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人最讲究做事的方法,对于学学习来说,我们也应该去寻找正确的方法。方法得当了,事情就会做得又好又快。大家都知道,学生起步阶段的学习是小学,只有从小学开始就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那么,我们该怎样指导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众所周知,小学生有别于中学的特点就是好动、自控力差、依赖性强、学习能力强等等,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去指引他们。俗话说:“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我认为要想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就应该从习惯着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是针对学生自控能力差这个缺点而提出的应对措施。从小形成的习惯容易长期坚持下去,所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这个阶段比较重要的任务。由于学生年纪小,所以,刚刚开始,我们教师要带领着学生,一同去制定学习方法,循序渐进地去形成良好的习惯。那在这个起始阶段,应该形成什么习惯呢?
1.课前预习和课下复习的习惯
这一点之所以排在第一,是有它的重要性的。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这点就说明了在办任何事情,包括学习之前,我们都要去了解一下。譬如,假如老师要讲一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应该课下先去把文章浏览一下,遇到不会的字去查一查,这样再上课的时候,就有信心了。
我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学到过《初冬》这篇文章,当时我还没有预习的习惯,结果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就把我叫起来朗读一下课文,里面遇到了一个字“甸”,由于没有预习所以不认识,于是通篇文章都把“diàn”读成了“du■”。结果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有了这个亲身的教训,我就会在讲文章之前先把不会念得字查字典,标上读音。同样,课下的复习也很重要。《论语》中就说到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时常回头来进行复习,可以让我们在理解的层面上更深一步。
2.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这点就不用详细说了,大家都知道。我们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时间就是在课上的45分钟。大家可不要小瞧了这短短的45分钟,如果能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那么这节课就能称之为高效课堂,可以学到并记住很多知识。但是如果仅仅是把这45分钟混过去了,那课下要花多倍的时候去弥补。
3.积极参与课堂提问的习惯
在课上回答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胆量。有的学生很怕提问,所以当说到“谁会谁举手”的时候,会低头甚至想钻到课桌里。这就是不自信的表现,此时我们教师可以适当地鼓励学生。
4.手、脑并用的习惯
我们总是希望学生能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可是什么才能算是聪明呢?小的时候老师总教导我们一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上课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只听讲,当听到重点的时候应该记到书上;也不要一味地埋头去记笔记,这样就忽略了老师讲课的逻辑性,所以学生应该统筹兼顾,手脑并用。
5.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现在很多小学生的作业,不是家长帮着做,就是学生之间相互抄袭。老师留作业是有目的性的,是对学习知识的一种检测。如果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话,那么,就不知道自己哪方面的知识欠缺了。
二、增加授课的趣味性
一堂课下来,学生如果感觉非常枯燥,或是在上课的时候,走神或是睡觉的现象多的话,那证明这堂课是失败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应该让课堂充满趣味性,使学生爱上上课,爱上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汉字。要想让学生能更多、更牢固地记住汉字,教师就应该多多费心去找一些好的记忆方式。记得我在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总是给我们出很多的字谜,让我们猜。有一次,老师出了这样的一个谜语:“两人去赶集,走了十里地,看了四场戏,一心想回去。”后来我们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到,老师最后告诉我们是“德”字,左边的双立人偏旁可以看成是“两个人”,右边的部首最上面是一个“十”字,中间是“四”,最下面是“一心”。所以这个字谜既有趣,又琅琅上口,背起来很简单。
三、施行奖惩制度,促进学习
我们都知道,有奖励才能促进进步。学生也是这样的,尤其是小学生。记得曾经去幼儿园和我家孩子一同上过课,在即将吃饭的时候,老师在带领学生去洗手之前说:“小朋友们,等大家都洗完手之后,我们就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的手最干净,我们就奖励他一朵小红花。”这样,孩子们在洗手的时候,都很用心。在学习上,这种方法也是可行的。所以,适当的奖励对学习有促进作用。此外,我们还应做到奖惩分明,好的进行表扬,不好的进行适当的批评。
四、注意课外阅读积累,促进学习
语文是一门文学,因此积累一定的文学知识是有必要的。因为课本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也是很少的,所以增加课外的阅读量和语文的文化修养息息相关。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我会刻意给学生讲一些相关的文学常识。
现在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如何引导着学生去读一些好的、有价值的文章读物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性格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有的学生爱看故事,那么我们就可以推荐安徒生的童话,或是推荐他们看成语故事。总之,我们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这不仅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且还能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我们语文学科的教师,应该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教好学生语文,循循善诱地指导他们形成好的学习方法,因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对小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甚至还可以决定他们将来的学习成就。“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人渔。”我们教师不可能把学生们要用到的知识全部教给他们,只有教给他们方法之后,才能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畅游。
众所周知,小学生有别于中学的特点就是好动、自控力差、依赖性强、学习能力强等等,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去指引他们。俗话说:“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我认为要想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就应该从习惯着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是针对学生自控能力差这个缺点而提出的应对措施。从小形成的习惯容易长期坚持下去,所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这个阶段比较重要的任务。由于学生年纪小,所以,刚刚开始,我们教师要带领着学生,一同去制定学习方法,循序渐进地去形成良好的习惯。那在这个起始阶段,应该形成什么习惯呢?
1.课前预习和课下复习的习惯
这一点之所以排在第一,是有它的重要性的。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这点就说明了在办任何事情,包括学习之前,我们都要去了解一下。譬如,假如老师要讲一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应该课下先去把文章浏览一下,遇到不会的字去查一查,这样再上课的时候,就有信心了。
我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学到过《初冬》这篇文章,当时我还没有预习的习惯,结果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就把我叫起来朗读一下课文,里面遇到了一个字“甸”,由于没有预习所以不认识,于是通篇文章都把“diàn”读成了“du■”。结果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有了这个亲身的教训,我就会在讲文章之前先把不会念得字查字典,标上读音。同样,课下的复习也很重要。《论语》中就说到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时常回头来进行复习,可以让我们在理解的层面上更深一步。
2.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这点就不用详细说了,大家都知道。我们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时间就是在课上的45分钟。大家可不要小瞧了这短短的45分钟,如果能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那么这节课就能称之为高效课堂,可以学到并记住很多知识。但是如果仅仅是把这45分钟混过去了,那课下要花多倍的时候去弥补。
3.积极参与课堂提问的习惯
在课上回答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胆量。有的学生很怕提问,所以当说到“谁会谁举手”的时候,会低头甚至想钻到课桌里。这就是不自信的表现,此时我们教师可以适当地鼓励学生。
4.手、脑并用的习惯
我们总是希望学生能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可是什么才能算是聪明呢?小的时候老师总教导我们一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上课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只听讲,当听到重点的时候应该记到书上;也不要一味地埋头去记笔记,这样就忽略了老师讲课的逻辑性,所以学生应该统筹兼顾,手脑并用。
5.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现在很多小学生的作业,不是家长帮着做,就是学生之间相互抄袭。老师留作业是有目的性的,是对学习知识的一种检测。如果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话,那么,就不知道自己哪方面的知识欠缺了。
二、增加授课的趣味性
一堂课下来,学生如果感觉非常枯燥,或是在上课的时候,走神或是睡觉的现象多的话,那证明这堂课是失败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应该让课堂充满趣味性,使学生爱上上课,爱上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汉字。要想让学生能更多、更牢固地记住汉字,教师就应该多多费心去找一些好的记忆方式。记得我在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总是给我们出很多的字谜,让我们猜。有一次,老师出了这样的一个谜语:“两人去赶集,走了十里地,看了四场戏,一心想回去。”后来我们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到,老师最后告诉我们是“德”字,左边的双立人偏旁可以看成是“两个人”,右边的部首最上面是一个“十”字,中间是“四”,最下面是“一心”。所以这个字谜既有趣,又琅琅上口,背起来很简单。
三、施行奖惩制度,促进学习
我们都知道,有奖励才能促进进步。学生也是这样的,尤其是小学生。记得曾经去幼儿园和我家孩子一同上过课,在即将吃饭的时候,老师在带领学生去洗手之前说:“小朋友们,等大家都洗完手之后,我们就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的手最干净,我们就奖励他一朵小红花。”这样,孩子们在洗手的时候,都很用心。在学习上,这种方法也是可行的。所以,适当的奖励对学习有促进作用。此外,我们还应做到奖惩分明,好的进行表扬,不好的进行适当的批评。
四、注意课外阅读积累,促进学习
语文是一门文学,因此积累一定的文学知识是有必要的。因为课本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也是很少的,所以增加课外的阅读量和语文的文化修养息息相关。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我会刻意给学生讲一些相关的文学常识。
现在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如何引导着学生去读一些好的、有价值的文章读物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性格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有的学生爱看故事,那么我们就可以推荐安徒生的童话,或是推荐他们看成语故事。总之,我们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这不仅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且还能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我们语文学科的教师,应该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教好学生语文,循循善诱地指导他们形成好的学习方法,因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对小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甚至还可以决定他们将来的学习成就。“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人渔。”我们教师不可能把学生们要用到的知识全部教给他们,只有教给他们方法之后,才能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畅游。