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语文个性化备课,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育,以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领域。
关键词:语文课堂,个性化差异,创新能力,情感体验
新的《国家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语文个性化备课,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育,以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使每一个学生以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领域。
一、如何进行个性化备课
首先,我们要对所教的各个班级的学情作个调查,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整体素质和个性差异,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要求及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情况,这是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备课的前提和依据。
其次通读教材,整体构思,依据各班的学情,着眼于学生,从学生学的角度思考学生如何学,设计好教学过程,审查学法指导和教学建议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第三,阅读导学案,依据学情、教学风格和对课文内容的把握程度,对导学案各板块的内容进行增减、补换,进行二次“创作”,这是个性化备课的重要方法。
第四,设计课堂流程,准备多套预案。课堂流程中创设怎样的情境的导入、“学习目标”如何让学生明确;“预习导学”独学、对学的时间,检查的方法,学生质疑及答疑的形式,“合作探究”中问题的对学、群学的设计以及学生交流的设计、展示问题的安排、学生展示的方式。老师都要作好预设,预备多套预案。因为学生交流、展示和提出的问题所用的时间常超出老师的预设时间。最后,针对本课的得失进行反思以便采取补救的措施进行弥补。
二、语文个性化学习的方法
1、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沟通师生心灵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前提。坚持以生为本,树立师生间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把“微笑带进课堂”,让学生在微笑中生活,在微笑中学习,在微笑中合作探究。老师要成为学生笑容可掬的朋友、合作学习的伙伴,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打下基础。
2、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已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活跃生命的灵性,实现自主学习,是以生为本课堂的重要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是灵魂所在,学习活动要引导学生自我发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感知、理解,给学生选择方法、质疑讨论、表达见解的时间与机会,针对学生不同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施教方法,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
3、注重学生直接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就要注重感悟的过程体验,如果学生直接获得结果,就不利学生的认知发展。例如阅读教学中,进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表现,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参与阅读教学过程,既尊重了学生,又解读了文本,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进一步的阅读探究,让学生产生了独特的体验,心灵得到极大的震憾。这样的阅读教学超越了文本,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树立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凸显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
5、培养创新品质,为个性化学习创造条件
培养创新品质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的综合素质,一是强化创造意识,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证明,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和创造动机,培养创造性的心理动机主要有求知欲、兴趣与爱好,这些都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土壤。二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在思维方式上的特征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统一,它巧妙地结合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使新的想法脱颖而出。相比较而言,创造性思维更多地出自发散性思维,发散思维更有利于從个多视角探索种种可能。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留有一定的空白。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空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穷人》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读完课本后,我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孩子在西蒙家会过得怎样呢?他们自己都很穷,能养活两个孩子吗?假如两个孩子现在已经长大了,他们又会怎样对待养他们的恩人呢?这一连串的预设的问题,调动了学生潜在的好奇心,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致,教师只要用好了这些空白,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就会慢慢得到发展。
三、结语
语文课堂从学生本位出发,尊重学生个性,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语文个性化备课既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也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有效方法和教学原则。在语文教学中,只有个性化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扉,使学生的个性化能力朝着积极健康的轨道发展。也只有个性化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2]孟祥林. 《不同教学模式下师生角色、教学效率对比及其改革思路》[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1)
[3]孟祥林. 《个性化教育在当代西方国家的实践及我国的发展选择》[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3)
关键词:语文课堂,个性化差异,创新能力,情感体验
新的《国家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语文个性化备课,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育,以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使每一个学生以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领域。
一、如何进行个性化备课
首先,我们要对所教的各个班级的学情作个调查,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整体素质和个性差异,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要求及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情况,这是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备课的前提和依据。
其次通读教材,整体构思,依据各班的学情,着眼于学生,从学生学的角度思考学生如何学,设计好教学过程,审查学法指导和教学建议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第三,阅读导学案,依据学情、教学风格和对课文内容的把握程度,对导学案各板块的内容进行增减、补换,进行二次“创作”,这是个性化备课的重要方法。
第四,设计课堂流程,准备多套预案。课堂流程中创设怎样的情境的导入、“学习目标”如何让学生明确;“预习导学”独学、对学的时间,检查的方法,学生质疑及答疑的形式,“合作探究”中问题的对学、群学的设计以及学生交流的设计、展示问题的安排、学生展示的方式。老师都要作好预设,预备多套预案。因为学生交流、展示和提出的问题所用的时间常超出老师的预设时间。最后,针对本课的得失进行反思以便采取补救的措施进行弥补。
二、语文个性化学习的方法
1、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沟通师生心灵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前提。坚持以生为本,树立师生间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把“微笑带进课堂”,让学生在微笑中生活,在微笑中学习,在微笑中合作探究。老师要成为学生笑容可掬的朋友、合作学习的伙伴,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打下基础。
2、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已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活跃生命的灵性,实现自主学习,是以生为本课堂的重要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是灵魂所在,学习活动要引导学生自我发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感知、理解,给学生选择方法、质疑讨论、表达见解的时间与机会,针对学生不同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施教方法,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
3、注重学生直接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就要注重感悟的过程体验,如果学生直接获得结果,就不利学生的认知发展。例如阅读教学中,进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表现,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参与阅读教学过程,既尊重了学生,又解读了文本,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进一步的阅读探究,让学生产生了独特的体验,心灵得到极大的震憾。这样的阅读教学超越了文本,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树立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凸显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
- 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营造良好氛围。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独具个性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发挥社会及家庭等各方面的作用,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营造良好氛围。在鼓励独立性、创造精神的开放性社会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普遍较高且男女差异也较小,所以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家庭对孩子创造性精神的培养影响重大,主张地位平等、允许孩子自由表现、鼓励孩子动手实践的家庭,利于孩子个性的形成,因此学校教育要充分考虑来自家庭方面的影响。
5、培养创新品质,为个性化学习创造条件
培养创新品质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的综合素质,一是强化创造意识,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证明,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和创造动机,培养创造性的心理动机主要有求知欲、兴趣与爱好,这些都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土壤。二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在思维方式上的特征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统一,它巧妙地结合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使新的想法脱颖而出。相比较而言,创造性思维更多地出自发散性思维,发散思维更有利于從个多视角探索种种可能。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留有一定的空白。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空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穷人》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读完课本后,我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孩子在西蒙家会过得怎样呢?他们自己都很穷,能养活两个孩子吗?假如两个孩子现在已经长大了,他们又会怎样对待养他们的恩人呢?这一连串的预设的问题,调动了学生潜在的好奇心,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致,教师只要用好了这些空白,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就会慢慢得到发展。
三、结语
语文课堂从学生本位出发,尊重学生个性,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语文个性化备课既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也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有效方法和教学原则。在语文教学中,只有个性化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扉,使学生的个性化能力朝着积极健康的轨道发展。也只有个性化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2]孟祥林. 《不同教学模式下师生角色、教学效率对比及其改革思路》[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1)
[3]孟祥林. 《个性化教育在当代西方国家的实践及我国的发展选择》[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