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我在苏北支教的一个故事——
开学后第二周的周二,上午第一节课,我正在给学生们上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节的内容。当我布置了作业以后,想让他们把这个知识当场巩固,就给了他们5分钟的时间进行记忆,然后开始提问。
正当大家静心默背的时候,我发现今天的张硼有点不认真。于是悄悄地走到她的旁边,用手指了指黑板上的内容,示意她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但是她好像没有领会一样,还是在发呆。为了不影响别的学生,我没有声张,随手轻轻地在她的桌子上敲了一下,以进一步提醒她。这回她可注意到了。但一反常态的是她并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而是用奇怪的眼光看着我。“快记呀”,我轻声地说。奇怪的是,她索性把头埋在桌子上睡起觉来。但为了保持课堂的整体氛围,我并没有再与她进行交流。
我又开始上课。“同学们,下面老师要检查你们了。在一个同学讲的同时,其他同学也默默地回答一次。这样你就相当于多了一次复习的机会。人家讲一次。你就巩固一次。只要你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你的学习就可以很棒!”听我这么一说,学生都精神抖擞地举起了手。张硼同学也抬起了头,好像要认真起来。我提问了五位学生,其中有两位在我的帮助下完成了回答。期间,我还始终注意着张硼,见她一直表现得比较认真,就决定请她来回答。谁知她先是不开口,后来说的话却使我大吃一惊:“老师,你知道我不会为什么还要提问我,”我一时有点语塞,心想:“这孩子今天到底是怎么啦”,随后说:“老师相信你能够说出来,让你在同学们面前展示一下你的水平呀,因为我看你后来很认真”,我表现得还是心平气和。然而我听到的回答却是:“我认真不认真,只有我自己知道,你怎么……乱说。”我开始有点脸红,这样尴尬的局面还没碰到过。几乎要不耐烦了,但还是尽量地控制自己的感情,说:“当然,老师看错也是有可能的,但我不希望自己是看错了,是不是?不过,老师是否看错也没有关系,关键是你是来学习的,你学习得到位不到位。如果不到位,那老师就有责任来关心、督促你。”“谁要你这样”,她好像成心要和我怄气,我也真有点生气了,可还是忍着,连忙转换了一个话题说:“那你是不是来学习的?”“是的”。她干脆地回答。“那老师让你上课学好知识,错没错?”我的语气有点生硬了,“没错”,她也更响了。在支教中出现这种情况。真是太煞风景了。看着其他学生一眼不眨地盯着我。我又放缓了语气:“那么课后请你去办公室一下,好吗?”“随你”她好像要始终比过我似地说。“那你就请坐吧。”我也始终全力地克制着自己。她坐了下去,还是趴在桌子上,其他学生则开始做作业。很快就下课了。我宣布了下课,一个人走出了教室。在办公室等张硼的到来。结果下一节上课时间到了,她没来;我再等,她还没来;于是到第三节下课我又到教室找她,人不在,问旁边的学生,说她身体不好,请假回家了。我又去找她的班主任,班主任吴老师告诉我“她以前经常这样。没事。”但当天晚上,我却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张硼连着两天没来上课,我更加着急了。一早,我去找吴老师。建议和他一起去做一次家访。吴老师欣然答应。路不好走,都是乡间土路。大约骑了半小时自行车的路程,我们来到了张硼家。在路上,吴老师告诉了我张硼家的一些基本情况。
她母亲因为生病已经在去年去世,她和父亲一起生活,她还有一个哥哥在苏州打工,由于给她母亲治病花去了大量的钱,加上父兄收入又少,现在家里相当贫穷,学校里已经免除了她读书的一部分费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当路过一个小店时,我买了些东西,准备送给她家。当我们来到她家时,却看见张硼正在洗衣服,而她父亲则精神不振地坐在她旁边的小凳上。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是她要照顾父亲,而不是她自己生病。
见到我们的突然造访,父女俩有点不知所措。“张硼,听说你生病了,老师来看看你。”吴老师一边说一边示意我把东西给他们。我连忙走过去。把东西放到张硼父亲手里,说:“我是来这里支教的老师,你家张硼是个懂事的孩子,怎么这几天没来上课,来看看。”她父亲两手忙往外推说:“你们来我家就让我十分高兴了,怎么能收你们的东西。”吴老师也过来说:“你就收下吧”,她这才把东西放在身边的地上。“老师,今天刚好你们来,我正有事想跟你们说,可这几天身体不行”,张硼父亲欲言又止。“有什么困难,只管提出来,我们可以帮助的。尽量……”没等我俩说完,他就打断了我们,停停顿顿地说:“不是,我的意思是……不麻烦你们了……我想……张硼待家里,不上学了。你们看,我这条件……还有她反正也学不好什么。”“谁说我学不好”,张硼终于耐不住说话了。“你看你考的那点成绩?”“成绩怎么啦,都是你经常让我……”父女俩像有点吵起来了。我们赶紧阻止了他们,说:“有难处,我们可以想办法解决。我们看得出,张硼不是一个笨孩子,现在成绩不好是由于基础不好,前面的没学会,后面学起来就困难。只要她愿意。我们可以给她补课。孩子是有希望的,不要等到了将来,你们两个都想到知识的重要时,那时后悔也没用了。”这时的张硼用感激的目光看着我们。我们继续做了她父亲一番思想工作。她父亲沉默了许久,后来终于说:“既然老师这么想方设法地帮我们,我也就没话说了。好吧,张硼你跟老师去上学吧。”临走的时候,张硼父亲还想把东西还给我,我执意不肯。他才只好收下。
路上,张硼悄悄地对我说:“老师。对不起,那天是我不好。我是跟我爸赌气,早上斗了嘴,心情不好,课上就冲撞了你,请原谅。其实,我、还有其他同学都非常喜欢你来给我们上课。”这时。几天来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只是还想考验她一下,说:“我就猜你那天肯定有事,所以课上一直比较克制,你的话也没放在心上。你当时也能看出来。其实,我所牵肠挂肚是从此你能否静下心来好好读书。”“能,老师您就放心吧!我的脾气是说到做到”,张硼爽快回答时露出的笑脸就像盛开的牡丹。
之后。我与吴老师一起向校方提议,免除了张硼所有的学习费用。到冬天的时候,我又买了几套衣服送给她家。在平时上课的日子里,我向学校借来了初中六册数学教材,结合张硼等几个基础较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编了一份复习资料,利用课余时间开始系统地给他们补课。在此过程中。张硼表现得非常积极,课上总能认认真真地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课后一有机会就拿着自己还不懂不会的问题来问我。这样。到期中考试的时候,她的数学成绩已能达到班级中的中上水平了:到期末,她的数学成绩在班中排名第二,其他成绩也明显提高。我为她的进步而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这凝结着我的一份心血。
“教书”的宗旨在于“育人”,“育人”能更好地促进“教书”。教育、教学是两个和谐的统一体,也是教师职业的根本所在。同时,“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就看教师是否愿意真正地付出”,我坚信这句话的力量,并要不断地践行它。
教育的功德就在于它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去影响一个纯真而无知的孩子,使他不断向积极的方面发展:爱心的伟大就在于它能冲破心情与成见的局限。用细腻无私的情感去感化一个尚未处世的孩子。教师就应该是这样的一个爱的使者。我愿成为这样的使者,而且乐此不疲。
开学后第二周的周二,上午第一节课,我正在给学生们上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节的内容。当我布置了作业以后,想让他们把这个知识当场巩固,就给了他们5分钟的时间进行记忆,然后开始提问。
正当大家静心默背的时候,我发现今天的张硼有点不认真。于是悄悄地走到她的旁边,用手指了指黑板上的内容,示意她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但是她好像没有领会一样,还是在发呆。为了不影响别的学生,我没有声张,随手轻轻地在她的桌子上敲了一下,以进一步提醒她。这回她可注意到了。但一反常态的是她并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而是用奇怪的眼光看着我。“快记呀”,我轻声地说。奇怪的是,她索性把头埋在桌子上睡起觉来。但为了保持课堂的整体氛围,我并没有再与她进行交流。
我又开始上课。“同学们,下面老师要检查你们了。在一个同学讲的同时,其他同学也默默地回答一次。这样你就相当于多了一次复习的机会。人家讲一次。你就巩固一次。只要你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你的学习就可以很棒!”听我这么一说,学生都精神抖擞地举起了手。张硼同学也抬起了头,好像要认真起来。我提问了五位学生,其中有两位在我的帮助下完成了回答。期间,我还始终注意着张硼,见她一直表现得比较认真,就决定请她来回答。谁知她先是不开口,后来说的话却使我大吃一惊:“老师,你知道我不会为什么还要提问我,”我一时有点语塞,心想:“这孩子今天到底是怎么啦”,随后说:“老师相信你能够说出来,让你在同学们面前展示一下你的水平呀,因为我看你后来很认真”,我表现得还是心平气和。然而我听到的回答却是:“我认真不认真,只有我自己知道,你怎么……乱说。”我开始有点脸红,这样尴尬的局面还没碰到过。几乎要不耐烦了,但还是尽量地控制自己的感情,说:“当然,老师看错也是有可能的,但我不希望自己是看错了,是不是?不过,老师是否看错也没有关系,关键是你是来学习的,你学习得到位不到位。如果不到位,那老师就有责任来关心、督促你。”“谁要你这样”,她好像成心要和我怄气,我也真有点生气了,可还是忍着,连忙转换了一个话题说:“那你是不是来学习的?”“是的”。她干脆地回答。“那老师让你上课学好知识,错没错?”我的语气有点生硬了,“没错”,她也更响了。在支教中出现这种情况。真是太煞风景了。看着其他学生一眼不眨地盯着我。我又放缓了语气:“那么课后请你去办公室一下,好吗?”“随你”她好像要始终比过我似地说。“那你就请坐吧。”我也始终全力地克制着自己。她坐了下去,还是趴在桌子上,其他学生则开始做作业。很快就下课了。我宣布了下课,一个人走出了教室。在办公室等张硼的到来。结果下一节上课时间到了,她没来;我再等,她还没来;于是到第三节下课我又到教室找她,人不在,问旁边的学生,说她身体不好,请假回家了。我又去找她的班主任,班主任吴老师告诉我“她以前经常这样。没事。”但当天晚上,我却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张硼连着两天没来上课,我更加着急了。一早,我去找吴老师。建议和他一起去做一次家访。吴老师欣然答应。路不好走,都是乡间土路。大约骑了半小时自行车的路程,我们来到了张硼家。在路上,吴老师告诉了我张硼家的一些基本情况。
她母亲因为生病已经在去年去世,她和父亲一起生活,她还有一个哥哥在苏州打工,由于给她母亲治病花去了大量的钱,加上父兄收入又少,现在家里相当贫穷,学校里已经免除了她读书的一部分费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当路过一个小店时,我买了些东西,准备送给她家。当我们来到她家时,却看见张硼正在洗衣服,而她父亲则精神不振地坐在她旁边的小凳上。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是她要照顾父亲,而不是她自己生病。
见到我们的突然造访,父女俩有点不知所措。“张硼,听说你生病了,老师来看看你。”吴老师一边说一边示意我把东西给他们。我连忙走过去。把东西放到张硼父亲手里,说:“我是来这里支教的老师,你家张硼是个懂事的孩子,怎么这几天没来上课,来看看。”她父亲两手忙往外推说:“你们来我家就让我十分高兴了,怎么能收你们的东西。”吴老师也过来说:“你就收下吧”,她这才把东西放在身边的地上。“老师,今天刚好你们来,我正有事想跟你们说,可这几天身体不行”,张硼父亲欲言又止。“有什么困难,只管提出来,我们可以帮助的。尽量……”没等我俩说完,他就打断了我们,停停顿顿地说:“不是,我的意思是……不麻烦你们了……我想……张硼待家里,不上学了。你们看,我这条件……还有她反正也学不好什么。”“谁说我学不好”,张硼终于耐不住说话了。“你看你考的那点成绩?”“成绩怎么啦,都是你经常让我……”父女俩像有点吵起来了。我们赶紧阻止了他们,说:“有难处,我们可以想办法解决。我们看得出,张硼不是一个笨孩子,现在成绩不好是由于基础不好,前面的没学会,后面学起来就困难。只要她愿意。我们可以给她补课。孩子是有希望的,不要等到了将来,你们两个都想到知识的重要时,那时后悔也没用了。”这时的张硼用感激的目光看着我们。我们继续做了她父亲一番思想工作。她父亲沉默了许久,后来终于说:“既然老师这么想方设法地帮我们,我也就没话说了。好吧,张硼你跟老师去上学吧。”临走的时候,张硼父亲还想把东西还给我,我执意不肯。他才只好收下。
路上,张硼悄悄地对我说:“老师。对不起,那天是我不好。我是跟我爸赌气,早上斗了嘴,心情不好,课上就冲撞了你,请原谅。其实,我、还有其他同学都非常喜欢你来给我们上课。”这时。几天来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只是还想考验她一下,说:“我就猜你那天肯定有事,所以课上一直比较克制,你的话也没放在心上。你当时也能看出来。其实,我所牵肠挂肚是从此你能否静下心来好好读书。”“能,老师您就放心吧!我的脾气是说到做到”,张硼爽快回答时露出的笑脸就像盛开的牡丹。
之后。我与吴老师一起向校方提议,免除了张硼所有的学习费用。到冬天的时候,我又买了几套衣服送给她家。在平时上课的日子里,我向学校借来了初中六册数学教材,结合张硼等几个基础较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编了一份复习资料,利用课余时间开始系统地给他们补课。在此过程中。张硼表现得非常积极,课上总能认认真真地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课后一有机会就拿着自己还不懂不会的问题来问我。这样。到期中考试的时候,她的数学成绩已能达到班级中的中上水平了:到期末,她的数学成绩在班中排名第二,其他成绩也明显提高。我为她的进步而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这凝结着我的一份心血。
“教书”的宗旨在于“育人”,“育人”能更好地促进“教书”。教育、教学是两个和谐的统一体,也是教师职业的根本所在。同时,“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就看教师是否愿意真正地付出”,我坚信这句话的力量,并要不断地践行它。
教育的功德就在于它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去影响一个纯真而无知的孩子,使他不断向积极的方面发展:爱心的伟大就在于它能冲破心情与成见的局限。用细腻无私的情感去感化一个尚未处世的孩子。教师就应该是这样的一个爱的使者。我愿成为这样的使者,而且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