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县域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教师主动自我提升,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积极参与有效互助方法的实践活动。工作室以小学语文学科为样本,以李春明特级教师工作坊和基地学校(工作坊成员所在的学校)为基本支点,以教研和语文专业知识的培训为抓手,形成研训一体化的互助模式。
关键词:工作室成员;有效互助方法;实践;思考
一、概述:
工作室成员有效互助指工作是多名教师,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形式或手段开展的一种活动。该活动旨在教师主动自我提升,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研修活动。80年代初美国学者乔伊其和肖尔斯首先提出了同伴互助的概念,经他们实践,拥有同伴互助的教师,比那些独自工作的教师更容易运用新的教学策略[1],好的教学方法。借鉴他们的研究经验,我们工作室开展了有效互助方法的实践和研修。我们以小学语文学科为样本,以李春明特级教师工作坊和基地学校(工作坊成员所在的学校)为基本支点,以教研和语文专业知识的培训为抓手,形成研训一体化的互助模式。
二、工作室成员现状
县域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的范围是界于李春明特级教师工作坊的所有成员,成员来自本县各校,有城镇小学的教师,也有乡村小学的教师,是一批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积极性很强的教师,老师们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工作室的各位成员都希望通过同伴团队的有效互助来解决自身的专业知识匮乏和教学困惑等问题。
三、在实践研修互助中收获了几个有效互助的方法
(一)依托特级教师工作坊活动,共同成长
李春明特级教师工作坊成立于2013年,工作坊成员来自全县各校的骨干教师。几年来,在李春明特级教师的组织下开展了多项活动,有多场教师专业知识集中培训会,有推荐阅读,专家讲座,精品课展示等活动。
1.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在培训会上,李春明特级教师为教师们推荐了于永正老师的《我的教育故事》,这本书讲述了于老师是一生挚爱着教育,挚爱着语文教学,他用自己五十年的教学实践向我们诠释了如何做班主任,如何做一名教师,怎样上好语文课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李老师挑选了几个感人的故事进行分享,工作室成员入情入境,有强烈的阅读欲望,共读于永正老师的《我的教育故事》后都写出了读后感与大家交流,互相学习。
2.普通话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语言,教师的职业语言。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技能。为了提高工作室成员的普通话水平,李春明特级教师邀请了北京知名的专家为工作坊成员进行高水准的培训,讲座上专家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传授专业知识,让老师们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接受专业知识的洗礼,在互动环节上专家教授手把手的教大家朗读技巧,让每位老师都能满载而归,培训会结束后不久,坊主组织了工作室成员进行了一次朗读比赛,老师们都积极参与,将培训会上学到的知识在自己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互相点评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3.精品课展示给语文教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样板,带动工作室教学水平较弱的教师快速成长。如:城北小学的黄以春老师执教的《乡下人家》,为大家展示了朗读教学的精髓,黄老师在多年的执教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工作室里的黄孟录老师以前上课随意性大,在观看了多位老师的精品课展示后,回去自我反思,积极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在片区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由此可见精品课可以让教师学习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体现了学、教、研相长。
(二)网络互助平台资源共享
工作室依托网络平台,网上网下结合。通过把传统的教研活动方式移植到网络平台上,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教研的空间和资源。为了让工作室成员快速成长,组长建立了Q群和微信群,并经常搜集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视频发到群里,让工作室成员各自安排观看时间学习,并把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提炼发到群里,由于每位老师对课堂观察的关注点不一样,通过分享,让大家的视野拓宽了,真正实现有效互助。由于工作繁忙,工作成员,时间安排不能统一,但是我们的研修却没有因工作的繁忙而停下来。上学期,组长将自己设计的好的五年级的第17课《松鼠》的教学设计发到群里,并安排工作室成员就近组成小组,对教案设计进行修改,并将修改意见发到群里,之后由城北小学的韦秀玉老师将各小组的意见进行整合,再发回群里,让大家再次共同探讨形成适合我们的科操作性强的优质教案。之后由城北小学的韦慧春老师来执教,在执教过程中,发现在品读课文内容花了很多时间。过多强调松鼠的特点归纳。导致语言赏析、課堂练笔的时间少了,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通过课堂实践线下尝试教学,线上讨论改进教学方法方式,不仅让执教老师进步,观课共研的教师也得到提升,形成了以研代训方式。实现对工作成员及时的、个性化、过程性的指导与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学研修的有效性[2]。
(三)校际教研,团队交流促提升
为了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拉近城镇和乡村的教学差距,实现优势互补。工作室开展了校际教研活动,先由教师自己设计教案在本校进行试教,研课,在修改完善教案后选择教研基地,与基地学校的老师共同研课。工作室的校际调研第一站是马山县加方乡中心小学,由马山县城北小学的罗淑荣老师和加方中心小学的黄蓝坤老师进行同课异构。程序是:工作室的教师分成两个小组,先安排小组成员的任务,一组负责教案的修改,一组负责课件的修改,然后由授课教师进行说课,再由团队进行现场研课磨课,修改教案和课件后再让执教者熟悉教案,之后进行课堂展示。在观课的时候,每个成员的分工都不一样,观课的角度有关注朗读的、有效提问的、课堂评价语的、对学生的关注度等角度,每位成员都有任务。观看完之后,两组成员集中对执教者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既能使上课的教师从中受到磨炼,又能使听课的教师受益,实现双惠双赢,共同提高的效果。
四、思考和困惑
其一,校际师徒结对如何开展才能实现有效互助。
其二,同步课堂的网络教学是能促进有效互助。
其三,怎样通过互助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总之,工作室成员的互助研修活动,建立了一个新的教研模式,初步实现了具有跨时空、地域、可持续针对教师的发展不同需求,有名师引领,方向明确的教研模式,下一步我们将深入研究工作室同伴互助的绩效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参考文献:
[1]《心理学百科全书》.
[2]《小学语文教学》2012.04期.
关键词:工作室成员;有效互助方法;实践;思考
一、概述:
工作室成员有效互助指工作是多名教师,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形式或手段开展的一种活动。该活动旨在教师主动自我提升,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研修活动。80年代初美国学者乔伊其和肖尔斯首先提出了同伴互助的概念,经他们实践,拥有同伴互助的教师,比那些独自工作的教师更容易运用新的教学策略[1],好的教学方法。借鉴他们的研究经验,我们工作室开展了有效互助方法的实践和研修。我们以小学语文学科为样本,以李春明特级教师工作坊和基地学校(工作坊成员所在的学校)为基本支点,以教研和语文专业知识的培训为抓手,形成研训一体化的互助模式。
二、工作室成员现状
县域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的范围是界于李春明特级教师工作坊的所有成员,成员来自本县各校,有城镇小学的教师,也有乡村小学的教师,是一批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积极性很强的教师,老师们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工作室的各位成员都希望通过同伴团队的有效互助来解决自身的专业知识匮乏和教学困惑等问题。
三、在实践研修互助中收获了几个有效互助的方法
(一)依托特级教师工作坊活动,共同成长
李春明特级教师工作坊成立于2013年,工作坊成员来自全县各校的骨干教师。几年来,在李春明特级教师的组织下开展了多项活动,有多场教师专业知识集中培训会,有推荐阅读,专家讲座,精品课展示等活动。
1.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在培训会上,李春明特级教师为教师们推荐了于永正老师的《我的教育故事》,这本书讲述了于老师是一生挚爱着教育,挚爱着语文教学,他用自己五十年的教学实践向我们诠释了如何做班主任,如何做一名教师,怎样上好语文课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李老师挑选了几个感人的故事进行分享,工作室成员入情入境,有强烈的阅读欲望,共读于永正老师的《我的教育故事》后都写出了读后感与大家交流,互相学习。
2.普通话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语言,教师的职业语言。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技能。为了提高工作室成员的普通话水平,李春明特级教师邀请了北京知名的专家为工作坊成员进行高水准的培训,讲座上专家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传授专业知识,让老师们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接受专业知识的洗礼,在互动环节上专家教授手把手的教大家朗读技巧,让每位老师都能满载而归,培训会结束后不久,坊主组织了工作室成员进行了一次朗读比赛,老师们都积极参与,将培训会上学到的知识在自己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互相点评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3.精品课展示给语文教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样板,带动工作室教学水平较弱的教师快速成长。如:城北小学的黄以春老师执教的《乡下人家》,为大家展示了朗读教学的精髓,黄老师在多年的执教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工作室里的黄孟录老师以前上课随意性大,在观看了多位老师的精品课展示后,回去自我反思,积极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在片区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由此可见精品课可以让教师学习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体现了学、教、研相长。
(二)网络互助平台资源共享
工作室依托网络平台,网上网下结合。通过把传统的教研活动方式移植到网络平台上,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教研的空间和资源。为了让工作室成员快速成长,组长建立了Q群和微信群,并经常搜集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视频发到群里,让工作室成员各自安排观看时间学习,并把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提炼发到群里,由于每位老师对课堂观察的关注点不一样,通过分享,让大家的视野拓宽了,真正实现有效互助。由于工作繁忙,工作成员,时间安排不能统一,但是我们的研修却没有因工作的繁忙而停下来。上学期,组长将自己设计的好的五年级的第17课《松鼠》的教学设计发到群里,并安排工作室成员就近组成小组,对教案设计进行修改,并将修改意见发到群里,之后由城北小学的韦秀玉老师将各小组的意见进行整合,再发回群里,让大家再次共同探讨形成适合我们的科操作性强的优质教案。之后由城北小学的韦慧春老师来执教,在执教过程中,发现在品读课文内容花了很多时间。过多强调松鼠的特点归纳。导致语言赏析、課堂练笔的时间少了,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通过课堂实践线下尝试教学,线上讨论改进教学方法方式,不仅让执教老师进步,观课共研的教师也得到提升,形成了以研代训方式。实现对工作成员及时的、个性化、过程性的指导与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学研修的有效性[2]。
(三)校际教研,团队交流促提升
为了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拉近城镇和乡村的教学差距,实现优势互补。工作室开展了校际教研活动,先由教师自己设计教案在本校进行试教,研课,在修改完善教案后选择教研基地,与基地学校的老师共同研课。工作室的校际调研第一站是马山县加方乡中心小学,由马山县城北小学的罗淑荣老师和加方中心小学的黄蓝坤老师进行同课异构。程序是:工作室的教师分成两个小组,先安排小组成员的任务,一组负责教案的修改,一组负责课件的修改,然后由授课教师进行说课,再由团队进行现场研课磨课,修改教案和课件后再让执教者熟悉教案,之后进行课堂展示。在观课的时候,每个成员的分工都不一样,观课的角度有关注朗读的、有效提问的、课堂评价语的、对学生的关注度等角度,每位成员都有任务。观看完之后,两组成员集中对执教者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既能使上课的教师从中受到磨炼,又能使听课的教师受益,实现双惠双赢,共同提高的效果。
四、思考和困惑
其一,校际师徒结对如何开展才能实现有效互助。
其二,同步课堂的网络教学是能促进有效互助。
其三,怎样通过互助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总之,工作室成员的互助研修活动,建立了一个新的教研模式,初步实现了具有跨时空、地域、可持续针对教师的发展不同需求,有名师引领,方向明确的教研模式,下一步我们将深入研究工作室同伴互助的绩效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参考文献:
[1]《心理学百科全书》.
[2]《小学语文教学》2012.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