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直面的人生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ni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猫》;主题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3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11(B)—0063—01
  
   《猫》是郑振铎作品集《家庭故事》里的一篇散文,对于这篇作品的主题说法各异。下面笔者对这篇散文的不同理解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这篇作品中写到三只猫的不同遭遇和命运,由于它们的外形、神态,甚至逗人玩赏的角度不同,因而遭遇也有所不同。第一只猫是“新生的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同时又给家庭带来“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不知染上什么病”死去,全家人感到“一缕酸辛”,它的死给家庭带来悲楚。第二只猫“浑身黄色”(倒不吸引人),它“更活泼”,在“花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捉蝴蝶,不怕生人,逗人玩的本领极大,因而成了全家人的“宠物”。也许由于太活泼,导致它失踪了,这对全家来说是一件不愉快的事。至于第三只猫,作者用的笔墨较多,对于它的外形、神情,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它的来源更是蹊跷:“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性情“不活泼、懒惰”、“好象是天生具有忧郁性似的”, 在“我”家的地位是“若有若无”。由于无人宠爱,加之冬天的夜里寒冷,“它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了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感觉上本来就不大喜欢的“黄猫”,由于“黄鸟事件”,导致含冤死去。
   这三只猫不但遭遇不同,造成不幸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因而给主人留下的遗恨也不相同:对前两只猫是惋惜,对后一只猫则是嫌恶之余的忏悔。这里面包含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在这一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揭示文章中心,较为确切。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一切本质都要通过具体对象、过程、事件、关系等表现出来。”因而作者对前两只猫的喜爱不仅是由于外表讨人喜欢,性情“活泼”更是招人喜欢的主要原因,但这一认识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对于它们的死,全家人都感到伤心、难过。而对于第三只猫,由于它的外表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在家中若有若无,甚至有些讨厌。那只黄鸟死去时,“我”毫不迟疑地断定“一定是猫,一定是猫”,那简直是肯定,并用“木棒”追打。当真相大白时,它却已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却更难过得多了”,“我永远无法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这样的冤案再也没有被昭雪的机会了。这正是由于没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没有对三只猫一视同仁造成的过失。
   假定第三只猫的外形美丽,比前两只猫活泼有趣,讨人喜欢,结局会不会不是这样悲惨呢?就由于第三只猫的本领上的缺陷,加之“我们”全家对它的认识的局限,造成它悲惨命运的降临。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不是主人公,而是“猫”的不同命运的见证人。课文就是在猫的不同命运中渗透着作者的怜悯与同情,即对待事物应通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能单凭外形的好坏妄加断定是非曲直,这样是片面的,不科学的认识。因而本文描写猫的不同命运则是要表现主要内容,全文透过对弱小动物命运的描写,反映出那个时代的那些贫苦者、弱小者的不同命运。
   二三十年代的旧式家庭,被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所禁锢,郑振铎的《家庭故事》就是揭示这些旧式家庭走向衰败的本质的。在他的作品里,有的主人公是追求爱情和主张婚姻自由的女性,但她们最终不是受到对方的冷遇而变得郁郁寡欢,就是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悲愤地死去。这样的形象,不正是鲁迅笔下祥林嫂的形象吗?而第三只猫的不幸命运与祥林嫂又有何不同呢?唯一不同的是祥林嫂是控诉封建制度罪恶的代言人,是活生生的人,她在“大年三十晚上死去”。《猫》中第三只猫虽是不能言语的动物,却同样屈死于主人的偏私之下。它的悲剧,与旧式家庭中被贫困困扰着的、因受男性冷遇而郁郁寡欢的女性如出一辙。对这样的作品,应透过现象看到社会生活的本质,并由此延伸到对社会生活,特别是旧式家庭中人的悲惨命运的剖析上来。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认为《猫》的主题就在于通过对三只猫不同命运的描写,揭示旧式家庭中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反映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唤起人们对自由、平等、信心和勇气的向往之情。
其他文献
矮小的身材,比同龄人略显苍老的面庞,慈祥的笑容。这是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嘉峪关市酒钢三中特级教师闫桂珍给记者的第一印象。然而,正是这样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却在甘肃教育界书写了一段动人的传奇。  1985年9月15日,天下着小雨。23岁的闫桂珍背着上大学时用过的被褥和一个装满书籍的大木箱,不顾家人的劝阻,离开了辽宁省岫岩县新甸乡老家,奔向4000公里外的长城终端嘉峪关。从此,她几十年如一日把爱奉献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学;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7(B)—0032—01    笔者近年来一直从事天水市麦积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经常深入学校听常态课,观摩各类公开课,评选各级优秀课,组织和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交流活动,随之发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不能统一,教师过
期刊
〔关键词〕 体育教学;教学反思;内 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7(B)—0056—01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两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符合课改需要,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可以减少教学中的“遗憾” ,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使教师从传授型向学者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学;阅读;诵读; 感悟;积累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7(B)—0068—01    一、反复诵读  1.要让朗读贯穿始终。首先要确保朗读的时间,预习时自读,做到正确流利;回到家里大声读给家长听,读后用一两句话表达主要写了什么;课堂上比赛读,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或者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地方等。让学生
期刊
  
期刊
〔关键词〕 教育;思考;战略;工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8(B)—0009—01    进入新世纪的十年中,我们经历了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义务教育由收费向免费的变迁、上学由难到易再到追求好的转变。未来十年,教育承载着培养人才、保障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更为艰巨的任务。为了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笔
期刊
公平比学历更靠谱  北京考试院今年对阅卷老师的资格作出了严格要求,高校的阅卷老师必须是博士研究生,这意味着在读的硕士研究生不能参与阅卷工作。据说,此举意在增加评卷的公信力。(据《京华时报》报道)  不可否认,博士拥有更强的知识驾驭能力。可是,阅卷工作毕竟不只是在比谁的知识渊博、文凭高低,还要看阅卷者对于考生是否公平。所以,博士头衔与阅卷公平之间不能简单地划等号。文凭不是决定阅卷者水平高低,以及其阅
期刊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11(B)—0029—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思想品德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首先要设置问题
期刊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后记;作用;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8(B)—0021—01    教学后记是教师对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中的得失的分析和总结,是经验的积累,是对教与学的反思和研究,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台阶。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若能踏上这个成长台阶,并勤奋耕耘,定能有较大的收获和进步,从而使自己加快成长的步伐。  一
期刊
〔关键词〕 《田忌赛马》;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11(B)—0055—01    《田忌赛马》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在孙膑的帮助下,转败为胜的故事。《田忌赛马》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使学生从中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考方法,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备课时,我想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