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符号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y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职生数学学习中因轻视数学符号的学习、对数学符号含义理解、掌握不到位而导致数学难学的影响分析,探索提高数学课程学习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符号 数学学习 影响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42-01
  多年来中职生入学政策的宽松,这种无门槛进校的学生普遍综合素质较弱,学习基础不牢、学习能力缺乏。近年来,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状况进行课程改革,力求找寻适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能力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式。但就近几年黔南职院中职数学课程改革而言,效果并没有明显好转,中职数学课程教与学的矛盾仍然突出,学生厌学、弃学的现象仍然严重,究其原因,问题虽然是多方面的,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含义掌握不准确、不深刻,轻视了数学符号的学习,这是造成影响数学学习进程及学习效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一、 数学符号的重要意义
  数学符号就是数学科学中用来表示所研究对象的概念、性质、运算、关系等符号的集合体。数学其实是一符号化的世界,用数学符号表示数学的内容和关系是数学的特点,数学符号化是数学的特征。
  二、掌握数学符号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在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制约学生数学学习进程的阻碍之一,是学生对数学符号的不掌握或一知半解。学生最早对数学符号的认识是 “+” “-” “×” “÷” 符号,这些运算符号一直伴随着数学学习,但它仅仅是数学符号的起始,随着之后的学习,分数、集合、函数、乘方与开方、对数、三角函数等等数学符号的接踵而来,数学对学生而言似乎越来越抽象了,不好学了。
  三、 对数学符号教学的反思
  数学教学,虽然是教与学双边的活动,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特别对于数学符号的教学,教师的教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对教师教学上做几点反思:
  1.对前学知识做系统的补充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前学知识不懂或不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及时补充,这是必然。但结果发现,这种方式并不奏效,因为中职学生之前缺失的数学基础太多。较好的方式是在中职数学学习之前,进行摸底,然后给予前学知识有针对性的系统复习,或者三五周或者七八周,然后再进入新内容的学习。因为这一方面巩固了前学知识,另一方面找回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为后续内容学习做好铺垫。
  2.变换一下教法
  有的数学符号,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而有的过于抽象化,学生不易接受。比如我们把“以a为底N的对数”记为logaN,那么数学符号logaN到底表示什么?学生了解吗?不然!按定义:如果ab=N(a>0,a≠1,N>0),那么称b为“以a为底N的对数”,记为logaN,学生还是不明白。如此抽象的概念,对中职学生而言,确实不易接受,教师必须经过数学文字语言的进一步描述和开导,变成学生认知能力内易于接受理解的描述,并经过多次实例的示范加深理解,不能急于求成。对于符号logaN需要进一步告诉学生,实际上logaN表示一个数,a的多少次幂等于N,它就代表那个数,如果ab=N,那么logaN就代表b。例如log28表示的就是2的多少次幂等于8的那个数,此时log28=3的答案在学生理解之下自然得出。
  3.给予充足的教学时间
  基于多年来的教学模式,通常在大纲的指导下制定授课计划,教师总是把计划定得很实在,然而,教学实践显示,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也就是说讲得越多有时得到的反而越少。就中职学生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的的现状,教师上课不能多个知识点并进、不能多个数学符号一起讲授、更不能有赶进度,抢时间状况,要有足够的教学时间留给学生一个一个知识点地消化,才能巩固吸收。
  4.增加一点课堂训练
  教学实践中发现,预定的几分钟上节内容复习回顾常常不够用了,预留的课堂练习时间根本就不存在了,每次被一问三不知的前学知识补充占用了。但是数学课堂训练是不可缺少的,必须安排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堂提问、练习,才能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巩固知识。近年来就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不能要求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多数学生如果能够做到举三反一就不错了,不能再把课堂练习时间给省略掉,相反尽可能地增加一点课堂训练时间,才能促进学生消化和巩固知识。
  以上问题虽然甚微,但却举足轻重。不仅教师要体会到学生掌握数学符号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基础,更要让学生意识到掌握数学符号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懂得数学符号的意义,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教师将不断改进提高,力求找准与中职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能力的链接点,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感,让学生领会数学符号的简洁美、精练美、清晰美、精确美。使学生喜欢、掌握、会用数学符号,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习能力,提升数学学习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时靖.数学符号的教学重要性及方法, 教育学术.2011(10)
  [2]陈美娟,学生数学符号感的培养,中学教研,2006(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33-01  中国俗谚云:“万事开头难”。的确,导入新课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我在教学中总结出新课导入“十法”:  一法:开门见山导入法  直接点明要学习的内容,即开门见题。当新课内容与学过的知识联系不大、或者比较简单时,可采用这种方法、以便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投入对
【摘要】数学是所有中职院校中文化科的一个基础科目,中职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当前许多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较差,特别是应用题解题更令学生头疼。本文从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学生在数学应用题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提高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中职数学 应用题 解题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摘要】针对该课程特点以及教学现状,本文提出了渗透数学史、揭示数学思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引入数学实验的教学方法,不仅注重知识本身,而且注重知识的文化背景及应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素养。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教学方法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35-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和揭示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
本文对滦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展开了研究,在对滦河流域水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后,并围绕流域水资源的配置和管理进行了研究。   滦河流域的水资源配置长期以来都归国家调
学位
【摘要】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2.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3.在新知探究中,提供机会,呈现数学问题。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问题意识 创新 数学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36-01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
【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和不足,应该对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理性分析,扬长避短,合理运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37-01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CAI)以形象直观、增强记忆、激发兴趣、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越来越深入教育工作当中。而作为我国科技研究以及生产领域的基础学科,数学的教育培养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我们应该将素质教育全方位渗透到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今后的生活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 素质教育 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框架逐渐拉大,私家车数量逐年上升,挤占了公共交通的市场,公共交通在广大市民出行中的分担率较往年有所降低。然而,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等实际情况,私家车不能成为城市交通的主力,也是基于这一原因,国家提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本文研究的ZC公交分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长期以来经营管理体制僵化,管理效率较低。在国家优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成为了教学的重点,而导向性教学方法的初衷就是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可以提升课堂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本文首先是介绍了小学数学导向性教学的模式,进而以实例的形式,阐述了导向性教学方法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导向性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
【摘要】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熟,不够透,也说明了学生的融会贯通能力差,综合应用意识弱,对各部分知识点的相互联系掌握不够。加强学生对各部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应用训练是尤为必要的。也是提高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重要方面。学生要真正能够把数学知识做到系统化,综合化;必须有雄厚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巧。  【关键词】数学教育 知识系统化 逻辑思维 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