革新教法
以往的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教学阻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学中失去人格平等,疏远师生关系,更有悖于新课程的旨意。因此要建构平等、信任的师生间伙伴关系,必须选择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环境课程、活动课程要讨论、探究,学科课程也要讨论、探究。只有重视讨论、探究的方法,才能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发挥其内部动力,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讨论、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发现知识的个体意义和社会价值,唤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不断向上攀登,让学生感悟到在学校的学习中,没有教师就没有快乐,没有教师生活就不充实。在共同的交往、活动中,学生的身心和人格得到了健全和发展。
总之,教师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来建构21世纪的新型师生关系,让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位学生都享有教师的爱,为教育带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一、建构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可见,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只有喜爱学生,对他们宽容而不纵容、严格而不苛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真诚地帮助他们进步,关心他们的问题和烦恼,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真正与学生沟通。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伙伴,把课堂当作师生共同创造劳动的乐园,以热情的期待和由衷的赞赏来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温暖和谐、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张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知识的天空。此外,教师还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发挥和展现自己,体现自我的人格价值。班级是教学的基本单位,又是学生常居的集体,因此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就更为重要,在选取班干部人选时应采取竞选投票的方式。教师在班级工作中要尽可能多地征询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时常与学生谈心,召开班队会、学生座谈会等活动,真正融入学生的群体中。
(二)投入真情实感
教师对学生恰当的情感投入,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在师生关系中,情感投入能激起学生对教育者的信赖,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使教育者的要求容易被学生接受。情感投入的基础是尊重学生,青少年的自尊心强,一但受到了伤害就会失去向上、向善的内动力。马卡连柯说过: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出很多要求的时候,在这种要求里也就包含着我们对这个人的尊重。可见,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尊重学生,要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他们。
(三)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经提出:“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教师要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行为上表现出独立性,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他们对教师提出建议和批评。教师应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同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宽容学生的错误
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应该把学生犯错视为必然,不要过于苛求。学生犯错的时候往往是教师施教的最佳时机,如果教师宽容了学生的过失,做到为其过失保密并真诚相助,使其自尊心免受伤害,会让学生心怀感激,更加尊重老师。
二、建构真诚相待的师生关系
(一)与学生共情
教师除了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之外,还应该尽可能地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例如:班主任老师为了融入学生的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共同欣赏、评析学生作品,与学生一同参加体育训练,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力争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使班级各项成绩名列前茅。
(二)心灵相通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拥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光有责任心、事业心是不够的,还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互动。教师可在学生生日时送出一份小小的礼物,献上真诚的祝福;学生进步时,寄给家长一份报喜卡;学生失落时,与他促膝谈心,替他加油打气。这些真诚的举动可以感动学生,搭建师生心灵的桥梁。
(三)平等相待
学生和教师的传统地位已经改变,代之而起的是教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教师。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交往、互动、发展的两个方面。教师不再仅仅去教,他也通过对话、活动被教,而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整个教学过程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参与。
三、建构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
(一)终身学习
传统的教学是为了传授知识,教师总是一味地要求学生适应自己,很少考虑自己应该如何去适应学生。在改革发展的时代和社会的高期待、高要求之下,教师需要不断完善教学艺术和教育能力,努力适应学生,让学生真正敬佩你、爱戴你。
(二)师生互动
学生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人,他们是在教师的作用下成长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发展命运掌握在教师的手中,而教师要靠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当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个性等都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地发展时,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辅导者、培养者、帮助者与促进者。因而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每一次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都要强调师生的互动,追求两者的共同发展。
(三)革新教法
以往的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教学阻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学中失去人格平等,疏远师生关系,更有悖于新课程的旨意。因此要建构平等、信任的师生间伙伴关系,必须选择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环境课程、活动课程要讨论、探究,学科课程也要讨论、探究。只有重视讨论、探究的方法,才能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发挥其内部动力,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讨论、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发现知识的个体意义和社会价值,唤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不断向上攀登,让学生感悟到在学校的学习中,没有教师就没有快乐,没有教师生活就不充实。在共同的交往、活动中,学生的身心和人格得到了健全和发展。
总之,教师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来建构21世纪的新型师生关系,让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位学生都享有教师的爱,为教育带来更加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