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动力源,是学生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人们认识一个事物、接受一门知识,首先来自兴趣。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起来就轻松愉快,思维也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从教学的角度讲,兴趣关系着一堂课的成败,因而,作为教师,就得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兴趣的桥梁。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之一。在充满兴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力明显提高,思维也更加敏捷。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生动、活泼、直观的特点,能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良好的情绪背景,从而有效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教《桂林山水》一文时,我一上台就问学生:“你们去过风景如画的桂林吗?游览过景色秀丽的漓江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我便一本正经地说:“现在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去桂林游览一番。”正当学生似信非信的时候,我下指令了:“现在,由温州飞往桂林的飞机即将起飞,请大家闭上眼睛,前往桂林……”话音刚落,悠扬的乐曲声伴着隆隆的飞机声由远而近,学生真像坐在飞机上一样,悠然自得。一会儿,“桂林到了,请同学们跟随导游一起去畅游桂林的山水……”同学们刚一睁眼,屏幕上桂林的山水风光立即映入眼帘。学生边欣赏桂林山水的美景,边聆听《桂林山水》的课文朗读录音,顿时心旷神怡,别有情趣。这样使学生如闻其声,如经其事,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引起心理上的愉悦,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佳境。
二、画画写写,操作激趣
教学中,应重视让每个学生参与,通过具体可行的操作,激发兴趣,培养能力,除了阅读中常采用的圈圈、划划、点点以外,我还引导学生据文画图。如教学《詹天佑》一文中“开凿隧道”一段时,我提出:“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开凿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读课文,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但哪里是“直井”,怎样“分别向两端开凿”,什么是“几个工作面”,学生对这些很模糊。我便自己边讲边画“两端凿进法”的工程示意图,然后让学生画“中间凿井法”的示意图,并让学生边读边画边想:这两种不同的开凿方法表现了什么?通过读画结合,问题很快迎刃而解。语文课上,适当利用画图,即使气氛活跃,学生兴趣倍增,又能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加深记忆;既能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和评价,又能缩短教学时间。可谓是“学生学得主动,教师教得轻松”,达到了“一石二鸟”之效果。
三、即兴表演,动作增趣
呆板单调、机械重复的教学方法会大大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的效率降低。学生只有享受到“学有长进”的欢乐,才能始终兴趣盎然地学习。教学中的即兴发言、即兴表演,可以让学生表现自己,培养阅读的兴趣。如《钓鱼》一文中“爱不释手”这个词,让学生通过有表情地看看、摸摸,放在胸前抓抓等动作、神情的表演加深理解。又如教《一位盲人的感谢信》一文中“使劲搀扶”这个词,我就请一位学生上台前来撑着雨伞,而我扮演盲人阿姨,这位学生一手紧紧地扶着我,一手使劲地把雨伞举高,两个人在台前来回走着。通过这样的表演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使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愉快、有趣。
四、游戏猜谜,童心乐趣
有的课题在解题时适当引入一些相关的故事、儿歌、谜语、传说等等,不仅可以丰富与课题相关的信息量,而且有助于激发意趣,促进理解。如教《筷子的传说》一文时,我在揭题前先要学生猜一个谜语,并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学生回答说:“喜欢!”“好,老师今天讲一个谜语让你们猜猜,看谁最聪明:‘兄弟两人一样长,干活五人来帮忙,一日三次勤劳动,只帮别人饭菜尝’是什么呢?”在简短的猜谜活动中,不仅可以启迪心智,增强情趣,而且便于教师解题。“同学们,筷子看来是很普通的东西,可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工具,人们是怎样发明筷子的,这还有传说呢!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筷子的传说》。”这样引入课文,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自觉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在教学形式上不同,它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形式灵活。同时,它又是重感情的,在教学中需要师生用心体会,心口交流,让学生不断质疑、解疑,在共同探讨中析疑、解难,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把激发兴趣,启迪思维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向知识的高峰不断地攀登,从而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乐之者”。■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之一。在充满兴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力明显提高,思维也更加敏捷。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生动、活泼、直观的特点,能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良好的情绪背景,从而有效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教《桂林山水》一文时,我一上台就问学生:“你们去过风景如画的桂林吗?游览过景色秀丽的漓江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我便一本正经地说:“现在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去桂林游览一番。”正当学生似信非信的时候,我下指令了:“现在,由温州飞往桂林的飞机即将起飞,请大家闭上眼睛,前往桂林……”话音刚落,悠扬的乐曲声伴着隆隆的飞机声由远而近,学生真像坐在飞机上一样,悠然自得。一会儿,“桂林到了,请同学们跟随导游一起去畅游桂林的山水……”同学们刚一睁眼,屏幕上桂林的山水风光立即映入眼帘。学生边欣赏桂林山水的美景,边聆听《桂林山水》的课文朗读录音,顿时心旷神怡,别有情趣。这样使学生如闻其声,如经其事,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引起心理上的愉悦,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佳境。
二、画画写写,操作激趣
教学中,应重视让每个学生参与,通过具体可行的操作,激发兴趣,培养能力,除了阅读中常采用的圈圈、划划、点点以外,我还引导学生据文画图。如教学《詹天佑》一文中“开凿隧道”一段时,我提出:“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开凿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读课文,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但哪里是“直井”,怎样“分别向两端开凿”,什么是“几个工作面”,学生对这些很模糊。我便自己边讲边画“两端凿进法”的工程示意图,然后让学生画“中间凿井法”的示意图,并让学生边读边画边想:这两种不同的开凿方法表现了什么?通过读画结合,问题很快迎刃而解。语文课上,适当利用画图,即使气氛活跃,学生兴趣倍增,又能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加深记忆;既能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和评价,又能缩短教学时间。可谓是“学生学得主动,教师教得轻松”,达到了“一石二鸟”之效果。
三、即兴表演,动作增趣
呆板单调、机械重复的教学方法会大大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的效率降低。学生只有享受到“学有长进”的欢乐,才能始终兴趣盎然地学习。教学中的即兴发言、即兴表演,可以让学生表现自己,培养阅读的兴趣。如《钓鱼》一文中“爱不释手”这个词,让学生通过有表情地看看、摸摸,放在胸前抓抓等动作、神情的表演加深理解。又如教《一位盲人的感谢信》一文中“使劲搀扶”这个词,我就请一位学生上台前来撑着雨伞,而我扮演盲人阿姨,这位学生一手紧紧地扶着我,一手使劲地把雨伞举高,两个人在台前来回走着。通过这样的表演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使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愉快、有趣。
四、游戏猜谜,童心乐趣
有的课题在解题时适当引入一些相关的故事、儿歌、谜语、传说等等,不仅可以丰富与课题相关的信息量,而且有助于激发意趣,促进理解。如教《筷子的传说》一文时,我在揭题前先要学生猜一个谜语,并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学生回答说:“喜欢!”“好,老师今天讲一个谜语让你们猜猜,看谁最聪明:‘兄弟两人一样长,干活五人来帮忙,一日三次勤劳动,只帮别人饭菜尝’是什么呢?”在简短的猜谜活动中,不仅可以启迪心智,增强情趣,而且便于教师解题。“同学们,筷子看来是很普通的东西,可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工具,人们是怎样发明筷子的,这还有传说呢!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筷子的传说》。”这样引入课文,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自觉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在教学形式上不同,它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形式灵活。同时,它又是重感情的,在教学中需要师生用心体会,心口交流,让学生不断质疑、解疑,在共同探讨中析疑、解难,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把激发兴趣,启迪思维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向知识的高峰不断地攀登,从而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乐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