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的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基础,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学生会做不会说、爱说说不出的现象,尤其低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解决某个问题时往往说不出自己是怎样想的,或者不能完整地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
一、激发兴趣,引领学生愿说
要让学生“愿说”,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努力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有话可说。例如,教第一册第一课时:数一数,这是入学第一堂数学课,大家对小学学习生活充满憧憬、好奇和求知欲,又夹杂着些许害怕、困惑和不适应。此时可从幼儿熟悉的幼儿园生活入手,引导大家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活动。然后观察书上主题图中各种游乐项目,进而引入教学内容。讓每个孩子都敢于、乐于“说话”,为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感觉,久而久之,积极举手“说话”就成了孩子们的习惯。
二、循循善诱,鼓励学生敢说
在愉快轻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激活。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害怕说错就不敢举手答题,有的终于鼓起勇气后也是支支吾吾地说自己的答案。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鼓励他们。当学生说不出时,教师和蔼地说:“不要紧,慢慢想,一会老师还叫你。”当学生说错时,就说:“没关系,你可能在某个方面混淆或弄错了,再想想看。”当学生支支吾吾时,就说:“回答得很好,要是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加自信了。”
三、导之以法,培养学生会说
(一)从模仿中进行叙述
假设孩子愿说、敢说,如果不会说,还是不能成为表达能力强的人。故教师在课上一定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学生数学语言。特别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数学语言几乎是空白,因此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如教学第一册“8加几”时,在引导学生明确算理、算法后,根据学生的思维过程,先给学生完整叙述怎样凑十的过程,再让学生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比如:说说怎样计算“8 5”,先让学生观察,教师边演示、边叙述:(盒子里有8把小号,盒子外有5把小号)计算8 5,先把5分成2和3,2和(盒子里的)8凑成10,10再加(盒子外面的)3得14。接着让学生学着老师的说法自己试着说一说,然后找表述能力较强的学生说给大家听。再让学生同桌间互相说说,检查对错。个别学生说不完整,可由教师领说、学生再说。
(二)让学生借助插图进行叙述
教材的一个亮点就是拥有许多漂亮生动的卡通图案,利用这些有利的素材,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实物进行说的训练。如根据一幅图,说出这幅图的图意并正确列式;可根据这幅图编出应用题,再列式解答,使学生初步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如出示鸭子图,让学生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学生会说:“岸上有5只鸭子,游走了7只鸭子(在河里),一共有多少只鸭子?”就表扬这位学生说得很好,同时继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数学语言表达同一种图意:“你还有不同的说法吗?”于是又有学生说:“河里有7只鸭子,岸上有5只鸭子,一共有多少只鸭子?”让学生对同一幅图用不同数学语言表达,有助于培养学生准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三)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叙述
新课程背景下的苏教版教材不仅重视教师使用学具,还强调学生使用学具,加强启发性和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根据教材这一特点,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操作,并注重在操作过程中将思维与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8的分与合时,让学生一边摆小棒一边说:“8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成8……”学生在边分边说的过程中就掌握知识了。
(四)规范学生的语言
一年级孩子说话常常有头无尾,缺乏完整性。对于别人提出的问题,他们回答起来总是简单地说出答案。例如:教师问:“图上一共有几只小鸟?”学生往往会直接说:“5只。”这时就要求学生回答说完整话,应该说:“图上一共有5只小鸟。”
如教学看图写算式时,让学生看图说三句话,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一开始学生结结巴巴说不完整,就让学生先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三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连贯,这样大大降低说的难度,学生提高得很快。
四、形式多样,加强学生练说
(一)自对自说
如看图说意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对自轻轻说一遍。在大家讨论交流后,还可以再一次自对自说一遍,从而比较出两次的不同点,既提高说话水平又巩固所学内容。又如教完认识11~20各数后,教师出示数数要求:从十数到二十,从七数到十八,从二十数到一,然后放手让学生自由数数。
(二)同桌互说
说给同桌听,这一形式最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开口说。在学习完数的组成后,我让学生以对口令的形式互说。当一个学生说出6可以分成1和5后,另一个学生马上说对6可以分成5和1。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平常不敢举手发言的孩子也说得兴致勃勃。
(三)分组讨论
在课堂中,可适当把学生安排成几人一个小组,指导他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各人发表自己的见解。分组讨论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接力的形式说
在课堂上经常可用“开火车”接力的形式让学生回答问题,特别在口算题目、数数等教学中,这种形式最为适用。
总之,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正处在起步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每一节课教学中我们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说。只有长抓不懈,学生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善说”,才能增强教学效果,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激发兴趣,引领学生愿说
要让学生“愿说”,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努力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有话可说。例如,教第一册第一课时:数一数,这是入学第一堂数学课,大家对小学学习生活充满憧憬、好奇和求知欲,又夹杂着些许害怕、困惑和不适应。此时可从幼儿熟悉的幼儿园生活入手,引导大家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活动。然后观察书上主题图中各种游乐项目,进而引入教学内容。讓每个孩子都敢于、乐于“说话”,为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感觉,久而久之,积极举手“说话”就成了孩子们的习惯。
二、循循善诱,鼓励学生敢说
在愉快轻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激活。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害怕说错就不敢举手答题,有的终于鼓起勇气后也是支支吾吾地说自己的答案。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鼓励他们。当学生说不出时,教师和蔼地说:“不要紧,慢慢想,一会老师还叫你。”当学生说错时,就说:“没关系,你可能在某个方面混淆或弄错了,再想想看。”当学生支支吾吾时,就说:“回答得很好,要是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加自信了。”
三、导之以法,培养学生会说
(一)从模仿中进行叙述
假设孩子愿说、敢说,如果不会说,还是不能成为表达能力强的人。故教师在课上一定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学生数学语言。特别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数学语言几乎是空白,因此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如教学第一册“8加几”时,在引导学生明确算理、算法后,根据学生的思维过程,先给学生完整叙述怎样凑十的过程,再让学生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比如:说说怎样计算“8 5”,先让学生观察,教师边演示、边叙述:(盒子里有8把小号,盒子外有5把小号)计算8 5,先把5分成2和3,2和(盒子里的)8凑成10,10再加(盒子外面的)3得14。接着让学生学着老师的说法自己试着说一说,然后找表述能力较强的学生说给大家听。再让学生同桌间互相说说,检查对错。个别学生说不完整,可由教师领说、学生再说。
(二)让学生借助插图进行叙述
教材的一个亮点就是拥有许多漂亮生动的卡通图案,利用这些有利的素材,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实物进行说的训练。如根据一幅图,说出这幅图的图意并正确列式;可根据这幅图编出应用题,再列式解答,使学生初步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如出示鸭子图,让学生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学生会说:“岸上有5只鸭子,游走了7只鸭子(在河里),一共有多少只鸭子?”就表扬这位学生说得很好,同时继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数学语言表达同一种图意:“你还有不同的说法吗?”于是又有学生说:“河里有7只鸭子,岸上有5只鸭子,一共有多少只鸭子?”让学生对同一幅图用不同数学语言表达,有助于培养学生准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三)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叙述
新课程背景下的苏教版教材不仅重视教师使用学具,还强调学生使用学具,加强启发性和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根据教材这一特点,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操作,并注重在操作过程中将思维与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8的分与合时,让学生一边摆小棒一边说:“8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成8……”学生在边分边说的过程中就掌握知识了。
(四)规范学生的语言
一年级孩子说话常常有头无尾,缺乏完整性。对于别人提出的问题,他们回答起来总是简单地说出答案。例如:教师问:“图上一共有几只小鸟?”学生往往会直接说:“5只。”这时就要求学生回答说完整话,应该说:“图上一共有5只小鸟。”
如教学看图写算式时,让学生看图说三句话,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一开始学生结结巴巴说不完整,就让学生先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三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连贯,这样大大降低说的难度,学生提高得很快。
四、形式多样,加强学生练说
(一)自对自说
如看图说意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对自轻轻说一遍。在大家讨论交流后,还可以再一次自对自说一遍,从而比较出两次的不同点,既提高说话水平又巩固所学内容。又如教完认识11~20各数后,教师出示数数要求:从十数到二十,从七数到十八,从二十数到一,然后放手让学生自由数数。
(二)同桌互说
说给同桌听,这一形式最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开口说。在学习完数的组成后,我让学生以对口令的形式互说。当一个学生说出6可以分成1和5后,另一个学生马上说对6可以分成5和1。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平常不敢举手发言的孩子也说得兴致勃勃。
(三)分组讨论
在课堂中,可适当把学生安排成几人一个小组,指导他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各人发表自己的见解。分组讨论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接力的形式说
在课堂上经常可用“开火车”接力的形式让学生回答问题,特别在口算题目、数数等教学中,这种形式最为适用。
总之,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正处在起步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每一节课教学中我们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说。只有长抓不懈,学生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善说”,才能增强教学效果,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