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学生的学校教育来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然而,高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更不能忽视。因此在高中美术的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美术正是帮助学生陶冶情操的一门课程,在此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会更加容易,收获的效果也会更加好。
关键词:高中美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
美术是一门充满感性以及丰富文化背景的艺术类学科,更是充满文化与创造性的学科。以高中美术教材为例,课程内容不仅涉及绘画类,更加包括设计、建筑,书法,雕塑和摄影这美术六大门类。而每一板块也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发展和技法等相关知识蕴含其中。教师通过美术教材中的内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以美术鉴赏环节为例,在鉴赏经典大师作品时,我们常常会提到这些名字:文森特·梵高,阿尔布雷特·丢勒等,这些画家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的同时,作为世界知名画家,他们也曾患有心理疾病。梵高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情绪都不稳定。1888年因精神失常,割下一只耳朵。然而,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创作了无数的经典作品:《星月夜》是在圣雷米疗养院意识清醒时绘画的等等。通过对这些画家的介绍及其各类经典艺术作品的解读,让同学们在鉴赏之余,了解到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问题,从而产生种种不良情绪,这是我们的正常反应。但对于我们的不良情绪,还是需要我们去选择正确的方法排解,绘画就是一种很好的排解方式。不仅如此,欣赏美术作品,可以使同学们从美术作品中寻求到精神上的交流,产生共鸣,情感体验得以升华,从而获得身心的缓和,抑郁的情绪。因此,通过美术教材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们在美的感悟中获得心理和谐的自身体验,提高自身的洞察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并获得不良情绪排解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
1.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美术教育是一种对人审美能力的教育与培养,而审美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教育门类。其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情感,完善人的生命感受。而在美术教育教学、欣赏与艺术创作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品质的作品总结出更健康,更有品味的个人喜好。搭配适时、适度的心理学技巧干预,更有利于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并能通过艺术创作进行内心世界情绪、情感的有效表达。这种过程将被学生内化为本质力量,构成学生知识结构、情感模式、意志和人格的深层图式,即包括主体情感、道德、理想、人生意义等的深层价值尺度。
2.以动态的创造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生命情感的陶冶。
美术教育对人的生命情感的陶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人的任何行为或多或少都离不开情感因素,即便是以理性见长的知识活动也难以避讳情感。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美术教学,具有其发展必然性。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能够培养人们的独立意识、勇于排除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以及克服依赖心理、浮躁焦虑心理和脆弱心理。美术创作过程是自由自主的,一方面,人们敞开心扉,认识和发展自我,渲泄释放自己的情感,养成自知、自尊、自信、自强等良好的自我心理,促进自我意识觉醒;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呈現的作品感受他们的心理及情感状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使他们的身心发展得到平衡。因此,教师动态的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生命情感的陶冶,进而培养学生微妙且崇高的生命情感。
3.个性化教学设计及时有效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期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高中阶段,学生经过青春期的迅速发育,已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但自尊心与自卑感并存,目标不明确,常常把脱离现实的想象当作人生目标。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期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就变得尤为重要。在对高中生的日常教学中,除了每节课根据课程内容,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价值观与审美观外,还定期通过美术创作帮助学生们表达近期的内心情感,宣泄不良的内心感受,使身心平衡。同时,针对考试后的课程设计,在学生创作作品后导入了积极、健康的理念,如:“在人生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问题与困难,不需要为成绩自卑,认为自己笨或无能,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但方法总比问题多,只要我们坚持,一定会突破自己!”等等。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阶段
多元的教学评价更有利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教师对学生最终的作品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与平等交流,更有利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体验与感受也是不一样。只有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学生才能更加自由表达自我想法,在享受从整个创作过程中获得艺术所带来的快感的同时,更能从作品中获得自豪感与成就感,进而获得人格的完善与心灵的整合。同时,融心理健康教育的美术教学,可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并通过美术作品创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与宣泄。针对疏导无效的同学,也可以及时的反映给班主任老师及专业的心理辅导员老师,避免学生的不良情绪扩大及泛化,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四、总结
总之,美术教育的目标并不是只培养艺术家,而是通过艺术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美术教学,更有利于多角度、多方面的赋予学生健康、完善、丰富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情操得以陶冶,人格得以提升,心灵得到净化。美术教育宁静致远,融心理健康教育的高中美术教学,对于保障学生们的心理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与作用。
参考文献
[1]熊莉.新课标背景下改革高中美术教学目标设计的创新思考.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5
[2]马鹏.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四个有效手段.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6
[3]张书芬.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美术教学.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5
关键词:高中美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
美术是一门充满感性以及丰富文化背景的艺术类学科,更是充满文化与创造性的学科。以高中美术教材为例,课程内容不仅涉及绘画类,更加包括设计、建筑,书法,雕塑和摄影这美术六大门类。而每一板块也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发展和技法等相关知识蕴含其中。教师通过美术教材中的内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以美术鉴赏环节为例,在鉴赏经典大师作品时,我们常常会提到这些名字:文森特·梵高,阿尔布雷特·丢勒等,这些画家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的同时,作为世界知名画家,他们也曾患有心理疾病。梵高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情绪都不稳定。1888年因精神失常,割下一只耳朵。然而,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创作了无数的经典作品:《星月夜》是在圣雷米疗养院意识清醒时绘画的等等。通过对这些画家的介绍及其各类经典艺术作品的解读,让同学们在鉴赏之余,了解到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问题,从而产生种种不良情绪,这是我们的正常反应。但对于我们的不良情绪,还是需要我们去选择正确的方法排解,绘画就是一种很好的排解方式。不仅如此,欣赏美术作品,可以使同学们从美术作品中寻求到精神上的交流,产生共鸣,情感体验得以升华,从而获得身心的缓和,抑郁的情绪。因此,通过美术教材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们在美的感悟中获得心理和谐的自身体验,提高自身的洞察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并获得不良情绪排解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
1.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美术教育是一种对人审美能力的教育与培养,而审美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教育门类。其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情感,完善人的生命感受。而在美术教育教学、欣赏与艺术创作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品质的作品总结出更健康,更有品味的个人喜好。搭配适时、适度的心理学技巧干预,更有利于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并能通过艺术创作进行内心世界情绪、情感的有效表达。这种过程将被学生内化为本质力量,构成学生知识结构、情感模式、意志和人格的深层图式,即包括主体情感、道德、理想、人生意义等的深层价值尺度。
2.以动态的创造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生命情感的陶冶。
美术教育对人的生命情感的陶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人的任何行为或多或少都离不开情感因素,即便是以理性见长的知识活动也难以避讳情感。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美术教学,具有其发展必然性。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能够培养人们的独立意识、勇于排除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以及克服依赖心理、浮躁焦虑心理和脆弱心理。美术创作过程是自由自主的,一方面,人们敞开心扉,认识和发展自我,渲泄释放自己的情感,养成自知、自尊、自信、自强等良好的自我心理,促进自我意识觉醒;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呈現的作品感受他们的心理及情感状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使他们的身心发展得到平衡。因此,教师动态的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生命情感的陶冶,进而培养学生微妙且崇高的生命情感。
3.个性化教学设计及时有效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期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高中阶段,学生经过青春期的迅速发育,已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但自尊心与自卑感并存,目标不明确,常常把脱离现实的想象当作人生目标。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期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就变得尤为重要。在对高中生的日常教学中,除了每节课根据课程内容,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价值观与审美观外,还定期通过美术创作帮助学生们表达近期的内心情感,宣泄不良的内心感受,使身心平衡。同时,针对考试后的课程设计,在学生创作作品后导入了积极、健康的理念,如:“在人生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问题与困难,不需要为成绩自卑,认为自己笨或无能,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但方法总比问题多,只要我们坚持,一定会突破自己!”等等。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阶段
多元的教学评价更有利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教师对学生最终的作品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与平等交流,更有利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体验与感受也是不一样。只有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学生才能更加自由表达自我想法,在享受从整个创作过程中获得艺术所带来的快感的同时,更能从作品中获得自豪感与成就感,进而获得人格的完善与心灵的整合。同时,融心理健康教育的美术教学,可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并通过美术作品创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与宣泄。针对疏导无效的同学,也可以及时的反映给班主任老师及专业的心理辅导员老师,避免学生的不良情绪扩大及泛化,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四、总结
总之,美术教育的目标并不是只培养艺术家,而是通过艺术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美术教学,更有利于多角度、多方面的赋予学生健康、完善、丰富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情操得以陶冶,人格得以提升,心灵得到净化。美术教育宁静致远,融心理健康教育的高中美术教学,对于保障学生们的心理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与作用。
参考文献
[1]熊莉.新课标背景下改革高中美术教学目标设计的创新思考.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5
[2]马鹏.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四个有效手段.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6
[3]张书芬.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美术教学.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