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u820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成果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特别是近几年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正体现了科教兴国的这个大政策的落实。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给中学生物教学带来了巨大活力,凸显出前所未有的优势。 现代科技与时俱进,多媒体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如虎添翼,其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生物课堂 高效
  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音频、视频、图象、动画等多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储等加工处理。再以单独或合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体化技术。它以其大容量、高实效、直观形象等独特的教学魅力,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魅力。本文就多媒体在生物教学的应用中显示的优势做以简要论述。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课时,我首先出示一组蓝天碧水、鱼儿嬉戏的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接下来是这样一组画面:沙尘暴大肆袭击我国北方某些城市,给人们的起居、出行等带来诸多不便;污水使大量的水生物死亡;废气使人们的呼吸道疾病增加……两组画面使学生的视觉感官形成鲜明的对比,紧接着,一双大手托着地球缓缓移入学生视线,画外音是“关爱地球”。这种通过多媒体技术,以生动、形象的画面、音响导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课堂教学资料信息的收集
  课堂信息量大,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能大量减少教师板书、板图的工作量,节省更多时间用于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可以增加大量阅读材料,充实教学内容。如在讲解生态环境问题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补充大量图片及环境问题的视频资料,增加教学容量,同时可以及时进行反馈训练,进行各种假设推理,提高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和尿的生成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应用计算机软件来显示这一生理过程,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心脏的结构和血液流动的动态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另外在显示过程中,可以根据时间放慢速度,边讲边显示。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
  四、有利于突出课堂知识的重点,引起学生有效注意
  例如,在讲“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时,针对学生掌握其内部显微结构这一重难点有一定困难,既不容易观察,又不便讲解的情况,可采用显微画面投影与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解。先用显微投影仪将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显微结构投放在银幕上,然后边讲解边板书。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构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很快就掌握了导管和筛管、木质部与韧皮部、木纤维与韧皮纤维、春材与秋材等概念的区别。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思维整体的功能,记忆效率也就提高了。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功夫下在学生“学”上
  例如,讲毛细血管、静脉、动脉时,用投影片显示三种血管的形态、结构,然后让学生识图、区别、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你一言,我一语,最后自己总结出这三种血管的概念。
  六、有利于反馈检测
  快反馈、强矫正是搞好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贮量大、速率快、交互性能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这样可把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给以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过程。调用计算机题库中的试题,学生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练习或考试。练习或考试完后,学生可以调出参考答案,及时找出问题的所在,起到教师面批的效果,而且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拟试卷,可随时修改,随意排序,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教师还可以利用計算机数据库软件,帮助分析试卷、分析成绩。通过各种成绩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不足,强化优势。
  总之现代运用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技术也进一步的提高和成熟。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中都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是多媒体的运用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成为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就像有了精美的设计图纸、齐全的建筑材料,但并不一定能建出高质量的楼房,还要看整个建筑过程。教学也一样,运用了多媒体,还要注意对课程的体系、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在注重多方面的综合运用上,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从传统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多媒体的运用参考资料》。
  [2]《初中生物新课标》。
  [3]徐瑞芬 成凡《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4]董波 刘子贻《应用因特网和光盘资源优化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简单地介绍了新课标下在职高体育教学中创设乐学环境的重要意义,探讨创设职高体育教学乐学环境的有效措施,以提高职高体育教学水平。据此,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终身学习体育的意识;有利于保障职高体育教学质量,适应新时期下的体育教学要求,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推动我国职高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职高体育教学 乐学环境 教学水平
期刊
摘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语文个性化备课,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育,以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领域。  关键词:语文课堂,个性化差异,创新能力,情感体验  新的《国家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
期刊
创新,从狭义上讲是指创造、发现新的东西,突出前所未有的“新”字;而从广义上讲则是指利用现有知识、技能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在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很多想法、很多观点,用教师的定势思维来看,是十分幼稚、十分荒谬的,但学生提出的想法或做法不可能都具有可行性和实际意义,但对于其个人来说都是新的,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树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强化新的自觉性,这样定会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热
期刊
“教育不可以一蹴而就,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寄希望有一个立竿见影的招式,无异于痴人说梦。教育是慢的藝术,可是我们往往慢不下来。”这是2011年第十期《红蕾.教育文摘》刊载江苏省特级教师、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校长凌宗伟的一句话。作为已有十几年教龄的我,对这段话有着深刻的理解。我非常喜欢“慢教育”这个词。教育并不是立杆见影的工作。急功近利,往往与教育背道而驰。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孩子慢慢地走,
期刊
摘要: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教育信息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尤为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
期刊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就是体现了直观性原则。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不但使教材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使学生变得乐于理解和接受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灵性,提高了课堂效率,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下面我就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谈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的重难
期刊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我也尝试着通过巧用多种途径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巧用周围环境,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周围的环境是幼儿学习语言、丰富词汇的活教材,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当一切都展现在
期刊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从师范学院毕业至今,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近30个年头。寒来暑往,四季更替,送走了无数毕业生,荣获了“市级教学能手”、“区級拔尖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教育激情的好老师,但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后切实感到自己与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差距大,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感想启示很多。  一、教师要用自己的恒心和耐心来影响学生。雷夫是一位平凡的老师,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
期刊
摘 要:语文教材本身具有许多审美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谓是得天独厚。本文以课堂教学的实际经验为基础,阐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穿、渗透审美教育,以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同时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与审美理想。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教学 人文素养 审美情趣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它抑扬顿挫,婉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中生主体性和素质教育核心的认识,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方面探讨了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主体性 激发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主体性是主体对客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性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主体是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在实践活动中,人是作为历史的和现实的主体出现的,人是社会关系的创造者,人是社会性主体。关于学生主体性,有许多文章谈过,并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