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休克,是指生活在某一文化环境中的人,初次进入到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符号与手段所产生的思想混乱与心理上的精神紧张综合征。原因是因为对医院文化环境不适应,沟通交流障碍,机械性的日常生活活动受限、孤独、态度、饮食等,基层患者文化层次低从而导致适应性降低,需要采取措施帮助病人适应医院文化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病人的风俗习惯,注重价值观念的差距等护理对策,为预防和减轻病人的文化休克。
关键词:基层医院;病人;文化休克;护理
前言:现今,基层医院的护理理念及护理方法不断创新,这对医患关系良性发展、文化休克现象缓解有促进作用。本文针对该论题深入探究,以便为理论研究者和医院护理人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可见,该论题探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十分显著,论题探究如下。
1.文化休克的含义
所谓文化休克,指的是住院病人从熟悉的家庭环境到陌生的病房环境,其日常生活和某些习惯都发生改变,造成不适应出现的一系列精神紧张症状,这就是住院病人的文化休克不适症状表现在思想和心理两方面,这一概念最早在1985年由美国学者提出。休克本意指人体身体状况日渐低下,将其联结于文化,其理论内涵随之丰富,继而,文化休克适用范围相应扩大[1]。对于医院病人来说,若文化休克现象长时存在,那么这对病人身体恢复、治疗有效性突显有不利影响。在掌握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深层次分析病人文化休克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具体阐述如下。
2.基层医院住院病人文化休克发生的原因
2.1文化环境不适
基层医院的文化环境、管理制度对于病人来说需要些许适应时间,在病人未习惯嘈杂环境、病房同住、陌生人接触等事项之前,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紧张,这极易为文化休克现象提供机会。在此期间,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家属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避免文化休克现象加剧。
2.2沟通交流障碍
之所以会产生沟通交流障碍,主要是因为住院病人的情绪较紧张,并且心情过于沮丧,故而,病人会敏感观察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一旦交流不当,病人文化休克现象会在原有基础上倍加。此外,病人面对未曾接触的医疗器械,以及严肃的治疗面孔会产生不适感和无助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病人继续治疗的自信心,最终文化休克现象不可避免[2]。
2.3日常活动受限
基层医院为实现规范化管理目的,往往制定管理细则,以此约束医院从业者以及病人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对局限,并且活动方式会因此受到制约。简言之,病人的日常活动应在基层医院规定的范围内。殊不知,这会延长病人对基层医院的适应时间,意味着文化休克现象会不同程度的产生。
2.4病人主观因素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病人会在医院内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主要是因为病人自身文化层次较低。加之,病人生活习惯、饮食方式与医院现有内容存在差异,若病人适应能力短时间内得不到提高,那么文化休克现象发生几率会大大提高。
3.基层医院住院病人文化休克的护理对策
为减轻病人在基层医院的文化休克现象,务必制定可行性护理对策,这对基层医院可持续发展、病人康复率提高有促进意义。从以下几方面对策入手,为同行在文化休克问题处理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最终从整体上提升基础医院护理水平。
3.1适应医院文化环境
护理人员坚持以人本服务理念,即站在病人角度完成舒心环境创设工作,同时,保持热情的工作态度,使病人在内心深处感知护理人员的贴心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病人烦躁情绪。病人入院后,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向其传播文化内容,在短时间内消除文化休克现象,大大提高病人对医院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病人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继而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3.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客观认识护患关系,并为病人耐心、细心服务,以此缓解病人焦躁情绪,促使护患关系在短时间内升温。实际上,护理人员服务质量对病人文化休克现象缓解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心系患者,随时掌握患者健康信息,并有依据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确保患者需求得到及时满足。言而总之,护患关系良性发展,这对文化休克现象消除有重要意义。
3.3尊重病人的风俗习惯
基层医院为病人提供药物治疗、医疗器械治疗的同时,还应尊重病人的风俗习惯,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以期舒缓病人文化休克现象。若基层医院接收少数民族患者,为这类患者提供护理措施时,护理人员充分尊重患者信仰文化,在理解患者的基础上向其提供优质服务,取得文化休克现象消除的良好效果。
3.4注重价值观念的差距
之所以大多数病人的文化休克程度不相一致,主要是因为病人的价值观念不尽相同。基于此,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主动与病人沟通,并定期与病人家属联系,据此掌握患者思想变化情况,有依据的调整文化休克问题处理策略。在此期间,护理人员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并锻炼护理技能,以此减轻患者不适感,确保文化休克现象有效缓解。无论是护理人员,还是患者,均存在差异化价值观念,对此,基础医院护理人员应客观认知价值观念间的差距,并为病人提供全方面、优质化服务,以此调动病人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最终提升文化休克问题处理效率[3]。
总结:综上所述,基层医院护理水平提升的前提条件,即运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来缓解文化休克现象,这对基础医院持续发展、病人康复率提高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护理人员应以病人为中心,为其提供良好的医院环境,并妥善缓解医患关系,同时,护理人员充分尊重患者風俗习惯及差异化价值观,促使病人文化休克现象在短时间内消除。最终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会大大提升,基层医院改革步伐也会随之加快。
参考文献:
[1]李玉银,刘彩.手术患者文化休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心理月刊,2018(10):106.
[2]张洁,丁艳琼,李娜.全机器人心脏手术病人术后文化休克的原因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5(14):1716-1718.
[3]吕玉.住院患者文化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s1):153-153.
关键词:基层医院;病人;文化休克;护理
前言:现今,基层医院的护理理念及护理方法不断创新,这对医患关系良性发展、文化休克现象缓解有促进作用。本文针对该论题深入探究,以便为理论研究者和医院护理人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可见,该论题探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十分显著,论题探究如下。
1.文化休克的含义
所谓文化休克,指的是住院病人从熟悉的家庭环境到陌生的病房环境,其日常生活和某些习惯都发生改变,造成不适应出现的一系列精神紧张症状,这就是住院病人的文化休克不适症状表现在思想和心理两方面,这一概念最早在1985年由美国学者提出。休克本意指人体身体状况日渐低下,将其联结于文化,其理论内涵随之丰富,继而,文化休克适用范围相应扩大[1]。对于医院病人来说,若文化休克现象长时存在,那么这对病人身体恢复、治疗有效性突显有不利影响。在掌握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深层次分析病人文化休克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具体阐述如下。
2.基层医院住院病人文化休克发生的原因
2.1文化环境不适
基层医院的文化环境、管理制度对于病人来说需要些许适应时间,在病人未习惯嘈杂环境、病房同住、陌生人接触等事项之前,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紧张,这极易为文化休克现象提供机会。在此期间,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家属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避免文化休克现象加剧。
2.2沟通交流障碍
之所以会产生沟通交流障碍,主要是因为住院病人的情绪较紧张,并且心情过于沮丧,故而,病人会敏感观察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一旦交流不当,病人文化休克现象会在原有基础上倍加。此外,病人面对未曾接触的医疗器械,以及严肃的治疗面孔会产生不适感和无助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病人继续治疗的自信心,最终文化休克现象不可避免[2]。
2.3日常活动受限
基层医院为实现规范化管理目的,往往制定管理细则,以此约束医院从业者以及病人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对局限,并且活动方式会因此受到制约。简言之,病人的日常活动应在基层医院规定的范围内。殊不知,这会延长病人对基层医院的适应时间,意味着文化休克现象会不同程度的产生。
2.4病人主观因素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病人会在医院内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主要是因为病人自身文化层次较低。加之,病人生活习惯、饮食方式与医院现有内容存在差异,若病人适应能力短时间内得不到提高,那么文化休克现象发生几率会大大提高。
3.基层医院住院病人文化休克的护理对策
为减轻病人在基层医院的文化休克现象,务必制定可行性护理对策,这对基层医院可持续发展、病人康复率提高有促进意义。从以下几方面对策入手,为同行在文化休克问题处理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最终从整体上提升基础医院护理水平。
3.1适应医院文化环境
护理人员坚持以人本服务理念,即站在病人角度完成舒心环境创设工作,同时,保持热情的工作态度,使病人在内心深处感知护理人员的贴心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病人烦躁情绪。病人入院后,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向其传播文化内容,在短时间内消除文化休克现象,大大提高病人对医院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病人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继而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3.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客观认识护患关系,并为病人耐心、细心服务,以此缓解病人焦躁情绪,促使护患关系在短时间内升温。实际上,护理人员服务质量对病人文化休克现象缓解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心系患者,随时掌握患者健康信息,并有依据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确保患者需求得到及时满足。言而总之,护患关系良性发展,这对文化休克现象消除有重要意义。
3.3尊重病人的风俗习惯
基层医院为病人提供药物治疗、医疗器械治疗的同时,还应尊重病人的风俗习惯,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以期舒缓病人文化休克现象。若基层医院接收少数民族患者,为这类患者提供护理措施时,护理人员充分尊重患者信仰文化,在理解患者的基础上向其提供优质服务,取得文化休克现象消除的良好效果。
3.4注重价值观念的差距
之所以大多数病人的文化休克程度不相一致,主要是因为病人的价值观念不尽相同。基于此,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主动与病人沟通,并定期与病人家属联系,据此掌握患者思想变化情况,有依据的调整文化休克问题处理策略。在此期间,护理人员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并锻炼护理技能,以此减轻患者不适感,确保文化休克现象有效缓解。无论是护理人员,还是患者,均存在差异化价值观念,对此,基础医院护理人员应客观认知价值观念间的差距,并为病人提供全方面、优质化服务,以此调动病人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最终提升文化休克问题处理效率[3]。
总结:综上所述,基层医院护理水平提升的前提条件,即运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来缓解文化休克现象,这对基础医院持续发展、病人康复率提高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护理人员应以病人为中心,为其提供良好的医院环境,并妥善缓解医患关系,同时,护理人员充分尊重患者風俗习惯及差异化价值观,促使病人文化休克现象在短时间内消除。最终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会大大提升,基层医院改革步伐也会随之加快。
参考文献:
[1]李玉银,刘彩.手术患者文化休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心理月刊,2018(10):106.
[2]张洁,丁艳琼,李娜.全机器人心脏手术病人术后文化休克的原因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5(14):1716-1718.
[3]吕玉.住院患者文化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s1):15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