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讲读的四个层次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mdm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学应立足于对课文文本的深入挖掘,着眼于对学生思维的全面开拓。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我对创新的理解,我认为以下四步骤是构成有层次的教学创新的必要过程:
   1. 解读文本,即理解文本的表面和本来意义。作者的思维流程和语言细节是讲读的重点,这一点无需多说。
   2. 延伸阅读,即通过比较阅读和分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一个更大的思想和文化背景下去解读文本,弄清文本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而相关的文章和表述之间的互相印证,更可从字词句篇各方面强化认识,深化理解。例如: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大江”“千古”之高调子开头与辛弃疾《永遇乐》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中之“千古”可做比较分析,并指出这种高调子开头实际上是为后文写人物渲染出一个宏大的时空背景和叙事背景,起衬托作用。“风流人物”则可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词)及“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词)相印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之“穿”“拍”“卷”可与“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苏轼词)之“卷”字,“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毛泽东词)中之“横渡”的气魄相印证。“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中以江山烘托英雄功业的写法,可与“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及“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词)的意蕴相印证。“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之儒雅和豪迈可与辛弃疾词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单写气势相比照。“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的“笑”字表现出来的精神境界和超脱修养可与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徒然空叹相对比。“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用“酹江月”寄悲情于更大的时空,把一人一时的感伤放到历史和社会背景中去反思,以及超然于自我情感之外的风度,可与杜甫在自己饥寒交迫时却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与屈原在自己遭贬谪时却为比干长弘等古圣先贤鸣不平的思想境界略同。
   延伸阅读即比较阅读,是深入解读文本的文化意蕴的必要一步。
   3. 发散思考,即在充分吃透文本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思考作者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借鉴价值,弄清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思想方法的现实意义。
   如在教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诱导学生做如下讨论分析:豪放派并非没有对人生对社会的慨叹感伤,关键在于他们对待这种消极情绪的态度是积极进取的,他们的可贵之处在于能以旷达的胸怀跳出悲愤的漩涡,做更进一步的深思。辛弃疾《永遇乐》在讽刺现实的基础上,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写自己的壮志不泯,正是如此胸襟。从自身角度说,我们自己心中有无悲伤和不平?从国家民族角度说,我们的社会中仍有许多不公正现象,民族文化科学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亟需提高,对此我们是否满怀抱怨?面对不断恶化的环境和落后的家乡,我们是否只想到逃避?现在世界上某些国家的人以复古和文化回归为表象,以陈旧的思维诠释甚至对抗现代社会、当代文明,这是不是进取的态度?用苏轼的风度和态度,我们又该怎么面对这一切?……
   我认为这种分析不一定非要做得多么高明,却是走出课文,深化理解的必要一步,对学生的人格培养也大有益处。
   4. 个性新构,即借鉴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所表述的感情等,把文本的思想内容放到现实背景下去构思摹写,或以读后感、话题作文的形式写作,以收以读促写、以写助读的功效。
  在教学苏轼《念奴娇》时,可要求学生模仿苏词的语言、笔法,摹写一首《念奴娇》,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甚或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这是一种可收全方位训练效果的方法。
   以上既是教学文本的四步骤,也是由表层分析到真正内化的逐步深入的四个层次。这也是我对创新教学的理解:以更符合人性、更现代的内容方法,把课文分析得更有层次。
其他文献
一    “说”是一种艺术,能言善道叫有“口才”,人们常把某位中小学校管理者的口才高低作为考察其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不仅仅是“说”,“听”也是对中小学校管理者的基本要求,是否“善听”,也是一门重要的中小学校管理艺术。中小学校管理者不仅需要“口才”,更需要“耳才”。  我们往往忽略一种技能——倾听。美国学者做过统计,在沟通行为中,40%的时间用于倾听,35%用于交谈,16%用于阅读,9%用于
期刊
文学属于美学的范畴,文学的创作、文学的欣赏都是吃不饱穿不暖的东西,是一种精神上的活动,既不实用又极主观。  人类所以异于禽兽,就因为除了吃饭睡觉繁衍后代之外,还有更高尚的追求。衣服的功用是蔽体御寒,为什么我们要求不同的款式,颜色美丽的设计?语文本是沟通及记载的工具为什么追求文字的修饰及讴歌呕写的诗词歌赋,这是一种精神的活动,这是人类独有的,全无功利的心灵深处的精神活动。创作者发挥着个人的思想感情,
期刊
新课程改革,宛如一缕清新的春风,吹进校园,吹进每一位师生的心田。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命力。但与此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在新课改中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困扰和制约着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步伐。笔者试从存在问题和应对思路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一) 师资力量的薄弱,使新课改的实施无法得到保
期刊
自1999年党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大开发就成为全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系统而浩瀚的工程,任务非常繁重。国家不仅要增加投资对西部自然资源进行开发,而且更要注意西部人力资源的开发,而人力资源的开发又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正像党的十六大指出的:“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此,大
期刊
一、英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定位  设计与组织英语教育活动在英语教育整体结构中的位置(详见图1)    英语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因此必须使教育目标落实到幼儿的身心发展上。这里有一种转换技术,包含两个步骤:  (1)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本文设计了每个单元的系列教学活动和相应的延伸活动以及每学期结束时的综合活动,供采用或参考。与教学活动相配合的其他活动需要执教教师针对实际情况
期刊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要实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完成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师的高素质至关重要。没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课程改革将成为空谈。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理念,同时,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以更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期刊
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的三维统一,要求变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积极互动、平等、对话、互惠式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在精神的理解、情感的沟通过程中获得新体验,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    一、教师应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构者    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教学与课程是相分离的,二者之间是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课程是教学的方向或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
期刊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年轻一代的园丁,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高雅的情趣、文明的言行等是构成教师素质的主要因素。   目前,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新课程的实施,教师职业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如何顺利实施课程改革,科学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真正达到培养人、教育人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发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构成了课程改革顺利开展,实
期刊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新课改的课程实施中最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与“学”的方式问题。在新课程教学中操作,我们应重点把握以下两个方面(这是《纲要》提出的教学改革的两个目标):  第一,建立积极互动,立足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双边关系。“新课程体系力主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
期刊
车尼尔雪夫斯基曾经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个意义深远的美学命题。马克思也指出:“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凭借教材,通过识字、阅读、欣赏图画、描述、作文及课外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对美的情感,使他们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   课堂教学是进行“美育”的主渠道。语文课堂教学应有意识地将课文中所蕴含的各种美传播给学生,形成一种情感与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