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货币发行历程在中国革命货币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货币的发行、演变及其在各阶段的意义作用进行全面梳理,意从货币金融角度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曲折而伟大的历程,展示其货币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探索过程,陕甘宁根据地的货币发行实践不仅为当时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的货币金融工作提供了指导,又一定程度上为革命胜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发行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经验。
关键词:货币 发行 根据地 意义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包括陕西北部、关中部分地区,以及甘肃东部和宁夏东南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革命时期,发行的货币包括土地革命时期的陕甘边区农民合作银行银行兑换券、陕甘省苏维埃银行银币券、陕甘省苏维埃银行铜币券,陕北省苏维埃银行币、陕甘晋省苏维埃银行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币、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币和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银行流通券;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光华商店代价券、陕甘宁边区银行币和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解放战争时期有:西北农民银行币。先后共发行12种货币。
一、土地革命时期的货币发行实践
1.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发行。
1.1陕甘边区银行油布票和陕甘边区农民合作银行兑换券。1934年2月,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形成后,由于法币不断贬值,缺少小额辅币,贸易开展十分困难。为繁荣经济,畅通金融,革命委员会决定禁止法币的流通,以“财政委员会”的名义发行自己的货币。由于设备纸张极为匮乏,印制出了质地硬脆的陕甘边区银行货币,简称“油布票”,成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发行最早货币。1934年11月,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决定设立陕甘边区农民合作银行,发行“陕甘边区农民合作銀行兑换券”,同时停止油布票的发行。农民券属银行兑换券性质,规定每10角兑换银元1元。
1.2陕甘省苏维埃银行银元券和铜元券。1935年4月,国民党对陕甘边区和陕北根据地发动围剿,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停止发行农民券,开始印发“陕甘省苏维埃银行”银币券和铜币券。至1935年11月红军到达陕北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后,停止发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两年内发行的四种货币,流通时间虽然短暂,但大大方便了交换,刺激了边区的集市贸易,促进了红白区间的物资交流,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增加了物资供应,繁荣和稳定了根据地的经济,支持了根据地建设。
2.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发行。陕北革命根据地从开始创建就遭到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所以根据地经济是一种特殊的战时经济。封锁下的根据地财政来源极为有限,当时陕北流通的是国民党地方政府的陕北地方实业银行发行的纸币,缺乏小面额货币,市场交易发生困难。1935年6月以苏维埃银行的名义发行钞票,并制作了少量的铜币和银元。1935年9月,陕甘晋省委成立后,陕北省苏维埃银行即改为陕甘晋省苏维埃银行,将上述钱币上的字样改为“陕甘晋省苏维埃银行”。陕甘晋省苏维埃银行钞票从1935年9月至11月,只流通了两个月时间。
3.西北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发行。1935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正式建立了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奉命改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陕甘晋省苏维埃银行并入西北分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决定发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币(泛称“苏票”),同时停止陕甘省和陕甘晋苏维埃银行币发行,回收其他各种货币。1936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币改称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币”。1935年12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后西北根据地为鼓励双方军民自由进行贸易,允许法币兑换成苏票后再行交易使用。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局面逐步形成,西北分行收回苏票,流通使用国民党政府的法币。从1935年11月开始发行到1937年7月收回,西北分行币前后共流通一年零八个月。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货币发行实践
1.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组为陕甘宁边区银行,遵守国共关于边区不设立银行、不发行货币的协议。1938年6月边区政府发行2分、5分、1角、2角的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1939年-1940年,国民党政府反共日趋加剧,八路军抗日经费被拖延,1941年又发行了7角5分光华券。由于光华券的发行量增多,同时国统区物价也在上涨,造成边区物价上涨速度加快。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实际上是革命根据地发行的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货币,它的发行对支持陕甘宁边区政治、军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后来边区银行发行本位币积累了经验。
2.陕甘宁边区银行币。1941年国共合作破裂,边区军事、经济遭遇封锁,1941年1月底停止使用法币,2月18日,陕甘宁边区银行币(以下简称边币)发行,光华券被逐渐换回,边币成为边区唯一的通货。边区银行发行边币,建立独立的货币体系,对于支持边区发展经济,克服困难,粉碎封锁,备战备荒,巩固政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3.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1944年,国内两个抗日战场形势反转,陕甘宁边区政治形势大好,为了打击法币,整理金融,活跃市面,1944年7月1日“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正式发行,逐步占领了边区货币流通市场。1945年5月1日,中共中央西北财经办发出通知,明确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为边区本位币,边币与流通券的比价为20:1,责成边区银行迅速收回边币。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货币发行实践
1.西北农民银行币。1947年11月11日,陕甘宁边区银行与晋绥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以后,发行西北农民银行币,商业流通券同时停止发行。西农币流通地区同时包括原陕甘宁边区和晋绥地区,实际上是整个西北解放区的本位货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人民币在西北解放区发行流通后,西农币才停止发行。
2.人民币发行。全国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以后,1948年12月1日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12月22日人民币发行,明确规定:(1)自1949年1月1日起,实行新以人民币为本位币,责成西北农民银行、西北贸易公司代理人民银行总行逐渐收回旧币。(2)所有未收回旧币,依法公布比价,允其继续流通使用,不得拒用或改变比值,违者法办。1949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要求收回各解放区发行的地方纸币,人民银行西北区行同年8月发出《通知》,要求全面收兑原在西北解放区流通的西农币、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陕甘宁边币等,1949年底收兑工作结束。1950年10月-11月,人民银行在陕西省按照西北军政委员会的通知,收兑了民间长期留村的 原陕甘宁边区土地革命时期个苏维埃银行发行货币。1950年11月-12月,人民银行在陕西又收兑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发行的布质苏币,至1950年末,在陕西省流通的各革命根据地货币收兑工作结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发行既是革命环境下的工作探索,又为革命胜利后新中国的货币发行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实等主编著.陕甘宁根据地货币史.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2]魏协武著.陕甘宁晋绥边区流通货币图鉴.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
[3]徐枫、赵隆业著.中国人民货币图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4]杨世源主编.晋绥革命根据地货币史.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关键词:货币 发行 根据地 意义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包括陕西北部、关中部分地区,以及甘肃东部和宁夏东南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革命时期,发行的货币包括土地革命时期的陕甘边区农民合作银行银行兑换券、陕甘省苏维埃银行银币券、陕甘省苏维埃银行铜币券,陕北省苏维埃银行币、陕甘晋省苏维埃银行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币、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币和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银行流通券;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光华商店代价券、陕甘宁边区银行币和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解放战争时期有:西北农民银行币。先后共发行12种货币。
一、土地革命时期的货币发行实践
1.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发行。
1.1陕甘边区银行油布票和陕甘边区农民合作银行兑换券。1934年2月,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形成后,由于法币不断贬值,缺少小额辅币,贸易开展十分困难。为繁荣经济,畅通金融,革命委员会决定禁止法币的流通,以“财政委员会”的名义发行自己的货币。由于设备纸张极为匮乏,印制出了质地硬脆的陕甘边区银行货币,简称“油布票”,成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发行最早货币。1934年11月,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决定设立陕甘边区农民合作银行,发行“陕甘边区农民合作銀行兑换券”,同时停止油布票的发行。农民券属银行兑换券性质,规定每10角兑换银元1元。
1.2陕甘省苏维埃银行银元券和铜元券。1935年4月,国民党对陕甘边区和陕北根据地发动围剿,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停止发行农民券,开始印发“陕甘省苏维埃银行”银币券和铜币券。至1935年11月红军到达陕北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后,停止发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两年内发行的四种货币,流通时间虽然短暂,但大大方便了交换,刺激了边区的集市贸易,促进了红白区间的物资交流,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增加了物资供应,繁荣和稳定了根据地的经济,支持了根据地建设。
2.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发行。陕北革命根据地从开始创建就遭到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所以根据地经济是一种特殊的战时经济。封锁下的根据地财政来源极为有限,当时陕北流通的是国民党地方政府的陕北地方实业银行发行的纸币,缺乏小面额货币,市场交易发生困难。1935年6月以苏维埃银行的名义发行钞票,并制作了少量的铜币和银元。1935年9月,陕甘晋省委成立后,陕北省苏维埃银行即改为陕甘晋省苏维埃银行,将上述钱币上的字样改为“陕甘晋省苏维埃银行”。陕甘晋省苏维埃银行钞票从1935年9月至11月,只流通了两个月时间。
3.西北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发行。1935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正式建立了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奉命改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陕甘晋省苏维埃银行并入西北分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决定发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币(泛称“苏票”),同时停止陕甘省和陕甘晋苏维埃银行币发行,回收其他各种货币。1936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币改称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币”。1935年12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后西北根据地为鼓励双方军民自由进行贸易,允许法币兑换成苏票后再行交易使用。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局面逐步形成,西北分行收回苏票,流通使用国民党政府的法币。从1935年11月开始发行到1937年7月收回,西北分行币前后共流通一年零八个月。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货币发行实践
1.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组为陕甘宁边区银行,遵守国共关于边区不设立银行、不发行货币的协议。1938年6月边区政府发行2分、5分、1角、2角的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1939年-1940年,国民党政府反共日趋加剧,八路军抗日经费被拖延,1941年又发行了7角5分光华券。由于光华券的发行量增多,同时国统区物价也在上涨,造成边区物价上涨速度加快。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实际上是革命根据地发行的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货币,它的发行对支持陕甘宁边区政治、军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后来边区银行发行本位币积累了经验。
2.陕甘宁边区银行币。1941年国共合作破裂,边区军事、经济遭遇封锁,1941年1月底停止使用法币,2月18日,陕甘宁边区银行币(以下简称边币)发行,光华券被逐渐换回,边币成为边区唯一的通货。边区银行发行边币,建立独立的货币体系,对于支持边区发展经济,克服困难,粉碎封锁,备战备荒,巩固政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3.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1944年,国内两个抗日战场形势反转,陕甘宁边区政治形势大好,为了打击法币,整理金融,活跃市面,1944年7月1日“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正式发行,逐步占领了边区货币流通市场。1945年5月1日,中共中央西北财经办发出通知,明确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为边区本位币,边币与流通券的比价为20:1,责成边区银行迅速收回边币。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货币发行实践
1.西北农民银行币。1947年11月11日,陕甘宁边区银行与晋绥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以后,发行西北农民银行币,商业流通券同时停止发行。西农币流通地区同时包括原陕甘宁边区和晋绥地区,实际上是整个西北解放区的本位货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人民币在西北解放区发行流通后,西农币才停止发行。
2.人民币发行。全国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以后,1948年12月1日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12月22日人民币发行,明确规定:(1)自1949年1月1日起,实行新以人民币为本位币,责成西北农民银行、西北贸易公司代理人民银行总行逐渐收回旧币。(2)所有未收回旧币,依法公布比价,允其继续流通使用,不得拒用或改变比值,违者法办。1949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要求收回各解放区发行的地方纸币,人民银行西北区行同年8月发出《通知》,要求全面收兑原在西北解放区流通的西农币、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陕甘宁边币等,1949年底收兑工作结束。1950年10月-11月,人民银行在陕西省按照西北军政委员会的通知,收兑了民间长期留村的 原陕甘宁边区土地革命时期个苏维埃银行发行货币。1950年11月-12月,人民银行在陕西又收兑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发行的布质苏币,至1950年末,在陕西省流通的各革命根据地货币收兑工作结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发行既是革命环境下的工作探索,又为革命胜利后新中国的货币发行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实等主编著.陕甘宁根据地货币史.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2]魏协武著.陕甘宁晋绥边区流通货币图鉴.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
[3]徐枫、赵隆业著.中国人民货币图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4]杨世源主编.晋绥革命根据地货币史.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