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研究性教学的涵义及其理念。在此基础上探索在初等教育中实施研究性教学,充分发挥其在初等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但它对教师的评价水平,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使得研究性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
关键词:初等教育;研究性教学;教育改革
在传统概念中,学校唯一的职能是教学,强调把普遍的学问传授给普遍的人。经过教学改革,其功能与价值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人类已经探明的文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但是,我国很多中学的实际教学状况尚无法满足此培养需求。其问题根源在于将传承性教学[1]置于中心,忽视研究性教学,这极不利于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确立研究性教学在中学教学中应有的位置,使其在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因此,不断完善研究性教学理论和实践模式的构建,对推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2 -3]是教师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学习过程中,吸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新颖的经验和表现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育互动的实践活动。
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围绕一些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参与进去,通过言传身教传承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学生而言,在研究性学习中主要是进行自主性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完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科学发现和创造的全过程。这样,在课程教学中就真正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环节:
1.研究性课堂教学
课堂是研究性课堂教学的基地。所谓研究性课堂教学,就是以强调学科原理形成过程和师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研究性课堂教学应从创设问题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还原原来的教学思维活动,通过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形式鼓励质疑批判和发表独立见解,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是研究性课堂教学的精髓。
2.研究性教学和创新活动
创新始于问题,源于实践。要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切实加强研究性实践教学,提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研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出正确的答案,并从中总结出相应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3.研究性教学的评价
(1)学生学业评价。要改变学生学业评价中“一考定全局”的传统终结性评价模式,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全程评价。
(2)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研究和制定能客观反映研究性教学的评价指标,包括授课形式、课程组织、知识信息、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激发兴趣、课堂效果等指标,和能体现教师教学风格、教学改革创新成分的指标。鼓励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并把这些作为教师研究性教学评价的项目内容,以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和提高。
研究性教学实施的困难
1. 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建设和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学的硬件设施还不健全,究其原因,是经费问题。纵观全球学生创新能力强的国家,其发展都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反观我国中学生教育,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教育改革政策并且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但偏远地方仍存在不能接受教育的学生。在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制度仍不健全。我国政府应尽快完善中学的教育管理体制,指导并推动新课改的实施。[9]
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难于控制
研究性教学方式的构建使学习的过程充满探索与创新的机会。因此,教学过程尤其是讨论过程的有效性把握是教学过程的难点。教师在课程讨论中的指导作用实际上影响着教学过程的质量与效率,尤其是学生开始运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缺乏经验与训练的情况下,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教学评价的难点之一是对基于小组工作的评价。由于作业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的。对于每个组员的能力与贡献大小的评价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对已习惯于让学生以个体形式独立完成作业的教师来讲,这种课程的评价体系和方法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教学评价的另一个难点是答案的开放性。由于没有标准答案,解决问题的答案完全有可能超出教师原有知识积累。因此,如何评价学生工作的优劣,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高的要求。
3.教师花费时间加长,工作量增大
由于研究性教学是开放性的教学,课堂的主体己由教师转向了学生。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这使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创建问题情境。同时,由于学习是基于小组形式进行的,教师在进行分组指导时会花费几倍于课程讲授的时间,而且作业的答案更是开放性的,没有具体的答案,教师在评价方案上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对教师的职业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学中教师面临着教学和科研的冲突,但评价体系更注重的是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师本身对教学投入己经是一个问题,面对这种新型的时间投入更多的教学方法,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教育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
4. 教师和学生一时难以跳出传统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几乎都是以授受式为主,课程教学集中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而在研究性教学中,学生则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则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教师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三、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前景
首先,研究性教学把课程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两部分,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后,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研究性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成为社会更需要的人才。
其次,实施研究性教学有助于激发氛围,满足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中学生正处于创造性思维的活跃时期,对知识的渴求日益强烈,给予他们充分的学习自由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没有学习自由,具备自主性、独特性和高度责任感的人才就无法造就出来。总之,实施研究性教学具有合理性和迫切需要性。
参考文献:
[1]路宝云.从传承性教学观到建构主义教学观[J].科学课,2002(5).
[2]罗克露,纪禄平,廖帅,冯诗源.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3).
关键词:初等教育;研究性教学;教育改革
在传统概念中,学校唯一的职能是教学,强调把普遍的学问传授给普遍的人。经过教学改革,其功能与价值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人类已经探明的文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但是,我国很多中学的实际教学状况尚无法满足此培养需求。其问题根源在于将传承性教学[1]置于中心,忽视研究性教学,这极不利于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确立研究性教学在中学教学中应有的位置,使其在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因此,不断完善研究性教学理论和实践模式的构建,对推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2 -3]是教师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学习过程中,吸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新颖的经验和表现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育互动的实践活动。
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围绕一些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参与进去,通过言传身教传承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学生而言,在研究性学习中主要是进行自主性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完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科学发现和创造的全过程。这样,在课程教学中就真正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环节:
1.研究性课堂教学
课堂是研究性课堂教学的基地。所谓研究性课堂教学,就是以强调学科原理形成过程和师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研究性课堂教学应从创设问题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还原原来的教学思维活动,通过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形式鼓励质疑批判和发表独立见解,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是研究性课堂教学的精髓。
2.研究性教学和创新活动
创新始于问题,源于实践。要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切实加强研究性实践教学,提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研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出正确的答案,并从中总结出相应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3.研究性教学的评价
(1)学生学业评价。要改变学生学业评价中“一考定全局”的传统终结性评价模式,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全程评价。
(2)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研究和制定能客观反映研究性教学的评价指标,包括授课形式、课程组织、知识信息、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激发兴趣、课堂效果等指标,和能体现教师教学风格、教学改革创新成分的指标。鼓励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并把这些作为教师研究性教学评价的项目内容,以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和提高。
研究性教学实施的困难
1. 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建设和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学的硬件设施还不健全,究其原因,是经费问题。纵观全球学生创新能力强的国家,其发展都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反观我国中学生教育,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教育改革政策并且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但偏远地方仍存在不能接受教育的学生。在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制度仍不健全。我国政府应尽快完善中学的教育管理体制,指导并推动新课改的实施。[9]
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难于控制
研究性教学方式的构建使学习的过程充满探索与创新的机会。因此,教学过程尤其是讨论过程的有效性把握是教学过程的难点。教师在课程讨论中的指导作用实际上影响着教学过程的质量与效率,尤其是学生开始运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缺乏经验与训练的情况下,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教学评价的难点之一是对基于小组工作的评价。由于作业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的。对于每个组员的能力与贡献大小的评价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对已习惯于让学生以个体形式独立完成作业的教师来讲,这种课程的评价体系和方法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教学评价的另一个难点是答案的开放性。由于没有标准答案,解决问题的答案完全有可能超出教师原有知识积累。因此,如何评价学生工作的优劣,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高的要求。
3.教师花费时间加长,工作量增大
由于研究性教学是开放性的教学,课堂的主体己由教师转向了学生。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这使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创建问题情境。同时,由于学习是基于小组形式进行的,教师在进行分组指导时会花费几倍于课程讲授的时间,而且作业的答案更是开放性的,没有具体的答案,教师在评价方案上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对教师的职业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学中教师面临着教学和科研的冲突,但评价体系更注重的是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师本身对教学投入己经是一个问题,面对这种新型的时间投入更多的教学方法,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教育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
4. 教师和学生一时难以跳出传统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几乎都是以授受式为主,课程教学集中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而在研究性教学中,学生则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则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教师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三、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前景
首先,研究性教学把课程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两部分,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后,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研究性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成为社会更需要的人才。
其次,实施研究性教学有助于激发氛围,满足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中学生正处于创造性思维的活跃时期,对知识的渴求日益强烈,给予他们充分的学习自由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没有学习自由,具备自主性、独特性和高度责任感的人才就无法造就出来。总之,实施研究性教学具有合理性和迫切需要性。
参考文献:
[1]路宝云.从传承性教学观到建构主义教学观[J].科学课,2002(5).
[2]罗克露,纪禄平,廖帅,冯诗源.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