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适应课改的几点思考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ha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改革已在全国教育战线轰轰烈烈地兴起,新课程理念已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应该说教育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有的学科,效果仍不容乐观。比如,语文课程改革方案多数还停留在理念层次上,还没有一个可操作的方案,新的实践体系和结构尚未成形。这些都需要我们积极地探索,尽快地解决。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主要体现为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下面我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适应课程改革,谈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实现教师内涵、教学模式、教学思维的转变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这一精辟见解,启示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应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有意识的人,然而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因而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要加强学科计划的统筹安排
  语文教学在新课改之下,教师更应该注意合理调配时间,统筹安排,多方兼顾,既要有效地完成语文教材的教学,又要留有教师自选教材和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时间。在新课程教学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就必须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学期乃至初中三年的统筹安排。如: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初中一年级着重训练对文章主题的准确把握;初中二年级能品鉴一篇文章、一席话;初中三年级就要能够对名篇名著,进行较为深入的赏析。具体到每一期的学科计划,就阅读板块来说,要排出精讲课文多少篇,估计用多少时间;学生实践体验学习多少篇,估计用多少时间;学生课堂自学多少篇,估计用多少时间;剩余时间用于教师机动使用。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都紧扣计划,心中有重点,步步求突破。三年下来,各个击破,就会一步步达到阅读教学的总要求。其他如写作也是如此,不仅要有通盘考虑,还要有具体安排、设想。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就会减少简单无效的重复劳动,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我们有不少语文教学的同行,在课程改革中探索出了一些好办法。语文课的长文短教,教师的课堂精讲,是新课改中人们对语文如何教的有益探索,也都不失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之举。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是整个教学过程以文章教学为主。一篇文章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假如我们不对讲课的内容进行调控,那么在稍纵即逝的45分钟里,什么都面面俱到,那是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费时多而收效甚微的状况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设法解决,比如:精心安排授课内容,做到把握要点,化解难点;强化基础,适时点拨;温故知新,深入拓展。还有我们说的“长文短教”就是要改革我们语文教学中习惯的字、词、句、篇,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一统的形式,语文教学要能够打破常规,由文章的内容、特点决定教学策略、步骤。即使就是精读课的教学,教师根据课文特点,教学中也要各有侧重、灵活处理。
  三、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而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以此来达到语文教学实效的提高。
  四、继承传统的优秀语文教育经验,在继承中发展
  现代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语文教育现代化,但强调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并不等于就要割裂传统。近百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一方面善于继承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又勇于对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糟粕进行批判,同时善于吸收先进的西方教育思想,代之以新观念、新方法。比如,语文教学改革正在突破几十年来教师讲学生听的旧观念和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的新观念;突破了语文教学串讲、串问、费时低效的状况,同时创造了许多宝贵的语文教学经验或教学模式,如“情境教学法”教学模式、“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识字方法更是丰富多彩,大大丰富了我国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对于传统教学中的好经验,要重视继承与改造。有些要根据现在出现的新情况,融入新的思想与方法,不断地丰富,推陈出新,促进其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例如,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一条基本经验是“多读多写”。提高学生的读和写的能力,离不开读写实践,但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改进读写训练、提高教学效率,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是当前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又如,“背诵”,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在小学阶段背诵积累一定数量的好文章很有好处,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但“背诵”也要得法,我们不能回到私塾时代不给学生任何指点、让他们摇头晃脑、一味地死记硬背许多不知其意的东西,这样做是与当今教育目标相违背的。
  中学语文教学要不断改革,要不断创新。改革需要循序渐进,不要轻易否定过去的一些经验,要总结过去的做法,哪些是好经验,哪些已不符合当代要求。要改哪些不符合当代要求的思想、方法,对于一些问题的处理要有辩证观点。语文教学改革只有在继承和发扬优秀语文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健康发展。完整、正确地认识传统,可以使我们更清楚改革的起点和目标,减少盲目性和重复劳动,也可以减少改革中遇到的困难与阻力。
  时下的这一代学生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们正赶上了课程改革的好时机。因此,咱们教师应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搞好校本教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他们能自如应付各种挑战,从而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四川省平昌县泥龙乡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本次课程改革,核心是关注“人”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据此,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三维目标,尤其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取代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是其中的亮点之一。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历史教师该怎样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健全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的含义,探讨它实现的方法与途径,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和认识。  [关键词]有效性 思想与现实 问题教学 以人物为中心    在广东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我校积极开展心高效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其中“211”新教学模式的提出,从“同一课题,最佳演绎”到“不同课题,各自精彩”的探索实践已经一年了,教师们都积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把“纪律差,行为差,成绩差”的学生,称之为“后进生”。其实,后进生不是天生就后进,实际上,人的天赋素质并没有多大区别,一个人的成就如何,并不取决于先天所赋予的才能,而是在漫长的人生中是否做到勤奋读书,刻苦攀登,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就说明,只要一个人有恒心、有
期刊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独特的语言学科,相对英语等其他学科而言,一直以来得不到学生的重视,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低下,本文总结了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几条途径,强调提高语文课堂效率需要把握初中生行为特点,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发挥教师组织者作用,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效率 情感交流 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社会的不断发展,21世纪对人才的
期刊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课堂阅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文课堂 阅读 方法 效率     教育学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包含动作技能因素的心智技能,它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默默地进行实践操作,而练习正是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学生要有阅读技巧,具备阅读能力,就必须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进行练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尴尬,问题颇多。此文就目前中职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文化基础课 尴尬 专业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经济的发展,教育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和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全面展开,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却相对滞后,无论在教育观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存
期刊
践行课改已有一年多,原来是采用成功导学案进行教学,现在是用双“三二四”模式教学,不管什么形式,都是一个目标,就是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更高效。我有幸到宜川、洛川、山东昌乐去观课,对其推行课改的大胆有序,卓有成效甚为感叹。在羡慕之余,我也在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到我校任教一学期,践行课改过程中,其间有收获,也有困惑。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所选的这条课改之路是绝对正确的,我们一定要沿着这
期刊
开放型习题是相对有明确条件和明确结论的封闭式习题而言的,是指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确定的习题。  数学开放型习题体现了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数学开放型习题既展示了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又反映了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数学开放型习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的体现。数学开放题的构造主要有两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复读生存在的失宠、自卑、孤独、困惑等心理问题,提出用爱心教学、诚心理解学生、真心宽容学生等的矫正方法,为提高复读生的综合素质做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复读生 心理 矫正 探究    复读班学生构成复杂,学习程度参差不齐,自尊心强而自信心差,纪律性差,不易说服教育。有的学生低估了复读的压力,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便匆匆披挂上阵。以致在复读中,困惑越来越多,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曾
期刊
[摘要]养成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想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就要从养成教育人手。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良好教育,才能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素质教育 养成教育 学习习惯    中学生学习成绩不佳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问题的严重性并没有引起学生、家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