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他们抵挡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但如果把惩罚简单的理解为粗暴的斥责或野蛮的体罚,不仅不会达到激励和促进的目的,反而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伤害,使结果适得其反。本文对班主任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惩罚措施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班主任;惩罚;艺术;教学方法
惩罚和赏识、表扬、鼓励一样,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关键是什么情况可以使用惩罚,该怎样惩罚学生,这些都是需要班主任掌握的。下面,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如何合理运用惩罚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管理班级纪律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惩罚要以沟通和理解为前提,讲究惩罚的艺术。
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孩子们接触的思想观念也是多元化的,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是非观,不再像过去那样“老师的话都是对的”,所以,教育孩子也成了一个新的课题。一提惩罚两字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打骂、体罚甚至暴力,其实,这本身已经脱离了“惩罚”教育的应有之意,而是一种极端错误,它的结果必然是教育的失败,甚至是犯罪。其实,惩罚的方法有各种各样,事实证明,如果教师与学生已经有了积极的关系,惩罚就比较有效。 只有在保证不削弱效果的前提下和确保疏通了抗拒心理的条件下,创设愉快的惩罚氛围,设置多样的惩罚方式,学生才能更积极主动地接受惩罚。如发挥其特长,让其为班级同学带去一点欢乐——讲个笑话,唱一首歌,吹奏乐器,说段评书,表演小品;让其为班级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儿——代替班干部为同学服务一周,为班级擦黑板一周,早来晚走为同学开门锁门一周,为同学打水一周;让其做一点学科练习以促进他的学习——背英语单词,背英语课文,背唐诗宋词,赏析精美文章,讲解一首诗歌,做一道理科习题,等等。这样,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就会在认识错误的基础上自愿(自愿的前提是教师提供惩罚的方式)选择受罚的方式,心悦诚服地接受惩罚,并逐渐做到积极内省,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惩罚应力戒讽刺打击,不用恶毒的语言指责孩子。讽刺和恶语只会使惩罚超越孩子理智可以接受的范围,刺伤孩子的自尊心。懲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决不可以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惩罚后还需说理教育。必须使孩子明白他为什么受罚,要让他们看清犯错误的原因、说明错误行为的后果。惩罚仅仅是要给予孩子一个条件刺激,孩子承认了错误并不等于明白事理,只有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惩罚要以公正、公平为原则
惩罚要以公正、公平为原则。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规,每个教师在课堂上又有自己的规矩,任何人犯了错都要不打折扣地按规定受罚,这就是公平。班级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俗话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对班级建设可谓功不可没,但不能因此就在班干部犯了错误之后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知道功是功,过是过,不应因为某位同学对班级的贡献大就忽略了他的过错,当然,也不应因为某位同学大错小错不断而抹杀了他为集体带来的荣誉,对后进生没有偏见和歧视,不要把那些综合表现差的学生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不要以点带面,否定优长;也不要时时处处“关注”这些“特别生”,而是要就事论事,秉公处置,这样学生才能甘心接受惩罚,惩罚也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对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以一好代百好”,是教师的主观臆断,或是自欺欺人,谁都知道人无完人。对成绩优异者的错误视而不见,容易造成学生错误的价值取向,也容易造成班级不正常的竞争氛围,更容易使班级同学的关系出现僵硬、冰冷的局面,不利于教育教学。惩罚不是教育手段的全部,它不排除表扬和激励,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当奖则奖,当罚则罚,但要惩而有法,罚而有度,让学生心服口服。
在教育上要实事求是地对待惩罚,既不要迷信惩罚,也不要摒弃惩罚,既不能忽视惩罚的积极作用,也不能无视惩罚的消极作用,应该理性而辨证地诠释惩罚,科学而艺术地运用惩罚,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愿广大的教育同仁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出发,认真学习,不断探索惩罚教育的艺术性,把握惩罚尺度,这样惩罚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育本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奖励与惩罚都是教师激励学生,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行为,是保证教学进行的一种手段。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我们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才能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向尧,王欢.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的新形式[J].贵州农机化,2018(04):19-24.
[2]翟媛媛.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价值解析与实践应用[J].淄博师专论丛,2018(04):7-10.
[3]王爱长.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家校互动策略的有效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86-187.
关键词:班主任;惩罚;艺术;教学方法
惩罚和赏识、表扬、鼓励一样,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关键是什么情况可以使用惩罚,该怎样惩罚学生,这些都是需要班主任掌握的。下面,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如何合理运用惩罚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管理班级纪律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惩罚要以沟通和理解为前提,讲究惩罚的艺术。
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孩子们接触的思想观念也是多元化的,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是非观,不再像过去那样“老师的话都是对的”,所以,教育孩子也成了一个新的课题。一提惩罚两字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打骂、体罚甚至暴力,其实,这本身已经脱离了“惩罚”教育的应有之意,而是一种极端错误,它的结果必然是教育的失败,甚至是犯罪。其实,惩罚的方法有各种各样,事实证明,如果教师与学生已经有了积极的关系,惩罚就比较有效。 只有在保证不削弱效果的前提下和确保疏通了抗拒心理的条件下,创设愉快的惩罚氛围,设置多样的惩罚方式,学生才能更积极主动地接受惩罚。如发挥其特长,让其为班级同学带去一点欢乐——讲个笑话,唱一首歌,吹奏乐器,说段评书,表演小品;让其为班级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儿——代替班干部为同学服务一周,为班级擦黑板一周,早来晚走为同学开门锁门一周,为同学打水一周;让其做一点学科练习以促进他的学习——背英语单词,背英语课文,背唐诗宋词,赏析精美文章,讲解一首诗歌,做一道理科习题,等等。这样,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就会在认识错误的基础上自愿(自愿的前提是教师提供惩罚的方式)选择受罚的方式,心悦诚服地接受惩罚,并逐渐做到积极内省,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惩罚应力戒讽刺打击,不用恶毒的语言指责孩子。讽刺和恶语只会使惩罚超越孩子理智可以接受的范围,刺伤孩子的自尊心。懲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决不可以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惩罚后还需说理教育。必须使孩子明白他为什么受罚,要让他们看清犯错误的原因、说明错误行为的后果。惩罚仅仅是要给予孩子一个条件刺激,孩子承认了错误并不等于明白事理,只有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惩罚要以公正、公平为原则
惩罚要以公正、公平为原则。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规,每个教师在课堂上又有自己的规矩,任何人犯了错都要不打折扣地按规定受罚,这就是公平。班级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俗话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对班级建设可谓功不可没,但不能因此就在班干部犯了错误之后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知道功是功,过是过,不应因为某位同学对班级的贡献大就忽略了他的过错,当然,也不应因为某位同学大错小错不断而抹杀了他为集体带来的荣誉,对后进生没有偏见和歧视,不要把那些综合表现差的学生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不要以点带面,否定优长;也不要时时处处“关注”这些“特别生”,而是要就事论事,秉公处置,这样学生才能甘心接受惩罚,惩罚也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对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以一好代百好”,是教师的主观臆断,或是自欺欺人,谁都知道人无完人。对成绩优异者的错误视而不见,容易造成学生错误的价值取向,也容易造成班级不正常的竞争氛围,更容易使班级同学的关系出现僵硬、冰冷的局面,不利于教育教学。惩罚不是教育手段的全部,它不排除表扬和激励,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当奖则奖,当罚则罚,但要惩而有法,罚而有度,让学生心服口服。
在教育上要实事求是地对待惩罚,既不要迷信惩罚,也不要摒弃惩罚,既不能忽视惩罚的积极作用,也不能无视惩罚的消极作用,应该理性而辨证地诠释惩罚,科学而艺术地运用惩罚,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愿广大的教育同仁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出发,认真学习,不断探索惩罚教育的艺术性,把握惩罚尺度,这样惩罚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育本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奖励与惩罚都是教师激励学生,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行为,是保证教学进行的一种手段。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我们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才能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向尧,王欢.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的新形式[J].贵州农机化,2018(04):19-24.
[2]翟媛媛.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价值解析与实践应用[J].淄博师专论丛,2018(04):7-10.
[3]王爱长.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家校互动策略的有效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