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馆馆长·为艺术服务的人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104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标题听来也许有点儿大。
  沈其斌 , 曾经“职位”是艺术家 , 目前是一个“艺术的经营和管理工作者”。他告诉我们 ,他正在做的 , 是要改变中国当代艺术个体形不成一个组织 , 当代艺术不能为文化服务、介入社会的现象。
  为艺术服务的人 , 不是通过所从事的艺术张扬自己的声名的人 , 而是那些放弃个人英雄主义、通过努力将所从事事业推向更高层面的人。
  


  
  沈其斌
  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馆长
  证大集团总裁戴志康曾说 : 沈其斌是这个领域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 是中国最合适的美术馆馆长之一。
  是馆长史蒂芬 · 杜切让英国泰特艺术馆发展成最受艺术爱好者喜爱的另类艺术馆 ; 是《小小的》杂志主编尼尔 · 麦克雷戈自 1987 年担任英国国家艺术馆馆长后 , 带领英国艺术走向了辉煌灿烂 , 他克服财政问题、避免裁员、制造富有想象力和革新意义的展示方式 , 增加艺术馆的教育含量 , 设法吸引参观者并受到他们的欢迎 , 对英国当代艺术发展影响至今。
  那么美术馆馆长沈其斌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 ?
  对整个艺术馆的宏观统筹。具体以展览作品的挑选为例 , 展览部门挑选合适的画家作品进入证大展馆 , 馆长把握大方向 ; 展览项目需要馆长利用自己在圈内的人脉和影响力去牵头促成 ;还有制订将当代艺术进行社会推广的整体计划 , 制作宣传册传发到社区里等等。
  
  沈其斌的分界线在1998年。之前,他是一个从事当代艺术,专攻油画、综合材料和装置艺术的艺术家 ; 之后 , 他是艺术经营者 , 拥有自己的画廊 ,2003 年至今 , 先后出任多伦现代美术馆执行馆长和证大现代艺术馆馆长的职位。
  1998 年令沈其斌转变的事件 ,是他在中国美术馆的个展 ,“在业界最高殿堂展出自己的作品 , 这已经实现了我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梦想。展出完的那一刻 , 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 中国美术界多一个像我这样的画家并没有太大意义 , 我也许可以换一种方式为艺术服务。”之后 , 沈其斌毅然把这种想法付诸实践 , 哪怕放弃一个崭露头角的艺术家身份可能带来的任何名利上的优厚待遇。
  在真正采访他之前 , 我以为沈其斌不满足于做单个的艺术家 , 而是想成为众多艺术家的幕后推手。不否认这种想法的他在采访时稍稍纠正了我的观点 :“我想整合各种各样的社会资源来介入到社会文化的建构中去 , 我更想成为当代艺术的推手 , 而非艺术家的推手。”
  
  Staffers:为什么你会认为“多一个艺术家沈其斌没有意义”?
  沈其斌 :这早已不是一个塑造英雄和需要英雄的时代了 ,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在更高层面上为了事业和理想付出、行动和引导的时代。
  当代艺术之所以封闭和无序 , 是因为众多艺术家们没有形成从文化层面上推动当代艺术的一种合力。你可以看到 , 我们的当代艺术作品在很多情况下处于地下状态 , 没有进入到中国的主流文化层面。个体的艺术家并不是通过他们的努力将所从事的艺术推向一个更高的层面 , 而是通过所从事的艺术张扬自己的声名 , 所以他们不是真正的为艺术服务的人。而我确实想成为一个为艺术服务的人。
  之前那些艺术家的个体行为形不成一个组织来有序地服务艺术 , 我愿意以消解个人神话的代价来推动当代艺术体现文化服务和介入社会的意识。
  
  Staffers:来之前,你知道我是怎么理解你的这一转变吗?我认为,沈其斌不满足于做单个的艺术家,他想成为众多艺术家的幕后推手。
  沈其斌 :呵呵 , 这种想法不能说没有。当代艺术的发展不能再这样无序地发展下去了 , 过于个人化 , 过于圈子化 , 过于小众化 , 缺乏从大的层面上对当代艺术进行建构、引领和推动。
  今天这个世界文化非常多元化 , 你无法用一种一元的文化思维来影响世界。当代艺术不能再封闭地以本领域为局限 , 而应该开放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 和社会的各种文化融合。这种跨文化的交融能够给当代艺术一个更好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 , 同样也让社会以一个更好的视角来看当代艺术。
  以往 , 也许思想家、哲学家更能够深远作用于这个社会。而在今天这个商业社会中 , 如果艺术 ( 当代艺术 ) 这种能量 ( 或者说资源 ) 可以合理地运用 , 也能够起到思想家、哲学家的作用。整合各种各样的社会资源来介入到社会文化的建构中去 , 这是我希望当代艺术呈现在大众面前的面貌。我更想成为当代艺术的推手 ,而非艺术家的推手。
  
  Staffers:整合社会资源 ? 作为艺术馆馆长 , 你是如何做的呢 ?
  沈其斌 :你有没有听说过“艺术银行”这个概念 ? 艺术银行是艺术机构先将艺术作品买下来 , 然后再租给一般民众或展览在公共场所 , 再利用这些资金扶持年轻艺术家的制度。我很高兴我们艺术馆是国内首家实现“艺术银行”的艺术机构。我也曾是艺术家 , 知道这个世界有很多有才无名、贫穷的青年艺术家 , 他们勤奋、有天赋 , 但缺乏机遇。对于他们而言 , 所谓之机遇无他 , 只需一个能够向世人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足矣。而不少写字楼、酒店等社会机构也对艺术品有消费需求。我们艺术馆敏锐地关注到了这两方面的需求缺口 , 作为第三方有效介入。
  先是免费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展览空间 , 帮他们印发宣传册、画册、请柬 ,支持他们在多种艺术形式中的实验、先锋性的探索性活动 , 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平台。我们为很多未出校门的美院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服务 , 要知道在以前 ,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画家是不太有展出的机会的。然后作为回报 , 这些青年艺术家会将他们展品中的一两幅馈赠给我们艺术馆。我们艺术馆再将我们的收藏艺术品租赁给有相关需求的公共空间 , 如写字楼、酒吧等等 , 这样社会企业不用花高昂的经费自行收藏艺术品 , 也不用考虑储藏、维护等专业性问题 , 而且艺术品可以定期更换 ; 这样的操作 , 在国外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但在国内 , 我们是抱着信心来尝试的。它的意义在于 , 能探索一条艺术馆自我造血、自我运营的道路。毕竟 , 艺术馆的非营利性与画廊的营利性有本质的区别 , 因此艺术馆更需要小心翼翼地探索。
  
  Staffers:听起来真的是把当代艺术从地下带上了社会 , 更密切地与社会发生了关系。
  沈其斌 :是的。当代艺术应该受到社会的肯定和关注 , 不应只在地下 , 不应只是少部分从事该行业的人的产物 , 这样的曲高和寡对艺术本身没有益处。
  我刚从威尼斯双年展回来 , 你知道这样的艺术活动之于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吗 ? 简直和奥运会、世博会一样 , 堪称城市的名片。它对很多诸如餐饮、旅游等衍生行业带来了极大的附加值。威尼斯双年展之于一个城市有了类似于文化节日的影响力。
  我会在明年策划一个贯穿全年的大活动 , 名为《介入——艺术生活 366天》, 从 2008 年 1 月 1 日开始到 12 月 31 日结束。每天都有一个文化事件发生在上海滩的各种场所 , 如学校、医院、码头、车站、酒吧等等所有你能想到的地方。这些文化事件形式非常多样化 , 有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电影、音乐、演讲 , 也有实体展览。完全向全城市民公开 , 每个上海市民都能在相应的位置看到进行中的艺术 , 每天 !
  
  Staffers:艺术馆要收进很多美院学生的作品 , 这无疑给你的艺术馆带来了风险 , 毕竟这是一些没有证明过自己的青年艺术家 , 你怎么保证艺术馆展览作品的水准 ?
  沈其斌 :这也是我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甄别作品。
  我挑选作品没有特别限定的条条框框。我们特别强调要有实验精神 , 一直强调艺术家应该对模式有所突破。这句话应该这样理解 , 模式无所谓好坏 ,甚至可以说模式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化需要 ; 我们希望一个艺术家能够在旧有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可能 ; 突破模式并不是批判模式 , 而是建构一种新的可能模式。
  
  Staffers:国内艺术馆行业的前景如何 ?
  沈其斌 :我在两年前就说过 , 美术馆行业的春天已经来临 , 这将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 , 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和人才汇聚到美术馆行业中来 , 国家也会越来越重视、投资于这个行业。现在的问题是 : 这个行业的人才素质的提升速度远远跟不上行业自身的发展速度。
  所以我现在在培养更多的艺术管理人才 , 也在授课。对不少有志于服务艺术的年轻人传授一些自己的经验 , 开几门专业课 , 如《展览策划》、《艺术投资》、《收藏管理》、《艺术市场》等。
  
  栏目编辑:王默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NBA 有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叫“更衣室毒药”: 泛指那些发表不当言论、肆意违反球队规章制度、所作所为在球队里制造了不和谐气氛的人。虽然他们的个人能力无与伦比 , 但之于一个团队的整体效率而言则是负值。本期视野的开篇人物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明星球员。  谨防“办公室毒药”    “毒药”的模样    大约一年前这还无法想象 ,Chris Webber 在兜兜转转一圈后又重新回到家乡底特律。NBA 季后赛
期刊
Winning high-tech hearts through their stomachs.  高科技公司 : 赢得我的胃 , 就赢得了我的人    Years of relative stability have made many of Cisco'semployees fat and happy. Literally. A 2005 assessment of employee heal
期刊
职场中出现强迫现象的人,大部分只能归入被强迫性情绪困扰的类型,往往自己内心痛苦不堪,别人却很难觉察,“他们的内心煎熬在8小时之内不会表现出来,因为工作中表现的都是经过修饰的超我。”探索家商业心理发展(中国)有限公司首席知识官汪进强说。  在他接触到的许多企业里的高级白领或者高级经理人中,“有人常常担心自己在过马路时被车撞死,于是很忧虑自己死了之后家里人怎么办;有人莫名认为自己是败家子,有一天自己要
期刊
一本讲中医养生的《人体使用手册》在大江南北都卖得十分火爆。其实在办公室朝九晚五度日的白领们 , 除了自我身心保健 ,办公数码产品的选择 , 恐怕也是直指健康“命门”的另一把“亮剑”。理想的工作健康 , 最需要的不是灵丹妙药 , 而是点滴处以人为本的细节积累。机器也跟人一样 , 健康、高效、节能 , 已经逐渐取代了原来盲目追求大而全和单纯华丽外表的旧潮流 , 成为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当新的采购季来临时
期刊
得知我在读《当和尚遇到钻石》这本书 , 常有人跑过来跟我说这本书非常棒 ; 也有人直言越读越累 ; 还有好事者问我这本书究竟说了什么——我当时的反应是 , 不知道该怎么反应。这种感觉类似读毕《心经》。不过寥寥百余来字 , 但真要评说却又无从说起 : 好像全看明白了 , 又似乎什么都不懂。    作者麦克尔 · 罗奇格西的年纪让人不大敢猜 , 因为我知道他是用了 22 年时间成为第一个拿到佛学博士学
期刊
“你拥有与生俱来的好条件:好看的外表、有趣的个性,聪明的头脑,这些应该让你的人生比一般人更得心应手,但是你似乎仍为缺乏自信所苦,你很在意别人的认同,害怕不能够更完美地活着其实完美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只要你相信,你就达到了,如果你需要别人来告诉你,你那只好为别人努力着,用尽全力一次又一次地成就别人的完美,跟随别人口中的肯定迈出下一个步伐,向‘配合癌’走去。也许这样的人生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你疏远了和自己
期刊
只有我们公司有    阿里巴巴是一处适合诞生理想和侠客的天然巢穴,里面聚居着一支7000余人的庞杂队伍,他们驻扎在“五指山”苦练企业内功心法“六脉神剑”,有阿里网站、淘宝网、支付宝、雅虎中国、阿里软件等五大帮派,卫哲、孙彤宇、陆兆禧、曾鸣、王涛分任各帮帮主,这些武林豪杰皆大有来头,在此按下不表。掌门马云江湖盛传其貌不扬,却功夫了得。今日有幸得见真人,发觉那“不扬”中竟透着丝丝“清秀之气”,眼神智慧
期刊
专栏/Lucy 的大都会  露西· 凯拉韦(Lucy Kellaway)  作为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的专栏作家 , 整整 10 年 , Lucy 都在每周一准时为大家贡献办公室的谈资和话题 ,她时髦和诙谐的大都会语录 , 是建立在牛津大学政治学、哲学和经济学学位的基础上的 , 是建立在多年《金融时报》的记者身份上的 , 是建立在现在多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职位上的。  
期刊
创新与灵感,管理与创造。当冷酷无情的商业社会和缤纷多彩的艺术世界融为一体,我们的地球不再是从前的样子,她的理性之中增加了更多让人感动的柔美。在这场设计比赛的盛宴中,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瞬间。    关于 Masters of Design  举办者 :美国 Fast Company 杂志  开始日期 :2004 年 6 月 , 至今已是第四届  举办宗旨 :  设计 , 不仅只为零售商生产符合他们口味
期刊
专栏/Michael 的 E-mail 秘籍  Michael Song  MichaelSong 是Cohesive Knowledge Solution(CKS) 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CKS 是一家电邮技巧培训公司 , 向顾客提供关于电邮效率和电邮礼仪的培训讲座 ,客户包括惠普、诺华、第一资本金融公司等。他及公司另外两位专家所著的《仓鼠革命——如何管理好你的电子邮件 , 在你被它控制以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