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亲子关系出现新的发展特点,新形势下亲子关系对青少年人格和社会化、个性品质、智能发展水平,自我意识等心理方面发展的影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需要父母、社会和青少年自己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
[关键词]亲子关系;青少年;心理发展
青少年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变化非常大的时期,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期”或“疾风骤雨”时期,这个时期充满着变化和不稳定,其中亲子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成长的重要因素,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 新形势下亲子关系特点
所谓亲子关系一般认为是父母和和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亲子双维行为体系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作为家庭中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必然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1 信息时代到来,导致亲子关系淡漠。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视机,网络等电子媒介占领了人们的闲暇空间,子女与父母交流的机会相对减少。此外,子女可以从这些媒介中获得广泛的信息,对父母的依赖感减少,亲子关系渐渐疏远。
1.2 青少年自主意识增强,渴望与父母平等相处。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可以迅速了解了社会的各类信息,知识面库扩大,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家长了解得更多,他们对家长们“老生常谈”的东西不感兴趣,以致产生抵触情绪。青少年已经不再是封闭、保守的社会状态下顺从听话的孩子,他们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他们渴求与父辈之间平等相处、平等交流。
1.3 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亲子关系不同以往。首先,核心家庭急速增多。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家庭大量出现,父母和孩子组成的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成为典型模式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相处,亲子关系更亲密,但同时亲子互动成为孩子在家庭中与他人交往的唯一方式,加重了相互之间的心理依恋。
其次,单亲家庭数量上升。青少年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家庭的破裂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离婚使单亲子女正常的家庭关系被打破,亲子关系的教育作用被大大削弱。
再次,亲子间交往密度发生变化。城市中,生存空间的缩小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邻里间交往减少致使亲子间空间减少。在农村,许多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亲子交流减少,子女与家长关系相对疏远,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大削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 新形势下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2.1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人格和社会化的影响。国内外的研究发现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神经症、情绪障碍的产生呈正相关,父母养育方式不当是促发子女产生神经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如今,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积极影响已毋庸置疑。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最重要的基地,家庭的心理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及榜样示范作用等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研究指出,子女缺少父母关爱、感情温暖、支持鼓励及理解,会产生孤独、被遗弃感,于是在社交中也同样带着孤立、被冷落感,从而阻碍社交并由此产生社交恐惧感。一份关于劳教男性青少年亲子关系的研究报告指出,大多违法犯罪青少年的父母一方面对子女态度冷漠,使孩子体验不到家的温暖,另一方面父母(尤其是父亲)又要求子女依附他们,或过分严厉或过分溺爱或干涉过多致使这类青少年直接或间接地产生违法行为。
2.2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研究表明,中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各维度间存在密切关系,具体表现为:中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其感受到的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以及父亲的过分保护之间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2.3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智能发展水平的影响。民主和睦的亲子关系能促使青少年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其对父母更亲近,更易于接受父母,包括父母的期望和要求,从而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反过来,学习成绩的好坏又会影响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有研究表明,优等生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偏向于情感温暖和理解,易使子女产生信任和安全感,有助于子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差等生父母倾向于惩罚,否认拒绝子女,易使子女产生逆反及强自卑心理,对学习厌恶、抵触,缺乏自信心,学习成绩更坏,这又将对父母的不良教养态度产生巩固、强化作用,如此恶性循环,致使子女智力发展水平受阻,学习成绩恶化。
3 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意义已不容质疑,良好的亲子关系对青少年人格和社会化、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智能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3.1 加强亲子沟通,增进相互理解。亲子沟通顾名思义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亲子关系本身就是父母和子女间交互作用的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亲子间的良好沟通需要父母和子女双方都做出努力。
3.2 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建立家庭、学校、社会融一的教育体系,这是国内外近年来的一条成功经验。在我国,家庭、学校和社会有着共同的利益和愿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环境对家庭的影响是隐性的、潜在的,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对改善亲子关系是必需的。
首先,整个社会要形成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家长与子女之间也会达成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以利于情感交流。
其次,全社会要积极开展亲子教育活动。一方面我国应积极试行婚前家庭教育培训和考核制度;另一方面,要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最好使其依托社区,使家教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与广大家长的家教实践有机结合。
[关键词]亲子关系;青少年;心理发展
青少年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变化非常大的时期,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期”或“疾风骤雨”时期,这个时期充满着变化和不稳定,其中亲子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成长的重要因素,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 新形势下亲子关系特点
所谓亲子关系一般认为是父母和和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亲子双维行为体系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作为家庭中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必然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1 信息时代到来,导致亲子关系淡漠。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视机,网络等电子媒介占领了人们的闲暇空间,子女与父母交流的机会相对减少。此外,子女可以从这些媒介中获得广泛的信息,对父母的依赖感减少,亲子关系渐渐疏远。
1.2 青少年自主意识增强,渴望与父母平等相处。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可以迅速了解了社会的各类信息,知识面库扩大,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家长了解得更多,他们对家长们“老生常谈”的东西不感兴趣,以致产生抵触情绪。青少年已经不再是封闭、保守的社会状态下顺从听话的孩子,他们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他们渴求与父辈之间平等相处、平等交流。
1.3 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亲子关系不同以往。首先,核心家庭急速增多。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家庭大量出现,父母和孩子组成的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成为典型模式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相处,亲子关系更亲密,但同时亲子互动成为孩子在家庭中与他人交往的唯一方式,加重了相互之间的心理依恋。
其次,单亲家庭数量上升。青少年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家庭的破裂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离婚使单亲子女正常的家庭关系被打破,亲子关系的教育作用被大大削弱。
再次,亲子间交往密度发生变化。城市中,生存空间的缩小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邻里间交往减少致使亲子间空间减少。在农村,许多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亲子交流减少,子女与家长关系相对疏远,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大削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 新形势下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2.1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人格和社会化的影响。国内外的研究发现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神经症、情绪障碍的产生呈正相关,父母养育方式不当是促发子女产生神经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如今,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积极影响已毋庸置疑。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最重要的基地,家庭的心理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及榜样示范作用等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研究指出,子女缺少父母关爱、感情温暖、支持鼓励及理解,会产生孤独、被遗弃感,于是在社交中也同样带着孤立、被冷落感,从而阻碍社交并由此产生社交恐惧感。一份关于劳教男性青少年亲子关系的研究报告指出,大多违法犯罪青少年的父母一方面对子女态度冷漠,使孩子体验不到家的温暖,另一方面父母(尤其是父亲)又要求子女依附他们,或过分严厉或过分溺爱或干涉过多致使这类青少年直接或间接地产生违法行为。
2.2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研究表明,中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各维度间存在密切关系,具体表现为:中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其感受到的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以及父亲的过分保护之间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2.3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智能发展水平的影响。民主和睦的亲子关系能促使青少年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其对父母更亲近,更易于接受父母,包括父母的期望和要求,从而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反过来,学习成绩的好坏又会影响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有研究表明,优等生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偏向于情感温暖和理解,易使子女产生信任和安全感,有助于子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差等生父母倾向于惩罚,否认拒绝子女,易使子女产生逆反及强自卑心理,对学习厌恶、抵触,缺乏自信心,学习成绩更坏,这又将对父母的不良教养态度产生巩固、强化作用,如此恶性循环,致使子女智力发展水平受阻,学习成绩恶化。
3 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意义已不容质疑,良好的亲子关系对青少年人格和社会化、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智能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3.1 加强亲子沟通,增进相互理解。亲子沟通顾名思义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亲子关系本身就是父母和子女间交互作用的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亲子间的良好沟通需要父母和子女双方都做出努力。
3.2 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建立家庭、学校、社会融一的教育体系,这是国内外近年来的一条成功经验。在我国,家庭、学校和社会有着共同的利益和愿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环境对家庭的影响是隐性的、潜在的,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对改善亲子关系是必需的。
首先,整个社会要形成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家长与子女之间也会达成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以利于情感交流。
其次,全社会要积极开展亲子教育活动。一方面我国应积极试行婚前家庭教育培训和考核制度;另一方面,要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最好使其依托社区,使家教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与广大家长的家教实践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