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鞅在魏国尽管默默无闻。但混得还是不错的。他的主人——魏国的宰相公孙座对他非常赏识,已经有意要把他推荐给魏王。作为“后备干部”,商鞅工作有能力、上面有靠山、仕途有奔头,正处于前程不可估量之际,他绝不会想到“跳槽”。这样的机遇,他应该十分珍惜才对,有可能还唯恐失之交臂也说不定。
可公孙座毕竟不是一把手。当公孙座病危,正式向魏王推荐商鞅的时候,商鞅还不到三十岁。在魏王的眼里,商鞅一是年纪轻,二是地位低,三是经验少,这样的人怎么能担任宰相协助自己管理国家呢?魏王的想法,客观地讲应当说没错,错的是他的思维。
魏王在用人上所表现出的这种陈腐观念,很难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他太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了。而商鞅在青少年时代就受到法家思想的深刻影响,用现在的话说是属于开拓创新型的人才。由此也就不难想象,即便魏王起用了商鞅,商鞅的“强国之术”也未必就能获得支持,得到施行。道不同,怎么能相为谋呢?
面对这样的领导,有志难酬的商鞅,“跳槽”似乎也就成为必然。然而,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跳槽”的人,大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环境,获得更大的发展。从屎窝挪到尿窝,那是“跳槽”者的大忌。所以,想跳,是一回事儿;往哪儿跳,又是一回事儿。
秦国的一纸求贤令,使观望中的商鞅最终锁定了目标:往泰国跳。一是秦国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尽管当时的秦国比较落后,很为中原的一些诸侯国瞧不起,但秦国上上下下都憋着一股劲,求生存,谋发展,这使商鞅看到了希望。二是秦孝公求贤若渴。当时的秦孝公刚即位不久,很想干一番事业,对有真才实学的人,举双手欢迎。三是待遇高。秦孝公在文件中明文规定:有谁能献奇计良策,使秦国富强,我让他居高位,且分给他土地。这个条件,无疑也对商鞅产生了诱惑。
往哪儿跳决定下来了,接下来是怎么跳,这里头也有讲究。商鞅显然清楚这一点。在商鞅“跳槽”去秦国前,公孙座曾建议魏王杀掉他,并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商鞅,其实他无非是想卖个人情。他这样说道:“我先站在忠君的立场,建议魏王杀掉你;现在,我站在爱臣的立场,劝你赶快逃吧。”可商鞅并没买他的账。
商鞅心想:先前,你公孙座推荐我时,魏王并没有听从你的建议,现在,你公孙座的话肯定还不会好使。退一步说,听了你公孙座的话闻风而逃,势必引起魏王的警觉,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听完公孙座的劝告,商鞅一如既往,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该干啥还干啥。殊不知,他是明松暗紧,正偷偷地盘算着“跳槽”这步棋呢。
商鞅“跳槽”到了秦国后,尽管两眼一抹黑,但很快便与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套上了关系。至于怎么套上的,史料语焉不详,但想必也无非是三包果子两盒糖起的作用。通过这层关系,秦孝公终于接见了商鞅,并最终重用了他。
编辑 梁宇清
可公孙座毕竟不是一把手。当公孙座病危,正式向魏王推荐商鞅的时候,商鞅还不到三十岁。在魏王的眼里,商鞅一是年纪轻,二是地位低,三是经验少,这样的人怎么能担任宰相协助自己管理国家呢?魏王的想法,客观地讲应当说没错,错的是他的思维。
魏王在用人上所表现出的这种陈腐观念,很难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他太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了。而商鞅在青少年时代就受到法家思想的深刻影响,用现在的话说是属于开拓创新型的人才。由此也就不难想象,即便魏王起用了商鞅,商鞅的“强国之术”也未必就能获得支持,得到施行。道不同,怎么能相为谋呢?
面对这样的领导,有志难酬的商鞅,“跳槽”似乎也就成为必然。然而,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跳槽”的人,大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环境,获得更大的发展。从屎窝挪到尿窝,那是“跳槽”者的大忌。所以,想跳,是一回事儿;往哪儿跳,又是一回事儿。
秦国的一纸求贤令,使观望中的商鞅最终锁定了目标:往泰国跳。一是秦国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尽管当时的秦国比较落后,很为中原的一些诸侯国瞧不起,但秦国上上下下都憋着一股劲,求生存,谋发展,这使商鞅看到了希望。二是秦孝公求贤若渴。当时的秦孝公刚即位不久,很想干一番事业,对有真才实学的人,举双手欢迎。三是待遇高。秦孝公在文件中明文规定:有谁能献奇计良策,使秦国富强,我让他居高位,且分给他土地。这个条件,无疑也对商鞅产生了诱惑。
往哪儿跳决定下来了,接下来是怎么跳,这里头也有讲究。商鞅显然清楚这一点。在商鞅“跳槽”去秦国前,公孙座曾建议魏王杀掉他,并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商鞅,其实他无非是想卖个人情。他这样说道:“我先站在忠君的立场,建议魏王杀掉你;现在,我站在爱臣的立场,劝你赶快逃吧。”可商鞅并没买他的账。
商鞅心想:先前,你公孙座推荐我时,魏王并没有听从你的建议,现在,你公孙座的话肯定还不会好使。退一步说,听了你公孙座的话闻风而逃,势必引起魏王的警觉,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听完公孙座的劝告,商鞅一如既往,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该干啥还干啥。殊不知,他是明松暗紧,正偷偷地盘算着“跳槽”这步棋呢。
商鞅“跳槽”到了秦国后,尽管两眼一抹黑,但很快便与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套上了关系。至于怎么套上的,史料语焉不详,但想必也无非是三包果子两盒糖起的作用。通过这层关系,秦孝公终于接见了商鞅,并最终重用了他。
编辑 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