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学习的指导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onv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科技进步所出现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必将深刻地影响小学数学教学及学习方法,使得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管理和宏观控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必要和可能,从而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都将受到新的检验和挑战。因此,在教学中研究数学概念、定理、技能学习的模式及教学方法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掌握教学的主动权、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智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数学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学习的指导进行初步探讨。
  一、敲山问虎,激发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直接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青少年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充满了想象和自信心,但由于客观上的限制,他们的数学视野还不广阔,思维方式也比较简单,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般都处在潜在的隐蔽阶段。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具体地说就是教师从数学教学的总体和长远利益出发,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先导,根据数学需要和学生智能发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的数学问题,用以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动机。
  二、欲擒故纵,引而不发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在实施教学目标的各个环节中,要不断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换,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注意力、表情和疑问等)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一个“愤悱”情境,引而不发,可使学生自己在心求通而不得时开其意、口欲言而不能时答其辞,从而强化了思维根据,以退为进,引而不发,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心理学角度和实际效果看都比死盯住问题的某一点不放高妙,有利于学生克服思维的习惯性,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发现性,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师一纵一擒的控制下,得以更多的激发和展开。
  三、视之以曲,曲中窥直
  掌握知识、增强技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但在教学中常常有“类型+方法=知识”的错误偏见。真正的知识只有转变成技能,才能成为活的有用的知识,而技能也只有维系在正确的成熟的思维过程中才牢靠灵活。
  视之以曲,就是教师根据思维规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怎样思考、为什么这样思考的道理及曲折途径展示给学生;曲中窥直,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在认知时如何整理知识的简化思维过程,发挥创造性,提示问题的因果之间比较直接的联系,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途径和技巧,使学生的认识跃上一个新水平。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消除学生对求知的神秘感和畏难依赖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解题方法和技能技巧的形成是思维分析的结果,增强学生信心,变“学会”为“会学”。
  四、培养美感,提高素质
  数学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思维王国,既有性理之中的自然美又有意料之外的奇异美,到处都开放着智慧的奇葩。而数学美又具体地表现为数学的严肃性、正确性、简洁性、新奇性、和谐性等方面,只有对数学美的领悟和感受,才是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的源泉,才是乐此不疲地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持久的驱动力。因此,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和思维的合理性、流畅性、灵活性等良好的品质是数学教学的又一策略。
  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一旦体会到小学数学体系的结构美和方法美,就好象触及到了数学发展的脉搏,必然加快思维活动的节律,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能欣赏数学,对数学美有独特的感受力,才能发展数学美并形成符合数学美的标准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可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这对学好小学数学、提高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从教学效果看,教师还应尽量运用简练、精确、优美的语言描述数学的知识结构及认识的思维规律,用数学美感染和熏陶学生。只有当学生在数学美的神韵的诱导下,才能与老师有真正的共同的数学语言,才有可能真正地进入“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佳境。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小学数学学习理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质和创新能力,正确地、灵活地运用数学教学方法,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有用人才服务。
其他文献
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合作教学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采取课堂合作学习法能使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的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为此,笔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实践了“合作教学”模式,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1.在合作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的教学环境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
期刊
一、教学理念  本节课是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知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经历统计的过程,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并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发展统计观念;同时,增强环保意识,感受生活中的统计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反思  设计片段一:创设情境,感受统计。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梅峰小学准备给40名参加文艺会演的同学
期刊
摘要: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设置“疑难”话题。众所周知,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以问题为载体的教学更能点燃学生思维的激情。问题情境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等来提出,将学生置身于似会非会、似懂非懂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能力;方式;能力  在问题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
期刊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被“应试”所桎梏甚至被扭曲而偏离其应有的轨道。在高考、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以考试为中心、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成了我们整个基础教育的大环境。“分数定一榜,一榜定终身”,使学生的命运前途、学校的声誉效应都维系在一张试卷显示的分数上这就使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以学生掌握知识为教学的第一目的,要考的内容重点教、反复教,甚至考什么,就教什么,对学生进行反复的知识训练。这就违背了语文教学
期刊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
期刊
一、问题的思考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说要取得好的学习成绩,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特别是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计划的制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生活最重要的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计划的制定是先导。那么,制定怎样的学习计划才能促进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效率之提高呢?为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工作中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教学途径,以学习计划激发学生“乐
期刊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
期刊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是在人们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中学化学的主要内容是基础理论和基础元素化学,其特点是知识点散,有的内容又较抽象,学生也常反映上课听得懂,自己独立解题却不知所措等情况。加之近年高考某些地区化学试题难度有所上升,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要改变这些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审题、解题习惯至关重要。  一、培养学生设疑的能力和习惯。  教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要着重让学生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兴趣放在首要位置,使学生热爱数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我在教一年级数学十几减5的退位减法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猪八戒与孙悟空”的故事。一天,八戒睡足醒来,正准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品德教学正向生活化方向延伸。所谓品德教学生活化,即品德教学直面现实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做到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课堂活动模拟生活、教学评价回归生活、延伸实践体验生活,从而内化学生的道德认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关键词:贴近生活;模拟生活;回归生活;体验生活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品德教学正向生活化方向延伸。所谓品德教学生活化,即品德教学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