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懂、读透教材,弄清每一节教学内容的安排意图是设计好一节课的前提。研读教材的同时,我们还要结合教师教学用书的学习,精准地把握每一节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学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设计好一节课的关键。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引导学生探究、体验、发现,有效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有效设计教学;教学质量
作为教师,要想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必须提前做好预设。那么,如何设计好一节课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两点:
一、 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
读懂、读透教材,弄清每一节教学内容的安排意图是设计好一节课的前提。数学教材每一节教学内容在呈现时都是以简洁的分层次的问题形式出现,作为教师不仅要明白每一个问题的目的,还要梳理出问题之间的联系,明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研读教材的同时,我们还要结合教师教学用书的学习,精准的把握每一节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实际中,我们通过听课、了解发现,有些教师不注重教师教学用书的学习。有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按要求拼摆立体图形时,学生思维活跃,出现了棱与棱重合的情况,产生了多种摆法。课上,这位教师没有及时明确结果,之后与其他教师交流。实际上,教师教学用书上明确提到:小学阶段只研究面与面的重合。因此,我们要重视教材和教師教学用书的研读,一丝不苟地弄清每一节教学内容,同时,要做到融会贯通,不要只教低段,而不注重高段教材的学习,这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当然,在研读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有了自己的思路后,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等资源,再学习借鉴一些优秀的案例设计。特别是对于一些赛教课,要有自己的思想、亮点,也可以将教材内容灵活运用,选取学生周围一些生活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 以学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
这是设计好一节课的关键。核心素养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 教学理念的转变非空谈
我们时常会听到教师们谈论,要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等,但实际中不少教师的课堂却仍然是教师领着学生学,教师主导的多,学生学的死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鉴于此,我们可以积极开展推门听评课活动,实实在在围绕课的问题进行研讨,或者也可以将自己上课的语音或视频进行录制,自己听、看,反思、找不足,这种方法若能持之以恒的坚持,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非常有效的。
(二) 引导学生“做”数学,在“做”中体验、学习
这里的“做”重在学生体验、感悟,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了,印象才是深刻的。
刘松老师的课常听常新,以《用字母表示数》为例,上课伊始,刘老师就直奔主题“你们听说过用字母表示数吗?关于用字母表示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找到学生的起点。“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让学生自己提问,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了问题的任务驱动,能够提高学习效果。整节课以三个游戏活动贯穿始终。游戏一:拆信封。猜一猜信封里装有几支铅笔?学生有猜1支、2支、3支……,然后教师适时引导“既然不能确定,我们该怎样说?”让学生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游戏二:写数比赛,从0开始,按照0、1、2、3……的顺序写数,十秒内看谁写得多。写完后,在学生交流结果的基础上,增加游戏难度:“请大家在一秒钟之内把所有的自然数都写来,你们能办到吗?”有了前面的基础,有些学生想到了请字母帮忙,这就是数学追求的简洁、精炼、完美。前两个游戏都是让学生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其实字母不仅可以单独表示数,如果它们与具体的数一起加减乘除运算,同样还可以表示数。游戏三:大信封。教师请一位学生拿着装有5支铅笔的信封,然后,教师再加进1支,现在有几支?又去掉1支,加进2支,现在有几支?教师又去掉2支,加进一个小信封,现在有几支?(5 a支)5 a与刚才的5 1和5 2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感悟:像5 a这样含有字母的式子和5 1、5 2一样,它不仅可以表示现在有多少支铅笔这样的数量,还可以表示出现在与原来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课尊重学生主体,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感悟、体验,很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所言:获得必须的数学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动经验。
例如《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让学生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通过比较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之和与第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从中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必须大于第三边这个规律。要想达到教学目标,就要提供操作材料让学生经历拼摆、观察、发现的过程。那么,提供何种材料让学生进行操作实验?又如何组织学生探究总结规律?这些问题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思考的。下面的设计值得借鉴:
首先,教师提问: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有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引发学生思考,然后为学生提供操作材料:两根吸管、一根细线。“如果用吸管代表线段,现在只有两根,怎么办呢?”学生想到剪一根或添一根的办法。然后,运用这两种方法逐一实验探究。把其中一根剪成两根,得到三根吸管,用线将这三根吸管穿起来,看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通过学生汇报,整理,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样的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线段a与线段b的和大于最长的线段c,这样的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接着,研究“添一根”的问题。如果用添一根的方法围一个三角形,是任意添一根吗?如果有两根长度分别是3厘米和10厘米的线段,添一根多长的线段就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取整数)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10厘米看成最长的线段,则添一根几厘米长的线段?如果把添的那条线段看成最长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8厘米~12厘米这个范围。这样引导学生经历从一个具体的答案到确定数的范围的过程,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深处。
当然,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无论何种课型,教师如果能在系统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引导学生探究、体验、发现,有效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就能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参考文献:
[1]张姝.基于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J].鄂州大学学报,2018-01-19.
[2]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6).
作者简介:
高海燕,陕西省宝鸡市,陕西省眉县教学研究室。
关键词:核心素养;有效设计教学;教学质量
作为教师,要想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必须提前做好预设。那么,如何设计好一节课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两点:
一、 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
读懂、读透教材,弄清每一节教学内容的安排意图是设计好一节课的前提。数学教材每一节教学内容在呈现时都是以简洁的分层次的问题形式出现,作为教师不仅要明白每一个问题的目的,还要梳理出问题之间的联系,明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研读教材的同时,我们还要结合教师教学用书的学习,精准的把握每一节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实际中,我们通过听课、了解发现,有些教师不注重教师教学用书的学习。有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按要求拼摆立体图形时,学生思维活跃,出现了棱与棱重合的情况,产生了多种摆法。课上,这位教师没有及时明确结果,之后与其他教师交流。实际上,教师教学用书上明确提到:小学阶段只研究面与面的重合。因此,我们要重视教材和教師教学用书的研读,一丝不苟地弄清每一节教学内容,同时,要做到融会贯通,不要只教低段,而不注重高段教材的学习,这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当然,在研读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有了自己的思路后,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等资源,再学习借鉴一些优秀的案例设计。特别是对于一些赛教课,要有自己的思想、亮点,也可以将教材内容灵活运用,选取学生周围一些生活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 以学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
这是设计好一节课的关键。核心素养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 教学理念的转变非空谈
我们时常会听到教师们谈论,要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等,但实际中不少教师的课堂却仍然是教师领着学生学,教师主导的多,学生学的死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鉴于此,我们可以积极开展推门听评课活动,实实在在围绕课的问题进行研讨,或者也可以将自己上课的语音或视频进行录制,自己听、看,反思、找不足,这种方法若能持之以恒的坚持,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非常有效的。
(二) 引导学生“做”数学,在“做”中体验、学习
这里的“做”重在学生体验、感悟,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了,印象才是深刻的。
刘松老师的课常听常新,以《用字母表示数》为例,上课伊始,刘老师就直奔主题“你们听说过用字母表示数吗?关于用字母表示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找到学生的起点。“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让学生自己提问,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了问题的任务驱动,能够提高学习效果。整节课以三个游戏活动贯穿始终。游戏一:拆信封。猜一猜信封里装有几支铅笔?学生有猜1支、2支、3支……,然后教师适时引导“既然不能确定,我们该怎样说?”让学生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游戏二:写数比赛,从0开始,按照0、1、2、3……的顺序写数,十秒内看谁写得多。写完后,在学生交流结果的基础上,增加游戏难度:“请大家在一秒钟之内把所有的自然数都写来,你们能办到吗?”有了前面的基础,有些学生想到了请字母帮忙,这就是数学追求的简洁、精炼、完美。前两个游戏都是让学生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其实字母不仅可以单独表示数,如果它们与具体的数一起加减乘除运算,同样还可以表示数。游戏三:大信封。教师请一位学生拿着装有5支铅笔的信封,然后,教师再加进1支,现在有几支?又去掉1支,加进2支,现在有几支?教师又去掉2支,加进一个小信封,现在有几支?(5 a支)5 a与刚才的5 1和5 2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感悟:像5 a这样含有字母的式子和5 1、5 2一样,它不仅可以表示现在有多少支铅笔这样的数量,还可以表示出现在与原来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课尊重学生主体,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感悟、体验,很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所言:获得必须的数学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动经验。
例如《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让学生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通过比较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之和与第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从中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必须大于第三边这个规律。要想达到教学目标,就要提供操作材料让学生经历拼摆、观察、发现的过程。那么,提供何种材料让学生进行操作实验?又如何组织学生探究总结规律?这些问题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思考的。下面的设计值得借鉴:
首先,教师提问: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有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引发学生思考,然后为学生提供操作材料:两根吸管、一根细线。“如果用吸管代表线段,现在只有两根,怎么办呢?”学生想到剪一根或添一根的办法。然后,运用这两种方法逐一实验探究。把其中一根剪成两根,得到三根吸管,用线将这三根吸管穿起来,看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通过学生汇报,整理,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样的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线段a与线段b的和大于最长的线段c,这样的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接着,研究“添一根”的问题。如果用添一根的方法围一个三角形,是任意添一根吗?如果有两根长度分别是3厘米和10厘米的线段,添一根多长的线段就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取整数)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10厘米看成最长的线段,则添一根几厘米长的线段?如果把添的那条线段看成最长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8厘米~12厘米这个范围。这样引导学生经历从一个具体的答案到确定数的范围的过程,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深处。
当然,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无论何种课型,教师如果能在系统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引导学生探究、体验、发现,有效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就能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参考文献:
[1]张姝.基于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J].鄂州大学学报,2018-01-19.
[2]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6).
作者简介:
高海燕,陕西省宝鸡市,陕西省眉县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