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认为,创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创设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在教学中,笔者主要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创设生活情境,落实教学内容
生活小品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以幽默的方式反映现实或表达情感,能够创造出一种与教育主题相关的情境,让潜在的道理以生动的形式鲜明地表现出来,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人深省,能达到言传身教的教育效果。
如笔者在讲授七年级的《假如我是你》时,先让3个学生表演小品:儿子拿着篮球正准备去打球,父亲粗暴地对他大吼:“星期天也不许打球。”这时,母亲拿着鞭子从门外走进来,对着儿子打下去。笔者随后根据这个情境提出两个问题:①这个小品说明了什么?②假如你是小品中的儿子,该怎么办?这样的教学,能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其领悟到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平等与尊重意识。
二、结合社会时政、热点问题,拓展延伸教学内容
思想品德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关注社会时政,使热点问题进入课堂,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大主题。这要求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参,利用教学情境,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拓展教材。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如笔者教学《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容时,针对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出示了“地球的呻吟”等有关图片,形象地表现出地球无法承受的压力,让学生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同时,针对社会上、学校里普遍存在的乱扔垃圾的现象,让学生在教室里模拟乱扔垃圾的情景,并派两个同学负责拾垃圾,然后让拾垃圾的同学谈感受。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进一步结合社会热点引导:“2008年,我们为世界举办了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绿色奥运’更是给了国际友人一个惊喜。现在奥运虽过,但作为国家小主人的你们,要不要继续保护好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的环境,以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环保形象呢?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劳动来保护环境?”这样设置,既能激发起学生保护环境的决心和热情,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又能提升其对祖国强烈的爱,达到教学目的。
再如,教学九年级的《走近弱势群体中的同龄人》。笔者了解到班上有很多学生来自偏远的贫困地区。因此,笔者先请几位家境贫困的学生讲讲在老家的生活经历以及现在的生活情况。当学生介绍完后,笔者又把自己从网上下载的汶川地震中的一些同龄人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这些图片有:被埋在废墟下的同龄人,已被救出的正在医院治疗的同龄人,无家可归、正在接受着国家特殊照顾的同龄人,因地震成为孤儿的同龄人,残疾同龄人等。学生看后感同身受,很多同学流下了同情的泪水,纷纷将自己省吃俭用的零花钱捐给灾区的孤儿、残疾朋友们。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培养,学会了关爱。
三、增加实践活动。回归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回归社会实践是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下实施思想品德教学的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兴趣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首先就要努力做一个关注现实的社会观察家、实践家,并且还要把社会问题以及自己的评判灵活地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判断。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参与,又能培养学生独立的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九年级的《共享阳光》中“教育公平”的内容时,笔者引导学生关注打工者(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困难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本社区打工者子女的入学情况做一次调查,了解他们的入学情况,并撰写调查报告。这样教学,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再如,在复习八年级下册民族问题的内容后,笔者组织开展了“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宣传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宣传标语,组织宣传小组,到各班、各社区去宣传,把宣传后的收获整理好,并进行记录。这次活动后,老师和家长都感到学生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学会了承担社会责任。
除此之外,教师的快乐心态也很重要。只有老师轻松快乐地教学,才会把微笑带给学生,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为此,面对学生,笔者总是以朋友的角色出现,在态度上做到“亲其心”,在生活中做到“近其身”。
总之,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教师应与时俱进,摒弃传统教学中的陈旧观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问题,创新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编
雷 靖)
一、创设生活情境,落实教学内容
生活小品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以幽默的方式反映现实或表达情感,能够创造出一种与教育主题相关的情境,让潜在的道理以生动的形式鲜明地表现出来,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人深省,能达到言传身教的教育效果。
如笔者在讲授七年级的《假如我是你》时,先让3个学生表演小品:儿子拿着篮球正准备去打球,父亲粗暴地对他大吼:“星期天也不许打球。”这时,母亲拿着鞭子从门外走进来,对着儿子打下去。笔者随后根据这个情境提出两个问题:①这个小品说明了什么?②假如你是小品中的儿子,该怎么办?这样的教学,能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其领悟到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平等与尊重意识。
二、结合社会时政、热点问题,拓展延伸教学内容
思想品德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关注社会时政,使热点问题进入课堂,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大主题。这要求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参,利用教学情境,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拓展教材。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如笔者教学《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容时,针对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出示了“地球的呻吟”等有关图片,形象地表现出地球无法承受的压力,让学生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同时,针对社会上、学校里普遍存在的乱扔垃圾的现象,让学生在教室里模拟乱扔垃圾的情景,并派两个同学负责拾垃圾,然后让拾垃圾的同学谈感受。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进一步结合社会热点引导:“2008年,我们为世界举办了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绿色奥运’更是给了国际友人一个惊喜。现在奥运虽过,但作为国家小主人的你们,要不要继续保护好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的环境,以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环保形象呢?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劳动来保护环境?”这样设置,既能激发起学生保护环境的决心和热情,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又能提升其对祖国强烈的爱,达到教学目的。
再如,教学九年级的《走近弱势群体中的同龄人》。笔者了解到班上有很多学生来自偏远的贫困地区。因此,笔者先请几位家境贫困的学生讲讲在老家的生活经历以及现在的生活情况。当学生介绍完后,笔者又把自己从网上下载的汶川地震中的一些同龄人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这些图片有:被埋在废墟下的同龄人,已被救出的正在医院治疗的同龄人,无家可归、正在接受着国家特殊照顾的同龄人,因地震成为孤儿的同龄人,残疾同龄人等。学生看后感同身受,很多同学流下了同情的泪水,纷纷将自己省吃俭用的零花钱捐给灾区的孤儿、残疾朋友们。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培养,学会了关爱。
三、增加实践活动。回归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回归社会实践是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下实施思想品德教学的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兴趣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首先就要努力做一个关注现实的社会观察家、实践家,并且还要把社会问题以及自己的评判灵活地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判断。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参与,又能培养学生独立的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九年级的《共享阳光》中“教育公平”的内容时,笔者引导学生关注打工者(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困难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本社区打工者子女的入学情况做一次调查,了解他们的入学情况,并撰写调查报告。这样教学,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再如,在复习八年级下册民族问题的内容后,笔者组织开展了“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宣传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宣传标语,组织宣传小组,到各班、各社区去宣传,把宣传后的收获整理好,并进行记录。这次活动后,老师和家长都感到学生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学会了承担社会责任。
除此之外,教师的快乐心态也很重要。只有老师轻松快乐地教学,才会把微笑带给学生,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为此,面对学生,笔者总是以朋友的角色出现,在态度上做到“亲其心”,在生活中做到“近其身”。
总之,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教师应与时俱进,摒弃传统教学中的陈旧观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问题,创新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