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应用

来源 :新概念·中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o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几年的中考中,跨学科综合题逐步成为命题的热点之一。各地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不少化学与物理、生物的综合题,甚至还出现了化学与文学、哲学的相互渗透题。这类试题立足于化学的“双基”,侧重于能力的考查,更打破了原有命题形式的局限。
  
  一、化学与文学
  1.下列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B.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C.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O+H2O=Ca(OH)2,CO2+Ca(OH)2=CaCO3↓+H2O。故本题选A。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的香味的原因是[]
   A. 分子很小
  B. 分子是可分的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解析:正因为分子不断地运动,才有“暗香来”。故本题选D。
  
  二、化学与哲学
  3.伽利略说:“生命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其中蕴涵的化学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A. 3Fe+O2=Fe3O4
  B. 3Fe+2O2高温 Fe3O4
  C. Fe+2O2=FeO4
  D. Fe3+2O2 Fe3O4
  解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首先要确保化学式正确,其次要使等式两边各原子的总数相等,最后要注明反应条件及标出生成物中的气体或沉淀符号。故本题选B。
  4. 2 4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一首诗中表达了物质不灭的观点:“无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灭。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实则犹生,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去踪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实——依然欣欣向荣。”请你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说明物质不灭的原因。
  解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的种类不变。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所以物质不灭。
  
  三、化学与物理
  
  5. 2004年1月4日美国“勇气”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使人类对火星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火星的体积是地球的15%,质量是地球的10.8%。因火星表面的大气压只有750Pa,“勇气”号在火星着陆时,所用的降落伞比在地球上的大许多倍。目前已经探明火星大气中95%为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极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火星没有昼夜之分
  B. 人若在火星上跳高比在地球上跳得低
  C. 火星的大气密度一定比地球的大气密度大
  D. 火星上不可用直接点燃乙醇的方法来升空热气球
  解析:由于火星上氧气极少,缺少了助燃物,乙醇就不能直接被点燃。故本题选D。
  6.金刚石经琢磨后可成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钻石,钻石素有“宝中之王”的美誉。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合成碳化硅的钻石仿制品——莫桑钻,使不少消费者上当受骗。目前,珠宝界通常利用一种名为二碘甲烷(CH2I2)的液体来鉴别莫桑钻和钻石。其鉴别方法是将莫桑钻和钻石分别放入二碘甲烷中,钻石下沉,莫桑钻上浮,这种鉴别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 。
  解析:莫桑钻的密度比二碘甲烷小,钻石的密度比二碘甲烷大,且莫桑钻和钻石都不溶于二碘甲烷,也不与二碘甲烷反应。
  
   四、化学与生物
  7.如图所示曲线分别表示人体血液中O2和CO2含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1)血流通过B段毛细血管中,血液中氧气分子与血红蛋白迅速。
  (2)你认为B段毛细血管是肺泡毛细血管还是组织内毛细血管?
  解析:(1)从图中明显地看出,B段血管中O2含量增加,说明血液中O2分子与血红蛋白迅速结合。
  (2)B段血管中气体的含量变化图表明,此时是吸入O2,呼出CO2,所以B段毛细血管是肺泡毛细血管。
  8.某学生用下图装置进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先将甲、乙两个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一起放到阳光下。几小时后检验:甲装置中植物的叶片有淀粉生成,而乙装置中植物的叶片却没有淀粉生成。
  
  (1)乙装置中绿色植物在阳光下(填“有”或“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2)乙装置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由以上实验可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是。
  解析:(1)因为乙装置中没有CO2,所以即使在阳光下,绿色植物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乙装置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以便与甲装置做对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3)上述甲、乙两装置的对比实验说明,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编辑/隋晓辉
其他文献
有关相似形的证明题常需要添平行线作为辅助线,同学们感到较难把握,其实平行线的添设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看下面一题的分析.  例已知:如图1,在△ABC中,D是AC上的一点,延长CB到E,使EB=AD,ED交AB于F.  求证:■=■.  分析:此题是证明线段成比例的问题,从条件EB=AD看,无法直接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此时必须添加辅助线才能应用有关定理.从结论看,■是同一直线上的两条线段的比.
期刊
不少初三年级的同学有这样的感受:几何题解法无规律性,不能根据固定公式解决,几何比代数难学.有些同学只会背诵定理、定义,解题时,却无从下手.还有的同学题做得不少,碰到没见过的题目,还是无计可施.到底怎样才能学好几何呢?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有的学习方法,都有规律可循,不得其法则不入其门.下面就几何的学习方法与同学们探讨一下.    一、重视基础知识◆    “高楼万丈平地起”,书上的基本概念是解题
期刊
例1质量50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某人用50N的力向上提该物体.那么,该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为 N,该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N.  错解:(1)该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为0N; (2)该物体受到的合力为450N.  错解原因分析:  (1)混淆了重力和质量的概念,错误地认为物体的质量50 kg就是物体的重力.错误地认为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力是相等的,即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拉力平衡,故物体不受支持力.  (
期刊
题:如图1,△ABC中,BH⊥AC于H;DB⊥AB、EB⊥BC,且BD=AB、BE=BC,延长HB交DE于M,求证:M为DE的中点.
期刊
“不识试题真面目,只缘身在误区中”。中考或竞赛的命题者,有意地在题中设置误区,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透彻性及运用知识的灵活性。而学生一旦走进误区难以自拔,考试成绩就会不理想。为此,笔者将以下几类题举例剖析如下:
期刊
下面是一篇学生作文,以及老师对这篇作文的评改过程。为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作文基本保持原貌,修改处用[]说明,增加处用( )标出。   ■作文题目  把握是力量和信心的表现。你多一分努力,就会多一分成功的把握。   把握又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你把握住今天,就会拥有灿烂的明天;你把握住自我,就会拥有美好的人生。人生时时处处需要把握。   请以“把握”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戏剧外
期刊
对于三条线段a、b、c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等积式b2=ac的证明,常常因为找不到平行线或相似三角形而使思路中断,这时候若能适当运用代换法,可使思路延续,问题迎刃而解.    一、等线段代换法  一般证题思路:要证b2=ac,改证a:b=b:c,为此先证a:m=m:c,即m2=ac;再证m=b,即可.  例1已知:如图1,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是BC的延长线上的一点,EF垂直平分AD,
期刊
如果说比喻是棵花繁叶茂的大树,喻中含典就是这棵大树绽开的一朵花蕾。如能在比喻中恰当地运用典故,则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初中语文五册,刘庶凝《序》)  这个比喻句,喻体分别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橘树”和“苦涩的果实”,活用了《宴子春秋》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的典
期刊
翻阅2004年全国各地中考题,可以发现:四边形的开放型中考题悄然兴起。此类问题常常以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一题多解或一题多法来考察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或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以四边形中考题为背景,例析其常见类型.    一、 条件开放型  这类问题条件不完备或满足结论的条件不惟一.解答时需找出其内部联系,补充使结论成立的某些条件,方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例1如图1,在△ABC中,AB
期刊
与“其他”有关的一些词语,如:other, others, another, the other, the others; any other, any; another, more; every other; the other day等,这些词语的用法在学习时是难点,在作业中是易错点,在中考试题中固然是考点。今天和同学们谈谈这些词语在中考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首先请看下面的几道中考试题: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