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课堂中福州民谣教学的可行性探究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wanmeili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当今社会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福州民谣作为福州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音乐课堂中较为重要的乡土资源之一。因此,本文以福州歌曲《一粒橄榄》进课堂为例,探究福州民谣走进中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
  关键词:福州民谣 中学音乐课堂 教学
  当今社会,文化急速流失,保护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已是刻不容缓,民族传统文化一直是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长期继承与发展的特色文化,文化资源的丰富多彩彰显了各地独具一格的文化内涵。作为音乐教师,最主要的传承手段便是将优秀的乡土音乐带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更好地传承经典而努力。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指出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福州传统文化琳琅满目、韵味十足,而福州民谣、民歌是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音乐形式之一,朗朗上口的地方韵味加上极具特色的福州方言,是音乐课堂中重要的乡土资源。本文以福州歌曲《一粒橄榄》进课堂为例,感受中学音乐课堂中福州歌曲教学的可行性。《一粒橄榄》是福州民谣中较为经典,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歌曲韵味十足,将橄榄所寄寓的福州地方色彩和文化底蕴,演绎得出神入化,歌曲在起承转合四句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两句旋律,这是对歌曲情绪的延伸和强调,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福州民谣。
  一、中学课堂中福州民谣教学的意义
  民族音乐是地方传统特色文化的瑰宝,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是刻不容缓的举措,乡土音乐是民族音乐中十分典型的艺术形式,也是民族优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乡土音乐进课堂有助于加强当代中学生对地方传统音乐的了解。中学生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对于各种知识的接受和吸收有着自己独特的判断方式和选择方法,只有将乡土音乐真正地融入课堂,触动学生的心灵,才是真正意义上对学生进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而福州民谣是福州乡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福州民谣简短小巧的结构特点,使学生能更快地掌握相关知识,了解更多的音乐特点。中学音乐课堂上,福州民谣的教学,能够促进培养学生对本土音乐的兴趣和关注;激发学生了解地方特色音乐的动力;帮助学生增强民族意识,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民族素质,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地方民族传统音乐奠定基础。
  二、中学课堂中福州民谣教学的可行性
  随着社会各界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和保护,越来越多地教育工作者对乡土音乐走进音乐课堂做了大量的尝试,总结一定的教学经验,进一步体验乡土音乐进课堂的可行性,笔者在福州民谣的教学中,再次肯定中学音乐课堂中福州民谣教学的可行性,具体如下:
  (一)福州的地域优势
  福州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沿岸,是东南沿海重要都市,悠久的历史渲染了榕城沉稳灵动、古调悠长的传统气息,各种文化古街、艺术长廊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使青少年在长期的艺术感染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福州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福州民谣的传唱与再创作,为学生对乡土音乐知识及传统民俗文化的掌握与了解奠定的基础。
  (二)福州民谣朗朗上口
  民谣来源于生活,创作于生活,短小精炼,朗朗上口是民歌的特点之一。福州民谣也有这样的特点,四句旋律起承转合,给人以婉转、自然、清新的小调风格之感。福州民谣的旋律还与福州方言音调的上扬、下叹有着密切的关系,歌曲旋律的走向根据福州方言的特点进行大跳、上行、下行等不同处理,使得歌曲的演唱给人以朗朗上口的感觉,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学唱福州歌曲的同时,进一步感受方言的特点,并对歌曲旋律产生一种亲切熟悉之感,加深印象。本课中《一粒橄榄》正是根据福州方言的特点进行起承转合的旋律排列,歌曲最后的重复句是歌曲情感表现的延续。
  (三)歌词内容的特点
  福州民歌的歌词内容是人民群众生活情景的再现,是福州民俗文化的缩影,从歌词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福州旧时期人民的生活状况与情感表达等相关的民间习俗,有利于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表达歌曲情感。本课中《一粒橄榄》反应了旧时男子无钱娶妻的无奈与沮丧,学生通过对歌词的了解,明白民歌中人们含蓄的表达方式及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生活态度。
  三、如何解决中学课堂中福州民谣教学存在的不足
  福州民谣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同样遇到一些问题和不足,由于地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对于音乐教师自身掌握较好的福州民谣相关知识有一个较高的要求,而方言的准确发音也是许多音乐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福州方言具有浓郁的地方韵味,没有长期使用方言的教师,只是通过临时的学习,这样的发音只能做到形似而神不似,福州方言特有的“虾油味”荡然无存,这样的局面造成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对于福州民谣的教学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在方言的示范及教学中产生了一定的尴尬局面。而这样的不足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却也找到了一定的方法和突破口,那就是对于福州方言的“取短补长”。
  (一)方言作为教学中的导入环节
  当今社会,由于普通话的推广极具成效,地方方言面临着传承与发扬的紧迫感,许多青少年对家乡的方言越来越陌生。而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方言在乡土音乐进课堂中起到首当其冲的作用,大多数学生对福州方言不是特别熟悉,但方言在课堂上出现,却是一种激发学习兴趣较为直接的导入方式,在本堂课中,初听歌曲时便提出思考问题:歌曲唱了什么内容?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聆听,听懂部分歌词时,学生流露出喜悦的心情,对整首歌曲充满了好奇与兴趣,而对福州方言完全不懂的学生在课堂活跃的气氛中,有着学习的兴趣,对方言略学一二便有一种满足感,这样的导入,对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激发兴趣,有着很好的意义。这样的导入也为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福州乡土音乐做好教学情感的铺垫。
  (二)教师的发音不足由学生弥补
  许多教师对于自身的不足不愿意在学生面前暴露,似乎认为教师形象便是在学生的面前无所不能,其实,适当的暴露缺点恰好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方式。在福州民谣教学课堂中,为了鼓励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教师以不太标准的方言进行歌曲范唱,鼓励班级中掌握福州方言发音较好的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师生平等的教学关系中解决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为进一步体验作品打好基础,通过鼓励学生发现老师的不足,使学生对掌握知识点有着更大的启发和推进,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一粒橄榄》歌曲的学习中,教师在第一次演唱之前做好问题铺垫:“老师的发音并不标准,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帮助老师找出不对的地方。”这样的问题铺垫将学生的兴趣加以吸引,使他们带着任务仔细寻找老师的错误,并在之后的课堂环节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课堂讨论、探究的学习氛围,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总之,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进一步肯定了福州民谣走进中学音乐课堂的必然性与重要性,通过福州民谣的学习,使学生对福州传统音乐有着一定的认识,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为更多的福州乡土音乐形式走进课堂奠定基础,为培养学生传承和发扬本土音乐文化铺开道路。
  参考文献:
  [1]赵麟斌.福州民俗文化述略[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2]张援.中国当代艺术教育法规文献汇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要:由生瑛作词、蔡海波作曲的优秀儿童歌曲《妈妈的月亮船》从儿童的视角歌颂母亲,以月亮和月亮船的形象为主题,将妈妈温暖的臂弯比作月亮船,将天上的星星比作依偎在妈妈臂弯里的宝贝。歌曲形象、贴切地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深深的依恋,歌颂了母亲的伟大,更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  关键词:儿童歌曲 《妈妈的月亮船》 生瑛 蔡海波 赏析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人,那一定是慈爱的母亲:如果世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实地考察的方法并且结合相关历史书籍,结合了中国曲艺的发展特点以及河南马街书会的发展前景为考虑前提,对马街书会的历史起源和它面临的现状以及衰落的原因和相应的解决办法做了一定的思考和比较。马街书会作为中国现今三大书会之一,被称为“中国曲艺界的行当会”,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马街书会 起源 文化传承  马街书会是集传统文化底蕴形式结合地域特点、贴近民生的特有民间艺术形
期刊
摘要:“数”是希腊哲学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这一概念也同时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创作理念和美感追求产生了诸多的影响。笔者围绕“数”在西方音乐的审美体验和美学形态中的种种表现形式,阐述了“数”与西方音乐美学趣味之间的内在关联。  关键词:毕达哥拉斯 “数” 西方音乐 美  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72年-497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数学家,他是西方哲学、美学、科学等诸方面的
期刊
摘要:唐代的筝乐十分盛行,上至宫廷与官楼,下至民宅与商船,几乎处处都能听到古筝声。当然,筝乐的盛行必然离不开筝乐演奏家,更离不开他们精湛的演奏技艺。《全唐诗》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是诗人对那个朝代的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全唐诗》中与筝人有关的诗篇,来窥探唐代的筝人筝艺。  关键词:唐代筝人 《全唐诗》 筝艺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繁荣、文化高度发展的一个时期。那时的社会安定、经
期刊
摘要:比较法是音乐教学中最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教学法。笔者试图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比较法,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感受、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旋律美、情感美和创造美,从而使我们的音乐教学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比较 欣赏 旋律美 情感美 创造美  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就是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品质,培养学生在音乐领域
期刊
摘要:在电影、电视剧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注重影视作品的质量以及带给人们的感受,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也成了其中必不可少的。那么,为什么要有这些音乐呢?只有画面不行吗?答案是可以的,但是,缺少了音乐,一部影视作品就失去了它的活力与感染力。音乐可以做影视作品的画龙点睛之笔贯穿主题,它也可刻画一个人物的性格,它还可以挖掘故事情节深处的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环境。  关键词:音乐 影视作品 《西游记》 作用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合唱艺术作为一门群体性文化活动,其重要性已日益突显。而如何加强高校学生合唱团训练与管理,有效解决学生参与合唱团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研究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则是整个合唱艺术教育环节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合唱团 组建 思考  随着合唱艺术在社会大众中的普及和深入发展,除了艺术院校从传统上都有自己的合唱团以外,许多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都成立了合唱团。高职院校的学生由
期刊
摘要:本文就教授《我的家在日喀则》一课以新课程标准和本地方的教学要求为指导,设计该课的教学环节,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关键词:新课标 教学 歌曲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南通教科研中心的十二字课堂教学方针也明确指出: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本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认知、感受、表现、创造等综合形
期刊
田联韬,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导,兼任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音乐集成特约编审,云南大学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三峡大学艺术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凯里分院等校客座教授。入编《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音乐家词典》、英国剑桥《世界音乐名人词典》(International Who’s Who in M
期刊
摘要:音乐教学活动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初中音乐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会让初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建立与规范。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教师挖掘审美教育的内容,开发审美教育方法,让学生去欣赏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 审美教育 教学活动 方法 意境  审美教育,是一种美感教育。审美教育的实施,对于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评价美的能力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审美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