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与命题(2)》教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jia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情分析
  从内容来看,这节内容属于章节辅助内容。是为后面学习平行线的证明奠定基础。是让学生体会公理化思想的重要材料。
  二、教学目标
  1.明确“定理只能用公理、定义和已经证明的真命来证明”
  2.尝试进行简单定理的证明
  3.通过阅读《原本》内容,体会公理化思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真命题的证实需要证明”;可视为公理的内容和证明过程的书写。
  教学难点:证明过程的书写和公理化思想的渗透。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出示学习目标
  1.明确“定理只能用公理、定义和已经证明的真命来证明”
  2.尝试进行简单定理的证明
  【第二环节】复习回顾
  1.什么叫做命题
  2.一般地,命题都由 和 组成.
  3.一个命题分为 和
  4.如何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第三环节】直奔主题,引入新课
  问: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那么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请大家阅读课本168页和169页黑体字上面的部分,3分钟后我对大家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测。
  在巡视的过程中,我会暗示学生学会阅读,对自己有问题的地方要做出标记。
  【第四环节】自学检测
  1.公元前3世纪,人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古希腊数学家 编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做《 》.
  2.书中为了说明每一个结论的正确性,他挑选了一部分数学名词和一部分公认的真命题作为证实其他命题的出发点和依据,其中的数学名词称为 ,公认的真命题称为 .
  3. 的过程称为证明,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 .
  4.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
  要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只能用公理、定义、定理或已经证明为真的命题来证明。
  用已知的公认的正确的观点、法则推演出更多的结论,这正是公理化思想的体现,它源于《原本》。
  5.八条基本事实.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一平面內,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6)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7)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8)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下列能看成公理的有 .
  (1)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对顶角相等.
  (6)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6. 还能视为公理的内容.
  (1)数与式的 和 、 的有关性质.
  (2)反映大小关系的有关性质.
  ①如果a=b,b=c,那么a=c,称为 .
  ②如果a>b,b>c,那么
  【第五环节】再探新知
  现在来试试,看大家会证明了吗?
  定理: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定理: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定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第六环节】课堂检测
  1.出黑板报时,有经验的同学会在黑板两边同高的位置拉一根绳,然后抹上粉笔一弹即可,这样做的依据是
  2.已知:如图所示,∠1=∠3.
  求证:∠2=∠3
  证明: ∵∠1=∠3( )
  ∵∠1=∠2( )
  ∴∠2=∠3( )
  3.直线l的同侧有A、B、C三点,如果A、B两点确定的直线l1与B、C两点确定的直线l2都与l平行,那么A、B、C三点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
  【第七环节】分享与解惑
  这节课我对……还不太明白
  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第八环节】布置作业
  写一个小的报告《制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体会公理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知道康乃馨代表的寓意,认识贺卡是人们用来传递爱的使者,了解贺卡,运用美术知识设计制作出一张新颖美观的母亲节贺卡  2.通过制作贺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养成自己动手、动脑,及合作协助的集体精神  3.学会感恩,培养学生对母亲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不仅要懂得感受爱,更要學会去爱别人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的观察能力一般,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合作学习时小组配合能力较强。  教学重点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二年级上册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必修三区域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二、课标分析: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區域差异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  2.借助地图、文字和图片材料,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分析自然环境、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江雪》这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重点解决问题: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想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诗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丰富的精神食粮,每一首诗中,都蕴含一个故事、一种心情、一段历史,吟诵起来,每每令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江雪》  (二
期刊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语文素质是经过教师的培养和训练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循环往复的吸收和表达的实践中而长期形成的听说读写能力,其核心因素是语言能力,即对语言文字的领悟、感受
期刊
一、学习者分析  我所带的班级是文科班,学生对数学普遍有一定的畏惧情绪,但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比较强,对老师的讲解敢于质疑,有自己的想法和主  见,具有初步探索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进一步认识数学的理性与严谨,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情趣,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
期刊
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造,人类就不会进步。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下面,本人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如果生活在鼓励自由探索、标新立异、发明创新的民主和谐气围中,那么他们的创造力就会迅速的发展起来;如果生活在不允许自由探索和研究的一言堂、家长制的环境中,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受到
期刊
一、课前准备  1..考勤,并将请假或旷课的学生名单记入教学计划和课堂日志表。  2.、课前安全教育。  一是1、要求学生说出实训过程中需遵守的安全事项。  二是2、进入实训室后对行为规范有什么要求?当出现设备有响声或开关处熔断器发亮故障情况后应该如何处理?  二、回顾与引入  1.简述电机正反转所用到的电器元件;  2.这节课主要采用了PLC可编程序来代替电力拖动控制部分,逐步引入新课题。  三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作文,学生多怀着畏难的心理,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们,因为阅读量少,视野较窄,对写作缺乏信心,兴趣不高。只有学生对周围事物、现实的生活有关注与热爱,才能提起习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要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应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注重方法指导,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对于作文教学而言,没有比培养写作兴趣更重
期刊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及闻一多;朗读课文并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3.学习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以及他热爱祖国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闻一多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期刊
一、教材分析  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后进行的,学生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