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环境和主观态度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lu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时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些建议再一次强调了阅读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并且给语文教师指明了解决这一课题的关键,就是要处理好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协调合作的关系。然而,阅读教学耗时多,师生花费的精力也多,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却不尽如人意,其重要原因是阅读教学大多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未曾处理好以上三个方面的关系。如果我们对影响三者协调合作的因素作一些系统的研究,采取相应的措施,也许就会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更加科学化。
  影响阅读教学的因素有很多,我认为在这诸多因素中,最关键的就是语言环境和阅读主体的主观态度,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又称语境。在阅读活动中,当我们遇到理解障碍时,就要借助于语境来推断话语的正确含义。就广义而言,语境的种类很多,目前各家的分歧还很大,本文说的是文本本身上下文之间的语言语境,即狭义的语境。
  实际上,语境不仅包括上下文,还包括语言外部环境(语用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语用者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它们共同组成语言环境,贯穿于语用活动的全过程,离开了语境,语用活动将会举步维艰。
  语境一般可划分为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种类型。也有人又把它分为外显性和内隐性两类。内隐性语境包括主体的背景知识、语用所在以及时代环境、文化环境等因素,它们在理解过程中呈内隐的形态,不太明显,也不易为人觉察和把握,它的作用比较间接,但其对理解活动的影响程度比外显性语境大。外显性语境包括话语的上下文,具体的话题,语用的时间、地点、场景、语体等因素,它们在理解过程中呈外显的形态,比较容易把握,对理解的作用也比较直接。不管怎样,它们都在话语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阅读活动中,语境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解释,帮助阅读者从笼统的意义中推断出具体信息,从字面意义推断出话语的言外之意,从歧义句中获取准确的信息等,即帮助读者正确理解话语的信息内容,领悟话语的丰富内涵。离开了语境,话语的意义根本无法把握。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利用语境去理解话语的意义。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理解的语境策略”。
  长期以来,有人认为,对篇章来说,主要的语境要素是上下文,即文本所提到的语言语境,对口语来说,除上下文外还有情景,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共有知识和经验。这种看法其实有失偏颇。书面篇章实际上是作者和读者的语言交流,是对话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在阅读中,情景、共有知识和参与者的主观态度等因素,都是解读篇章的必要条件。
  
  二、主观态度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事实上,同样一本书,一千个人看就有一千种观点,就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理解活动中,由于学生主观态度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主观态度的参与决定了对话语意义理解的丰富性、开放性和不一致性。
  所谓“主观态度”,是指接受者在理解文本话语时的心境或心理状态,包括合作态度、主观评价两个方面。
  合作态度是指读者在理解话语时,无形中受着隐性的合作原则的支配,也就是读者在阅读理解中自觉地调动已有的知识库存来对话语作出合理的理解,尽量与作者的原意保持一致性。一般地说,读者对作品愈感兴趣,合作的态度就愈积极,这时大脑神经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原有的知识库存被激活,积极参与到理解活动中去,这时候读者处于良好的理解状态,茅塞顿开、心领神会,进而产生共鸣。也就是说,合作态度愈积极,理解的效果就愈佳。
  这一点给我们的启发是: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和帮助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理解活动中来,同作者、作品、老师建立良好的协调合作关系。这样才能引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知识库存,达到积极的理解。
  主观评价是指接受者在正常情况下对文本话语意义所作的带有主观意向和评价色彩的发挥或引申,即接受者不仅理解了话语的原有意义,而且他个人还赋予了话语某种新意。由于接受者的知识库存不同,这种主观的差异性就很大。如同一部《红楼梦》,革命家读到的是反封建,社会学家读到的是大家庭聚居的弊端,诗人读到的是才子佳人。
  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培养和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这种主观性的评价。对作品的理解不要求一致,要珍视学生各自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制约学生主观态度的因素还包括语言接受环节的落后、语言生存方面的落后、教育的超前或落后等等,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也是阅读教学的障碍。
  阅读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一种文化现象。阅读教学当然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学生阅读理解的主观态度必然要受中国当代文化这个大语境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还要了解学生、教师、作者之间在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等方面因素的差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设置情景,以指导和帮助学生缩小这些差异,激发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实现学生、教师、作者和文本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如果充分地考虑到上述两大因素,其它问题将会迎忍而解,阅读教学将会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吴泰芹,贵州遵义县龙坑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 语言变异是语言交际中常见的言语现象,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语言变异与社会生活及社会心理关系密切。2005年,我国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深刻的变化,这促使语言发生了多种多样的变异,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涌现出了大批的新词语。主要表现为:一是从词义上来说,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二是从词语的产生方式来看,采用缩略、仿造、创新等多种表现方式。文章就这一语言变异现
期刊
引言    “问题”作名词是常态,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以及定语。当“问题”充当主语、宾语时,其前常带定语。当“问题”充当定语时,它常与其后的中心语组成定中结构,结构成分之间必须加上结构助词“的”,整个结构属名词性短语。  近年来,在各类报刊杂志及网络新闻中出现了由“问题”组成的一种少见结构——“问题+X”①,如“问题孩子、问题家长、问题牛奶、问题工程、问题公司”等。我们用“X”表示中心语,这类定
期刊
ABB形容词比较特殊,时下对之多有研究。或讨论其历史发展演变,或讨论其断代特点,或研究其语音特点,或研究A和BB之语义关系……各类文章中多涉及其构词方式,但因缺乏统一的标准,常常是“自说自话”。  现代汉语中,ABB式结构有不同情况,有的是名词,如“姑奶奶、黑猩猩、山沟沟”;有的是动宾词组,如“打哈哈、叫喳喳”;有的是拟声词,如“哗啦啦、咕嘟嘟、骨碌碌”;有的是叹词,如“哎呀呀、哎哟哟”;有的是形
期刊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新闻应配上好标题,以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早已成了作者和编者的共识。东方网的高国营先生就提出:“当上百个新闻标题集中到一个页面上时,好标题就成为吸引眼球的关键,如果标题没有吸引力,其它工作做得再好,也有可能吸引不到网友的点击;如果标题形成了强势,整篇新闻就会从‘新闻标题的丛林’中跃然而出。”。而标题的吸引力主要由标题语言的魅力决定,因为新闻标题是语言的艺术。本文以《楚天都市报》
期刊
清人郑板桥主张写文章要:“领异标新二月花”,这里说的“领异标新”就是指文章的立意要“新”要“异”,不人云亦云,就像初春二月的花朵一样,在万木复苏、百花尚未抽芽的时候,它就冒着风寒,含苞怒放了,这样的花朵自然引人入胜,这样的文章自然会新鲜别致,受人喜爱。  就高考来说,语文150分,作文占60,而在中考语文的120分中,作文也占到50分,均占总分的40%左右,确实是重头戏,而新颖深刻的立意是作文成功
期刊
[摘 要]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的结构“V什么(X)”,这种结构既可以表示疑问,也可以表示否定。本文从共时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该结构式的非疑问用法,认为它是习用化的结果,具有专门的结构意义,可以体现说话人强烈的感情色彩。本文认为该结构式的这种特殊用法是一种疑问功能偏离现象,着重分析了偏离后的功能及相应的句法表现,最后指出语境对该结构的作用,提出唯有在语境中才能准确把握该结构所具有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
期刊
[摘要]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5月版改进不少,受到业界好评,但部分语法术语释义尚欠严密,如定语、状语、介词、体词、谓词、单句、分句等,存在与语言事实不符,内涵与外延不一致等问题。本文就这些词释义的不足进行探讨,提出一管之见。  [关键词] 词典 语法术语 释义 指瑕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2005年5月版改进不少,受到业界好评。我们就其中的语法术语进行了全面考察,发现大部
期刊
【摘 要】 《现代汉语词典》(2005版)在吸收近年来汉语语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词汇作了全面的词类标注。但是,有几个词的词类标注还不够准确,如“憋气”“发端”“廉价”和“眼红”,本文根据语言事实和语法学界公认的词类划界标准对它们进行分析,对这些词的词类标注作了补充和修订。  【关键词】 词典 词类 标注 商榷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在词典中标注词类,是多年来读者的迫切
期刊
如果要评选时下最热门的词汇,PK想必会光荣上榜,这都要归功于湖南电视台刮起的“超女”风,让PK一词随之家喻户晓。本文从“PK”的意义入手,分析它是如何出现与发展的,并论述社会文化心理在词和词义演变中的巨大作用。    一、什么是“PK”    PK显然是外文词的缩写,它是哪两个词,网上大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Player Killing(玩家间的拼杀)  Player Killer(玩家杀手) 
期刊
《中国青年报》2005年9月5日有这样一则报道:河南登封市一批姓“苟”的农民,集体要求恢复一千年前的本姓“敬”。公安机关经过仔细查证后,尊重群众意愿,为他们办理了集体改姓的手续。  俗话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种因历史原因造成的集体改姓,国内罕见。“苟”姓村民缘何改姓?  五代十国时期,有个皇帝叫石敬瑭,朝内有个大臣姓“敬”,冲了皇帝的名讳,再加上这位“敬”姓大臣得罪了皇帝的近臣,于是朝廷下令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