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实感,让作文魅力无穷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987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从周围熟悉的生活中积累素材、积累情感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写作的外延就有多大。写作者要认真地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积累情感。真挚的情感来源于生活的真实,如果没有生活的真实,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样。但是现在的中学生很难有时间去接触社会,两点一线的生活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即使有时间,学生也没有走进现实生活中,而是走进网络虚拟的生活,接受非主流文化的影响,要么缺少感动,要么无病呻吟。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走进社会,认真观察自己熟视无睹的庸常的生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在实际生活中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真的习惯,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了。”因此可以给学生每天布置一项常规作业——“精彩回眸”。这项作业没有字数限制和形式要求,只要每天把自己有所触动的人或者事情写出来即可。可以记叙.可以描写,也可以写看法,谈感受,或进行褒扬,或进行鞭挞,同时情感也日积月累。因为没有字数和形式的要求,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有意识的选择。这样每天积累,终会厚积薄发,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二、引导学生重视课外阅读积累,阅读文学名著,摘抄美文,把大阅读和小阅读结合起来
  
  要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必须以丰富的词汇和充实的素材为前提。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广泛涉猎课外读物,并有重点地精渎文学著作,即大阅读。培根说过:“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应该通读、细读、反复读的书无疑就是名著了。阅读文学名著,可以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还可以提高文化素养,滋养学生的心灵。名著所表现出的真情实感对学生的写作是一种影响、一种引领,引导和影Ⅱ向着学生写出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真挚、能感染读者的作文来。因此给学生推荐值得看的文学名著,古今中外都可涉猎,并且做多种形式的读书笔记,如“人物点评”、“读后感”、“写法赏析”等,并开辟专门的阅读课进行读书笔记交流,让一部分同学带动大家的阅渎激情,掀起阅读经典名著的高潮。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对生活的感悟能力难有大的提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课外加大阅读量,引导学生广泛地涉猎各种有益的书籍,从书本中汲取营养,是提高写作能力,用真情实感表现生活的有效方法。
  
  三、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在写法方面进行指导
  
  写作训练功夫在课外,而方法在课内。要引导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老师的写法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1 抓住最能触动人心的东西,自然地表达。从平时积累的素材中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材料写入到作文中,把生活中朴素的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写进文章中,以小见大,往往最能够打动人、感染人。例如下面的作文片断:
  一天晚上,我推开家门之后,空气好像凝固了,家里的气氛变得很诡异。“儿子,过来。”爸爸的声音从藤椅上传来。我走到他的身边,在椅子上坐下,拍了拍自己身上留下的灰尘。“那个,你最近学习还好吧?”爸爸点燃一根烟,然后抖了抖落在手上的烟灰。“我嘛?好着呢。”我迷茫地看着他说。房间里烟雾缭绕,月光透过窗户散落在地下。一刻间,房间里寂静极了。“那和同学的关系还好吧?”“挺不错的啊,你想说什么?”他到底想说什么,难道是老师给他说了些什么?心存不解的我心中渐渐萌生了这个念头。“那个唐偌呢?”他憋红着脸,眼神中充满了犹豫。听到这个名字,我愣住了。“你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她?”“没有,爸爸只是无意了解到的。”他站起来,用脚踩灭烟头,想要抱住我。我用力地打掉他的手。“无意?我看你是存心的吧?你为什么要干涉我的生活,我不需要!”我变得恼羞成怒,对他大喊起来……
  这样的生活片段似曾相识,似乎在我们好多学生身上发生过。父母关心我们,却常遭我们的怒目相向,事后又后悔自己对父母的态度。而这位同学能够抓住这些真实的生活场景,把父亲对自己的关心表现了出来,从而体会到爱的温暖。这样的文章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就在于它具有真情实感,而这种真情实感是自然的从笔头流淌出来的。
  2 让环境描写给作文增光添彩。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限制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引导学生写具有真情实感的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除情节外,还应加入环境描写。写好环境描写,能够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进而充分地表达出真情实感。例如“夜凉如水,透过树的间隙,我看到,那是一条非常宽阔的街道,街灯泛着柔和的橘黄色的光……”这样的环境描写,营造出诗情画意,渲染了温馨、和谐的气氛,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作文中恰当运用环境描写,具体生动,能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为表现作文的真情实感服务。
  3 细节描写让作文生动感人。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是文章里最能感染人打动人的部分。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因此,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进行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文的感染力,让文章体现出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请看下面的作文片断:
  “妈,水烫吗?”奶奶仰起头问祖奶,祖奶艰难的摇了摇头,于是奶奶坐在了那个棕红色的木凳上为祖奶洗脚。那个木凳是奶奶当年的嫁妆,因为年代的久远,那原本红得发亮的漆变成了黯淡的棕红色,而那些本来精美的花纹也早已踪迹难觅了。
  暖风吹拂着她们,祖奶缓慢地伸出那布满皱纹的手,颤颤巍巍地帮奶奶理好额前被风吹乱的碎发。奶奶抬起头,像个孩子一样对着祖奶憨憨地笑了。然后她扶着桌角站起身,蹒跚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重新坐在凳子上。
  祖奶的口水顺着嘴角往下流,滴进了木盆里,泛起了层层涟漪,奶奶注意到了,便抬头一看“扑哧”一声就笑了,不紧不慢地从口袋拿出手绢为祖奶擦拭嘴角。她轻轻地为祖奶揉着脚,那是何等小巧却饱经沧桑的脚啊,三寸金莲,脚骨定是被压弯了,那双布满皱纹的脚竟有些萎缩了。奶奶轻轻地舀起水,均匀地淋在上面。我耳边突然响起一首曲子,是祖奶在轻轻哼唱,奶奶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唱着……
  奶奶给祖奶洗脚,其中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奶奶和祖奶的形象呼之欲出。温馨的画面里,爱在其中荡漾。家庭生活中浓浓的爱从字里行间溢出,情浓情更美。这样的真情实感最能打动人心。
  4 深化主题,让作文立意深远。主题是作品的灵魂,主题挖掘得深,文章的情感就能触动人心。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深挖主题,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例如有一位学生的作文题目是“拥抱母亲”,该作文结尾部分能够扣题,但平淡无奇,他写道:“……我抱住了母亲。”后来老师加了一句:“好像抱住了我的整个世界。”结尾因这一句而出彩,使作文表现的真情实感引起读者的共鸣。这就是深化主题的魅力。
  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是心灵的文字,是能够打动读者,引起共鸣的好作文。当然,要让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教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以我手写我心”,学生情到笔至,必会妙笔生花,作文定会魅力无穷。
其他文献
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认为,当学生的学习已、达“愤”与“悱”的心理状态时,就需要去启发。孔子就常用诱导的办法回答学生的问题,他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扣其两端而竟焉。”所谓“扣其两端而竟焉”是指盘问他所问问题的两个方面,然后逐步引导提问者通过自己的思考以求得正确的结论。  很多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向学生不断提问,就
语文教学应加强阅读训练。这里所说的阅读,包括学生的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两个方面。俗话说:“读书破万卷,笔下如有神”。可见学生正确的、大量的阅读,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还能关系到语文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语文教学应加强阅读训练。  一、从学校到家长要重视  课内的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内容,是按教师的教学程序进行,课外阅读如何安排还要有一个认识问题。  首先要有学校和班主任的
于漪老师说:“教师要想方设法让爱思考的学生多思、深思,让不会思考的学生爱思、会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善于选用恰当的钥匙,不断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使它转动起来,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追问是连续的启发,是引导学生就基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提问方式。在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追问下,文本理解会更准确、深刻。追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训练。怎样才能使追问“一石激
我们不一定能成为伟人,但我们可以在灵魂的净化与人格的砥砺中走向伟大。生活带给我们的不全是光焰夺目的鲜花,但我们可以用些微流淌的花韵,去温暖孤寂的岁月。人生就是这样,即使自己是一粒微不足道的沙砾,只要将最后的余热释放,卑微的人生,即为蔚为壮观的人生,残缺的人生,即是最为完美的人生。倾听黎巴嫩作家纪伯伦以问答的形式流出的心语,我们渐渐悟得人生的真谛:心怀爱心、心有责任、心存希望、心甘孤独、心具谦恭、心
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其中天然林在面积和蓄积上占有较大比重。天然林通过科学的森林经营,确实能够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从而提高林木碳储量。为此,根据森林经营碳汇项
苏东坡说王右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古人名作,何莫不然?有些美景,若用电视镜头,尤其是用彩色效果镜头,加以变化映出,真是美不胜收。很多古诗古词名句,如用电视镜头,再加以特写,同样能反映与其效果。    云移雉尾开宫扇    小时候读杜甫诗“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只觉词句音韵俱美,加以对仗工稳,易于记忆。但仔细自问,两句诗意旨何在?不甚了了。  数十年前,游北京故宫,在正殿(似为太和殿
采用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s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北大西洋涛动(NAO,Northern Atlantic 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