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我发现在阅读一本书时,要想有比较好的理解和收获,“三步读书法”是不错的选择。三步读书法就是读书经过先把书读薄,再把书读厚,最后把书再读薄这三步。
关键词:三步阅读法
第一步,把书读薄。
拿到一本书,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读起来,读进去。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确实如此,很多的事情都停留在开始,没有进展。所以当我们拿到一本应该读或者想读的书籍時,我们要提醒自己“读起来”:首先我要读完这本书,我要用3天或5天或一周的时间读完,每天的阅读量要适中,也可以先少一点,后面慢慢地加量。目标明确了,阅读的过程会更专注。
读起来,还要读进去。一般的默读速度为每分钟“300-500字”,对五六年级小学生的要求是“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我们可以定15分钟专注阅读。以读《俗世奇人》为例,1分钟至少阅读300字,15分钟至少读4500字,一刻钟就可以完成阅读《俗世奇人》前几篇文章,《苏七块》1063字,《刷子李》1097字,《酒婆》1461字。有这15分钟专注阅读,我们就能读进去了。
只要读进去了,我们就会被吸引,书中的情节和人物的悲喜就会像磁石一样吸引我们。坚持读,书就会越来越薄,读到一半的时候,会很有成就感,后半段的阅读就会更快地完成。只要能读进去,这件事情就完成了一半。
对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指导,刚开始更多地要花时间和方法吸引学生来读。亲子共读、师生共读、同伴分享都可以,对于小学高年段和中学的学生来说,同伴分享的影响作用会更明显。
其次,就是计划督促自己读完。第一步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读,可以准备一支铅笔,遇到不懂的词语画问号,如果不影响理解文章内容可以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遇到特别感兴趣的可以画叹号,自己的感受简单写几个词。如果产生了疑问,可记下问题,带着问题读。边读边想,抓关键词句,可画下来,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其他时间的阅读,也可以借鉴每天15分钟专注阅读法,可以增加每天的阅读次数,也可以根据兴趣每次阅读时间在15分钟的基础上适当延长。
这样读书,耗时不多,效率高,书越来越薄,会很有成就感,越发想读下去。书中的内容也吸引我们,每天会很轻松愉快,而且专注读书带来的读书效果也很可喜。这样的阅读会成为每天愉快的时光,成为每日的期盼,阅读就会成为我们每日生活的一部分,不可缺少也是不愿缺少的一部分。当通读整本书后,怀抱书本,回顾主要情节,你会有种感觉:买到它很久,此时我才真正认识它,通读一遍,今儿才算初步拥有了它。
第二步,把书读厚。
读完了一本书,会很轻松愉快,但是对这本书的兴趣和探索却不愿意停止。要想有更多的收获,也不应该止步于第一阶段的阅读。这时候就可以进行第二遍的阅读。因为有了第一遍的基础,第二遍就会快一些。在阅读中,为了能更好地增进理解增加收获,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点努力。
一、圈点批注,记录阅读感受,随时留存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思考灵感。
随时记下阅读时的点滴想法,做批注。可以学习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的做法。
《林教头风雪三神庙》原文片段及金圣叹评点【括号内】: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一。写花枪、葫芦,好。】将那条絮被放开,【二。】先取下毡笠子,【三。】把身上雪都抖了,【四。】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五。】和毡笠放在供桌上;【六。】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七。】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八。】就将怀中牛肉下酒。【九。写得妙绝。正所谓与人无患,与物无争,而不知大祸已在数尺之内矣。人生在世上,真可畏哉! 】
二、在有疑惑的地方记上问号或记录自己的问题。
读过之后可以对自己的一些疑惑做一些梳理和查阅,对第一步阅读时觉得不太理解的地方做些探索,做一些阅读拓展:
1、书中的历史背景:四大名著这一点都会有所涉及。与《西游记》相关的唐代玄奘的故事需要了解一些,《红楼梦》明清时的民俗文化等。
2、书中涉及的文化知识:比如《红楼梦》中的“停机德”“咏絮才”等,《西游记》中“圯桥进履”的故事等,《水浒传》里的藏头诗,《三国演义》里的铜雀台等。
3、书中涉及的官职名等,当时的官职相当于今天什么官职,他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可能会有助于理解书中人物的做法,从而也能从一些细节判断这个人物的特点。
4、书中的古诗、隐语、作者的评价等所蕴含的更深层更精辟的见解。
5、某些重要情节的细节想象和人物命运的关联推理等。
6、与书中涉及的人物历史上的相关评价等。比如《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孔融、祢衡等和历史上、文学史里的他们有什么不同,可以对比阅读,全面了解人物。
第三步,把书读薄。
经过第二步的阅读,我们对阅读文本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有时候我们会深深地沉浸其中。我们也要学会走出来,试着把书读薄。
1、情节梳理:我们可以进行全书情节的梳理,也可以将进行某个人物或某个事件或某个事物的情节梳理。
2、可以进行书中单个人物相关的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可以绘制“我最喜欢的书中人物”一类的手抄报,或者撰写某个人物小传。
3、也可以就书中某一方面的文化进行专题研究,例如:《红楼梦》中的美食、建筑、服饰、礼品……《唐诗三百首》中的酒、月、花、草、乡愁……都比较有意思,而且有价值。
4、写法探究: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等也值得去细细品味。也可以和别的作品比较阅读。例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同时期的东西方戏剧伟人,他们的作品比较阅读一直是很受欢迎的研究话题。
经过这三步读书法的阅读,我们对于一本书会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也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见解,悄悄地完成了从阅读到写作的转变,在读写结合中会有比较令人满意的收获。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 付启凤
关键词:三步阅读法
第一步,把书读薄。
拿到一本书,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读起来,读进去。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确实如此,很多的事情都停留在开始,没有进展。所以当我们拿到一本应该读或者想读的书籍時,我们要提醒自己“读起来”:首先我要读完这本书,我要用3天或5天或一周的时间读完,每天的阅读量要适中,也可以先少一点,后面慢慢地加量。目标明确了,阅读的过程会更专注。
读起来,还要读进去。一般的默读速度为每分钟“300-500字”,对五六年级小学生的要求是“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我们可以定15分钟专注阅读。以读《俗世奇人》为例,1分钟至少阅读300字,15分钟至少读4500字,一刻钟就可以完成阅读《俗世奇人》前几篇文章,《苏七块》1063字,《刷子李》1097字,《酒婆》1461字。有这15分钟专注阅读,我们就能读进去了。
只要读进去了,我们就会被吸引,书中的情节和人物的悲喜就会像磁石一样吸引我们。坚持读,书就会越来越薄,读到一半的时候,会很有成就感,后半段的阅读就会更快地完成。只要能读进去,这件事情就完成了一半。
对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指导,刚开始更多地要花时间和方法吸引学生来读。亲子共读、师生共读、同伴分享都可以,对于小学高年段和中学的学生来说,同伴分享的影响作用会更明显。
其次,就是计划督促自己读完。第一步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读,可以准备一支铅笔,遇到不懂的词语画问号,如果不影响理解文章内容可以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遇到特别感兴趣的可以画叹号,自己的感受简单写几个词。如果产生了疑问,可记下问题,带着问题读。边读边想,抓关键词句,可画下来,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其他时间的阅读,也可以借鉴每天15分钟专注阅读法,可以增加每天的阅读次数,也可以根据兴趣每次阅读时间在15分钟的基础上适当延长。
这样读书,耗时不多,效率高,书越来越薄,会很有成就感,越发想读下去。书中的内容也吸引我们,每天会很轻松愉快,而且专注读书带来的读书效果也很可喜。这样的阅读会成为每天愉快的时光,成为每日的期盼,阅读就会成为我们每日生活的一部分,不可缺少也是不愿缺少的一部分。当通读整本书后,怀抱书本,回顾主要情节,你会有种感觉:买到它很久,此时我才真正认识它,通读一遍,今儿才算初步拥有了它。
第二步,把书读厚。
读完了一本书,会很轻松愉快,但是对这本书的兴趣和探索却不愿意停止。要想有更多的收获,也不应该止步于第一阶段的阅读。这时候就可以进行第二遍的阅读。因为有了第一遍的基础,第二遍就会快一些。在阅读中,为了能更好地增进理解增加收获,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点努力。
一、圈点批注,记录阅读感受,随时留存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思考灵感。
随时记下阅读时的点滴想法,做批注。可以学习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的做法。
《林教头风雪三神庙》原文片段及金圣叹评点【括号内】: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一。写花枪、葫芦,好。】将那条絮被放开,【二。】先取下毡笠子,【三。】把身上雪都抖了,【四。】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五。】和毡笠放在供桌上;【六。】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七。】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八。】就将怀中牛肉下酒。【九。写得妙绝。正所谓与人无患,与物无争,而不知大祸已在数尺之内矣。人生在世上,真可畏哉! 】
二、在有疑惑的地方记上问号或记录自己的问题。
读过之后可以对自己的一些疑惑做一些梳理和查阅,对第一步阅读时觉得不太理解的地方做些探索,做一些阅读拓展:
1、书中的历史背景:四大名著这一点都会有所涉及。与《西游记》相关的唐代玄奘的故事需要了解一些,《红楼梦》明清时的民俗文化等。
2、书中涉及的文化知识:比如《红楼梦》中的“停机德”“咏絮才”等,《西游记》中“圯桥进履”的故事等,《水浒传》里的藏头诗,《三国演义》里的铜雀台等。
3、书中涉及的官职名等,当时的官职相当于今天什么官职,他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可能会有助于理解书中人物的做法,从而也能从一些细节判断这个人物的特点。
4、书中的古诗、隐语、作者的评价等所蕴含的更深层更精辟的见解。
5、某些重要情节的细节想象和人物命运的关联推理等。
6、与书中涉及的人物历史上的相关评价等。比如《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孔融、祢衡等和历史上、文学史里的他们有什么不同,可以对比阅读,全面了解人物。
第三步,把书读薄。
经过第二步的阅读,我们对阅读文本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有时候我们会深深地沉浸其中。我们也要学会走出来,试着把书读薄。
1、情节梳理:我们可以进行全书情节的梳理,也可以将进行某个人物或某个事件或某个事物的情节梳理。
2、可以进行书中单个人物相关的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可以绘制“我最喜欢的书中人物”一类的手抄报,或者撰写某个人物小传。
3、也可以就书中某一方面的文化进行专题研究,例如:《红楼梦》中的美食、建筑、服饰、礼品……《唐诗三百首》中的酒、月、花、草、乡愁……都比较有意思,而且有价值。
4、写法探究: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等也值得去细细品味。也可以和别的作品比较阅读。例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同时期的东西方戏剧伟人,他们的作品比较阅读一直是很受欢迎的研究话题。
经过这三步读书法的阅读,我们对于一本书会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也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见解,悄悄地完成了从阅读到写作的转变,在读写结合中会有比较令人满意的收获。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 付启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