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造文化礼堂,硬件是基础。在硬件的建设中,演出舞台必不可少。礼堂内要配备舞台,才能满足农民群众举办文化节庆、文化仪式、文体活动、举办报告会,开展表彰活动以及村民议事集会等功能的需求。农村老百姓都亲切的称呼它为戏台,因此笔者也觉得称其为戏台更切近民意。纵观淳安县文化礼堂大大小小的戏台,一类是由原有的大会堂、祠堂古戏台改建而来,另一类是专门选址重建的舞台。戏台种类虽然很多,但其主要功能就是演戏、唱戏,表演艺术、传承文化。从目前文化礼堂建设和品牌活动申报开展情况开看,礼堂内戏台的功能和作用不可小觑,它在推进文化礼堂建设,构建乡村和谐文化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戏台具有凝聚民心的作用
历史保留下来的古戏台往往是百年以上的建筑物,长久屹立于乡镇村落的中心位置,它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和标志。戏台的存在是所在地区人民群众信仰和信念的象征,本身就居有凝聚民心的作用。
王家源村文化礼堂是浙江省级示范点,它凭借“一个广场三个中心”独具特色。一个广场即文化活动广场,三个中心分别是村史展示中心、艺术展示中心和特色农产品展示中心。2015年该文化礼堂着力打造“八个一”,即一个文化礼堂、一个文化广场、一个文化舞台、一个农家书屋、一个文化讲堂、一个文化长廊、一个电子网络平台、一支活动队伍。其中一个文化舞台指的就是戏台。王家源村现有的戏台是拆除原有古祠堂式样在原址设计搭建的舞台。戏台位于村两委办公楼旁,旁边就是一个新建的文化休闲公园,地理位置优越,是村民聚集的中心地带。目前,王家源村文化礼堂内的戏台“周周有舞,月月有戏”,戏台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井井有条。每到夜幕降临,周边村民三五成群聚拢在村文化礼堂前,谈天论地,交流情感,跳跳舞扭扭秧歌,点评着村里的好人好事和坏风习俗,“世上最痛苦的事就是我在你的身边你却在玩手机”的现象在王家源村文化礼堂销声匿迹。不论是原来的古戏,还是现代的综艺演出,不同的节目类型,不同的内容方式,都是通过舞台演出来展示社会成果,歌颂社会发展。从而唤起群众认同感,进而达到凝聚民心的作用。如今的王家源村村民的凝聚力得到加强,百姓对社会的认知和信息传播正向着越来越美好的方向前进。
二、戏台具有展现地方文化特色的作用
戏台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制,更是一方文化展台。很多地方的戏台,尤其是古戏台已然是地方的一个文化符号,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浙江省文化礼堂内的戏台很多都是在原有祠堂或古戏台的基础上改建而来,本身就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许多文化礼堂内戏台上的精美雕刻活灵活现,飞檐挂角,绿瓦筒,砖雕、木雕、石雕、灰雕遍布戏台上下屋顶、墙角、梁柱,雕刻大都描述戏曲中的“桃园结义”、“八仙过海”、“仙女散花”之类的故事人物。此外旧祠堂改建来的戏台大门、二三天井边的廊柱、横梁一般都镌刻着歌功颂德、勉励后人的楹联、眉匾,充满翰墨气息。它们原汁原味地保存着历史风貌,集中传递了古代艺术的信息,综合地展示了价值品味,在工艺上采用最精湛的手法,集上乘的美学构思、雕刻、彩绘于一身,可称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王家源村文化礼堂戏台楼台分前、后两部分,后部是化妆室,雕花矮窗还有小阁楼,前部是戏台,戏台正对室外文化活动广场。王家源村文化礼堂属于原有祠堂改建,其基本内部格局框架和雕刻工艺都均被保留下来,尤其文化礼堂戏台大门入口处的门神等绘画艺术也依然采用原有祠堂传说中的人物造型图案,戏台内外的一些梁柱和支撑物上的雕刻在改建中也尽量原封未动。这些在改建中保留下来的文物级工艺无形中就成为了王家源村文化礼堂所特有的地方文化符号。其蕴藏的文化内涵成为王家源村所特有的一个文化品牌。
三、戏台具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
文化礼堂内的戏台在传承和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上比较显而易见。从观众的角度来看,戏台表演地方特色节目,熟悉的艺术形式能够让观众理解,并从心里认可接受,愿意主动观看、学习,甚至直接参与表演,这些为地方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地方艺术不断发展的源泉。王家源村自文化礼堂建设以来,村级艺术团在原先唱歌跳舞的基础上,加强了艺术团地方传统文艺节目的表演和传承,如跳竹马、舞龙灯、学唱演淳安地方睦剧名段等等,这些地方传统文艺节目在群众中本身就有传播基础,加上跳竹马、舞龙灯等地方民俗节目在表演中本身具有祈福纳祥、保平安的寓意,村民们以跳竹马舞龙灯唱睦剧为荣,不会唱不会跳的村民只要多看一眼也象征着吉祥如意到家门。 因此,王家源村文化礼堂表演的跳竹马、舞龙灯等特色节目每到节假庆典日就格外热闹非凡,甚至于游客盈门。
从演员的角度来看,地方艺术的表演都以地方的人员为主。全国各个地区的民俗乡间文化正渐渐走向灭亡,许多的民俗特色文化表演的群体也基本以年长者居多,年轻人寥寥无几。王家源村也存在同样的现状,但随着文化礼堂戏台的充分利用,政府的主动介入和乡镇村两委的双管齐下,通过各类比赛评选文艺先进,并将学唱演地方特色节目专门作为一个重点项目来抓,许多年轻人开始渐渐崭露头角。年轻人在参与艺术表演过程中,直接接触地方艺术文化,并逐渐领略地方艺术文化的内涵和精髓,理所当然就成了地方艺术文化的直接传承人。如正月舞龙灯、秋千露台等,都是群众最喜欢和直接参与者。最关键的是,年轻人的直接参与起到了保护和传承地方艺术文化的作用,承上启下,使地方艺术文化充满前景,重新富有活力。
四、戏台具有促进村级文艺团队建设的作用
农村业余文艺团队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乡镇村群众文化工作的骨干力量。进一步加强农村业余文艺团队建设,是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它对于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群众在家门口零距离参与文化娱乐活动,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王家源村自文化礼堂建设以来,尤其有了戏台这个平台的支撑后,村级文艺团队由原先的零散组织逐渐变成了现在有规模有计划的村级文艺团队。加上省市县每年安排的文化下乡演出丰富多彩,水准也越来越高,村级文艺团队看得多,有了对比,无形中为团队的节目质量和队员素质提高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和参照。2012年至2013年,王家源村文艺团队在整合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开始将自己表演的特色精品节目一步步推向乡镇和县级更大的舞台,实践证明,每一次向上对外的演出和跨越都为村级文艺团队奠定了进一步提升的基础,2014年该文艺团队代表王家源村文化礼堂参加了浙江省首届文化礼堂排舞大赛获得了金奖,这也是淳安县文化礼堂文艺团队首次获得的省级殊荣。戏台是根,戏台是基,从村、乡镇、县到省一级表演舞台,一步步的跨越都离不开文化礼堂内那小小的戏台。
五、戏台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
戏台,名副其实就是演戏用的。古时候,戏台主要以演古装戏为主。作为观众的人民群众都是嫉恶崇善的,对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趋炎附势的道德沦丧者是深恶痛绝的,对五才八德皆备的仁人志士却倍加赞赏。注重教化是中国戏曲的一个优秀传统,也是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如古装戏《五女拜寿》,顾锡东先生以通俗的孝亲故事对人民群众所关注的家庭伦理道德作出了生动的阐释,极容易使观众内心形成一种共鸣。而《五女拜寿》中“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大团圆结局也是观众所喜闻乐见的,使观众有一种置身其境的酣畅淋漓的快感。
如今的文化礼堂戏台上的演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无论是什么演出或者比赛,其宗旨一般都是能传播正能量的,都是给人以精神鼓舞的,都是给群众带来欢乐的。通过演出,在传播传统道德观念,弘扬道德风尚,摒除封建思想的同时,进而将人民群众的宽容忍让,俭朴谦良,尊老爱幼,文明生活等和谐道德传统发扬光大,既延续了良好的风俗习惯,又有力地促进乡村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戏台具有凝聚民心的作用
历史保留下来的古戏台往往是百年以上的建筑物,长久屹立于乡镇村落的中心位置,它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和标志。戏台的存在是所在地区人民群众信仰和信念的象征,本身就居有凝聚民心的作用。
王家源村文化礼堂是浙江省级示范点,它凭借“一个广场三个中心”独具特色。一个广场即文化活动广场,三个中心分别是村史展示中心、艺术展示中心和特色农产品展示中心。2015年该文化礼堂着力打造“八个一”,即一个文化礼堂、一个文化广场、一个文化舞台、一个农家书屋、一个文化讲堂、一个文化长廊、一个电子网络平台、一支活动队伍。其中一个文化舞台指的就是戏台。王家源村现有的戏台是拆除原有古祠堂式样在原址设计搭建的舞台。戏台位于村两委办公楼旁,旁边就是一个新建的文化休闲公园,地理位置优越,是村民聚集的中心地带。目前,王家源村文化礼堂内的戏台“周周有舞,月月有戏”,戏台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井井有条。每到夜幕降临,周边村民三五成群聚拢在村文化礼堂前,谈天论地,交流情感,跳跳舞扭扭秧歌,点评着村里的好人好事和坏风习俗,“世上最痛苦的事就是我在你的身边你却在玩手机”的现象在王家源村文化礼堂销声匿迹。不论是原来的古戏,还是现代的综艺演出,不同的节目类型,不同的内容方式,都是通过舞台演出来展示社会成果,歌颂社会发展。从而唤起群众认同感,进而达到凝聚民心的作用。如今的王家源村村民的凝聚力得到加强,百姓对社会的认知和信息传播正向着越来越美好的方向前进。
二、戏台具有展现地方文化特色的作用
戏台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制,更是一方文化展台。很多地方的戏台,尤其是古戏台已然是地方的一个文化符号,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浙江省文化礼堂内的戏台很多都是在原有祠堂或古戏台的基础上改建而来,本身就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许多文化礼堂内戏台上的精美雕刻活灵活现,飞檐挂角,绿瓦筒,砖雕、木雕、石雕、灰雕遍布戏台上下屋顶、墙角、梁柱,雕刻大都描述戏曲中的“桃园结义”、“八仙过海”、“仙女散花”之类的故事人物。此外旧祠堂改建来的戏台大门、二三天井边的廊柱、横梁一般都镌刻着歌功颂德、勉励后人的楹联、眉匾,充满翰墨气息。它们原汁原味地保存着历史风貌,集中传递了古代艺术的信息,综合地展示了价值品味,在工艺上采用最精湛的手法,集上乘的美学构思、雕刻、彩绘于一身,可称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王家源村文化礼堂戏台楼台分前、后两部分,后部是化妆室,雕花矮窗还有小阁楼,前部是戏台,戏台正对室外文化活动广场。王家源村文化礼堂属于原有祠堂改建,其基本内部格局框架和雕刻工艺都均被保留下来,尤其文化礼堂戏台大门入口处的门神等绘画艺术也依然采用原有祠堂传说中的人物造型图案,戏台内外的一些梁柱和支撑物上的雕刻在改建中也尽量原封未动。这些在改建中保留下来的文物级工艺无形中就成为了王家源村文化礼堂所特有的地方文化符号。其蕴藏的文化内涵成为王家源村所特有的一个文化品牌。
三、戏台具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
文化礼堂内的戏台在传承和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上比较显而易见。从观众的角度来看,戏台表演地方特色节目,熟悉的艺术形式能够让观众理解,并从心里认可接受,愿意主动观看、学习,甚至直接参与表演,这些为地方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地方艺术不断发展的源泉。王家源村自文化礼堂建设以来,村级艺术团在原先唱歌跳舞的基础上,加强了艺术团地方传统文艺节目的表演和传承,如跳竹马、舞龙灯、学唱演淳安地方睦剧名段等等,这些地方传统文艺节目在群众中本身就有传播基础,加上跳竹马、舞龙灯等地方民俗节目在表演中本身具有祈福纳祥、保平安的寓意,村民们以跳竹马舞龙灯唱睦剧为荣,不会唱不会跳的村民只要多看一眼也象征着吉祥如意到家门。 因此,王家源村文化礼堂表演的跳竹马、舞龙灯等特色节目每到节假庆典日就格外热闹非凡,甚至于游客盈门。
从演员的角度来看,地方艺术的表演都以地方的人员为主。全国各个地区的民俗乡间文化正渐渐走向灭亡,许多的民俗特色文化表演的群体也基本以年长者居多,年轻人寥寥无几。王家源村也存在同样的现状,但随着文化礼堂戏台的充分利用,政府的主动介入和乡镇村两委的双管齐下,通过各类比赛评选文艺先进,并将学唱演地方特色节目专门作为一个重点项目来抓,许多年轻人开始渐渐崭露头角。年轻人在参与艺术表演过程中,直接接触地方艺术文化,并逐渐领略地方艺术文化的内涵和精髓,理所当然就成了地方艺术文化的直接传承人。如正月舞龙灯、秋千露台等,都是群众最喜欢和直接参与者。最关键的是,年轻人的直接参与起到了保护和传承地方艺术文化的作用,承上启下,使地方艺术文化充满前景,重新富有活力。
四、戏台具有促进村级文艺团队建设的作用
农村业余文艺团队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乡镇村群众文化工作的骨干力量。进一步加强农村业余文艺团队建设,是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它对于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群众在家门口零距离参与文化娱乐活动,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王家源村自文化礼堂建设以来,尤其有了戏台这个平台的支撑后,村级文艺团队由原先的零散组织逐渐变成了现在有规模有计划的村级文艺团队。加上省市县每年安排的文化下乡演出丰富多彩,水准也越来越高,村级文艺团队看得多,有了对比,无形中为团队的节目质量和队员素质提高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和参照。2012年至2013年,王家源村文艺团队在整合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开始将自己表演的特色精品节目一步步推向乡镇和县级更大的舞台,实践证明,每一次向上对外的演出和跨越都为村级文艺团队奠定了进一步提升的基础,2014年该文艺团队代表王家源村文化礼堂参加了浙江省首届文化礼堂排舞大赛获得了金奖,这也是淳安县文化礼堂文艺团队首次获得的省级殊荣。戏台是根,戏台是基,从村、乡镇、县到省一级表演舞台,一步步的跨越都离不开文化礼堂内那小小的戏台。
五、戏台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
戏台,名副其实就是演戏用的。古时候,戏台主要以演古装戏为主。作为观众的人民群众都是嫉恶崇善的,对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趋炎附势的道德沦丧者是深恶痛绝的,对五才八德皆备的仁人志士却倍加赞赏。注重教化是中国戏曲的一个优秀传统,也是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如古装戏《五女拜寿》,顾锡东先生以通俗的孝亲故事对人民群众所关注的家庭伦理道德作出了生动的阐释,极容易使观众内心形成一种共鸣。而《五女拜寿》中“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大团圆结局也是观众所喜闻乐见的,使观众有一种置身其境的酣畅淋漓的快感。
如今的文化礼堂戏台上的演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无论是什么演出或者比赛,其宗旨一般都是能传播正能量的,都是给人以精神鼓舞的,都是给群众带来欢乐的。通过演出,在传播传统道德观念,弘扬道德风尚,摒除封建思想的同时,进而将人民群众的宽容忍让,俭朴谦良,尊老爱幼,文明生活等和谐道德传统发扬光大,既延续了良好的风俗习惯,又有力地促进乡村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