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文以载道,许多优美的文章本身就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世界文明礼仪的教育题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对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净化学生生活,促进师生交流,改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我校目前开展的《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校本课题研究,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呢?
一、整合课程资源,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我们在课题研究策略中明确提出:将礼仪教学渗透到各学科之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语文、数学、艺术、体育等其他课程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适时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语文教学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要与学校的学生管理常规相结合,要整合一切有利礼仪教育因素,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和校规校纪教育,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这是保证语文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学生管理常规,如:说话彬彬有礼、习惯礼貌用语、认真倾听别人发言、保持正确坐姿站势等让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团结友爱等良好的文明素质。
二、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在课堂上要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教育感染学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勿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自身优秀的素质,在于自己的言传身教。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表明教师本身文明礼仪的修养是影响教育学生的前提。“亲其师,信其道”在学生眼里,老师是最神圣的,教师的言行举止常常左右着学生的言行,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无不作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示范,无不反馈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榜样做好了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三、挖掘教材,巧设情境营造文明礼仪教育氛围
中华民族创造了古老的华夏文明,给炎皇子孙留下了宝贵的文明礼仪精神财富。古人编撰了《周礼》、《仪礼》、《礼记》等礼仪专著,编写了一套完善的系统的封建礼仪教育经典著作。开创了用文明礼仪教育来规范和约束人们行为的先河。认为“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把礼仪教育看作一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以传承中华文化为使命的“语文”,自然就处处渗透了“不学礼、无以立”的思想,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深挖教材,找到礼仪教育的渗透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巧设情境营造文明礼仪教育氛围。
新课程的理念提倡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入手,让学生在实践中、在一定的情境中去体验和感悟。如小学教材里的《孔子拜师》不但有面对尊长应该如何说话,如何行礼的实际演练,而且传承了中华文化尊师重道的文明思想。这对学生的礼仪教育是直接的,是最有效的。还譬如《将相和》《晏子使楚》《一夜的工作》《小抄写员》等古今中外名篇处处渗透人文主义关怀,渗透相互尊重的文明礼仪核心思想。只要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礼仪教育渗透点,把学生引人情境教育中,融入学生的情感,教育于无形,自然就会取得实效。
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文明礼仪的示范
语文教师机智幽默文明丰富的教学语言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富有感染力的体现关怀和尊重的语言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达到不教而悟、不说自明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知识素养外,还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陶冶情操,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吸收世界有效文明成果,遵循语文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为他们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基础。
一、整合课程资源,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我们在课题研究策略中明确提出:将礼仪教学渗透到各学科之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语文、数学、艺术、体育等其他课程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适时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语文教学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要与学校的学生管理常规相结合,要整合一切有利礼仪教育因素,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和校规校纪教育,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这是保证语文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学生管理常规,如:说话彬彬有礼、习惯礼貌用语、认真倾听别人发言、保持正确坐姿站势等让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团结友爱等良好的文明素质。
二、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在课堂上要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教育感染学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勿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自身优秀的素质,在于自己的言传身教。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表明教师本身文明礼仪的修养是影响教育学生的前提。“亲其师,信其道”在学生眼里,老师是最神圣的,教师的言行举止常常左右着学生的言行,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无不作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示范,无不反馈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榜样做好了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三、挖掘教材,巧设情境营造文明礼仪教育氛围
中华民族创造了古老的华夏文明,给炎皇子孙留下了宝贵的文明礼仪精神财富。古人编撰了《周礼》、《仪礼》、《礼记》等礼仪专著,编写了一套完善的系统的封建礼仪教育经典著作。开创了用文明礼仪教育来规范和约束人们行为的先河。认为“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把礼仪教育看作一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以传承中华文化为使命的“语文”,自然就处处渗透了“不学礼、无以立”的思想,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深挖教材,找到礼仪教育的渗透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巧设情境营造文明礼仪教育氛围。
新课程的理念提倡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入手,让学生在实践中、在一定的情境中去体验和感悟。如小学教材里的《孔子拜师》不但有面对尊长应该如何说话,如何行礼的实际演练,而且传承了中华文化尊师重道的文明思想。这对学生的礼仪教育是直接的,是最有效的。还譬如《将相和》《晏子使楚》《一夜的工作》《小抄写员》等古今中外名篇处处渗透人文主义关怀,渗透相互尊重的文明礼仪核心思想。只要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礼仪教育渗透点,把学生引人情境教育中,融入学生的情感,教育于无形,自然就会取得实效。
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文明礼仪的示范
语文教师机智幽默文明丰富的教学语言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富有感染力的体现关怀和尊重的语言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达到不教而悟、不说自明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知识素养外,还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陶冶情操,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吸收世界有效文明成果,遵循语文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为他们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