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谈到科学我们会想到科学的严谨、神秘、难懂,以至学生把科学看得至高无上、可望不可及。其实,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科学。因此只要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情景,让科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科学,接触到科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好科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是那么的广泛,从而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获得真正的和谐发展。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实现生活化呢?
关键词:科学 课堂教学 生活化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在课堂内进行生活化的教学
在科学课堂上,教学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素材可以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可以是教师设置的生活情境。通过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实例进行探究,让学生从活动中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首先,让教材贴近生活,内容上拓宽,生活化导入。如在教学《鼻和嗅觉》时,引入:“同学们,你们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体检,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进行其中一项体检内容”。边说边将三个棕色小瓶放在讲台上,瓶内分别装有纯净水、酒精和食用白醋,谁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它们分辨出来?……同学们跃跃欲试,发言积极性很高,方法多种多样。这样的教学导入,既增加了科学的生活气息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增强同学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而避免产生对科学的神秘感。
其次,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活动,设置生活化题材,使学生形成乐于学科学的态度。生活中的学习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在学习人体的消化系统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各个消化器官,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上台表演,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并富有创造性地形象叙述各个消化器官的功能。
二、提供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科学教学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科学教学以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为探究对象,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提供给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究,并适当地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
三、坚持科学的社会生活化方向
在科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实现教材内容为社会生活化服务,教学方法为学生感悟社会生活化服务,学生在教学生活化中孕育理想,捕捉社会发展态势,明确人生奋斗目标,实现人生价值。从当前的教学动态看,要坚持好教学的社会生活化方向,首先要把教材激活,把教材纳入现实社会生活中去理解、分析,从而使教材在运用过程中时时贴近社会生活,让学生在鲜活的社会氛围中求知明理,实现知识与生活的融合。其次要认真捕捉最新信息,科学教材内容至少在一个学年是相对固定的,当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出现距离、落后,甚至相佐的时候,一定要与时俱进,与现实生活衔接,实现教学的敏捷反应和处置,做到教学真正为面向未来服务。这样可以利用在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来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为学生了解社会,走进社会生活进一步提供机会,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社会生活情感。
四、开展生活化的课外活动
科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应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学生们学科学用科学的更广阔的天地。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社会生活,构建学习平台,使课内与课外、生活与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我在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本观察记录本,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现象等作为自己探究的问题并做好观察记录,让学生随时与大自然沟通。有时根据教学需要,还可适当向学生提出观察要求,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上。
五、布置作业生活化
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用科学,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学生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事物。让学生做一些贴近生活的作业,学生会很乐意去做,而且完成得很出色。如让学生搜集生活中各种利用声音,避免噪声的资料;到自己村镇中去了解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合理化的环保建议;用简图记录一周的天气,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等。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且作业形式多种多样,体现了各自的聪明才智,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力和个性,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把生活与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构建这种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思想,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真正使学生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形成会学知识、会用知识的良好习惯,这样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产生深远的影响。课堂教学仅完成教学目标是不算完全成功的,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益,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教学活动,实现教育的生活化和生活化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带着快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学科学教学活动设计》陈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2)《现代教学原理、策略与设计》盛群力,马兰主译 浙江教育出版2006年7月
(3)《学与教的新策略》肖龙海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关键词:科学 课堂教学 生活化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在课堂内进行生活化的教学
在科学课堂上,教学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素材可以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可以是教师设置的生活情境。通过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实例进行探究,让学生从活动中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首先,让教材贴近生活,内容上拓宽,生活化导入。如在教学《鼻和嗅觉》时,引入:“同学们,你们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体检,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进行其中一项体检内容”。边说边将三个棕色小瓶放在讲台上,瓶内分别装有纯净水、酒精和食用白醋,谁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它们分辨出来?……同学们跃跃欲试,发言积极性很高,方法多种多样。这样的教学导入,既增加了科学的生活气息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增强同学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而避免产生对科学的神秘感。
其次,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活动,设置生活化题材,使学生形成乐于学科学的态度。生活中的学习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在学习人体的消化系统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各个消化器官,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上台表演,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并富有创造性地形象叙述各个消化器官的功能。
二、提供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科学教学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科学教学以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为探究对象,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提供给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究,并适当地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
三、坚持科学的社会生活化方向
在科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实现教材内容为社会生活化服务,教学方法为学生感悟社会生活化服务,学生在教学生活化中孕育理想,捕捉社会发展态势,明确人生奋斗目标,实现人生价值。从当前的教学动态看,要坚持好教学的社会生活化方向,首先要把教材激活,把教材纳入现实社会生活中去理解、分析,从而使教材在运用过程中时时贴近社会生活,让学生在鲜活的社会氛围中求知明理,实现知识与生活的融合。其次要认真捕捉最新信息,科学教材内容至少在一个学年是相对固定的,当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出现距离、落后,甚至相佐的时候,一定要与时俱进,与现实生活衔接,实现教学的敏捷反应和处置,做到教学真正为面向未来服务。这样可以利用在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来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为学生了解社会,走进社会生活进一步提供机会,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社会生活情感。
四、开展生活化的课外活动
科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应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学生们学科学用科学的更广阔的天地。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社会生活,构建学习平台,使课内与课外、生活与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我在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本观察记录本,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现象等作为自己探究的问题并做好观察记录,让学生随时与大自然沟通。有时根据教学需要,还可适当向学生提出观察要求,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上。
五、布置作业生活化
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用科学,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学生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事物。让学生做一些贴近生活的作业,学生会很乐意去做,而且完成得很出色。如让学生搜集生活中各种利用声音,避免噪声的资料;到自己村镇中去了解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合理化的环保建议;用简图记录一周的天气,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等。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且作业形式多种多样,体现了各自的聪明才智,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力和个性,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把生活与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构建这种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思想,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真正使学生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形成会学知识、会用知识的良好习惯,这样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产生深远的影响。课堂教学仅完成教学目标是不算完全成功的,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益,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教学活动,实现教育的生活化和生活化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带着快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学科学教学活动设计》陈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2)《现代教学原理、策略与设计》盛群力,马兰主译 浙江教育出版2006年7月
(3)《学与教的新策略》肖龙海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