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学生的作文,我们感受到的往往是假、大、空,“情感伪化”:要么是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要么是“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全然不见少年的纯真和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还学生以真诚,还作文以真实,是作文教学的迫切任务。
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写出真挚感情呢?
一、捕捉生活“动情点”,感悟生活真情
“动情点”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自然景物或某个事件的环节等等。生活中我们与人交往时一定会有令人动情的人、事、景、物,教给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捕捉,学会品味, 真情实感便呼之而出。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作文中的枯燥、单调,毫无生气。那是因为学生容易忽略调动人的感情。巴金先生说:“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作文是一种情感活动,情乃作文之生命,作文之灵魂。无情,则再美的文字也是苍白无力,再严谨的结构也会不堪一击,再丰富的内容也会索然无味。所以,鼓励学生捕捉生活“动情点”,是改善作文教学的要诀。
二、体验人间真情,让爱永恒
现在的学生,往往以自己为轴心画一个圆,认为长辈的关心是天经地义的,所以他们很少想到要主动关心他人,很少能体会到老师、家长、同学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情感体验少,对生活感悟不够,使得他们的作文缺少真情。因此,我们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懂得感情、懂得关爱别人的人,学生“情寓于中”才能“发之于外”。
本学期,要求学生为父母洗一次脚、梳一次头、摸一摸父母额头的皱纹或与父母进行一次促膝谈心,之后用书信的形式作文《妈妈(或爸爸),我想对您说》和主题系列作文“母亲节”“父亲节”等。看到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文章,我被感动了。生活充实,才会抒发出真实而深厚的情思来。有了情,他们对生活原先不敏感的心就会变得敏感起来,就会在心底里涌动起喜怒哀乐。这样即使不去刻意雕琢言辞,安排技巧,作文也会尽显真情的迷人魅力。
三、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我手写我心,重视学生写内心感受,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想说的话。用自己的语言,才会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的文,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真的情感表现在学生那特有的朴实而富有情趣的妙语中。说自己想说的话,才会使作文内容生活化、情趣化,真切的情感得以抒发。让学生尽情地所欲所语,用朴朴实实的语言写自己实实在在的感情,写自己的理想追求,喜怒哀乐。
语言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承载着表情达意的重大使命。作文的语言应该忠实于生活,尽量生活化,尽量与文中的语境相吻合。当然,作文语言也不仅仅是生活语言的简单实录,也需经过技术处理,使之典型。所以,要写好真挚的感情,还必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都是老师命题,甚至给一个框架,让学生硬性填充,学生在表达方式上没有选择的余地。这样容易使学生脱离生活实际,束缚学生的思维。因此,作文指导课坚持以学生交流,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为主。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点拨,没有提纲,没有框架,没有诸如“写人的文章要写人的外貌特点”或“通过一两件事表现人物的特点”之类的要求,解除束缚,解放心灵,让学生在自由表达中尽情地流畅地表达真情实感。
四、准备几顶“高帽”送给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评价学生作文时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协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作文中的评语是学生和老师之间心灵的回应。对于学生写出的充满真情的文章,老师应该珍惜。我们不该仅仅停留在夸奖的简单的水平上,而是应该认真地写下我们的感受,与他们共享欢乐,分担忧愁。这种情感是孩子从内心流入作文里,又从作文里流向老师心间。老师又把一份真诚、一份情谊借助文字注入学生情感的小溪中,让它永远流淌,这就是感情的延续。所以,作文中,老师的评语要真能达到文字相通、情感交融的话,学生就再也不会讨厌作文了,他们会把作文当成朋友,他们会开心地走进那个有芳草、有绿叶、有溪水的清凉世界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所以,呼唤作文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束缚,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作文教学新体系。我认为,从“真情”入手,为学生的习作注入活力,让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独白、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大胆地在习作中袒露心迹,真情告白!
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写出真挚感情呢?
一、捕捉生活“动情点”,感悟生活真情
“动情点”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自然景物或某个事件的环节等等。生活中我们与人交往时一定会有令人动情的人、事、景、物,教给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捕捉,学会品味, 真情实感便呼之而出。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作文中的枯燥、单调,毫无生气。那是因为学生容易忽略调动人的感情。巴金先生说:“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作文是一种情感活动,情乃作文之生命,作文之灵魂。无情,则再美的文字也是苍白无力,再严谨的结构也会不堪一击,再丰富的内容也会索然无味。所以,鼓励学生捕捉生活“动情点”,是改善作文教学的要诀。
二、体验人间真情,让爱永恒
现在的学生,往往以自己为轴心画一个圆,认为长辈的关心是天经地义的,所以他们很少想到要主动关心他人,很少能体会到老师、家长、同学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情感体验少,对生活感悟不够,使得他们的作文缺少真情。因此,我们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懂得感情、懂得关爱别人的人,学生“情寓于中”才能“发之于外”。
本学期,要求学生为父母洗一次脚、梳一次头、摸一摸父母额头的皱纹或与父母进行一次促膝谈心,之后用书信的形式作文《妈妈(或爸爸),我想对您说》和主题系列作文“母亲节”“父亲节”等。看到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文章,我被感动了。生活充实,才会抒发出真实而深厚的情思来。有了情,他们对生活原先不敏感的心就会变得敏感起来,就会在心底里涌动起喜怒哀乐。这样即使不去刻意雕琢言辞,安排技巧,作文也会尽显真情的迷人魅力。
三、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我手写我心,重视学生写内心感受,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想说的话。用自己的语言,才会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的文,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真的情感表现在学生那特有的朴实而富有情趣的妙语中。说自己想说的话,才会使作文内容生活化、情趣化,真切的情感得以抒发。让学生尽情地所欲所语,用朴朴实实的语言写自己实实在在的感情,写自己的理想追求,喜怒哀乐。
语言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承载着表情达意的重大使命。作文的语言应该忠实于生活,尽量生活化,尽量与文中的语境相吻合。当然,作文语言也不仅仅是生活语言的简单实录,也需经过技术处理,使之典型。所以,要写好真挚的感情,还必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都是老师命题,甚至给一个框架,让学生硬性填充,学生在表达方式上没有选择的余地。这样容易使学生脱离生活实际,束缚学生的思维。因此,作文指导课坚持以学生交流,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为主。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点拨,没有提纲,没有框架,没有诸如“写人的文章要写人的外貌特点”或“通过一两件事表现人物的特点”之类的要求,解除束缚,解放心灵,让学生在自由表达中尽情地流畅地表达真情实感。
四、准备几顶“高帽”送给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评价学生作文时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协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作文中的评语是学生和老师之间心灵的回应。对于学生写出的充满真情的文章,老师应该珍惜。我们不该仅仅停留在夸奖的简单的水平上,而是应该认真地写下我们的感受,与他们共享欢乐,分担忧愁。这种情感是孩子从内心流入作文里,又从作文里流向老师心间。老师又把一份真诚、一份情谊借助文字注入学生情感的小溪中,让它永远流淌,这就是感情的延续。所以,作文中,老师的评语要真能达到文字相通、情感交融的话,学生就再也不会讨厌作文了,他们会把作文当成朋友,他们会开心地走进那个有芳草、有绿叶、有溪水的清凉世界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所以,呼唤作文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束缚,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作文教学新体系。我认为,从“真情”入手,为学生的习作注入活力,让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独白、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大胆地在习作中袒露心迹,真情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